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3 工商時報 【吳瑞達/綜合報導】
中國股市在2008年空頭當道,全年指數重挫,以上海A股為例大跌3,440點,跌幅達65%,但股市走跌,上海20家公益基金會,仍然呈現獲利,據統計,該20家公益基金會去年的投資收益,合計高達1.47億元人民幣(下同),平均每家基金會的投資收益,達735萬元,由於他們特殊的投資秘訣,因而贏過大盤。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從2004年以來,這些基金會在中國A股市場的投資,5年間未出現過虧損,作為公益事業組織,這些機構投資者,究竟具有怎樣的神技,能夠常年縱橫股市,並立於不敗之地。
報導說,主要是投資股票獲利,同時,空頭市場以保守態度因應,堅守「現金為王」概念,而常保盈餘。
報導說,在2008年,上海的100家公益基金會,總收入為25億元,其中捐贈收入為20.5億元,佔總收入81%;投資收入為1.47億元,佔總收入的5.79%,而這1.47億元的投資收入,主要就是20家基金會「投資股票」賺來的。
在股票市場打滾,竟能趨吉避凶,在立於不敗之地之餘,還能出現獲利,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每日經濟新聞觀察發現,大部分基金會都是以「短線操作」為主,在大多數個股上也都賺到了錢,該媒體說,多數獲利較高的基金會,多是從申購新股、投資熱門股、及熟稔的公司等方向著手,重要的是,買賣交易,都由基金會親自操盤。
每日經濟新聞訪問上海唐君遠教育基金會,據指出,該基金會成立於1987年,1999年辦理登記手續,註冊資金4,000萬元,主要是助教興學,獎勵、資助學生和老師,基金來源主要由唐氏家族捐贈,至今資金規模已有1.6億元左右。
該基金會表示,在股市操作上,只買熟悉公司的股票,去年3度進出生益科技股;或者申購新股,中籤後,上市當天就拋售,而能呈現高獲利。
而另一家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同樣以申購新股為主,同時充分利用校友、專家資源,達到股票獲利目的。
交大基金會於2001年成立,起初資金為1,000萬元,截至目前資金規模已累積到4億元左右,資金來源主要是募款,2008年該基金會共募集到資金2億元左右,全年支出3,000萬元左右。該基金會表示,從2003年起,就投入股票市場,主要是以購買新上市股為主,在上市當天就獲利了結,並自去年底以來,還持有兩檔銀行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