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劉凱平(弘利證券投顧公司總經理)
家庭基本資料
李先生33歲,為警正俸級公務人員,年資11年半,太太29歲,任職公立醫院,有一個1歲的兒子。夫婦年收入總額為180萬元,日常生活開支每年42萬元,奉養父母等雜項支出每年48萬元,保險費及房貸本息攤還每年82萬元。
李先生投保意外險及醫療險,李太太則有儲蓄型保險,也為兒子投保儲蓄型保險及醫療險。兩人名下有市價約600萬元自用住宅一棟,房貸餘額430萬元、價值80萬元汽車一輛、銀行存款50萬元、國內外債券基金35萬元。
李先生理財計畫是退休前達成家庭各階段理財目標後於55歲時退休,退休後希望能維持與現在相當的生活水平,同時著重老年醫療、意外、及長期看護有足夠保障。
理財規劃調整前資產累積情形
李先生夫婦目前家庭生活收支、財務狀況及各階段理財目標需求,經試算後,顯示於52歲時將面臨資產用罄危機,如不及早適當規劃,屆時將面臨生活無以為繼的窘境。
發生財務缺口的原因
a.生息性資產比重偏低:生息性資產僅占全體資產比重25%。
b.資金運用效率不彰:與多數人相同,因為自知資金有限,不敢承擔投資風險,導致有限的生息性資產過度倚賴儲蓄、保本型金融商品,平白坐失長期理財增值機會,更無法有效對抗長期通貨膨脹抵銷購買力的潛在威脅。
可以考慮調整的方向
a.調整理財目標
(1)調整換屋時間:由48歲延至50歲;善用這兩年時間儲備退休生活基金。
(2)提撥老年安養準備金:75歲後每月5萬元(按目前市價依年平均通貨膨脹率3%調整)安養費用為規劃目標。
b.建立核心資產部位,提升資產運用效率,增加長期財富累積
(1)建立記帳習慣以節省生活開支,將退休前每年基本生活花費,由42萬元減少為36萬元,將每年節省下來的6萬元,以每月定期定額5,000元的方式,持續投資於長期能創造每年平均報酬率9%-11%的全球資產配置式基金。
(2)65歲前將目前所有生息性資產及每年收支節餘,均投資於年均報酬率9%-11%的全球資產配置式基金,65歲到79歲間,目標年均報酬率降為7%-9%,80歲之後,再降為目標年均報酬率5%~7%。
c.加強風險管理
(1)依據李氏夫婦家庭狀況計算保額需求後,李先生壽險保障不足,應立即補強,以支應一旦發生風險事故時,小孩教育及房貸費用支出的需求。另外李先生醫療險也有增加需要,以有效控管健康風險。
(2)加保住宅火險、超額地震險及汽車第三人責任保險,以避免天災人禍等意外事件發生時造成的資產價值減損,及減輕對第三人的損害賠償責任。
理財規劃調整後資產累積情形
經過幾次規劃顧問溝通後,李先生夫婦決定接受調整建議,經重新運算後,原先的財務缺口得以彌補,各項理財目標得以依時程實現,除了能如期在55歲退休外,所累積之資產亦足以滿足李先生夫婦至97歲之生活所需。
結論
李氏夫婦因工作背景,對「風險」有特別深的感受,也相當注重晚年醫療照護規劃。但既使如此,兩人現階段人身風險保障規劃仍然不足,顯見投資人對於風險觀念釐清依然有待專業規劃顧問的協助。 另一方面;夫婦兩人的報酬率商數(Performance Quotient,正確認識投資風險、報酬率與時間三者之間的關係)不足,過度排斥投資風險,錯失長期增值機會,導致全生涯理財目標難以實現。以上專業理財知識的不足,如果沒有專業理財規劃顧問的諮詢過程,將難以尋得理財正途。
【2007/04/0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