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4 陶冬
在尖沙嘴九龍地鐵站上,矗立著5個目前香港最炙手可熱的豪宅。最近一個週末的下午,筆者在那裏撞見20多位來自內地的炒房團成員,幾乎每人手中都握有已簽約的合同,在經紀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站在屋苑前的草坪上,試圖找到已屬於自己的住宅的窗戶。很顯然,他們在簽下至少上千萬港元的合同前,沒有自下而上地查看過住宅的朝向、環境,個別人甚至連自己所購屋苑叫什麼名字都記不清楚。
各路熱錢,滾滾流向香江。全世界央行罕見的拯救經濟措施,製造出史無前例的流動性。香港沒有央行,但是有相對健全的經濟和金融基本面,一時間成了資金流動性積聚的窪地。香港金管局為維持港幣利率不至突破聯繫匯率的上限,大手接納湧入的外幣,港幣的銀行體系總結餘(aggregate balance,衡量港幣流動性的指標)由雷曼倒閉時的46億港元暴漲到2113億港元。一時間香港流動性氾濫。
香港最大的境外流動性製造源來自美國。為了應付金融海嘯,美聯儲將基準利率下調至幾乎等於零的水準,同時通過量化寬鬆政策將流動性直接注入金融體系。于美元掛鈎而金融體系健全的香港,承受了大量的流動性,HIBOR(香港同業拆借利率)跌倒近乎零的水準。同時,隨著資金的風險意識的改善,躲在國債避險天堂的資金流向風險資產,港股成為資金的熱門去處之一。
中國內地的資金也開始在香港發酵。今年上半年異常瘋狂的銀行信貸,在內地製造出洪水般的熱錢,拉動了A股和樓市的快速上揚。當政策調整風險上升時,部分熱錢開始轉戰港股、港樓。
香港的銀行絕大多數沒有染指美國的有毒證券,資本金沒有受到金融危機大的摧殘。在銀行信心得到恢復後,一輪輪房貸減價戰席捲香港,為香港樓市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彈藥。
不過,本土資金仍是流動性最大的根源。除了股市上的損失外,香港本土的財富在金融危機中並未受到重創。在“現金為王”的思路下,資金此前多處於避險狀態。隨著經濟形勢回穩、資產價格上升,這部分資金被啟動,開始流出幾乎沒有收益的銀行儲蓄,進入樓市,因為租金回報明顯高過按揭成本,供樓便宜過租樓。
流動性驅動下金融資產價格的上漲,穩固了信心,刺激了消費,連農曆新年後預期出現的失業潮、倒閉潮,也比想像的輕微許多。香港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錄得3.5%的增長,按年率折合的環比增長(annualized quarter on quarter)更高達13%。超高的流動性,為香港帶來了歷史上罕見的單季經濟反彈。
筆者看好香港的樓市,認為在今後6-9個月房價可以再升10-15%。首先,各國央行的流動性回收進度均會遲緩。此輪經濟復蘇的一個特點是資產價格上升,但是經濟復蘇根基並不穩,就業更大幅滯後。相信在就業市場穩定(明年年中)前,央行的貨幣環境正常化措施會極其謹慎。其次,當中國股市、樓市面臨的調控風險日增時,內地熱錢會轉流香港,其規模甚至可能堪比1997年香港回歸前的情形。再者,香港本地資金開始趨於活性化。在前一輪的升市中,多數本土資金處於觀望狀態,但是樓市的上升、通脹預期的升溫,開始將銀行儲蓄拉入市場,這一點從近來M1的上升中可略見一斑。
與內地樓市相比,香港樓市的泡沫色彩並不濃厚。香港市民的負債率僅為35%,只有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的一半。最新的物業成交資料顯示,摸貨(confirmer,即買家簽訂購房合同後,在付款之前已經將物業轉賣給下家)比率現在為2.4%,大大低於1997年時15%的水準。
帶動香港房價上揚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為供應瓶頸。受金融危機影響,預計今年新盤供應僅有1.2萬戶,為過去15年中的超低水準,而今年前9個月,開發商趁著旺市已經拋出超過1萬個一手單位,供應開始變得緊張。
從香港目前的住宅購買力看,在廣東做製造業的港商以及東南亞資金的實力在下降,但是內地流入的熱錢則大幅上升。內地豪客的偏好,使方向面海的、交通便利的豪宅價格升勢淩厲。據筆者觀察,香港物業在內地資金眼中物有所值,這裏的法制、基建、教育、醫療、治安方面的條件,均是內地很多城市難以媲美的。華人的語言環境、飲食習慣,也使香港享有文化背景的優勢。
同時筆者相信,香港的普通住宅價格也會有另一輪升勢,那是拜本地資金、全球流動性所賜。超低的利率環境和銀行的利率競爭,讓流動性窪地的香港大大受益。不過投資者要小心利率正常化時可能出現的市場調整,杠杆不宜壓得過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