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未握資源定價權 產業發展難安穩

(2008-02-19) 【東方日報專訊】
根據國際鐵礦石談判的慣例,無論哪家鋼企談好鐵礦石協議價,全球鋼企會執行這一價格基準。去年寶鋼得了「頭彩」,但今年卻失諸交臂了,首宗談判據悉已塵埃落定,南韓浦鋼證實和新日鋼與巴西礦商簽約,依其協議,鐵礦石將較去年漲價百分之六十五。今年中國作為最大買家,失掉了價格話語權。相較去年只漲價不足一成,今年內地鋼企要捱貴價、漲成本,打亂了原先盤算。
年初寶鋼的供礦談判,雖然同必和必拓簽下十年長單,但和以往不同的是,簽約只定量而不定價,已露出價格談判不利的端倪。事實上,礦商早有意透過貿易商,加大現貨現售計劃方便抬價,但遭到中方聯手抵制。形勢顯示鐵礦石的價格角力升級,而且利益爭拗趨於複雜化,中國作為產鋼大國,將要付出成本代價。
總體而言,鐵礦石漲價不過是商品漲價潮中的一個單項,但由於中國集合多種製造業,號稱世界工廠,商品漲價的相關度也特別集中,漲價潮勢必阻礙中國的產業穩定發展,石油和鐵礦石作為基礎原料,影響特別大。到現時形勢所逼,意識到失卻定價權,被扼住供應喉嚨的痛苦,可謂為時已晚,但內地產業規劃的策略缺陷,仍然值得檢討。
以下情形,表示出內地對商業爭戰疲軟的一面:其一,盲目迷信數據。內地曾認為數據顯示供求是平衡的,殊不知國際間商業炒作的殘酷,油價到今時今日的高位,就不是供求不平衡所致;其二,過分相信合約承諾。鐵礦石談判過程中,外方不像以往的定價定量,還提出並無實據的「不可抗力」概念,顯示不但談判簽約困難,簽了協議也有隨時生變的隱憂;其三,內部統合不盡守信。內地不同體制下的鋼企各有利益,不能合力於統一共識對外談判,常有可能被礦商分化。上述情況,可以導致內地鋼企面對資源價格談判,搶奪先機不力,談判應變不足。
同時,近年推動環保、節能觀念,顯見已認知能耗效率偏低,轉而追求轉型,但轉型進程還慢,以致能源、原料耗糜浪費改善甚緩,資源成本降不下來,漲價承受力趨弱。情況明顯是相關產業淘汰落後不力,技術提升的支援不足夠。當然,近年中國發展過程中,對外資源需求日益增長,已成為國際大買家,因此緣故,爭奪國際定價權意識隨之大大強化,但國際的抗拒力也大大增強,中國已陷於被動。
以目前國力,中國完全有爭話語權、主動權的實力,可以謀求國際突圍,「走出去」像中國鋁業針對性收購,有釜底抽薪的效果,是中國想做的,但也是外國力拒力防的,因此「走出去」其實也阻力重重,並不易為,還需要更積極、相宜的策略去配合。今後外購的強化、產業的轉移,恐怕要有更為開放的策略,花更大力氣加以推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