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威廉•巴恩斯(William Barnes)報道
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觀察人士稱,隨著亞洲能源需求呈指數級增長,環保投資者、養老基金及私人股本管理人士手頭有「成堆」的錢,准備投入亞洲可再生能源項目。可供投資的機會可能仍然難以獲得,這一點令人灰心,但該領域將很快迸發生機。
亞洲地區目前的能源消費以每年近30%的速度上升,很少有人懷疑,如果該地區政府不再象目前這樣過於倚重傳統化石燃料,可持續能源項目將會有利可圖,能夠提供安全程度可以接受的回報,同時在環保方面也具有吸引力。
亞洲可持續發展投資協會(Association for Sustainable & Responsible Investment in Asia)執行董事白朗瑩(Melissa Brown)表示:「目前我們處於某種膠著狀態。風險相當高的資金正在湧入,但並非那種更高一級的投資方式。」
白朗瑩補充道:「這是典型的亞洲困境:潛力巨大,但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具備能夠奏效的商業架構。」
生物燃料已經落伍:圍繞生物燃料的效率及其對食物供應的潛在破壞作用,引發了很大的爭議。一些亞洲國家政府,特別是印度和泰國,已經表示不希望把糧食作物轉化為生物燃料。
在歐洲,由於政府設定的一些目標創造了機遇,風能、太陽能以及生物質能發電設備得以蓬勃發展。例如,歐盟就定下了在2020年之前實現全部能源的20%來自可再生資源的目標。而亞洲高投入的能源搶奪,則顯然具有務實和重商主義的一面,因為大型新興經濟體的能源需求必須得到盡快的解決。國有能源公司一直避免涉足生物質能發電和小型電站。
許多環保基金一直只能從「差」公司中進行篩選。The Henderson Industry of the Future fund投資於中國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商,比如尚德電力(Suntech)和晶澳太陽能(Ja Solar),盡管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差不多都銷往國外。該基金還投資於風力渦輪制造商,如制造風力發電用齒輪的中國高速傳動(China High-Speed),目前這些公司的市盈率都很高。
Henderson's Future fund經理 Tim Dieppe表示,可再生能源投資方面的停滯局面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最近的一份報告稱,2006年,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額已從2005年的800億美元攀升至1000億美元。目前全球發電總量之中只有2%來自可再生能源,但在新投資中所占比例為18% 。該報告指出,美國與歐盟占新投資的70%,但亞洲的比例正「迅速增長」,其中中國占9%,多數是在風力和生物質能領域。
咨詢機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s)可再生能源團隊的主管本•沃倫(Ben Warren)表示:「亞洲政府可以向歐洲學習。如果國家電網將保證在25年的時間內從一個可再生能源發電廠獲取能源的話,你一下子就會獲得一個項目,它與其它項目聯系在一起,會引起一家尋求安全、豐厚回報的養老基金的興趣。說到底,要歸結於風險和回報情況。」這家咨詢機構近期估算,在今後10年內,全球在可更新能源的投資將增長6倍多,達到7500億美元。中國在50個國家進行了石油和天然氣領域的投資,這清楚地表明,中國對為維持目前的經濟增長率提供能源供應感到擔心。在這種經濟增長情況下,中國正出現大量擁有汽車和空調的人群。目前中國已制訂了在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總量)10%的目標。而(很快面臨類似問題的)印度也訂下了2012年前可再生能源達10%的目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可再生能源與融資部門(Renewable Energy and Fiannce Unit)負責人Eric Usher表示:「每個國家的做法都不盡相同,但各種壓力結合起來,會帶來重要的結果。三、四年前,沒多少投資者會對此感興趣,而現在感興趣的人很多。」
新能源融資(New Energy Finance)的時事通訊顯示,一批私人股本基金正在亞洲積極尋找可再生及清潔能源技術領域的投資機會。其它方面,由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支持的亞太碳基金(Asia-Pacific Carbon Fund),今年夏季達到了1.5億美元的規模。
牡丹基金(The Peony Fund)正利用蓋茨夫婦提供的1億美元啟動資金,在華推動清潔能源技術。Man Investment也為其中國甲烷回收基金(China Methane Recovery fund)籌集了逾3億美元的資金。
可再生領域投資分析的先驅、London Bridge Capital董事Mark Campanale表示,基金經理們應避免「技術陷阱」,「風力渦輪與儲能設備同步使用可以更好地工作,在需求高峰時釋放能源。」
Campanale表示,眼下亞洲的這些舉措還不至於導致管理基金的爆炸式增長,但一些事情已在醞釀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