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4日 星期一

另類資產吸引力增強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魯斯•沙利文(Ruth Sullivan)
2008年2月4日 星期一
展望今年,基金經理、策略師和投資專家預計,機構投資者將對另類資產類別表現出更大興趣,目前它們正觀察當前信貸緊縮的影響,並評估全球股市的前景。
安本資產管理公司(Aberdeen Asset Managers)全球戰略和資產配置主管邁克•特納(Mike Turner)表示:“2008年,整個對沖基金行業將再次走在前列,因為它們的回報率越來越不受股市的影響。”
總部位於芝加哥的對沖基金研究(Hedge Fund Research)最近的資料顯示,對沖基金行業去年或許經歷了盛衰起伏,但其回報率仍保持高於股市回報率的趨勢。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負責資產管理業務的副董事長鮑勃•派克(Bob Parker)表示:“對沖基金行業經歷了表現不錯的一年,這就是我認為資本將加速流入對沖基金的原因。”
他表示:“投資者希望(投資)增強型指數基金或低風險總體回報基金,或是高風險、高阿爾法值的產品,並且他們將繼續轉向另類資產。”他認為,投資者對私人股本的需求將持續,而基礎設施基金將受到熱捧。
特納還認為,隨著歐洲政府為發展交通和基礎設施行業所需資金規模的擴大,投資者對基礎設施行業的關注將不斷增強。他表示:“投資者認為,基礎設施基金擁有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能夠促進現金流增長,從養老基金的角度來看,這類基金頗具吸引力。”
但他預期,那些仍然關注股市的英國機構投資者,將從國內股市轉向全球股市。
派克預期幾乎不會出現並購活動,但他預期,對沖基金與傳統資產管理行業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他表示:“GLG和都鐸(Tudor)等基金管理公司正越來越致力於一些半對沖基金產品和一些隻做多頭的產品。”他預測,基金管理公司將收購對沖基金的少數股權,或是與對沖基金組建合資公司,並熱衷於在新興市場建立對沖基金。
在談到新產品時,派克認為,另一個趨勢可能是農業、基礎設施、水力和新能源等主題行業基金的增長,而新興市場充滿機遇。
他表示,未來一年的輸家將是那些“全球固定收益基金或低阿爾法值的傳統股票基金等老式基金管理公司。”
其他人認為,對於投資者而言,看看130/30基金等現有產品如何先在英國取得成功,然後再關注新產品,這種做法可能更為合理。
儘管去年底推出了幾隻新的130/30基金,但它們尚未在美國成功。天達資產管理公司(Investec Asset Management)策略師馬克斯•金(Max King)表示:“儘管我們的基金前6個月表現強勁,但我們對此相當謹慎。我們一直認為我們的基金是慢熱型的。”不過,他認為長期而言,這些基金將成功。
安本資產管理公司的特納也對130/30基金的增長持謹慎態度。他表示:“在美國,這些基金的推廣力度不及英國,如果它們今年確實能贏得一些興趣,更有可能是出現在今年下半年。”
在英國養老金領域,華信惠悅(Watson Wyatt)投資諮詢部門歐洲主管保羅•特裏克特(Paul Trickett)認為,從傳統資產向投資組合多樣化轉變的速度將加快。他表示:“最大的價值潛力存在於對沖基金和任何能夠提供全球絕對回報的策略。”他補充稱,人們對債務對沖的關注將加大。
荷蘭銀行(ABN Amro)英國機構銷售和全球諮詢關係主管黛博拉•哈裏斯(Deborah Harris)也認為,養老基金策略將進一步不斷拓寬,她還預期,包括大宗商品、股票、歐洲及全球地產和債券的資產類別將產生高於現金的回報,人們已在2007年看到了這一趨勢。她還認為,養老基金將轉向絕對回報,同時將尋求加大貨幣投資,英國地方政府已開始採取這一策略。
由於英國結束了既定收益養老金計畫(defined benefit schemes),因此從機構投資者主導的市場向散戶市場轉移的趨勢預計將持續。天達資產管理公司的馬克斯•金表示:“既定收益計畫幾乎完全終結,它沒有吸引新的資金,但資金將繼續流入貨幣購買養老金計畫。”
他認為,在資產管理公司,機構和散戶活動之間的界限正日益變得模糊,就像天達所發生的那樣。
對於基金經理而言,一個不太好的預測是,專業資產管理公司和對沖基金經理的費用可能面臨壓力。投資諮詢顧問公司Jewson Associates首席執行官埃德•朱森(Ed Jewson)表示:“鑒於市場動盪且回報率逐漸下降,投資者將使基金經理和顧問費用面臨更為嚴密的審查。”該公司認為,散戶領域的費用過高,不過外界認為,對於養老基金而言,這不是什麼大問題。華信惠悅的特裏克特也認為,基金經理的費用將受到審查。“業績屬平均水準或低於平均水準的基金費用可能會面臨壓力。”
華信惠悅稱,與機構投資者不同,散戶投資者幾乎沒有能力就費用進行談判,機構投資者甚至可能會聯合起來改變費用結構。毫不意外的是,基金經理並不理會其費用今年將面臨壓力的這一看法。
特納認為,進行社會責任的投資,是另一個正不斷蓄勢的趨勢,因為更多證據顯示,這種策略能夠帶來具有競爭力的回報。但天達的馬克斯•金認為,這種做法的強大動力仍然來自問卷調查的結果,而非是對這些問題有著真正理解。
英國《金融時報》史蒂夫•詹森(Steve Johnson)補充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