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全球糧價將出現第二輪上漲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聯合報道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隨著新的農產品基准價格今天重新設定在更高水平,世界主要經濟體將迎來第二輪食品價格上漲。
在芝加哥,2008年3月交割的小麥和糙米期貨價格均躍升至歷史最高水平,大豆期貨價格創下34年新高,玉米價格也升至11年高點。
隨著這些創紀錄的價格在今天成為食品行業的基准,價格連鎖上漲將在未來幾個月中傳遞到消費者層面,從而增加通貨膨脹壓力,限制央行抵御經濟減速的能力。
批發市場今年夏季出現的第一輪谷類食品價格上漲,現在已經滲透到整個供應鏈,並導致通脹上升。
今年11月,歐元區折合成年率的通脹率從10月份的2.6%升至3.1%,創下6年新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食品價格上漲(11月份的漲幅為4.3%)。在美國,11月份食品價格較上年同期上漲4.8%,帶動整體通脹率升至4.3%。
與此同時,英國10月份食品價格較上年同期的漲幅已達到5.1%,而分析師預計,進一步升高的食品價格將推高11月份的整體通脹水平。英國將在明天公布最新通脹數據。
在上周五的交易中,明年3月交割的小麥期貨合約新的基准價格上漲26美分,至每蒲式耳9.795美元,比即將到期的12月小麥期貨合約9.39美元的價格高出4%以上。玉米期貨合約新的基准價格也比原先的基准高出4%以上。
明年1月交割的大豆期貨基准價格上周五升至每蒲式耳11.64美元,創34年新高;同樣於1月份交割的糙米期貨基准價格更是創下了每英擔13.310美元的歷史新高。
農業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需求上升、收成不佳以及糧食庫存減少的結果。生物燃料行業已經給糧食市場帶來了壓力,而新興經濟體收入的不斷增加,推動了肉奶制品的消費,進一步增加了農業大宗商品的供給壓力。
英國《金融時報》哈維爾•布拉斯(Javier Blas)和克裡斯•賈爾斯(Chris Giles)倫敦、哈爾•韋茨曼(Hal Weitzman)芝加哥報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