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8 中國時報
一年前,美國次貸風暴引發經濟危機,東南亞受創最重的就是極度仰賴歐、美外銷市場的新加坡。去年下半年最嚴重時,新加坡經濟發展預測指數曾連續下調三次,該國領導人也多次指出,他們面臨的經濟緊縮是自一九六五年建國以來最嚴峻的一次。
靈活應變 第二季強彈二成
今年四月中,新加坡貿工部預測二○○九年將出現創紀錄的九%緊縮,同時緊急成立廿五位成員組成的「經濟策略委員會」研商對策。五個月後,悲觀預測似乎已成過去,新加坡本年第二季的國內生產總值暴升二○.七%。花旗發布新預測,指新加坡今年度的緊縮,最壞也只有二.七%左右。
新加坡經濟能如此迅速反彈,原因有二:一是出口緊急轉向,由中國和印度市場來填補歐、美市場留下的真空;二是急速擴大內需,活絡本國市場。
新加坡的迴旋能如此靈活,是因為當局很早就認知中國遲早成為無可阻擋的經濟力量,事先即做好搭「中國列車」的準備。
例如,早在一九七九年,華人占全國人口八十%的新加坡便積極推動華語(國語),取代當地華人常用的潮洲話、福建話(閩南語)作為通用語言,現今新加坡華人多能說華語。
推行華語 緊緊與中國掛鉤
另一項明顯指標是,當其他東南亞華人社區還在使用繁體字時,新加坡早就通行簡體字。這個國家領導層的遠見,體現在這些細節上。今年年初,新加坡再接再厲推動「說華語運動」,該國資政李光耀在發起大會上說,「不出兩代,華語將會變成我們(新加坡)的母語」。
李光耀的願景是,新加坡將成為中國在區域內發展、擴張的輻射點。過去十多年,新加坡企業在政府鼓勵及協助下進軍中國,紮下厚實的基礎,取得隨時能起跑的優勢。新加坡是個小國,卻是中國境內排名第三的外資來源,二○○八年對中國的直接投資超過四十三億美元,較前一年上升四十%。雙邊貿易從一九九一年到去年,更上升十七倍,達六○九億美元。
李光耀支持的「中國商業」組織也擔負起訓練二至三萬名雙語、雙文化商業人才的任務,目的是「以中國人的觀點來經營中國市場」。李光耀本人自一九七八年以來,每年都到中國訪問。
多角經營 投資印度也加碼
在緊緊和中國掛鉤的同時,新加坡並未忽視亞洲另一崛起的經濟力量—印度。
二○○八年,新、印雙邊貿易達一九○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二十%。更令人驚訝的是,新加坡在同一年是印度排名第二的投資國,總投資額達到卅七億美元。
不少人認為新加坡靈活,是因為它小,但它的「小」,也是它脆弱的原因,換言之,新加坡任何不謹慎的動作,都可能把自己陷入極艱難的境地。這次經濟危機,新加坡成功利用轉回東方以及活絡內需來脫困,對區域內其他國家來說是很好的教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