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7日
美國家庭的藥箱中也許備有一些默克公司(Merck & Co.)降膽固醇藥Zocor或輝瑞公司(Pfizer Inc.)的抗抑鬱藥品左洛復(Zoloft)等藥品的印度仿製藥。現在看來﹐美國投資者的股票組合也應加入一些印度製藥類股了。
幾十年來﹐Dr. Reddy's Laboratories Ltd.和Cipla Ltd.等公司主要依靠侵犯製藥巨頭的專利保護權而不斷壯大。它們仿製藥業巨頭的暢銷藥﹐然後以低得多的價格售出藥品。
不過﹐近年來﹐這種商業模式舉步維艱:面對仿製行為﹐製藥巨頭已開始以越來越強硬的姿態來捍衛自己的專利。而且隨著中國和巴西等地的企業加入仿製藥領域﹐印度製藥公司面臨的競爭日漸激烈。此外﹐印度盧比的走強也拖纍了此類企業的海外收入。
仿製藥企業的股價因此受到了沖擊﹐目前已降至看起來比較低廉的水平﹐一度對該行業敬而遠之的投資者又開始重新關注這個領域。印度兩家最大的仿製藥生產廠──Dr. Reddy's和Cipla──的股票今年來在孟買證交所的累計跌幅已超過了20%﹐而該國的股票指數今年卻有望連續第三年實現40%以上的漲幅。
對沖基金India Capital基金駐倫敦的經理喬恩•索恩(Jon Thorn)說﹐我們看好印度製藥領域的一些公司﹔當前正有一些有趣的事情發生﹐估值已低至具有吸引力的水平了。索恩目前還沒有介入這個領域。
同其它成長類股一樣﹐投資者也一般通過本益比與預期收益增幅之比來評判印度製藥企業。增長速度超過本益比的企業被認為估值過低﹐可能存在良好的買進機會。
以印度銷售額最大的製藥企業Ranbaxy Laboratories為例﹐分析師預計Ranbaxy明年的收益將增長41%。該公司股票在孟買證交所交易﹐市值約為40億美元。他們預計﹐2009年Ranbaxy的收益還將再增長21%﹐目前該股股價僅是其預期收益的17倍。
可與其進行比較的是另一家大型仿製藥企業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Ltd.。分析師預計﹐這家在那斯達克上市的以色列企業2009年的收益將增長12%左右﹐而目前該股股價是其2009年預期收益的15倍。
估值只是人們看好印度製藥類股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印度製藥業正在發生的變化。Matthews India基金駐舊金山的投資組合經理安德魯•福斯特(Andrew Foster)認為這種變化可能為印度製藥業新的增長提供動力。這只基金11億美元資產中約有10%是印度製藥類股﹐其中包括Cipla和Glenmark Pharmaceuticals Ltd.的股票。
由於仿製藥在美國政府降低醫療成本的努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印度製藥類股也是有吸引力的長期投資選擇。
Cipla和Glenmark等印度的仿製藥生產商也正努力增加在國內市場及新興市場的銷售額﹐以此實現收入來源的多樣化。Glenmark的首席執行長格林•薩爾達納(Glenn Saldanha)說﹐美國、歐洲和日本為該公司提供了85%的藥品銷售市場﹐他認為Glenmark未來的銷售增長將主要來自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所謂的“金磚四國”。
當薩爾達納10年前開始為其父母的公司Glenmark工作時﹐這家公司的年銷售額約為1,700萬美元。而在截至明年3月底的財政年度內﹐預計該公司將實現銷售收入近5億美元。
製藥業的另一個發展趨勢也將使印度製藥類股受益。跨國製藥公司正紛紛將生產業務外包給印度製藥企業﹐以便能夠在美國裁減人員和關閉生產設施﹐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花旗投資研究(Citi Investment Research)駐孟買的分析師普拉桑特•奈爾(Prashant Nair)說﹐與印度仿製藥品的名氣相比﹐跨國公司向印度外包藥品生產業務的情況還較少為人所瞭解。
例如﹐市值達14億美元的Nicholas Piramal India Ltd.是輝瑞公司在印度的最大供應商。奈爾說﹐輝瑞打算將其海外生產佔生產業務的比重從目前的10%提高到20%﹐這將使Nicholas Piramal這類公司受益。與國內收入佔總銷售收入半壁江山的Cipla一樣﹐Nicholas Piramal也在致力於拓展國內市場﹐它的國內銷售團隊是印度各製藥企業中最大的。
分析師們估計﹐未來10年左右印度人每年的購藥支出將達300億美元﹐遠多於目前的80億美元。為了應對國內常見的慢性病﹐印度政府可能將增加醫療保健支出。而私營部門則正在探索改善城市內藥品分銷狀況及向邊遠鄉村地區輸送藥品的新途徑。
雖然印度的這些製藥公司都在本國上市﹐但美國人也可通過共同基金以及由投資機構管理的其他投資載體擁有這些公司的股票。除上面提到的Matthews India基金外﹐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等外資機構也是Glenmark的主要股東﹐據FactSet Research Systems Inc.稱﹐這兩家機構分別持有該公司約4%和7%的股份。
Laura Santin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