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薛琦】
2007.11.25
企業信用評等對個別企業的資金籌措與業務經營關係至鉅。但另一個會影響到全體企業在海外募集資金,甚至改變國外投資人對這個國家的投資意願,就是國家主權或風險評等。
對這項評等,個別企業因無著力點,或政府經建單位在目前凌駕經濟的氣氛下,每次與國際信評機構發佈不利台灣的數字後,多無認真回應,進而提出具體措施。實則這項評等較常見的幾個國家競爭力評比資料重要得多,而且影響立見,實不應輕忽。
最近一次發佈國家主權評等的是今年9月7日惠譽(Fitch)公佈有關台灣主權評等。雖然等級維持A﹢(最高為AAA),展望穩定。但同一報告指出,台灣目前最令人擔憂的是財政問題,政府負債上揚,在所有列為A級國家中名列中間,但政府稅收極端偏低,去年政府總稅收為1.6兆,只占到GDP的13.1%。又政府財政年年赤字在2000到2003年每年都超過3000億,前年也還有近2000億。這累計下來的赤字就只有靠政府借款與發公債來支應。除此之外,每年借錢還要償前債的利息。政府的累計債務自然可觀。
去年12月,政府依「公共債務法」所規範的中央及地方政府負債為4.4兆,占前三年GDP平均數的40.1%,或中央政府負債為3.8兆,占前三年GDP平均數的34.5%,仍在法定40%範圍內。看似可接受,但實際上問題遠比這些數字顯現的嚴重。
首先,公債法並未包括年期在一年以下的短期債務。這部份中央與地方合計有2,352億,其中55%是地方政府債務。其次,為支應國營事業營運與不具營業性質的營業與非營業基金債務有1.7兆(去年中數字),最後還有一個大項目,就是全民健保(1553億)、軍公教退撫基金(7728億)、勞保(4055億)三項潛在負債現值合計有1.3兆。此處並不包括國安基金債券,因其背後尚有股票:台灣高鐵是準備購之需,以及目前並無比必要私有現成道路徵收費3.9兆,這項費用比較像所得弱轉。扣除了這些可以不考慮的項目後,政府實際債務為7.71兆,比前述常被引用的4.4兆足足多出了74%。政府在引國際數字比較時,常以中央政府公債占GDP34%,較歐、美、日等國為低。實則很多國家的債務數字包括了社福負債。惠譽擔心台灣的財政赤字並非過濾。台灣的財政問題是短期熬得過,但若不力求改善,總有一天出問題。
去年12月,另一家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公佈台灣的本國與外國貨幣長短期評等都是AA-與A-1+。這裡顯現的意思是台灣貨幣的長期信用評等較短期佳。這是否也表示對台灣經濟體質基本上較好,但對短期看法就較保守。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標準普爾對評等展望,不論是本國或外國貨幣都是負向。再就是在接受評比的工業化國家或115個國家中,台灣是所有列入已開發國家中唯一展望為負向者。其他同樣被列入負向展望的多是東歐轉型中國家,像烏克蘭、愛沙尼亞、立陶宛等。
最後,這些評比如何影響企業籌資。一般原則是國企業信評最好的得分頂多與該國主權或風險評等相同,而不可能超過,原因是政府有課稅賦,而企業會倒閉。於是當主權評等被降等時,企業信評或至少最優質企業的信評也會下降。惠譽的做法有點不一樣,它在列出長短期貨幣評等時,也列出該國企業國際評等上限。台灣是AA-,比本國貨幣長期評等AA低,與韓國同。但也有國家像日本、俄羅斯、香港、義大利等,其分別企業評等上限優於本幣的評等。台灣會不會也出現這種情形,頗堪玩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