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救市不見聚人氣 玄機未盡看後效

(2008-04-22 )
中證監對解禁的大小非流通股減持設限,被視為政府救市的舉措。這個利好只為A股帶來短暫的刺激,藥力很快過去,滬綜三千關仍是力守的防線。這次重大的舉措,內地媒體追溯至上周,認為是中銀監主席劉明康登壇一呼,「吹響救市集結號」,從市場的反應看,號是吹響了,但市場力量未見集結起來。
解禁股減持設限,被評價為擊中要害的舉措,因為在決策層的評估中,解禁股進入股改後的減持高峰期,對疲弱的市勢威脅最大。解禁股減持設限,希望收到解除投資者心理威脅的效果,這種直搗信心層面的出招並未奏效,相信問題在於解禁股減持疏漏仍多。根據現行措施,中央把省級以上國有股管起來,但仍有大量的地方國企、民企解禁股流出市場。
同時,中央是從建立機制,達致恢復投資信心,實現救市的目的,並沒有注入真金白銀。這種「講心不講金」的做法,令政府守住了不伸有形之手的原則,但也削弱了效果。劉明康出面呼籲,顯見三千關是政府的心理底線,政府旗下的社保、保資等資源,尚未集結起來「保底」,試問又怎能集結鬆散的市場力量,穩住股市呢?股市要保底,既講心也講金,要有財資注入接貨,才能擊退沽壓扭轉市勢。
另外,市場注意到,由劉明康出面呼籲救市的玄機。市場解讀救市原為救銀行,因為市況持續下跌,對銀行帶來兩重威脅:一是銀行近年倚重的中介收入勢必萎縮,影響到全年盈利;二是股市疲弱把資金從股市趕回銀行,又增加銀行「水浸」威脅。當然,股市疲弱致使融資功能喪失,也增加了銀行的信貸壓力,迫使金融運作如同退回到改革前。
如果把股市視為虛擬經濟,銀行經營視為實體經濟,當股市下跌,未影響實體經濟,政府可以不理會股市下跌,但當跌市影響實體經濟時,政府就不可以不加理會了——這是政府要出招的理由。然而,劉明康出面呼籲救市,又恰恰暴露了實體經濟脆弱面,包括銀行和企業盈利過往對持股的倚賴,以及對股市疲弱往後影響盈利的憂慮。這會被投資者視為真實的利淡,構成沽貨的理由,特別大小非減持所反映,當中大股東都不看好前景,怎被投資者看好呢?
觀乎滬深股市,沽貨最勁的是地產板塊,無疑反映在宏調從緊之下,銀行閂緊水喉,內地房企資金鏈繃緊,迫於在股市套現應急。這是實體經濟受虛擬經濟影響的另一環節。房企資金鏈一旦斷裂,就不僅僅是房企陷財困,銀行也將會被拖落水。凡此種種,不難看出劉明康出頭的苦心。事實上,正如我們過往所指出,滬深股市現水平,基本已完成其價值回歸之旅,何用官員振臂一呼,從價值角度而言,已是低吸的機會。
當然,今年滬深股市難望如去歲那麼牛氣沖天,但中國經濟長遠穩好,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那種恐慌、非理性的拋售,自然是不可取的盲目行動。虛擬經濟事關實體經濟,決策層還會有護市的通盤考應,市場萌動之際,外資、QFII已暗暗加勁,爭取投資額度,頻頻伸出入市的手影,「春江水暖」只怕非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