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市場部主席李晶(Jing Ulrich)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中國3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8.3%,較2月份8.7%的近12年高點有所放緩。CPI增長放緩反映出在2008年初的嚴重雪災後,食品供應出現了復蘇。綜合3月份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消費者價格同比上漲8%。
豬肉、蛋、糧食等主要食品相對短缺,是中國近來通脹背後的驅動因素,短缺源自於一些結構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的綜合影響。隨著中國收入的增長,對肉類和奶制品的需求有所上升——這對玉米和大豆等飼料的需求產生了倍乘效應。
為了應對圍繞中國食品供應穩定性的擔憂,政府出台了一些價格管控舉措,並為種植糧食和飼養牲畜的農戶提供了一系列激勵措施。本月早些時候發布的國務院工作日程,將嚴控糧食出口列為今年的要務。農業部近期發布的數據表明,1至2月份中國農產品貿易從去年同期的順差轉為逆差,這反映出國內供應短缺及政府措施的影響。
價格管控有所放鬆
隨著通脹從2月份天氣因素導致的上升中回落,一些食品企業向政府申請提價獲准。國家發改委3月26日批准光明牛奶(Bright Dairy)和石家莊三鹿提價,4月1日批准豐益國際(Wilmar)的某些食用油提價。
盡管中國政府在價格管控方面表現出了一定的靈活性,但這並不一定顯示通脹期的結束。實際上,在未來數月,食品價格上漲將會給CPI中的食品部分帶來一定影響。
進一步加息空間?
美聯儲(Federal reserve)的降息行動,引起了中國當局對於兩國利差不斷擴大的關注,這將給人民幣帶來上行壓力。第一季度中國的資金流入有所提速,原因是投資者押注於人民幣升值及中國國內利率上調。
不過,中國央行(PboC)行長近日指出,央行方面將保持警惕,並暗示仍有進一步加息空間。目前仍存在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但鑒於當前一輪通脹主要是一種供應面的現象,人們並不清楚加息舉措的有效性。在目前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對於經濟增長的擔憂,也限制了緊縮貨幣政策的空間。
對於經濟增長的擔憂?
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為10.6%,較去年第四季度的11.2%有所放緩。
陷於困境的美國經濟需求下降,已經影響了中國的出口數據。第一季度中國出口同比增幅從上年同期的27.8%降至21.4%,一些官員對出口放緩對國內經濟的潛在影響感到憂慮。
2007年,總出口相當於總體經濟的36%,而貿易順差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中所占的比例約為20%。貿易順差一直是流動性過剩的一個主要來源,而貿易順差的不斷收窄,有利於抵御通脹。但是,這同時也是擔心經濟增長可能放緩的中國政府的另一隱憂。
中國國務院網站4月1日發布的一項公告強調了2008年政府的工作要點。首要目標表明,政府打算優化宏觀調控措施的使用,同時保持經濟增長勢頭、防止經濟減速。這是數年來中國高層領導人首次對經濟增長放緩表示擔憂。未來一段時期,決策者將努力在遏制通脹和保障經濟穩步增長這兩大目標之間保持一種良好的平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