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公布的USB 3.0介面卡,可以注意到電路板上不但零件很多,而且還有散熱片(圖片來源:Intel)
Intel與HP等公司,最近推出了USB 3.0新規格,最大的差異當然是速度又提升了,這次從480Mbps提升到4.8Gbps以上,一口氣拉高近十倍,而為了因應這種速度上的提升,先前的傳輸線材改用銅線包覆的光纖,此規格可望在2008年第一季制訂完成。
到底USB 3.0有多快呢?一張27GB的HD DVD可在70秒內傳輸完畢,而一般的DVD光碟,則只要11秒便完成了,比你換張光碟片還快,不過光碟機、硬碟機的速度將會是個大問題。一般預測USB 3.0的需求短期內不會出現,除非是有新的殺手應用,不然大部分的周邊將還是繼續使用USB 2.0。
USB蠻好用的,可說是電腦在普及於一般人之後,最成功也最通用的規格,甚至工業界也可以看到許多儀器是用USB與電腦相連。由於USB可以對周邊裝置供電,甚至幫忙充電,而資料傳輸速度夠快,還可以隨插即用,也因為這些我們用起來非常習以為常的特點,所以才會讓它如此成功。不過隨著硬碟容量與網路速度的成長,越來越多人不能忍受USB 2.0的480Mbps,若要搬移硬碟內動輒以10GB為單位的資料,需以幾杯咖啡當時間計算單位,USB還是繼續加速吧。
Intel與HP等公司,最近推出了USB 3.0新規格,最大的差異當然是速度又提升了,這次從480Mbps提升到4.8Gbps以上,一口氣拉高近十倍,而為了因應這種速度上的提升,先前的傳輸線材改用銅線包覆的光纖,此規格可望在2008年第一季制訂完成。
到底USB 3.0有多快呢?一張27GB的HD DVD可在70秒內傳輸完畢,而一般的DVD光碟,則只要11秒便完成了,比你換張光碟片還快,不過光碟機、硬碟機的速度將會是個大問題。一般預測USB 3.0的需求短期內不會出現,除非是有新的殺手應用,不然大部分的周邊將還是繼續使用USB 2.0。
USB蠻好用的,可說是電腦在普及於一般人之後,最成功也最通用的規格,甚至工業界也可以看到許多儀器是用USB與電腦相連。由於USB可以對周邊裝置供電,甚至幫忙充電,而資料傳輸速度夠快,還可以隨插即用,也因為這些我們用起來非常習以為常的特點,所以才會讓它如此成功。不過隨著硬碟容量與網路速度的成長,越來越多人不能忍受USB 2.0的480Mbps,若要搬移硬碟內動輒以10GB為單位的資料,需以幾杯咖啡當時間計算單位,USB還是繼續加速吧。
根據英特爾公布的資料,USB 3.0接頭內有兩個光纖接點,其他部分則與現有USB 2.0完全相同(圖片來源:Intel)
向下相容決定規格推廣成敗
電腦每年都有新規格推出,看這些規格時有個很重要的地方,有沒有向下相容,比如說200GB與100GB的硬碟機,都可以插在同一個主機板上,USB 1.0印表機與USB 2.0的溝通也沒有問題,不會因為規格升級就要全部翻盤重來。如果不是相同的規格,就是要做到規格通用,以無線上網為例,不論你用Wi-Fi或是現在手機公司狂推的3G、3.5G,甚至是比較少人在用的PHS手機上網,不同的技術卻有相同的連線結果,不會說以後用WiMAX上網,網頁就會多幾張圖。
向下相容帶給使用者無痛升級,買了新產品一樣繼續使用,這才可以帶給使用者最大的便利性,同時給廠商最大的商機,所以USB 3.0在制訂時,便宣稱他們一定會做到向下相容與隨插即用。USB子規格其實蠻多的,主要可分為早期的USB 1.0,速度是12Mbps,現在僅存於一些超低價位的鍵盤、滑鼠,如果你將USB裝置插入電腦,Windows作業系統告訴你「這裝置可以跑得更快點」,那就代表將USB 2.0裝置插入USB 1.0端子了。USB 1.0推出市面即深受好評,除了速度真的該檢討之外,所以接著推出的USB 2.0,速度立刻飆升到480Mbps,這種一口氣加速四十倍的事情真是前所未見。USB 2.0就是我們現在常用的USB規格,瞬間速度在那短短的千分之幾秒內,資料傳輸速度的確是跑到48MBps,這是筆者用儀器親自測量過的。
對規格不太熟悉的朋友,請注意一下筆者的用字,USB的傳輸速度480Mbps,這邊是用小寫的b,代表bit(位元),而每秒傳送48MBps,這邊用的是大寫的B,代表Byte(位元組)。會有這差別是因為USB為一次一位元的序列傳輸,所以習慣上使用bit當傳輸計算單位,但我們平常處理電腦資料時,都是以Byte計算大小,你會說一張照片大小是20K Bytes,不會說120K bits。
Intel高級副總裁兼數位企業事業部總經理 Patrick Gelsinger 手持 USB 3.0 Cable(圖片來源:Intel)
IDF公布USB 3.0相關資訊
英特爾每年都會舉辦研討會,就該公司目前在發展的新技術,與新的技術藍圖與各合作公司與媒體分享,此技術論壇名稱為IDF,(Intel Developer Forum英特爾技術論壇),每次開會最大的重頭戲就是又有什麼新的CPU開發計畫,速度多快或塞入幾個核心,不過在筆者看來,這已經變成常態了,如果哪天英特爾不打算加強CPU的性能那才是大新聞。
在今年的秋季IDF上,筆者認為與一般使用者最相關的新聞,應該是英特爾即將推出USB 3.0規格,USB 3.0的開發廠商包括了英特爾、HP、NEC、NXP(以前是飛利浦旗下的半導體部門)與德州儀器,但主導的廠商與以前的USB規格相同,依然是英特爾。
如果讀者去網路上尋找英特爾公開的USB 3.0新聞資料,可以發現一直提到IEEE 1394(以下簡稱1394),因為USB與1394的規格及市場定位太相似了;最重要的,目前的影像設備傾向使用USB的死對頭IEEE 1394 (又稱FireWire),而目前除了影像資訊外,很難看到其他應用場合有這種傳輸速度的需求。
1394與USB非常接近,但強調的重點不同,當初USB在制訂時由英特爾所主導,1394則是蘋果的點子,想當然爾英特爾一聲令下,所有的PC電腦都會配備USB端子,這下子不流行都不行了。但1394仍然在許多方面獲得視訊玩家的支持,像是支援更長的電纜線,對CPU的要求較低,在以蘋果電腦為主流的影像編輯界,這是最好的選擇。
根據1394的開發計畫,目前不但正在審議比USB 3.0更快的10Gbps超高速規格,更打算讓1394B升級到3.2Gbps,而且不用更換接頭,甚至要推出以一般網路線(CAT5/CAT6)為媒介的規格,降低鋪設家庭網路的麻煩,最後則是100公尺光纖1394計畫。看來USB 3.0想統一電腦規格的日子仍然相當遙遠,起碼在影像編輯的領域相當困難。
USB 3.0技術規格初探
雖然說英特爾已經開始透露USB 3.0的技術資料,不過離上市可還有好長一段路,英特爾的工程師表示,他們透過軟體方式,模擬5GHz與25GHz的速度,雖然速度很誘人,不過請注意是用軟體模擬的。但這仍然透露了一點訊息,USB的速度將不會停在4Gbps,USB 3.0可能會更快,或者下一代的USB又會繼續提升速度。在業界人士看來,這代表英特爾正在做準備,希望下次升級時可以一口氣大幅超越1394。
由於USB 3.0的設計難度相當高,一開始時將會以整合好幾顆晶片的方式,至於什麼時候會做到一顆晶片搞定一切,這就要看各廠商的技術能力跟決心了。現在低價位的顯示卡,板子上除了記憶體之外,往往只有一顆晶片,也就是說,這顆晶片除了負責與CPU溝通、繪圖外,還要送出影像信號給顯示器。但幾年前的顯示卡,在這顆晶片外還需要一顆ADC晶片,送出類比信號給顯示器,所以電路板面積會比較大,這就是整合與否的差別。
顯示卡晶片是否整合與一般使用者的關係不大,很少有人整天拆顯示卡的,但USB晶片是否整合,這問題就很大了。最常見的USB儲存裝置,非USB隨身碟莫屬,要越小越好,而USB隨身碟內,也的確是縮小到剩兩個晶片:快閃記憶體與USB控制晶片。如果USB 3.0遲遲不能單晶片化,需要兩三顆晶片才能完成功能,那USB 3.0隨身碟的體積可能會是現在的三倍到五倍,耗電量的問題也會讓隨身碟有溫暖手心的特殊功能。
在USB 3.0目前所公布的工程數據中,筆者認為最糟糕的一點是電纜線長度的問題,很有可能會從5公尺降到只剩2公尺。老實說一開始時,USB並沒有制訂纜線長度,而是要求纜線的特性必須在某個數字之下,而這個特性會隨電纜線的長度增加而增加,當時的技術在合理成本內就是5公尺。其實USB這樣制訂是很合理的,除了很特殊的儀器外,一般的晶片根本不知道電纜線有多長,只要信號不錯誤就可以了,不會說4.99公尺傳輸正確,5.01公尺就斷線這種事情。
ARTIMI設計的WUSB晶片,可以讓數位相機與電腦以現有的USB軟體規格溝通(圖片來源:ARTIMI)
全雙工加強傳輸速度
由物理特性我們知道,越長的電纜,對傳輸晶片的負擔越大,所以傳輸速度會降低,如果不想降低,只好跟USB 3.0一樣,縮短電纜長度。對一般人來說,不要說5公尺,2公尺的USB就很足夠了,最長的USB電纜需求,是從滑鼠到電腦的距離,而滑鼠是個相當低速的裝置,不必考慮這樣多事情。
根據規格數字看來,USB 2.0比1394a還快,但有很多玩家認為實際上後者卻比較快,這箇中緣故是受到控制方法的影響。筆者一直認為USB最大的缺點,是它的半雙工作業方式(Half Duplex),給予系統相當大的限制,你偶爾會聽到USB 2.0只有200Mbps,而不是480Mbps,就是這緣故。
所謂的單工作業,是指一個傳輸通道上一次只能一個人說話,就像每次颱風過後,山區道路常變成單線通車,往南的車輛必須停下來,等往北的通過後才能放行。USB的單工通訊方式,CPU與周邊一次只能一邊送出訊號,而且USB的通訊方式相當倚賴CPU進行仲裁,就算CPU再快個10倍,所有的控制信號還是塞在USB,影響USB自身的資料搬移。故USB 2.0的最大資料傳遞速度真的具備48MBps,但那只能維持一小段時間,之後又需要等待CPU的允許方能再爆發一次,平均起來就變成拉低效能。
英特爾對這缺點也有所回應,他們表示將會加強USB控制器的功能,CPU不用事必躬親,雖然什麼事情都一樣要由電腦端來控制,但有些小事只要傳輸至主機板就可以了,就算CPU正在忙,對傳輸速度的影響也相當有限。除此之外,USB還在研發新技術,用以達到同步傳輸的功能,簡單來說就是周邊裝置有什麼資料立刻回傳電腦,不必像現在一樣由CPU決定是否重要與可否傳送。
現有的USB是以銅線傳遞信號,無法負荷USB 3.0的規格期待,所以USB 3.0的電纜將與現有不同,內部埋了兩條光纖,用以傳遞GHz等級的信號。這件事相當耐人尋味,如果是兩條而非一條光纖,代表可以同時傳遞兩組信號,一個是電腦通往周邊,另一個則是周邊通往電腦,是否USB 3.0有機會做到同時雙向通行,也就是全雙工(Full Duplex)呢?那這樣USB 3.0的實測性能,很可能會是USB 2.0的二十倍以上。
向下相容決定規格推廣成敗
電腦每年都有新規格推出,看這些規格時有個很重要的地方,有沒有向下相容,比如說200GB與100GB的硬碟機,都可以插在同一個主機板上,USB 1.0印表機與USB 2.0的溝通也沒有問題,不會因為規格升級就要全部翻盤重來。如果不是相同的規格,就是要做到規格通用,以無線上網為例,不論你用Wi-Fi或是現在手機公司狂推的3G、3.5G,甚至是比較少人在用的PHS手機上網,不同的技術卻有相同的連線結果,不會說以後用WiMAX上網,網頁就會多幾張圖。
向下相容帶給使用者無痛升級,買了新產品一樣繼續使用,這才可以帶給使用者最大的便利性,同時給廠商最大的商機,所以USB 3.0在制訂時,便宣稱他們一定會做到向下相容與隨插即用。USB子規格其實蠻多的,主要可分為早期的USB 1.0,速度是12Mbps,現在僅存於一些超低價位的鍵盤、滑鼠,如果你將USB裝置插入電腦,Windows作業系統告訴你「這裝置可以跑得更快點」,那就代表將USB 2.0裝置插入USB 1.0端子了。USB 1.0推出市面即深受好評,除了速度真的該檢討之外,所以接著推出的USB 2.0,速度立刻飆升到480Mbps,這種一口氣加速四十倍的事情真是前所未見。USB 2.0就是我們現在常用的USB規格,瞬間速度在那短短的千分之幾秒內,資料傳輸速度的確是跑到48MBps,這是筆者用儀器親自測量過的。
對規格不太熟悉的朋友,請注意一下筆者的用字,USB的傳輸速度480Mbps,這邊是用小寫的b,代表bit(位元),而每秒傳送48MBps,這邊用的是大寫的B,代表Byte(位元組)。會有這差別是因為USB為一次一位元的序列傳輸,所以習慣上使用bit當傳輸計算單位,但我們平常處理電腦資料時,都是以Byte計算大小,你會說一張照片大小是20K Bytes,不會說120K bits。
Intel高級副總裁兼數位企業事業部總經理 Patrick Gelsinger 手持 USB 3.0 Cable(圖片來源:Intel)
IDF公布USB 3.0相關資訊
英特爾每年都會舉辦研討會,就該公司目前在發展的新技術,與新的技術藍圖與各合作公司與媒體分享,此技術論壇名稱為IDF,(Intel Developer Forum英特爾技術論壇),每次開會最大的重頭戲就是又有什麼新的CPU開發計畫,速度多快或塞入幾個核心,不過在筆者看來,這已經變成常態了,如果哪天英特爾不打算加強CPU的性能那才是大新聞。
在今年的秋季IDF上,筆者認為與一般使用者最相關的新聞,應該是英特爾即將推出USB 3.0規格,USB 3.0的開發廠商包括了英特爾、HP、NEC、NXP(以前是飛利浦旗下的半導體部門)與德州儀器,但主導的廠商與以前的USB規格相同,依然是英特爾。
如果讀者去網路上尋找英特爾公開的USB 3.0新聞資料,可以發現一直提到IEEE 1394(以下簡稱1394),因為USB與1394的規格及市場定位太相似了;最重要的,目前的影像設備傾向使用USB的死對頭IEEE 1394 (又稱FireWire),而目前除了影像資訊外,很難看到其他應用場合有這種傳輸速度的需求。
1394與USB非常接近,但強調的重點不同,當初USB在制訂時由英特爾所主導,1394則是蘋果的點子,想當然爾英特爾一聲令下,所有的PC電腦都會配備USB端子,這下子不流行都不行了。但1394仍然在許多方面獲得視訊玩家的支持,像是支援更長的電纜線,對CPU的要求較低,在以蘋果電腦為主流的影像編輯界,這是最好的選擇。
根據1394的開發計畫,目前不但正在審議比USB 3.0更快的10Gbps超高速規格,更打算讓1394B升級到3.2Gbps,而且不用更換接頭,甚至要推出以一般網路線(CAT5/CAT6)為媒介的規格,降低鋪設家庭網路的麻煩,最後則是100公尺光纖1394計畫。看來USB 3.0想統一電腦規格的日子仍然相當遙遠,起碼在影像編輯的領域相當困難。
USB 3.0技術規格初探
雖然說英特爾已經開始透露USB 3.0的技術資料,不過離上市可還有好長一段路,英特爾的工程師表示,他們透過軟體方式,模擬5GHz與25GHz的速度,雖然速度很誘人,不過請注意是用軟體模擬的。但這仍然透露了一點訊息,USB的速度將不會停在4Gbps,USB 3.0可能會更快,或者下一代的USB又會繼續提升速度。在業界人士看來,這代表英特爾正在做準備,希望下次升級時可以一口氣大幅超越1394。
由於USB 3.0的設計難度相當高,一開始時將會以整合好幾顆晶片的方式,至於什麼時候會做到一顆晶片搞定一切,這就要看各廠商的技術能力跟決心了。現在低價位的顯示卡,板子上除了記憶體之外,往往只有一顆晶片,也就是說,這顆晶片除了負責與CPU溝通、繪圖外,還要送出影像信號給顯示器。但幾年前的顯示卡,在這顆晶片外還需要一顆ADC晶片,送出類比信號給顯示器,所以電路板面積會比較大,這就是整合與否的差別。
顯示卡晶片是否整合與一般使用者的關係不大,很少有人整天拆顯示卡的,但USB晶片是否整合,這問題就很大了。最常見的USB儲存裝置,非USB隨身碟莫屬,要越小越好,而USB隨身碟內,也的確是縮小到剩兩個晶片:快閃記憶體與USB控制晶片。如果USB 3.0遲遲不能單晶片化,需要兩三顆晶片才能完成功能,那USB 3.0隨身碟的體積可能會是現在的三倍到五倍,耗電量的問題也會讓隨身碟有溫暖手心的特殊功能。
在USB 3.0目前所公布的工程數據中,筆者認為最糟糕的一點是電纜線長度的問題,很有可能會從5公尺降到只剩2公尺。老實說一開始時,USB並沒有制訂纜線長度,而是要求纜線的特性必須在某個數字之下,而這個特性會隨電纜線的長度增加而增加,當時的技術在合理成本內就是5公尺。其實USB這樣制訂是很合理的,除了很特殊的儀器外,一般的晶片根本不知道電纜線有多長,只要信號不錯誤就可以了,不會說4.99公尺傳輸正確,5.01公尺就斷線這種事情。
ARTIMI設計的WUSB晶片,可以讓數位相機與電腦以現有的USB軟體規格溝通(圖片來源:ARTIMI)
全雙工加強傳輸速度
由物理特性我們知道,越長的電纜,對傳輸晶片的負擔越大,所以傳輸速度會降低,如果不想降低,只好跟USB 3.0一樣,縮短電纜長度。對一般人來說,不要說5公尺,2公尺的USB就很足夠了,最長的USB電纜需求,是從滑鼠到電腦的距離,而滑鼠是個相當低速的裝置,不必考慮這樣多事情。
根據規格數字看來,USB 2.0比1394a還快,但有很多玩家認為實際上後者卻比較快,這箇中緣故是受到控制方法的影響。筆者一直認為USB最大的缺點,是它的半雙工作業方式(Half Duplex),給予系統相當大的限制,你偶爾會聽到USB 2.0只有200Mbps,而不是480Mbps,就是這緣故。
所謂的單工作業,是指一個傳輸通道上一次只能一個人說話,就像每次颱風過後,山區道路常變成單線通車,往南的車輛必須停下來,等往北的通過後才能放行。USB的單工通訊方式,CPU與周邊一次只能一邊送出訊號,而且USB的通訊方式相當倚賴CPU進行仲裁,就算CPU再快個10倍,所有的控制信號還是塞在USB,影響USB自身的資料搬移。故USB 2.0的最大資料傳遞速度真的具備48MBps,但那只能維持一小段時間,之後又需要等待CPU的允許方能再爆發一次,平均起來就變成拉低效能。
英特爾對這缺點也有所回應,他們表示將會加強USB控制器的功能,CPU不用事必躬親,雖然什麼事情都一樣要由電腦端來控制,但有些小事只要傳輸至主機板就可以了,就算CPU正在忙,對傳輸速度的影響也相當有限。除此之外,USB還在研發新技術,用以達到同步傳輸的功能,簡單來說就是周邊裝置有什麼資料立刻回傳電腦,不必像現在一樣由CPU決定是否重要與可否傳送。
現有的USB是以銅線傳遞信號,無法負荷USB 3.0的規格期待,所以USB 3.0的電纜將與現有不同,內部埋了兩條光纖,用以傳遞GHz等級的信號。這件事相當耐人尋味,如果是兩條而非一條光纖,代表可以同時傳遞兩組信號,一個是電腦通往周邊,另一個則是周邊通往電腦,是否USB 3.0有機會做到同時雙向通行,也就是全雙工(Full Duplex)呢?那這樣USB 3.0的實測性能,很可能會是USB 2.0的二十倍以上。
無線USB的產品即將大量上市,而WUSB 1.1規格也開始制訂,這與USB 3.0是不同走向的技術延伸(圖片來源:www.usb.org)
無線傳輸的WUSB
在我們關切USB 3.0規格時,不妨也看一下WUSB(Wireless USB,無線USB)的進度。WUSB第一版已經上市,跟藍牙一樣號稱要統一所有電腦、手機、相機傳輸資料的無線通道,由於WUSB使用UWB超寬頻通訊技術,而藍牙Bluetooth也採用這技術做為下一代基礎,因此代表WUSB與Bluetooth可能具備互通性。
目前已經有一大批符合WUSB 1.0規格的產品在進行認證,而新規格的制訂也開始了,前不久WUSB公布了1.1版規格的制訂目標,計畫做到3公尺內1Gbps,並且具備更多互通的可能性,以整合電腦之外的3C產品。站在USB官方組織的立場,這等於USB 2.0即將有兩個後續規格產生,一個是USB 3.0,另一個則是WUSB 1.1,而這兩個規格在制訂時,都對媒體與廠商發誓他們一定維持向下相容,而現在兩個規格都還在制訂階段,變成要讓兩個制訂中的規格平行相容,USB官方組織一定在這件事上花了不少精神。
預計兩年後上市
USB官方認為,一個規格從推出到普及約有1~2年的落差,所以USB 3.0將會在2009,最晚2010年普及。那現有的資訊技術繼續普及下去時,兩年後是否會出現對USB 3.0的需求?
當初英特爾在IDF公布USB 3.0要拉高10倍速度時,筆者第一個想法跟很多人很像,這究竟可以做什麼?除了USB外接硬碟可以跑得快一些之外,好像沒什麼好處。但實際想想後,還是有許多優點的,最重要的應用場合是對於影像處理的幫助,如影音廠商最近常打的廣告,現在是高畫質影像的世代,不只是看影像,連Webcam都要進入高畫質才行,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5百萬畫素的Webcam,可惜受限於USB 2.0的傳送速度,在觀看即時影像時必須降低畫質。如果有USB 3.0,不用說5百萬畫素,千萬畫素都有可以做到無損無停格。屆時只要一台電腦,加上一條夠好的網路,開視訊會議或用Webcam做家庭保全都很簡單。
說到這,最有趣的發展應該是蘋果電腦可能會轉向使用USB 3.0,或是同時支援USB 3.0與新的1394。這完全是合理推測,蘋果電腦之前跟Sony有得拼,都是以封閉規格著稱,不但價格貴,而且總是用自己所中意的技術。現在蘋果電腦已經使用英特爾的CPU,順便使用英特爾的晶片組,當未來USB 3.0加進英特爾的晶片組之後,代表每台蘋果電腦都內建USB 3.0,至於1934則必須另外安裝電路,在這種情況下,系統若只有支援1394而不支援USB 3.0,實在是不盡合理,所以一年多之後,讀者們可以注意新的蘋果電腦規格,便知道Steve Jobs(蘋果電腦執行長)如何因應這種窘境。
USB速度比較
演進:USB 1.0/1.1 名稱:Low Speed 速度:1.5Mbps
演進:USB 1.0/1.1 名稱:Full Speed 速度:12Mbps
演進:USB 2.0 名稱:High Speed 速度:480Mbps
演進:USB 3.0 名稱:Superhigh Speed 速度:至少4.8Gbps
無線傳輸的WUSB
在我們關切USB 3.0規格時,不妨也看一下WUSB(Wireless USB,無線USB)的進度。WUSB第一版已經上市,跟藍牙一樣號稱要統一所有電腦、手機、相機傳輸資料的無線通道,由於WUSB使用UWB超寬頻通訊技術,而藍牙Bluetooth也採用這技術做為下一代基礎,因此代表WUSB與Bluetooth可能具備互通性。
目前已經有一大批符合WUSB 1.0規格的產品在進行認證,而新規格的制訂也開始了,前不久WUSB公布了1.1版規格的制訂目標,計畫做到3公尺內1Gbps,並且具備更多互通的可能性,以整合電腦之外的3C產品。站在USB官方組織的立場,這等於USB 2.0即將有兩個後續規格產生,一個是USB 3.0,另一個則是WUSB 1.1,而這兩個規格在制訂時,都對媒體與廠商發誓他們一定維持向下相容,而現在兩個規格都還在制訂階段,變成要讓兩個制訂中的規格平行相容,USB官方組織一定在這件事上花了不少精神。
預計兩年後上市
USB官方認為,一個規格從推出到普及約有1~2年的落差,所以USB 3.0將會在2009,最晚2010年普及。那現有的資訊技術繼續普及下去時,兩年後是否會出現對USB 3.0的需求?
當初英特爾在IDF公布USB 3.0要拉高10倍速度時,筆者第一個想法跟很多人很像,這究竟可以做什麼?除了USB外接硬碟可以跑得快一些之外,好像沒什麼好處。但實際想想後,還是有許多優點的,最重要的應用場合是對於影像處理的幫助,如影音廠商最近常打的廣告,現在是高畫質影像的世代,不只是看影像,連Webcam都要進入高畫質才行,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5百萬畫素的Webcam,可惜受限於USB 2.0的傳送速度,在觀看即時影像時必須降低畫質。如果有USB 3.0,不用說5百萬畫素,千萬畫素都有可以做到無損無停格。屆時只要一台電腦,加上一條夠好的網路,開視訊會議或用Webcam做家庭保全都很簡單。
說到這,最有趣的發展應該是蘋果電腦可能會轉向使用USB 3.0,或是同時支援USB 3.0與新的1394。這完全是合理推測,蘋果電腦之前跟Sony有得拼,都是以封閉規格著稱,不但價格貴,而且總是用自己所中意的技術。現在蘋果電腦已經使用英特爾的CPU,順便使用英特爾的晶片組,當未來USB 3.0加進英特爾的晶片組之後,代表每台蘋果電腦都內建USB 3.0,至於1934則必須另外安裝電路,在這種情況下,系統若只有支援1394而不支援USB 3.0,實在是不盡合理,所以一年多之後,讀者們可以注意新的蘋果電腦規格,便知道Steve Jobs(蘋果電腦執行長)如何因應這種窘境。
USB速度比較
演進:USB 1.0/1.1 名稱:Low Speed 速度:1.5Mbps
演進:USB 1.0/1.1 名稱:Full Speed 速度:12Mbps
演進:USB 2.0 名稱:High Speed 速度:480Mbps
演進:USB 3.0 名稱:Superhigh Speed 速度:至少4.8Gbp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