2008/04/09
東歐的一眾新興國家近年挾著工資低廉的優勢,吸引到不少跨國企業投資及設廠以節省生產成本,帶動當地經濟高速增長,例如斯洛伐克去年第四季增長達14.3%,其他國家亦普遍有6%以上增長。但東歐各國正面臨通脹升溫、工資上漲及勞工短缺的問題,競爭優勢漸失,經濟增長面臨挑戰。
東歐的經濟火車頭為俄羅斯,俄國的增長某程度上由高油價帶動,但其他東歐國家的天然資源相對匱乏,近年的經濟成果主要有賴外來的投資。例如日本豐田及法國標緻便在三年前成立合營公司,於捷克設廠生產汽車,但這類跨國企業面對成本上升的問題,正考慮將生產基地遷往其他新興國家。
首先,東歐經過數年的高速發展,工人薪金普遍大漲,例如捷克自2004年加入歐盟後,平均工資上升40%,加上通脹高企,情況最嚴重的拉脫維亞通脹高達16.7%,令企業成本急升。第二,就算企業願意調高工資,亦未必能聘用到足夠工人,因為隨著歐洲一體化,各國之間的人口流動性提高,不少東歐工人紛紛到西歐國家打工,畢竟英國、德國等地的薪金水準仍比東歐高出數倍。
既然東歐諸國的大量廉價勞工的優勢漸失,跨國企業唯有急謀對策,包括以機器取代工人,從蒙古、越南輸入廉價勞工,甚至撤出資金,轉移陣地至烏克蘭及白俄羅斯等更為新興的市場。
假如跨國企業大舉由捷克等東歐國家撤資,將對這些國家造成頗大打擊,因為政府將失去不少稅收及來自出口的盈利,加深財政赤字及貿易赤字,影響經濟增長之餘,亦令採用歐元遇上阻力,或有礙它們與歐元區國家的經貿往來。
另外,環球信貸緊縮的危機尚未消退,而東歐新興國家負債較重,財政狀況較不健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便警告,波羅的海地區(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及巴爾幹地區(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有可能會硬著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