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重購退稅 即起全面清查

2009/09/28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過去五年內曾申請重購自用住宅土地獲享退稅者要注意,稅捐機關即日起到10月底止,展開全面清查行動,凡重購自用住宅後五年內再轉手出售、出租、贈與配偶與或未做自用住宅使用者,都會被追繳退稅。
財政部強調,政府為減輕民眾購屋負擔,凡是二年內先買後賣或先賣後買自用住宅土地,符合一定條件者,出售自用住宅再重購的過程中,所支付的土地增值稅均可依法申請退稅。但為避免退稅措施遭到濫用,這類案件完成退稅後,稅捐機關一律列管五年。
即日起,全國稅捐機關即將針對重購自用住宅用地退還土地增值稅列管案件,展開全面性清查。
依據土地稅法第35條規定,土地所有權人在出售自用住宅用地後,二年內另行購買自用住宅用地者,可以向稅捐稽徵機關申請退還其不足支付新購土地地價數額的土地增值稅款。
財政部指出,新購土地完成移轉登記日起,五年內如果出現買賣、贈與、交換、拍賣方式移轉,或改作其他用途,包括出租、供營業使用(同一樓層房屋部分供自宅使用者,如能明確劃分則可依實際使用面積比例認定),或戶籍遷移且未作自用住宅使用者,原已退還的土增稅均會被追繳。
財政部也提醒土地所有權人,夫妻間贈與土地雖然免徵土地增值稅,但重購土地如已獲領退稅,五年內將土地贈與配偶,也會被追繳退稅,最好小心避免。
財政部舉例指出,甲在97年5月出售土地現值500萬元的自用住宅用地,扣除已繳納土地增值稅60萬元,實際取得440萬元售地款;甲另在98年3月重購土地現值580萬元的自宅用地一處,依法甲不足支付新購土地價款為140萬元(580萬-440萬元)。因此,甲原出售土地所繳納的60萬元土增稅,即可全數申請退還。
但是,如果甲在五年內將重購的土地轉贈給配偶,依規定原退還的60萬元土地增值稅款就會被稅捐機關追回,喪失退稅權利。
新聞秘書/重購退稅
重購自用住宅者,有兩種稅捐可以申請退稅,一是出售自用住宅房屋的財產交易所得稅;一是出售自用住宅土地部分的土地增值稅。
「重購退稅」不論是所得稅或增值稅,都要符合基本條件,包括:均做自用住宅使用、重購(新屋或新地)價格大於出售(舊屋或舊地)價格,一定的面積限制與設籍要求,以及買、賣時間相距不超過兩年者,不足支應新購部分的價款才可申請退還。
兩種自用住宅重購退稅的條件相去不遠,其中,可獲退還的土增稅是指原自宅用地出售後,重購自宅用地地價,超過原出售地價扣除所繳土增稅後的餘額;所得稅則是指,出售自用住宅的財產交易所得已納所得稅,自完成移轉登記日起二年內,重購價款超過原出售價款,即可在重購自用住宅完成移轉登記年度,自應納綜所稅中扣抵或退還。
申請退還所得稅或土增稅時必須注意,退稅條件最大的不同在於:所得稅不要求新購自宅與原出售舊宅需為同一所有權人,但土增稅要求新、舊自用住宅都需是同一所有權人擁有,否則即無法退稅。

摩根士丹利:中國消費不足影響被誇大 服務性消費卻被低估

2009 / 09 / 28
摩根士丹利分析人士稱,相對於美國的“過度消費”,中國的“消費不足”對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或缺乏影響)被誇大了,相反地,中國的服務性消費卻被低估。
中國證券報9月28日刊登摩根士丹利研究部撰文稱,目前一個普遍的觀點是“過度消費”使美國成了一個個人消費總額高達10兆美元的經濟體,而“消費不足”則使中國成為一個個人消費總額僅為1.6兆美元的經濟體。如果美國消費者不再花錢,對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負面影響將會過於嚴重,以至於中國消費者無論如何都無法發揮有效的作用來抵消這一影響。對這一點我們並不認同。相對於美國的“過度消費”,中國的“消費不足”對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或缺乏影響)被誇大了。
首先,中國有關個人消費支出的官方數據大大低估了其真實規模和影響,這主要是因為對住房和醫療等服務性消費的低估。其次,通過比較中美之間非服務類可交易商品的消費(我們認為用這個指標來評估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更為合適)顯示,中美之間的實際差距要比總體消費差距小得多。第三,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對中美兩國家庭商品和服務性消費進行分類比較,發現相對於美國而言,中國個人消費水準可能遠遠大於市場的普遍感覺。第四,以美元計,中國消費者對全球可交易商品消費的新增貢獻已經超過2007年美國的新增貢獻,而中國消費者對於全球可交易商品和服務性消費的新增貢獻可能在2018年前超越美國。
中國的“消費不足”在許多市場觀察家中間一個流行的觀點是中國投資過度而消費不足。不過,就中國而言,目前存在著兩個相互關聯卻又有明顯區別的“消費不足”概念:國內範疇概念和國際範疇概念。國內範疇的“消費不足”指相對於其他經濟部門,家庭消費不夠強勁:過去10年間,中國家庭消費增長一直落後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出口增長,消費佔GDP的比例較低且呈下降趨勢。
從國際範疇來看,中國的“消費不足”指中國作為消費國對於全球經濟的貢獻遠低於其作為生產國的貢獻。具體而言,“過度消費”使美國成了一個個人消費總額高達10兆美元的經濟體,而“消費不足”則使中國成為一個個人消費總額僅為1.6兆美元的經濟體。如果美國消費者不再花錢,則對於其他國家的負面影響將會過於嚴重,中國消費者無論如何都無法發揮有效的作用來抵消這一影響。
中國的服務性消費被低估。在我們看來,中國的“消費不足”(尤其是國際範疇下的“消費不足”,即相對於其他國家的個人消費)與中國的服務性消費被低估有一定的關係。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服務業佔中國GDP的40%,我們估計服務性消費僅佔個人消費總額的26%。 中國的服務消費不僅遠低於工業化國家,而且遠低於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中國的服務性消費不僅遠低於工業化國家,而且遠低於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例如,美國、歐盟、日本等工業化國家的服務性消費分別佔個人消費總額的66%、40%和57%,而與中國同為新興市場的印度、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也分別達到39%、57%和56%,遠高於中國。
事實上,2005年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後曾大幅度向上修正GDP之前,服務業重要性被更嚴重低估。在2005年的那次修正中,2004年中國GDP水準被調高了16.8%,而新增部分中93%源自服務業的大幅向上修正,致使服務業的佔比從32%上升至41%。國家統計局在對此次修正作解釋時指出,1980年代以前中國在國民經濟統計中一直採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物質產品平衡體系(MPS),致使服務業統計非常薄弱。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目前正在進行之中,其結果很可能會在09年年底和2010年公佈。我們認為,對國民經濟賬戶的歷史數據的調整可能會再次導致對服務業佔GDP比例的大幅度向上修正。
我們認為,中國服務性消費被低估的一個重要源頭是住房消費。根據官方統計數據,我們估算出住房消費只佔中國個人消費總額的3%。我們認為,這一數據似乎過低而不符合實際。作為對比,美國住房消費佔個人消費支出的16%,印度為6.6%。我們認為,中國住房消費貌似很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自有住房的估算租金未能得到恰當的計算。換言之,美國和中國用以估計住房消費的統計方法存在較大的差別。中國的自有住房率超過80%,這顯示,這方面潛在的低估程度可能相當嚴重。
我們認為,中國服務性消費被低估的另一個重要源頭是個人醫療支出。在美國,醫療開支佔總體個人消費開支的15%-16%,而在中國,這一比例僅為6%左右。不過,坊間不乏證據顯示,在中國,存在著巨大的醫療開支的黑市或灰市,而這部分卻未被納入官方統計數據。
自上而下的同類比較法。我們認為,由於中國服務業的規模可能被大幅度低估,而其他國家的估計則比較可靠,這使得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個人消費總體水準比較具有誤導性,進而誇大了中國的“消費不足”。因此,我們採用了更具可比性的比較方法,對比了非服務,這樣,低估問題就不那麼嚴重了。
通過對比中美兩國的非服務類可交易商品消費發現,兩國之間的差距遠遠小於總體消費差距。2008 年,美國和中國的非服務類可交易商品個人消費總額分別為3.2兆美元和1.2 兆美元,即中國約為美國的38%。這是兩國總體個人消費比值16%(即美國10兆美元,中國1.6兆美元)的兩倍多。
是否剔除服務業所引起中國個人消費的重要性(相對於美國)的重大變化顯示中國的服務業受到了低估。此外,這也敘述,由於美國經濟更為富裕和成熟,美國人的開支結構中服務佔比要大於商品。許多服務,美國消費者傾向於花錢購買,而中國消費者至今仍在自己做(如去飯店吃飯或買外帶)。
因此,用可交易商品來評估一個經濟體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更為合適,因為它是體現經濟體之間的實體經濟聯繫的主要工具。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指出:美國個人消費衰退的負面影響對於其他國家和地區而言,主要體現為美國對可交易商品(而非服務)消費的急劇萎縮。具體而言,在2009年1-7 月,美國名義個人商品消費支出同比下降了2.6%,個人服務消費支出下降了1.1%。
自下而上的同類比較法。同樣,比較中美兩國家庭所消費的商品和服務的具體類別也可以對分析中國的個人消費規模(相對於美國)有所啟發。
首先,在商品方面,我們選擇了三類有用的商品進行比較:汽車、啤酒、液體奶製品。第一類代表了大件耐用消費品,後兩類代表了大宗消費品。2008年,中國汽車銷量為940萬輛,是美國的69%。09年以來,中國汽車銷量繼續快速增長,而美國的汽車銷量則有所下滑。 以1-7月的汽車銷量年化之後,中國09年的汽車銷量已經達到1,230萬輛,首次超過了美國。
啤酒和液體奶製品在兩國都是大眾化飲品,其銷售數量相對具有同質性,可與其他類別的大宗消費品進行一般性比較,因此,這兩種商品適合分類比較。2008年,中國家庭消費的啤酒和液體奶製品達到3,880萬升和1,300萬噸,分別為美國同類商品消費量的158%和59%。 值得注意的是,汽車、啤酒和液體奶製品的比較是以銷量為基礎的。人民幣匯率的結構性低估意味著以美元計算的中國銷售額的實際價值要低於美國的銷量額。但是,無論產地在哪裏,一輛汽車需要同樣多的鋼和銅,一瓶啤酒也需要同樣多的大麥和小麥。因此,中國消費增長對國際市場上這些產品的影響是很明顯的。
其次,對服務性消費進行同類比較具有相當大的挑戰,我們不得不作一些脫離傳統思維框架但又盡量合理的假設。為了衡量中美兩國家庭的服務性消費情況,我們比較了兩個關鍵行業:金融和電信。在中美兩國,這兩個行業的收入均主要來自國內業務,且大多數企業都是上市公司。在中國,電信企業的上市時間早於銀行和保險公司。因此,我們的服務商摩根士丹利國際資本公司(MSCI)分門別類地收集了中美兩國電信和金融行業的財務資訊。最近的數據顯示,在中國,這兩個市場的市值已經與美國具有相當大的可比性:2008年,中國電信和金融類上市公司的收入分別佔美國同類企業收入的38%和23%。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也有可選消費品和大宗消費品等內向型行業的數據,但我們認為由於下列原因,這些行業不適合分類比較。在中國,這些行業中的許多企業未並納入摩根士丹利國際資本公司(MSCI)的數據群組之中;在美國,這些行業中的許多企業都是全球化公司(如寶潔、可口可樂等);
再次,我們用居民用電量作為家庭商品和服務性消費的一個代用指標。2008年,中國居民用電總量為4,080億千瓦時,約為美國的30%。
表2概括了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方法進行的分類比較結果。雖然這算不上一種嚴謹的分析,但是我們認為,總體而言它傳遞了一個相當清晰的資訊:官方公佈的總體消費數據大大低估了中國個人消費(相對於美國)的規模,這一點在可交易商品的消費上反應得尤為明顯。
中國的增量優勢。正如我們所解釋的,相對於美國而言,中國的個人消費的絕對水準並不像市場參與者想像得那麼低。此外,從國內來看,中國的消費不足(即消費增長低於投資和出口增長)確實存在,但在全球背景下中國個人消費的絕對水準卻極為強勁。2007年,中國消費者對全球可交易商品消費的貢獻(以美元計價)開始超過美國。
在2008-2009年的“大衰退”之後的10年間,中國經濟可望繼續以遠高於美國的速度快速擴張。對於中國政府而言,推動國內消費是一個政策重點。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採取了一種“多管齊下”的方法,包括升級改造消費基礎設施和推廣無抵押消費貸款直接刺激國內消費等短期措施、擴大並加強社會保障網路以及其他公共服務等中期措施、實現經濟的再平衡和提高家庭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重等長期措施。
隨著這些刺激消費政策的實施,我們預期消費增長將趕上投資和出口增長,並可能在中長期內與總體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同步甚至超過總體經濟增長速度。再往後,甚至在總體消費方面,中國消費者對全球消費需求的貢獻可能會開始持續超過美國。我們認為,喬納森加納(Jonathan Garner)等人的著作《中國消費者的崛起》(John Wiley & Sons,2005年) 的主旨在這個後“大衰退”時代依然正確。中國消費者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已經不可低估。今後,無論是從增量還是平均量來看,其影響都將會越來越大。
這一點可以通過對比中美兩國下一個10年的增長前景得到進一步的證實。假設下一個10年(2011-2020年),美國名義GDP增長為年均4.5%(真實GDP增長3%,GDP平減指數2%),中國的名義GDP增長為年均11%(真實GDP增長7.5%,GDP平減指數3.5%),人民幣對美元每年平均升值3.5%;此外,假設兩國的個人消費增長分別與其總體GDP增長保持同步,且美國的“過度消費”和中國的“消費不足”現象均得到糾正(美國對“過度消費”的糾正似乎已經開始),按照以上假設,以美元計價的中國名義個人消費(包括商品和服務)每年將高出美國9.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到2018年,中國對全球可交易商品和服務的新增貢獻將超過美國。屆時中國的年個人消費總額將達到5.8兆美元(按2008年美元價格計算),佔美國總消費支出的40%,而2008年,這一比例僅為16%。
由於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有意對中國的真實增長、通膨、(適度)人民幣升值、以及消費佔GDP的比例(保持不變而非持續提高)進行了較為保守的估計,因此我們認為,中國消費者對全球需求的貢獻超過美國的實際發生時間可能會遠遠早於2018年。
我們認為,對於全球消費產品企業以及中國本土的連鎖品牌而言,影響是深遠的。具體而言,如果一家在中國營業務經營的全球消費產品公司能夠保持與整體市場同步的績效增長,則其銷售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4%。對於創下持續跑贏大市紀錄並且不斷擴大其市場佔有率的中國本土品牌企業而言,其增長潛力要大得多,而其在龐大的本土市場建立控制地位的過程頗有點像目前美國的全球品牌(可口可樂、耐克等)早期的成就。
此外,在總體消費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國人口增長趨勢(即計劃生育政策、人口老齡化等)、社會變化(如城市化、貧富差距等)及文化背景對消費支出的潛在的深遠影響意味著那些提前搶佔了有利地位,順應這些結構性變化趨勢的企業將是中國消費者崛起的最大受益者。 相對於美國的“過度消費”,中國的“消費不足”對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被誇大了。首先,中國營關個人消費支出的官方數據大大低估了其真實規模和影響,這主要是因為對住房和醫療等服務性消費的低估。其次,通過比較中美之間非服務類可交易商品的消費顯示,中美之間的實際差距要比總體消費差距小得多。第三,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對中美兩國家庭商品和服務性消費進行分類比較,發現相對於美國而言,中國個人消費水準可能遠遠大於市場的普遍感覺。

債券投資不可盲目追求高收益

2009年 09月 28日華爾街日報
美聯儲(Fed)保持零利率目標的政策或許令金融系統保持了活力﹐但卻讓儲戶難受至極﹐促使他們孤注一擲。
研究機構Crane Data LLC的數據顯示﹐將近78%的應稅貨幣市場基金年收益率為0.1%或更低﹐這類基金是美國儲蓄資金的傳統投資對象。1萬美元的帳戶每個月的利息收入最多只有0.83美元──沒錯﹐就是0.83美元。這類基金的資金合計達1.3萬億美元﹐而為辛辛苦苦存下這些錢的美國民眾產生的回報卻是微不足道。
這樣看來﹐投資者紛紛投身債券市場也就不足為怪了吧?共同基金巨頭Vanguard Group今年已有逾510億美元流向債券基金。Vanguard的固定收益投資主管奧維特爾(Robert Auwaerter)說﹐這樣的落差就像尼亞加拉大瀑布。8月份整個行業的投資者向債券基金投入了逾400億美元﹐為單月歷史最高紀錄﹐而且9月份預計還會再次打破這一紀錄。
如果投資者棄貨幣市場基金而去的行為只是小打小鬧﹐那也沒什麼﹐貨幣市場基金平均期限為三個月﹐能將利率一旦上調的損失風險降到最低。別忘了﹐利率上調也就意味著債券價格下跌。
上個月﹐投資者投入中期基金和垃圾債券基金的資金是短期債券投資組合的兩倍。這樣做的結果是﹐利率上調或信貸質量下降給他們造成的風險會更大。如果利率像1994年那樣上調﹐長期債券投資者可能損失慘重。
Crane Data總裁克雷恩(Peter G. Crane)說﹐人們覺得他們必須在零收益的煎熬和風險的烈燄之間做出選擇。他們受夠了煎熬﹐於是縱身投入烈火中。
債券比股票安全。但在當前的高價格、低收益狀況下﹐債券的風險比幾個月前更高。最簡便的判斷方法就是看久期:利率漲跌一個百分點時﹐債券的市值變化。舉例來說﹐如果你持有的債券久期為4﹐那麼利率下降1個百分點﹐該債券價值就會上升大約4%﹔而如果利率上升1個百分點﹐債券就會貶值4%。對於美國國債來說﹐利率上調是主要的風險﹔而對於公司債券、市政債券和其他債券﹐其相關資產的財政穩健程度又會引發另一種風險。
久期通常隨債券價格上升而增加﹐這就意味著如果利率上調﹐債券現在可能損失更大。簡而言之﹐現在這個時候追逐收益率很危險。
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的數據顯示﹐7-10年期國債的久期一年前為7﹐現在為7.5。同樣﹐市政債券的久期也從8.1上升到8.3。假設有一筆1萬美元的投資﹐現在如果利率上調1個百分點﹐中期國債就會損失大約750美元﹐普通的免稅債券損失大約830美元﹐而一年前這兩類債券的損失分別在700美元和810美元左右。
久期上升反映出債券市場今年的巨額利潤。市政債券回報率達15%﹐公司債券接近17%﹐垃圾債券至少25%。Vanguard的奧維特爾說﹐賺錢似乎很容易。美國國債不同於公司債或市政債券﹐無法從經濟好轉中獲利﹔如果利率上調﹐國債將遭受打擊。
目前風險最高的債券是美國國債。如果經濟好轉、利率上調﹐美國國債將遭受打擊。期限越長﹐打擊越重。
利率上調也會損及公司債券。但如果經濟好轉﹐公司債券和國債的息差將收窄﹐從而減少損失。

因此﹐如果你受不了貨幣市場基金毫無回報的痛苦﹐那你最好是押注持有大量公司債券的短期基金。Vanguard短期投資級基金(Vanguard Short-Term Investment-Grade Fund)不失為一個明智選擇。該基金收益率2.8%﹐久期1.9。不管怎樣﹐不要追逐高收益。
Jason Zweig

中國創業板:瑰寶亦或垃圾?

2009年 09月 28日
本週所有目光都將轉向中國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中國新設立的創業板市場將讓上市新股的行業進一步膨脹。
就在幾天前﹐創業板的推出時間似乎恰好迎合了對中國IPO的熱情最為高漲之際。
但上週﹐在香港上市的兩只新股和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的盛大遊戲(Shanda Games)都收在了發行價之下。中國期待已久的創業板和最先上市的股票可能也面臨著艱難的開局。
新創業板的定位是中國的納斯達克﹐將吸引初創和科技企業。22家公司已經獲批﹐預計下月初開始交易。
但我們以前沒有經歷過這些嗎?我的第一個擔憂就是創業板的名字。香港也在1999年推出了自己的創業板﹐當時也是IPO的鼎盛時期。其中的想法是這個較小的市場能夠允許不符合主板連續3年盈利要求的初創成長型公司能夠獲得資金。
最終﹐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許多公司都是富豪大亨旗下的企業﹐他們有機會找到了迅速籌資和上市的途徑(如和記黃埔(Hutchison Whampoa)的TOM集團(TOM Group)和新鴻基地產(Sun Hung Kai Property)的新意網集團(SUNeVision))﹐而不必費力打造能掙錢的企業。
投資者很快失去了興趣﹐創業板成為了恥辱的標志。只要企業符合資格﹐他們都會直接提出到主板上市。香港已經存在大量慘不忍睹、流動性很差的“仙股”﹐創業板市場的建立更是雪上加霜。
結果取決於標準
中國新的交易所會有所不同嗎?按照一般規則﹐對盈利記錄的要求不會輕易被忽視。中國創業板市場只需要1年盈利﹐但銷售增長率必須至少有兩年超過30%。
在將會成就或破壞新市場的因素中﹐也許最重要的就是上市公司的質量。中國與其他大多數股市的不同之處是﹐政府實際上仍然在決定誰可以上市。主板上主要都是與政府關係密切的國有企業。人們希望創業板能為目前被擋在外面的民營企業提供一個新的上市平臺。
其結果將取決於擬上市公司的標準上。匯豐證券(HSBC Securities)說﹐最先獲准上市的這些公司都超過了上市要求。
然後還有定價的問題。作為監管機構的中國證監會將再次比西方同行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兩年前﹐當時的問題是A股IPO的定價過低﹐但現在是否已走向了另一面?
一個擔憂是股票定價可能過高﹐導致投機氣氛大增。創業板上市股票的發行價的平均本益比達到了55倍﹐有時甚至高達70倍﹐這可能是自找麻煩。
這些股票上市後的表現如何將取決於受過教育的投資者隊伍的出現。其中一些評論完全將重點放在了規模更小的股票上﹐它們的股價更容易被推高。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將獲准投資創業板市場﹐不過參與程度可能將取決於流動性和研究範圍。匯豐說﹐預計A股基金管理公司將在創業板市場推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產品﹐因此這可以成為大陸以外的投資者參與其中的一種方式。
目前有很多來自中國的股票﹐因此創業板可能難以得到關注。我們已經有了在中國內地上市的A股和B股﹐在香港上市的H股﹐以及在美國和新加坡上市的中國股票。
如果新的創業板表現不錯﹐或許會令香港感到緊張﹐擔心它會失去主要資本市場的作用﹐或是到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可能會減少?不過﹐目前香港和納斯達克仍吸引了中國一批最好的科技股﹐如百度(Baidu)、網易(Netease)、騰訊(Tencent)和阿裏巴巴(Alibaba)。
為了實現持久的成功﹐最終的問題不是上市首日的表現如何﹐而是未來幾年裏的表現:維持興趣、估值和機構投資者廣泛參與的能力。
這在很大程度上將歸結為公司的基本面﹐從謹慎的角度說﹐在創業板上市的股票需要比近期的中小板表現更好。根據匯豐對2006年在中國A股市場上市的52家中小板股票的研究﹐銷售年增長率從IPO當年的34%持續下降到一年後的22%﹐然後在上市3年後又下降了8%。
投資者想知道的是﹐這些公司將到創業板上市視為上市公司之旅的開端﹐而非其創始人的退出遊戲。
Craig Stephen(本文譯自MarketWatch。)

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稀土世界 中國為王

2009年 09月 28日
稀土或許並不在大多數投資者的視野之內,但幾乎所有的高科技產品都不能離開它們。在稀土的領域裡,中國佔據著主導地位。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資料,稀土是鑭、釓等17種特殊金屬元素的統稱,這些元素都帶著科幻小說般的名字。這17種金屬元素廣泛運用於一切產品中:玻璃拋光和陶器、汽車觸媒轉化器、電腦顯示器、照明、電視以及藥品。
出版集團Agora Financial旗下刊物《Energy & Scarcity Investors》編輯金(Byron King)表示,我們就像需要石油一樣離不開稀土。但這些元素沒有一個像金銀一樣出名,也不像鐵、鋁或銅那樣通過巨型礦石貨輪進行裝運。
金說,如果沒有這些元素,現代經濟的諸多部分就會直接停轉。
但他表示,真正研究這些元素的人都是碩士和博士級別的化學專家以及固態物理學家,以及中國等國家的頂級專家。
實際上,中國幾乎壟斷了這一市場。稀土領域就像“大富翁”遊戲:中國擁有著Boardwalk、Park Place以及幾乎所有的地產,而西方則偏安St. James Place一隅。
波士頓大學金融學教授、風險管理領域專家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表示,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地位就相當於沙烏地阿拉伯在石油行業一樣。和石油一樣,稀有金屬也將賣給出價最高的買主。
UncommonWisdomDaily.com的自然資源分析師布魯德裡克(Sean Brodrick)表示,中國佔有全球約97%的稀土產量,2008年產量為13.9萬噸,中國也消耗了全球約60%的稀土。
美國地質調查局表示,美國也是稀土的一個重要消費國,去年美國沒有稀土元素產量。
布魯德裡克說,中國的稀土消耗量不斷增長,因此其出口也減少了。
鑒於稀土被用於如此多的產品和物件,中國的這一狀況可能給全球稀土市場帶來一個重大問題。
金說,如果沒有這些元素,你就得告別現代生活的諸多方面。我們將不再有電視螢幕、電腦硬盤、光纖電纜、數碼相機和大多數醫療成像設備。你還得告別航太發射和衛星,全球的煉油系統也會停轉。
科技領域作用大
實際上,在創造新的綠色經濟、拯救地球於氣候變化災難的尖端科技領域,稀土也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金表示,如果全球市場稀土供應吃緊的話,那麼“綠色”未來也就無從說起,只會有“有限”未來。
Emerging Market Strategies的主席甘姆伯(william gamble)舉例說,豐田汽車(Toyota)領先市場的混合動力車普瑞斯(Prius)的電動馬達電池需要10-15公斤鑭。
他說,普瑞斯的電池還用了1公斤釹,這是生產永久磁鐵的合金的重要成份。
金說,事實上釹是可形成強力永久磁鐵的唯一元素,不過工程師們一直努力尋找替代元素。
他補充說,很少有人知道強力磁鐵是美國國防庫存中所有導彈的定向系統中至關重要的因素。
同時,使用最廣泛的稀土元素鑭數十年來一直是石油加工的一個重要材料,因此就連不環保的汽車也要依賴稀土元素。
金說,由於在稀土產量方面佔主導地位,中國現在和將來開發許多技術時都會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控制
憑借對市場的這種束縛,中國正在盡其所能阻止其他國家染指。
投資通訊Exploration Insights的作者、地質學家庫克(Brent Cook)說,最近的表態說明中國將限制對外出口,同時關閉國內污染嚴重的礦山。中國正在集中供應。
庫克說,就像力拓(Rio Tinto)和土耳其的Eti Mine通過控制硼酸鹽市場能夠有效遏制任何競爭對手的生產那樣,我相信中國有能力而且也會對新出現的生產商採取同樣做法。
布魯德裡克說,中國對在今後幾十年裡控制全球稀土市場,並以此控制21世紀的能源技術制定了周詳的計劃。
初步舉措包括限制出口。他說,今年的出口限額預計是迄今最低的,同時進一步的限制措施也正在計劃中。
其次,中國政府似乎還在迫使使用稀土元素的生產廠商遷到中國。
布魯德裡克說,想從中國獲得稀土元素的公司能夠如願。它們只不過必須將生產設備轉到中國,因為傳聞中的種種出口限制。
他說,第三,中國已經採取行動,收購世界各地的其他稀土資源。
他列舉了兩家澳大利亞公司的事例,Lynas Corp.和Arafura Resources計劃未來幾年開發稀土礦,產量合計將相當於全球稀土年產量的四分之一。
去年信貸市場崩潰後,兩家公司都失去了融資來源。布魯德裡克說,中國察覺到機會,插手進來,讓國有礦業公司提供資金,供這兩家公司完成礦井和礦石加工廠的建設。
作為交換條件,出資的中國公司獲得了Lynas和Arafura的股份,比例分別為51.7%和25%。
金表示,中國政策採取的是長期策略。雖然中國稀土產量未來幾年尚可支撐,但幾乎可以肯定在那之後會出現下降。
他說,中國政府明白這一點。因此當全球市場看到有關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消息時,他們就意識到這樣做既是為了保護稀土礦和相關資產,也是為了吸引新產業進入中國。
市場損失,中國獲利
而且中國對這一市場的掌控很難打破。
Emerging Market Strategies的甘姆伯說,中國能夠壟斷稀土市場的原因是,過去十年裡它能夠將價格壓得比任何人都低。
中國稀土行業也是嚥下了環境方面的惡果才得以實現增長。
大宗商品套期保值顧問機構Hudson & Associates的總裁哈德遜(Marcus Hudson)說,許多稀土元素都有巨毒。由於中國在環境安全方面監管鬆弛,未來還會出現環境方面的噩夢。
然而,雖然中國有價格和監管方面的優勢,但其他國家規模較小的勘探公司在新的稀土項目上已開始取得進展,可能蠶食中國在這一市場的統治地位。
庫克說,要擺脫中國對市場的控制,顯然就得在中國以外開發新礦。現在有一些小型勘探公司正致力於此。
他說,因此實際上稀土元素並不缺乏,有足夠的儲量,能夠輕易滿足需求,不過要付出代價。
他說,至少直到現在為止,稀土生產的成本依然不低,不過如果價格保持在高位,我們就會看到中國之外出現許多新的稀土礦。
但他補充說,問題在於中國控制著價格,而且能夠通過降價讓任何新廠商破產。
Myra P. Saefong

全球股市反彈或難以為繼

英國《金融時報》克裏斯•弗勒德(Chris Flood)報導 2009-09-28
上周,全球股市的反彈勢頭呈現出力竭的跡象,因投資者擔心各國政府撤銷扶持金融市場的緊急措施。在此輪全球股市的上漲中,富時環球指數(FTSE All World)較3月初的低點回升約67%。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的凱文•蓋諾(Kevin Gaynor)表示,儘管復蘇步伐仍在持續,但經濟前景中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必須取消緊急刺激政策的情況下。
他警告稱,根據風險管理的基本原理,面對不確定性,企業會減少投資,這將導致經濟中的資本存量增長放緩。因此,“趨勢增長率”有可能下降。
本周將發佈的資料,應會進一步證明製造業正在復蘇,並顯示消費信心呈現好轉跡象,儘管失業率仍繼續攀升。
明日將發佈歐元區9月份消費信心指數。預計該指數將微幅上升,從8月份的-22升至-21,但後續走向將取決於就業市場的進展。
週三德國將公佈9月份失業率,預計將從8月份的8.3%升至8.4%。同時,接受“減少工作時間”安排的人數仍將居高不下。
歐元區7月份通脹率創下-0.7%的歷史新低,預計9月份的資料仍為負值,維持在8月份-0.2%的水準。該數據將於週三發佈。
歐元區8月份失業率將於週四出爐,預計將從7月份的9.5%升至9.6%。人們認為,該資料年底前有可能突破10%。
週四的9月份採購經理指數(PMI)可能加劇人們對於製造業復蘇道路將不會平坦的擔憂。預計歐元區PMI將與初值一樣,為49,低於50的無變化界線;英國PMI預計將從8月份的49.7升至50.1。英鎊貶值應會提振出口,而隨著全球經濟增長勢頭增強,全球貿易似乎正在復蘇。
美國方面,預計供應管理協會(ISM)9月份製造業指數將從8月份的52.9升至54,這將是2006年4月以來的最高值,原因在於製造業企業削減存貨的活動放緩。
週四出爐的8月份個人開支資料,預計將顯示支出上升1%,這主要因為“舊車換現金”計畫推動汽車銷售額上升。
美國週五將公佈就業資料,預計非農就業人數繼8月份減少21.6萬後,9月份將減少18.8萬。
失業人數的增長勢頭已明顯減緩,預計失業率將從9.7%升至9.8%。

澳紐幣一路狂升 半年賺2成 具升息題材 惟短線漲多逢回再接

2009年09月29日蘋果日報
全球股匯市逐漸走出金融風暴後,非美元貨幣也一路狂飆,據銀行統計,從3月下旬至9月下旬,存款利率加上匯率,澳、紐幣報酬超過2成最亮眼。匯銀主管表示,澳幣具有升息題材,但匯價已高,留意切入時點,建議進場價位在1澳幣兌0.8~0.75美元左右。
美元走弱
瑞銀財富管理研究部亞太區首席投資策略師浦永灝指出,美元年初即走貶,主因是全球走出金融風暴下,美元喪失避險功能,加上美國財政赤字重創美元,壓抑美元一再走軟。
非美元貨幣則相對強勁,其中澳、紐幣與加幣等具天然資源豐厚題材,走勢亮眼;統計澳幣報酬,3月下旬銀行6個月期牌告利率2.25%,當時1澳幣兌台幣約23.798元,9月下旬已來到1澳幣兌28.086元台幣,加計利率匯率,報酬率達20.27%。
期美元報酬為負
但這半年如果投資的外幣是美元就慘了,隨美元走弱,3月下旬1美元兌換台幣約33.7元,但到9月下旬1美元只兌換32.3元台幣,且美元利率一路走低,那麼這半年投資報酬率為-3.39%,盯住美元的港幣半年來投資報酬率也表現不好,與美元同屬負數。
其餘幣別包括紐元報酬率也超過2成,加幣也有9.34%,英鎊有7.87%,歐元有4%,連利率接近零的日圓,在3月進場,半年下來如果換回台幣也有近2%報酬率。
匯銀主管也表示,雖然美元指數近日呈現反彈,從9月23日指數75.827一路走升到現在76.945,雖逼近上波高點77.517,但美元長期走勢仍偏弱,反彈力道有限,手中若持有美元建議可先轉到其他幣別。
浦永灝也指出,相較於美元走弱,許多亞幣如日圓、新台幣等雖有升值空間,短期因歐美消費需求下降、出口數量減少,升值幅度不會太大,相較亞幣,較看好紐元、澳幣及加幣等商品貨幣後市。
兆豐銀行副理王文龍指出,澳幣匯價來到高點,但未來仍看好,加上澳幣又有升息題材,成為最熱門外幣投資幣別之一,有心介入澳幣投資者,慎選介入時點。
空手短線暫勿進場
匯銀主管進一步指出說,包括加幣、澳幣、紐元等外幣,匯率已升很多,建議空手短線不要再進場,等匯率回跌一些再逢低承接。至於進場時機為何?以紐元來看,目前1紐元兌0.71美元,最好等到1紐元兌0.68~0.64美元,進場風險會較低;而澳幣匯率目前是1澳幣兌0.8642美元,進場價位在1澳幣兌0.8~0.75美元。

123萬港人 生活在貧窮線下

香港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後,一般居民的生活反而每況愈下,貧富差距逐漸擴大,貧窮人口也大幅增加;根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公布的最新研究,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香港民眾,人數創紀錄最高。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表示,今年上半年香港有超過一二三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較去年同期增加兩萬人,目前貧窮率約十七.九%,創歷來最高,以老年及青年貧窮人口增加較多。
這項研究對貧窮的定義為,收入低於平均月收入的一半以下。香港個人的平均月收入為三三○○港幣(四二五美元,約一萬三千八百台幣),兩人家庭為六七五○港幣,四口之家以上家庭為一萬二六五○港幣。
這項研究是根據香港統計處的數據推算而來,結果發現有三十二%年滿六十五歲的老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目前香港有二十七萬老人是窮人。
青年貧窮人口由十年前的十四萬人,增至目前的十八萬人,增幅達二成。中年貧窮人口,由十年前的二十三萬人,增至現在的三十四萬人,增幅逾五成。
這項研究也發現,香港的貧富差距逐漸擴大,過去二十年來,高收入者的收入增加三十四.七%,低收入者的收入反而減少三.三%。
香港用以反映貧富懸殊的基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從一九九一年的○.四七六,升至二○○一年的○.五二五,二○○六年續升至歷史新高的○.五三三,為全亞洲最高的城市,顯示香港家庭的收入愈來愈不平均,貧富更加懸殊。通常把基尼係數○.四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超過這條「警戒線」便很容易引起社會動盪。
Moss註:前天還跟朋友在討論為甚麼台灣的女生會比香港漂亮?因為一般而言香港人均收入比台灣高的多,而富豪所娶的太太一定有一定的姿色,而所生的子女一般而言有較大的機率是俊男美女,後來的結論是這些人平常可能都是開著名牌轎車、然後進出某某會所,所以我門一般都見不到;不過我想香港跟台灣有一個共通的問題,就是中產階級的的迅速消失。一個國家的消費理應由中產階級支撐起來,我發現澳門賭王何鴻燊的四太太在香港所開的茶餐廳「澳門茶餐廳」竟然打通連接他的按摩店,果然是了解男人心理的女強人,不禁讓我想到他二姨太所開的阿二欠湯,在香港還在嗎?像彼得林區建議的由生活中去發現投資標的,除了由生活端著眼,宏觀的觀察也是超重要的。像香港開了許多「賻儀眼鏡」如你要怎樣從生活端去觀察?
這次發現香港地鐵站裡會顯示空氣污染指數是中或高或低,我想這樣的設計並不難,但可以提醒民眾空氣不良時可以少出門。

反貪養廉 新加坡緊盯公務員

2009-09-29 中國時報
每當國際透明組織發表國家清廉度報告時,新加坡總是名列前茅,在亞洲更是年年居冠,殊不知在五○年代時,新加坡還是個貪汙橫行的地方,從貪腐蛻變為清廉模範生,新加坡的經驗足供借鏡。
新加坡總統納丹曾透露,當年他應徵一份市議會的工作,面談的印籍貿易工會領袖一直問他「幾桌?」他不知道如何回答,結果沒被錄取。事後才獲悉,原來對方是問他準備在中餐館擺幾桌來答謝。
很多新加坡人都可以證實當年貪汙腐化是從上到下的普遍現象,甚至機構的小弟發放申請表也要收小費。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九年林有福主政期間,新加坡的公民證只要花幾塊錢就可以買到。「人民行動黨」執政之前,是新加坡最腐敗的時代。
一九五九年,李光耀帶領「人民行動黨」參選,主打的就是清廉政府牌。他當時說:「沒有任何事情比貪腐更能保證摧毀民主制度,如果政治人物或部長腐化,跟著秘書長就會腐化,然後助理秘書為自己牟利,辦事員也會開始,很快地,連工友都要給小費才幫你送信」。
李光耀帶領「人民行動黨」獲勝後,立即劍及履及制訂各種反貪腐條例,一九六三年總理公署接管效果不彰的「新加坡貪汙調查局」,賦予其極大權限,只跟總理一人負責。
自此以後,新加坡的反貪才慢慢走上軌道,終至成為舉世稱譽的廉潔國家。
很多人把新加坡政府的廉潔簡化為「高薪養廉」。實則新加坡的反貪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一整套作法累積出來的,使得反貪成為了一種習慣與文化。
這套制度其實盤根錯節,相當綿密,層層節制國家公務員趨向貪汙腐化的可能,有些甚至會被抨擊為違反人權。
例如新加坡在挑選高級公務員時,首先當然考察能力,選定後還會派人跟蹤、觀察日常生活、交往對象,確定人品完全沒有問題才會作出決定。
亦即打一開始,就已經很大程度杜絕了高級公務員腐化、造成上行下效的可能。星國還有「公務員日記制」的規定,公務員必須記錄自己的公私活動,然後由監督部門審查,如有隱瞞作假,即予處罰。
另外如新加坡的公基金制度。每人每月工資的一八%,再加上單位給予的二二%補貼,即合法收入的四○%做為公積金儲存,職務越高、工齡越長,公積金就越優厚。一旦發生貪汙受賄,除了刑事處罰之外,所累積的公基金也將被沒收。
其他還有包括重罰在內的許多反貪腐措施,使得貪汙變成新加坡公務員不必、不想也不敢做的事。

倫敦房市 投資價值失色

2009-09-29 工商時報
根據資產管理公司LaSalle的「歐洲地區經濟發展指數」,英國倫敦已從投資歐洲不動產的最佳城市寶座被刷下來,是2005年以來第一次。
LaSalle指倫敦不動產,對商辦客戶和投資人來說,都不再是歐洲最好的城市。以中期投資展望來看,德國慕尼黑是歐洲最吸引人的城市,其次是法國巴黎。
倫敦排名下降,反映在金融風暴的衝擊之下,其遭受傷程度比其他歐洲城市更嚴重。
至於曾經是歐洲不動產價格漲幅最快的愛爾蘭首都都柏林,排名更從原先第5名暴跌至第73名。
LaSalle管理基金規模達375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房地產投資人之一。該公司對房地產的看法,一向受到想投資倫敦不動產的各個主權基金、私人投資、資產公司和退休基金等的注意。
雖然然倫敦以其規模和財富而得以保有前十大排名,但其疲弱的經濟成長率和高漲的失業率,相對其他歐洲城市來說顯得相對沈重。
這項指標排名是根據98個歐洲城市的財富、成長水平和商務等相對的狀況來列出排名。旨在分辨出商辦客戶和投資人對各城市在中期以上的需求。
LaSalle認為以目前經濟疲弱之下,慕尼黑的經濟表現應優於其他歐洲城市、並且財富累積和高度多元化的本地業務結構,加強其投資上的吸引力。至於巴黎就受惠於金融業以外的就業多元化,支撐了不動產。
至於其他前5名城市分別是斯德哥爾摩、奧斯陸和盧森堡。

大富豪更要防詐騙基金

2009/09/28 撰文/丁婷娜
日前「台版馬多夫」彭日成詐騙案件鬧得台灣沸沸揚揚,高達230億元的金額,渣打銀行、華南銀行、台中商業銀行等皆位列受害者名單。金融研訓院特地與新加坡保得利信譽通董事長張國光、總裁狄宏(Allard de Jong)以及盛德國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彼得曼(Scott D. Peterman)辦研討會。
650億美元的大騙局-馬多夫
「你聽過馬多夫嗎?聽朋友說他的基金這幾年賺了不少呢!」
「那位Nasdaq主席嗎?我知道,不過我沒有被邀請投資,真是可惜。」
這是過去的紐約名流聚會發生的對話,也是去年12月爆發的馬多夫騙局(Madoff),此案被稱為華爾街有史以來的最大詐騙案,虧空金額高達650億美元,詐騙期間長達20年,受害者包括數百家全球知名銀行(瑞士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投資機構(Man Group、日本野村證券)以及頂級的富豪投資者(紐約大都會棒球隊老闆、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董事長)。
馬多夫任那斯達克交易所主席,這個身分使得他更容易取得投資人的信任,在20多年前創辦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避險基金」,開始這場世紀大騙局。
Too Good To Be True?
馬多夫宣稱透過期權交易避險,能夠「穩定的獲取小幅報酬」,過去20年間,無論當時股市行情如何,每年總能有固定的12%獲利,未曾發生過虧損,使得投資人趨之若騖。事後有人分析過當時馬多夫的客戶投資報告表示,那些「號稱」的期權交易數量已經超過當時市場的總交易量,根本是假的。
事實上絕對報酬率策略,的確可以限制資產的「波動程度」,但卻沒有辦法在空頭市場中獲利,馬多夫卻表示,無論市場情況如何均能有穩定的收益。講「神話」是最容易騙人的,尤其是騙「有錢人」。普羊萬寶投顧董事長徐華武就說,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國際免疫學權威張子文,在2007年3月把自己研發的公司Tanox賣給Genentech,賺了38億元台幣,但從未做過投資的他,在2007年8月在香港德意志銀行開戶,買了一個DSPP的「累積看空期權Accumulator」,結果一筆賠15億元台幣,現與德意志銀行對簿公堂。
既然沒有實際操作基金,那給客戶的固定利得又是從哪來的呢?這是一種「龐氏騙局」,馬多夫給予原始投資人固定收益以打造口碑,吸引更多人投入資金,再以新資金支應舊投資人的收益,如此循環持續近20年,直到去年金融海嘯面臨龐大贖回壓力,壓不住了,騙局終於爆發。
得不到的果實更加甜美?
受騙者不乏許多頂級的富豪,馬多夫強調「隱密及會員制」,投資人需透過邀請才能獲得入場資格。他在各式高級的宴會散播耳語,加上之前老客戶介紹,讓他的基金在名流圈中大紅,而派駐在會場中的馬多夫樁腳,會對有興趣的投資人說:「要成為會員有點難,但我也許有辦法幫你入會」,營造進入障礙是為了騙更多人。
獲邀入場的富豪往往覺得自己已經很幸運了,問太多問題彷彿是種侮辱!事實上,馬多夫也曾把問太多的人逐出基金。他充分掌握人性,得不到的更想要,以及人們即使懷疑他,也很難懷疑那些已經賺到錢的朋友,使得騙局如同老鼠會愈滾愈大。
假報表假基金的騙局
「欸!我1年前買的基金大賺耶!你都不知道那個經理人多厲害,淨值從15.6元漲到現在81元耶!」2年後這支基金淨值來到435元,賺到了嗎?不,這是一場騙局。
這是1999年的Manhattan Capital醜聞,基金經理人Michael Berger發現投資大幅虧損,擔心基金出現贖回潮,故偽造財務報表,並利用自己是基金所屬證券經紀商FAM的最大客戶,要求原本該由證券經紀商FAM發布的報表,必須先經過他確認,再發布給客戶,在這其中便提供了偽造報表的機會。1999年案子爆發當時,投資金額達到5.25億美元,實際基金淨值35元,但在假造的報表中卻高達435元,落差驚人。
「基金ABC Ltd?我知道啊!我的理專也有幫我投資這個基金,績效都還不錯!」這是另一段故事,Charles Schmitt & Associates,簡稱CSA。經理人在募集了資金後,宣稱他將投資於優秀的基金們以獲取利益,但實際上呢?Charles列出投資目標「基金ABC Ltd」但事實上他卻把錢放入了「基金ABC」這個名稱相像卻是自己所創立的「影子基金」。看似簡單卻有效的詐騙方式,把兩億美元一一移入這些影子基金的戶頭,也就是Charles自己的口袋裡。
除了投資者本身知識的加強之外,由於這些基金詐欺案件,使得各國政府對於基金相關的法規重新檢視,在馬多夫案件之中,許多人曾經數度質疑這個穩定的績效表現以及不透明的機制,而美國證管會(SEC)卻從未執行任何應有的檢查。金融海嘯後,歐巴馬政府宣示對於金融法規修改的決心。彼得曼指出其中包括《私募基金顧問註冊法案》尤受基金界矚目,若法案通過,以往私募基金多數未註冊的情況將不復見,私募基金將全面置於《投資顧問法》的監管之下,必須向共同基金一樣遵守法規的規定和限制。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高孔廉:年底4次江陳會前簽MOU

2009年09月25日蘋果日報
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MOU)未簽,國銀香港分行人民業務先行,國銀首度跨入人民幣業務。央行總裁彭淮南昨說,香港19家台資銀行(17家香港分行及2家九龍分行)前(23日)天已獲香港金管局同意,近期將可承作人民幣存款、匯兌與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彭淮南說:「央行做事鴨子滑水,這些香港分行很快就可以做人民幣業務,nothing to do with MOU(不涉及MOU簽定)」。
跨進一步
至於兩岸貨幣清算機制、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議題,則確定不納入4次江陳會。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昨表示,4次江陳會後,海基會將視時機成熟度,再談貨幣清算機制和ECFA,兩岸MOU則有機會在4次江陳會前簽定,意味年底前MOU就可簽定完成,他說:「MOU與江陳會必然的關係」。
會中不談ECFA
央行外匯局局長林孫源說,之前香港台資銀行要跟中國銀行香港子公司簽定人民幣清算協議時,發現協議中「內地銀行」的定義裡有台灣省的字眼。由於牽涉一中問題,台資銀行不願被矮化,經央行居中協調後,香港金管局已同意將內地銀行的定義拿掉,金管會核准後,19家香港台資銀行可立刻承作人民幣業務。
目前台灣銀行有17家已在香港設立分行,包括台銀、合庫、一銀、彰銀、華銀、中信銀和國泰世華銀等,銀行業者說,香港分行可吸收人民幣存款,未來在中國辦事處升格分行後,可由香港分行支應中國分行所需資金,降低資金成本,香港分行也因可承做人民幣業務,獲利將提升。
要爭取終止條款
第4次江陳會將在12月、在台灣舉行,地點尚未確定,高孔廉表示,4次江陳會後,將再提出雙向投資保障協議、貨幣清算機制、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新聞、文化、教育文化交流議題進行兩岸討論。第4次江陳會僅將談論農產品檢驗檢疫機制、避免雙重課稅、兩岸漁業勞務合作、產品標準檢測及認證合作,其中最重要的議題,就是避免雙重課稅,一旦兩岸達成共識,將大大降低台灣出口至中國的成本。
至於ECFA,高孔廉不否認洽簽ECFA後,台灣某些產業一定會受到衝擊,但整體來說是利多於弊。最重要的是,政府有無降低衝擊的因應機制,他認為,政府應該積極爭取緩衝期,並且視產業競爭力納入關稅敏感性清單,並且設置貿易救濟機制,當產業受到低價衝擊時,可以啟動救濟機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爭取終止條款,若中國政府無誠意協議時,可通知對方終止協議。
高孔廉也指出,隨著中國基礎建設逐漸完備,以及勞工保護意識甚於台灣,台商想要賺機會財已經趨近於零。
他建議,現在台商在中國經營,必須要有3項原則,其中要正派經營,不可鑽法律漏洞;其次,中國勞工意識高漲,台商應該照顧當地員工;最後就是要將所賺的錢回饋給台灣的社會。

五糧液遭停牌 拖累白酒股

2009-09-25
大陸證監會公佈初查結果,白酒廠商五糧液(000858-SZ)因涉嫌三項罪名,昨日遭強制停牌,這項宣佈拖累其他白酒類股走勢。
受五糧液停牌衝擊,大陸明星基金經理人王亞偉重倉的沱牌曲酒(600702-SH)昨日一度大跌7%,不過尾盤跌幅有所收斂,最終下跌0.53元(人民幣,下同),跌幅3.35%,以15.27元作收;酒鬼酒(000799-SZ)、貴州茅臺(600519)也紛紛走跌,跌幅為5.41%、2.16%,以12.95元、161.62元作收。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指出,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自7月28日對五糧液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行為立案稽查至今,已發現存在未按規定披露重大證券投資行為及較大投資損失、未如實披露重大證券投資損失、披露的主營業務收入資料存在差錯等三項違法行為。
自證監會對五糧液進行調查以來,五糧液的股價也受到影響,前日收盤價21.6元,已經創下被調查以來的收盤新低。
為了穩定股價,五糧液董事長唐橋在9月11日自掏腰包,以每股22.2元的價格,買入2萬股五糧液股份,至前日收盤,唐橋短線被套。
唐橋在先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個人拿出44萬餘元,購買自家股票,就是對五糧液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如今,五糧液股價再創新低,唐橋是否會再度買入自家股票,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AIG成熱門炒作股

2009-09-25 工商時報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指出導,堪稱是全球危機象徵的AIG,現在儼然已成為投機客的樂園。
報導指出,AIG已是投資客最熱門的炒作目標。在週一美股開盤前的交易員會議上,對沖基金公司T3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策略師瑞德勒表示,AIG股價過去數日未見波動,目前是進場進行短線操作的時候到了。他要求交易員應該做好準備。
AIG股價週一開盤原本還在40美元以下,不過在短短15分鐘就一路攀升至41、甚至漲破42美元。T3總裁史佩林預測該股價可能漲至45美元。
結果AIG週一股價收盤飆漲21%,T3交易員獲利豐碩。被外界視為高風險的AIG股票,從8月5日至今已經暴漲逾兩倍。瑞德勒說,「該股票已經支付交易員整個夏天的收入。」
在政府藉由拯救全美大型金融公司以遏止市場崩盤的1年後,投機客正靠著這些公司牟取暴利。被政府接管的房利美與房地美,其8月份股價從60美分勁彈至2美元。正處於破產程式的雷曼兄弟,其股價在最近數週也從5美分漲至20美分。
不過AIG才是這些投機客的最大賭場。過去7周,它的普通股股價在13到55美元之間進行大幅擺盪,週二甚至還衝破54美元。AIG在上月有數天交易日,其股票交易量超過1.3億股,幾乎相等於它現有普通股的總數。該股票在8月初的每日交易量還不到1千萬股。
這樣的股價變化,對當初紓困AIG的美國政府而言,絕對是意想不到的戲劇結果。部份分析師宣稱,這些身負钜額債務的公司普通股早就不值錢,因此採買進並持有的長期策略投資人早就退出不玩,只剩下投機客透過短期操作與高風險選擇權等押注,趁機大撈一筆。主導近來AIG股價動向的多是專業的當日沖銷客,像是T3等。不過據熟悉內情人士透露,像高盛集團、摩根大通等投資銀行與包括AllianceBernstein與Davis Selected Advisers等基金公司,也在這波AIG股價飆漲時,持有該公司的股票。

麥肯錫:全球資本市場將步入慢增長時代

英國《金融時報》大衛•奧克利(David Oakley)報導 2009-09-25
由於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改變了世界經濟的動態與可供投資的領域,全球資本市場將迎來一個增長緩慢得多的時代。
麥肯錫旗下智庫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MGI)表示,經歷了自1980年以來30年的擴張和近4倍的規模增長,金融市場的增長已突然停頓,不再受到私人債務和股本這兩個因素的推動。
麥肯錫的一位董事查理斯•羅克斯伯勒(Charles Roxburgh)表示:“過去30年,最大的增長動力一直是監管的放鬆、技術的影響和證券化的創新。它們推動了私人債務和股本領域的增長。”
“新興市場可能會幫助推動增長,但除此之外,很難看到哪些地方在未來幾年會出現增長。”
MGI表示,2008年,全球金融資產——包括股票、私人與公共債務以及銀行存款——價值下降了16萬億至178萬億美元,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縮水。
該機構表示,隨著家庭和企業削減自身的債務負擔、公司利潤跌回長期趨勢水準,預計成熟市場私人債務與股本的增長速度將放緩,且將更接近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速度。
MGI表示,自2007年以來金融市場的劇變,標誌著由股本和私人債務驅動的資本市場增長趨勢的中斷。全球資產總值在2007年觸及194萬億美元的峰值水準,是全球GDP的3.43倍。
根據MGI增長放緩的預測,資本市場將回歸1980年之前的態勢,當時金融資產的增長速度與GDP大致相仿。在1980年之後,金融資產的增長才開始超越GDP。
以美國為例,自1980年以後,金融資產總值占GDP比重的增長速度,是之前80年的兩倍多。
在去年全球金融資產的下跌中,股票幾乎佔據了全部。去年,股市市值蒸發近一半,跌去了28萬億美元。
今年,股市已收復部分失地,從去年12月至今年7月末,市值回升了4.6萬億美元。

標普高盛正研究新大宗商品基準指數

英國《金融時報》哈威爾•布拉斯(Javier Blas)倫敦報導、 克裏斯•弗勒德(Chris Flood) 2009-09-25
作為對華盛頓加強監管的回應,投資者正在尋找一個將美國市場價格排除在外的大宗商品新基準。
提供全球最大大宗商品指數的公司,正在研究這樣的一個基準,此舉可能威脅到紐約和芝加哥大宗商品交易所的交易量。
投資者將這些指數作為自身投資策略的基準,將數十億美元配置於追蹤這些指數的基金和資產組合之中。大約有600億美元資金在追蹤其中最大的指數——標普高盛指數(S&P GSCI)。
標普高盛主管邁克爾•麥克格隆(Michael McGlone)表示,“許多客戶要求”對即將實施的監管給出應對措施,作為回應,這家指數提供商正在“認真研究一個不包括美國市場的指數”。一些投資者擔心,新監管規定將影響他們投資於現有指數所追蹤的大宗商品的能力,因為這些指數主要是基於美國交易所的價格。
麥克格隆昨日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人們會找到其他投資于大宗商品的方式。”他表示,監管是大宗商品市場投資者面臨的“首要”問題。
在一些政治家將價格上漲歸咎於投機者之後,美國將推出一些監管規定,其中可能包括限制投資者所能持有的合約數量以及華爾街銀行交易大宗商品的資格。
律師和銀行家已經向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US 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發出警告,稱限制投機者可能會促使投資者轉向更為寬鬆的市場。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大宗商品主管卡邁勒•納克維 (Kamal Naqvi)表示,市場會看到“流動性非常迅速地轉向”。他昨日表示:“對於美國監管者加大對本國大宗商品交易限制的努力,亞洲大宗商品交易所是最高興不過的了。”

越南國家主席:通膨減緩 將重心轉移至促進經濟成長

越南國家主席阮明哲表示,在將通膨壓低到7年多以來最低水準後,本國已經將重心轉移至促進經濟增長。
在銀行信貸與外國投資激增下,越南2008年8月通膨年增率高達28.3%,至少是1992年來最高。今年8月通膨率連降12個月到2%,寫下2002年來最低,本月又加速至2.4%。
阮明哲為出席聯合國大會而訪問紐約,他昨天在受訪時指出:「2008年,我們的政府心力集中於高通膨率的壓力,今年我們會把更多精力擺在投資成長。」
Vinacapital Investment Management Ltd.曾在本月說,出現「市場侷促」,有鑑於越南的擴張性政策,投資人擔心越南控制不住通膨。
阮明哲強調,越南政府正在設法阻止「高通膨率捲土重來」。在政府管控貸款,原油、稻米等商品的行情下跌後,越南通膨緩和下來。
他說,本國「平衡的」經濟發展方式,促使越南得以抑制通膨,「在推動經濟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持續關切通貨膨脹」。

末日博士示警/麥嘉華:股市恐回檔20%

【經濟日報】2009.09.26
知名投資人「末日博士」麥嘉華說,今年股市可能已經到頂,由於通貨緊縮的憂慮,恐怕會回檔20%。
麥嘉華參加香港里昂證券(CLSA)投資人年會接受訪問時說,美元已超賣,很可能回升,對股市是利空。63歲的麥嘉華說:「股市如果已經到頂,我不會驚訝,因為經濟消息不會繼續改善。市場早該回檔了。」
麥嘉華3月9日預測,在政府振興措施的利多影響下,股市即將大漲。標準普爾500指數當天跌到12年谷底,之後展開強勁反彈,至今上漲55%。MSCI世界指數同期間更大漲63%。
標準普爾500指數22日攀至今年來最高的1,071.66點,隨後在企業獲利與經濟成長展望不明的隱憂下,已下滑2%。
麥嘉華在給投資人的簡報中不改對西方市場的空頭看法,理由是政府的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只是延緩了危機,而非躲過危機。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各大金融機構資產減值與虧損累計達到1.6兆美元。麥嘉華說,危機尚未結束,「你不能永遠拖延真實時刻到來,下一階段就是金融體系全面崩解,經濟與金融危機將使政府破產。」
金價也會下挫,他預言金價會跟著股市回檔,如果「修正至每英兩920美元」也不會令人驚訝。黃金期貨11日漲破每英兩1,000美元,是七個月來首見。在黃金展開長達八年行情之初,麥嘉華即建議買進黃金。
麥嘉華也預測,通貨緊縮將增強避險心理,進而推升美元。

拓墣:消費電子下季出貨勁揚 看好十一長假需求 NB年增54%最高

2009年09月26日蘋果日報
金融風暴即將走過1年,景氣是否已逐漸復原受到各界期待,據拓墣產業研究所預估,第4季消費性電子包括手機、液晶電視、電視遊戲機、筆記型電腦全球出貨均優於去年同期,其中,在年增率上以筆記型電腦(Notebook,NB)成長54%最高,電視遊戲以季增254%最佳。
手機較去年增16%
拓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楊勝帆說,消費性電子首波成長動力來自於中國十一長假需求,又以液晶電視、手機及筆記型電腦出現購買潮最高,消費性電子產品在中國十一長假及歐美聖誕假期銷售拉抬下,將是2010年景氣回春前哨站。
拓墣預估,手機在第4季傳統旺季下,市場將出現強勁成長,推估第4季全球出貨量將達到3.46億支,較上季成長12%,年增16%;NB則在Windows 7上市及小筆電等創新平臺下,第4季出貨上看4850萬台,季增約23%,年增率54%;電視遊戲機第2季雖表現不佳,但在包括SONY(索尼)推出新遊戲機帶動下,整體遊戲機市場第4季出貨量約2670萬台,季增245%,年增14%,表現相對亮眼。
楊勝帆表示,目前市場對第4季庫存疑慮仍高,以液晶電視為例,中國品牌與通路在液晶電視面板及終路端庫存達14周,高於正常庫存9周,如果假期銷售不佳,將會影響到2010年出貨動能。
此外,在晶圓代工廠中,聯電(2303)第3季產能利用率85%,優於去年同期77%,但台積電(2330)產能利用率80%,低於去年同期100%以上;在面板驅動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來看,客戶在聯電投片量從7月開始減少,預估第3季投片量將較上季減少10~15%,顯示庫存回補告一段落,而晶圓廠對於液晶電視、液晶螢幕及筆記型電腦等下游端預估有超過10周的庫存,因此拓墣對第4季北美及中國節慶採購對半導體產業所產的效應仍持保守態度。

市場擔心觸回調 央行加息遙無期

2009-09-26 (9月27日) 陶冬
熊的陰影,又大了一輪。
市場擔心央行提早回收流動性,加上美國的最新資料欠佳,觸發了資金流出風險資產,股市和商品市場出現了七月以來最大的拋售,美元上揚,國債市場向好。
上周的最大發展是一系列央行/政府會議及言論,涉及退出救市計畫的時機。各國當局不約而同地指出經濟復蘇在加速。G20首腦強調將繼續執行經濟刺激計畫,“支持經濟活動,直至經濟復蘇得到明顯鞏固”。聯儲重申通脹壓力並不明顯,目前的貨幣政策可以維持相當的時間。英格蘭銀行甚至指出,第四季度經濟活動將較第三季度有所放緩,當刺激措施效果遞減時,民間活動不足以維持目前的復蘇節奏。歐洲、英國、瑞士央行決定延長流動性注入的操作,但是隨著經濟企穩,債券回購的力度會減緩。
筆者認為,經濟復蘇的態勢已經明確,央行已經開始放慢公開市場操作的步伐,不過主要針對那些已不再需要資金的部分領域。流動性回收,起碼需要兩年的時間,以確保經濟不因此而出現兩次探底。美國加息一定會在就業市場確認好轉之後,估計第一次加息應該在明年年中,流動性驅動的升市,未必已見尾聲。
本週二,美國九月消費信心指數估計會驟升至70,vs 上期的54.1。週四美國九月ISM(54.5 vs 52.9)和歐洲PMI(49 vs 48.2)出爐,同日中國也宣佈PMI。週五美國非農業就業預測為-140K(vs -216K),失業率升至9.8%(vs 9.7%)。
(以上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

巴隆:美新金融規範 格局太小

【經濟日報】2009.09.27
金融危機通常也是體制改革的良機,美國政府理應徹底檢討並翻修既有的金融規範,然而就目前的發展來看,美國國會將填補若干金融管理漏洞,並在現有框架下擴大系統風險監控機制,但總體來說未來的新規範將稱不上結構性改革。
最新一期巴隆金融週刊(Baron's)報導,就美國政府已提出的新金融規範來看,這張概分為六大項的新藍圖不但改革格局太小,且起動的時機似乎也太遲。
在證券管理委員會(SEC)方面,國會未來將要求大多數避險基金經理人向證管會登記註冊,並接受SEC的定期檢測。但光是註冊,並無法限制這些基金的投資策略,或防止他們向客戶收取高額的費用。
在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方面,這個由參院金融委員會監督的單位,與由參院農業委員會監督的SEC權責有不少疊床架屋之處,但財政部並未建議兩個單位合併,顯然是為了避免捲入兩個參院委員會的地盤之爭。釜底抽薪之道是成立參院聯合委員會,以監督合併後的SEC與CFTC 。
在金管單位方面,康乃迪克州參議員陶德雖然全力推動聯準會(Fed)、儲蓄機構監理局(OTS)、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與財政部金融局等四大金管機構合併,但實現的機率很低,因為四個機構內部和銀行業者都強烈反對。國會最後可能只把OTS併入財政部金融局。
在消費金融保護署(CFPA)方面,由財政部提議成立的這個新單位,未來將管理所有對象為一般消費者的金融商品,包括存款、信用卡、房貸、保管與催收。CFPA未來極可能成為總管民間消費房貸的聯邦機構,強化過去聯準會與各州管理未能落實的缺失,但在銀行存款與貸款商品方面,國會可能不會把監管權力從現行金檢機構抽出來給CFPA,以避免未來銀行同時面對兩套監督機制。
在系統風險規範上,財政部提議由八位金檢人員組成委員會,負責監控系統風險,形同目前總統轄下的金融市場工作小組。此一委員會可建議將特定企業納入「高系統風險機構」(SRI)名單,以接受聯準會監管。
但集體式的風險監控最後可能權責不清,因此系統風險監控的工作交由聯準會比較恰當,原因是負責訂定基準利率的聯準會,已隨時密切監控金融市場與整體經濟情況。
在保險業規範方面,AIG幾乎破產的例子,凸顯出全球性保險公司可能對金融體系造成實質風險。但保險公司的督導單位是州政府,而不是聯邦機構,這種管理制度使保險業者增加高昂的行政成本。
壽險業者近來倡議擬訂非強制性的全國保險規章,和成立一個聯邦監管機構,類似專門管理全國性銀行的財政部金融局。各州政府雖然反對,但即使成立統一的聯邦單位,地方政府仍可以監督大多產險與壽險公司。
財政部並未提出全國保險規章,而建議在財政部內設立全國保險局(Office of National Insurance)。這種作法至少是朝正確的方向跨出一小步。

7,200點以下 長線佈局買點

2009-09-27 工商時報
最近一周台股走勢相對疲弱,在連續4個交易日收黑之後,25日出現小反彈,惟成交值仍不到1千億元,ING投信副總經理黃媺芸認為,目前從總經面、產業面乃至技術面,均沒有悲觀的理由;而兆豐國際投資長陳駿賢則表示,若無非經濟因素幹擾,7,200點以下,反而可做為長線佈局的買點。
黃媺芸表示,台股在經過高檔整理的盤勢後,最近一周出現漲多拉回走勢,但價跌量縮,整體量價關係並未失控,另外,基本面仍是朝向正面發展,無論從總經面、產業面乃至技術面,均無悲觀的理由,因此,短期內若因雜音干擾市場,而導致指數回檔,建議投資人仍可持續佈局,甚至部分類股已可以逐步買進,為明年度做準備。
以電子業為例,無論是從旺季市場需求層面,乃至於新產品新的應用層面均持續看好,上週舉行的英特爾科技論壇裡,對於第四季及明年景氣看法相當正面,而三星半導體的看法雖相對保守,但主要還是提到第四季歐美旺季市場需求是觀察重點,而非看淡後市。
第四季的類股表現,目前仍是以電子股的能見度最高,即使短線類股輪動態勢不變,近期大盤持續上攻的動力仍是需要由電子股帶動。
至於金融股及中概股,都是具備長線多頭題材但短期處於區間震盪的走勢。金融股可謂「漲也MOU,跌也MOU」,MOU雖已是舊飯,在未簽訂前仍有炒作空間,只是畢竟對企業的長線效益尚未發揮,股價在高檔時,就很難以價值面說服投資人持有。中概股亦是同樣道理,需要長期佈局、靜待兩岸關係進展發酵。
陳駿賢則表示,25日台股走低到7,284點後,碰觸到月線,拉出反彈走勢,惟外資持續賣超,加上傳統的中秋節變盤說,過去不利的經驗,仍讓很多投資人寧可選擇保守以對,是以未來一周仍以盤整的機率居高。但目前基本面仍偏多,若美股守穩、沒出現較大幅度回檔的話,台股可望在守穩月線之後,在10月初有機會出現反彈;但要注意IC設計、NB、LED族群9月營收能否再攀高,若沒有令人驚艷的成績單,則須提防10月10日營收公佈完之後,有可能再壓回尋求下檔支撐。
陳駿賢表示,10月初營收公佈過後,大盤的壓力會比較重,必須留意中、美股市對台股的影響;不過,縱使大陸十一長假的銷售業績沒有拉出長紅,還有歐美傳統耶誕節銷售旺季、華人社會農曆年的銷售旺季可以期待,是以縱有回檔,拉回幅度不會太深;若沒有非經濟因素干擾,預計月線到7千點之間的支撐很強,7,200點以下可做明年佈局選股。
假設出現突發的非經濟因素干擾,在6,600至6,800點的支撐也很強,惟整理時間可能會拉長。

高報酬誘人 散戶搶進匯市

2009-09-28 工商時報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指出,黃金、白銀和原油等商品價格走滑,先前漲勢淩厲的亞洲股市也呈現疲軟,在一本萬利的高報酬驅使下,散戶投資人紛紛湧向匯市場,目前散戶外匯交易額達1,20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0%。這也使得華爾街金融業者紛紛推出線上匯市交易平臺,以吸引散戶投資人。
華爾街日報報導,加州43歲投資人菲瑞泰格去年辭去從事14年的不動產經紀人工作,全天候投入線上外匯交易。他先前曾押注與商品連動性強的澳元兌日圓將強力走升,後來認為商品價格走軟會導致澳元走跌,大賣澳元,結果大賺一筆。他透露他的投資是5位數,不過現金已達7位數。
華爾街業者相繼將投資矛頭轉向匯市,成了讓菲瑞泰格這類散戶投資人義無反顧投入外匯交易的最大推手。從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到花旗集團及德意志銀行,近來開辦多樣外匯商品和線上外匯交易平臺,鎖定的對象正是小額投資人,而非以往的大型機構。
在全球每日近4兆美元的外匯交易額中,各國央行與跨國企業佔大宗,但據波士頓金融服務產業研究暨顧問公司Aite集團指出,如今投資散戶的外匯交易額也達1,20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0%,更是3年前的近2倍。
線上外匯交易平臺GFT今年前2季的交易量,較去年同期暴增78%。而花旗集團旗下的外匯交易平臺CitiFX Pro去年於美國開張,計畫未來6個月內於全球主要市場設立據點。
隨著美元走勢持續下挫,投資人對外匯交易愈來愈濃厚。上週五美元對日圓匯價是自今年初以來首度貶破90日圓關卡,今年4月以來日圓兌美元升值近12%。
美元對日圓及歐元對美元是目前外匯市場上兩種最受歡迎的匯率交易。一般而言,投資人之所以熱中外匯交易主要是因為其高槓桿操作可以讓你獲得高倍數報酬,槓桿比率高達500比1。投資人只要投入幾百塊美元本錢,就能賺得數萬甚至數十萬美元入袋。不過,同樣的道理,高槓桿也代表高風險,投資失利可能讓災情慘重。

衝年度獲利 4大金控賣資產

2009-09-28 工商時報
時序將進入第四季,為衝刺年度獲利,4大金控資產題材已全面啟動!包括永豐金、中信金、華南金、台灣金等大型金控公司,決定在今年第4季,進行處分及活化旗下資產的計劃,相關人士透露,永豐金除第4季將處理兩批土地,包括陽明山上700多坪的別墅用地、汐止高達8,000多坪的工業用地外,接下來還將同步整合博愛路及松山火車站附近的商辦大樓使用收益,全面提高資產報酬率。
中信金也是受人矚目焦點之一,中信金在南港的總部大樓已大致建好,現在信義區的總部大樓,可能連同新舞臺用地規劃整批出售,目前市場價格上看250億元,是潛在投資者矚目的標的。
公股大型金控包括台灣金控、華南金控,第4季也將處分土地資產,增加獲利。其中台銀10月份再度進行今年第3批的房地產標售,位於臺北市仁愛路、羅斯福路、潮州街、青田街、南海路等7筆精華地段筆土地將列標,華南金控部分,則是要賣出南港工業區土地,價值約近30億元。
市場人士指出,在年底獲利目標的驅使之下,金控的資產題材,已從國泰、富邦、新光這些旗下有壽險公司的金控,擴大到永豐金、中信金、華南金、台灣金等大型金控,為金融股帶來有別於壽險公司的新一波資產題材。
過去永豐金的資產題材鮮少被注意,不過今年在PEM、美國遠東國民銀行提損下,永豐金在開源節流的方向,也擴大到資產面。該金控大臺北地區主要有5大商辦大樓,除八德路的金控總部,在南京東路、建國北路、博愛路及松山火車站附近,都有所屬的商辦大樓。
據指出,為提高金控旗下房地產的資產報酬率,永豐金決定將由永豐金租賃挑大樑,近期內將把原屬銀行名下位於博愛路、松山火車站的兩棟大樓,改畫歸租賃旗下,由租賃全權規劃處理提高使用效率。
永豐金高層對此表示,金控及旗下子公司對於辦公空間會更有效率使用,以騰出更多商辦大樓的空間,未來也可再轉租其他公司來提高租金收益,這些工作將整合由租賃統一進行,未來不只銀行,包括證券、投信、創投等永豐金控其他子公司的閒置房產,將陸續移撥到租賃之下,由租賃進行開發,或是找其他建商或開發公司合建。

Fed思收傘 美股會腿軟?

2009/09/24 聯合晚報
近期市場相當關注美國聯準會(Fed)的退場機制。G20攜手救市,全球股市自今年3月以來上漲,S&P500指數3月以來已上漲超過52.92%,不過根據彭博報導,Fed可能會運用短期貨幣市場工具收回市場過剩的資金,並由財政部執行,股市多頭是否會退場?末日博士麥嘉華持續喊進美股,匯豐全球新富基金經理人蕭若梅則認為,若退場動作操作夠細膩,對美股反而是利多。
蕭若梅表示,救市方案退場是終究會面對的問題,所以投資人要關心的不是退不退場的問題,而是怎麼退場的問題。目前預估Fed的回收數字約為1300億美元,若Fed可以「緩步並有效地」執行,蕭若梅認為股票市場不會被大幅驚動,反而可以舒緩通貨膨脹的壓力,如果Fed退場操作夠細膩,對美股來說是正面的消息,即使美股今年3月以來已上漲52.92% ,但仍具有想像空間。
如果Fed舉動驚動市場,由於美股漲幅已高,恐怕成為獲利了結的藉口。蕭若梅認為,投資人可觀察FOMC的評論,可用來觀察Fed操作管理「市場預期」的細膩度。
蕭若梅指出,目前美股續創新高,本週二市場更出人意料、重新追逐一些風險性較高(低股價、財務較差)的股票。由於10月底為美國一般共同基金的年度結算日,一直以來「驚驚漲」的美股,已帶給持股數部不足的經理人相當大的績效壓力,部分資金被迫增加持股或追逐高風險的股票,也使得美股的「9月魔咒」失靈。
蕭若梅表示,時間進入10月,在S&P 500逼進1100點大關前夕,雖然市場已預估並反應Fed應該不會升息的決策,但FOMC所透露出來的態度將是市場研究的焦點。

2009年9月26日 星期六

因應最低稅負 留意戶籍問題

2009/09/23 【經濟日報╱呂旭明】
張大金(化名)住在美國,是仍持有台灣護照的華人,兩年未曾回台遭到除籍,國民身分證也已失效,於是他回台更新身分證,便有了台灣的住所。張大金這樣的行為是否會在台灣產生稅負的問題呢?
99年1月1日起,個人境外所得要依「最低稅負制」而計入應稅總所得中。最低稅負課徵的對像是「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根據所得稅法第7條,「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有兩種,一種是在中華民國境內有住所,並經常居住境內者;第二種是境內無住所,一課稅年度內於境內居留合計滿183天者。這兩種之外者即為「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
什麼叫「經常居住」?目前在稽徵機關認定上尚無一定的標準,且國稅局認定鬆嚴不一,常成為徵納雙方爭執的焦點。
由於國人只要出境滿兩年,戶政事務所將代辦遷出國外登記,實務上,國稅局會將戶籍仍存在者,視作二年內曾回台,並且有經常居住。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198號解釋指出,「納稅義務人在中華民國境內有住所,並有經常居住之事實,即使於一個課稅年度內未居住屆滿183天,亦應認其為中華民國居住之個人」。
由此來看,只要在中華民國境內留有戶籍,即表示為台灣的稅務居民,並不一定要符合居住滿183天的規定。 經常往返台美的雙重國籍者不可不注意明年開徵的海外所得最低稅負。
所謂的「最低稅負制」,也就是「所得基本稅額條例」,其實早在95年1月1日便已施行,適用最低稅負的基本所得總額,除了綜合所得淨額外,還包括:未上市股票之交易、保險給付、員工分紅股票(以市價減去面額之差價計算)、個人綜合所得稅的「非現金部分之捐贈扣除額」。
明年的改變是台灣的所得稅將由「屬地主義」轉為「屬人主義」,意即對納稅義務人之全球所得進行課稅,課稅範圍納入境外所得,包含來自國外的薪資、股利。不過一申報戶全年的境外所得合計未達新台幣100萬元者免予計入,超過100萬元以上者,應全數計入;但最低稅負仍有新台幣600萬元的免稅額。
最低稅負課徵的對像是前述「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已經喪失台灣戶籍的人士,應先確認自己是否有必要恢復台灣戶籍,如果無意恢復,便需要格外小心自己在台居留的天數,一年不要達183天。若是以中華民國護照入境,也應以中華民國護照出國,若以美國護照出國,在台灣並不會留有出境記錄,如此一來就可能會無意間居留超過183天。如果長年居住在國外,決定放棄台灣的戶籍,可以繕打一份授權書給在台的親友,把戶籍遷出國外。
或者所得高、來源眾多者,應諮詢財會專業人士,儘早做財產結構的重新規劃,決定哪些財產由中華民國居民身分擁有、哪些以非中華民國居民身分擁有,使海外的財產與收入可以在合理範圍內,減少個人的所得稅負。(安致勤資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呂旭明口述,記者吳碧娥採訪整理)

陳忠瑞:外銷 10月轉好

【經濟日報】2009.09.24
經建會下週一公佈8月景氣燈號,瑞展產經研究公司董事長陳忠瑞昨(23)日表示,景氣復甦力道仍然薄弱,8月以後領先指標可能沒有持續往上的能量;但股價單項燈號從9月起會亮出紅燈。
經濟部昨公佈8月外銷訂單金額,較去年同期衰退11.96%,衰退幅度比7月擴大。陳忠瑞倒不擔心,他指出,年底旺季即將來臨,預估從10月開始,外銷訂單將因耶誕季節因素而轉好。
他表示,這波景氣復甦由資金與股市帶動,其他如生產、出口、民間消費等復甦力道仍然薄弱,預估8月燈號仍為黃藍燈,還沒能轉綠燈。
陳忠瑞預測,8月領先指標仍然會繼續上升,因為金融面持續好轉,但續航力道可能有限。從領先指標連續第七個月上揚來看,景氣「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貨幣總計數與股價指數變動率,則是支撐景氣的主力。陳忠瑞說,雖然8月分的M1B變動率還沒公佈,但是從資金回流熱絡的情況可以得知,M1B變動率仍將超過15%,單項指標維持在紅燈區,分數得5分滿分。
至於股價變動率,陳忠瑞表示,去年8月平均股價指數是7,071點,今年8月平均為6,855點,年變動率為負3.05%,燈號落在黃藍燈,與上月相同。不過9月應該會跳到紅燈,去年9月股價指數5,719點,今年如果收在7,091點,年增率就是24%,將使單項分數大增3分,並跳到紅燈。
陳忠瑞指出,構成景氣燈號的九項指標中,8月有六項指標將維持在藍燈區,包括直接及間接金融變動率、工業生產指數變動率、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變動率、海關出口值變動率、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變動率、製造業銷售值變動率等。

英美準備退場 動作一波波

【經濟日報】2009.09.24
經過兩年空前的注資行動,英美央行似已開始規劃退場方式。消息來源透露,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打算運用附賣回協議,收回市場遊資;英國商業遊說團體預料,英國央行完成現有的收購債券計畫後,就不會再加碼買進。
Moss註:所謂公債券附買回交易,是指債券買賣不採買斷方式,而是在交易時約定一定利率與一定期限,到期時,賣方再以事先約定的價格再行買回債券。換言之,投資人在進行附買回交易時,並不承擔本身價格波動的風險,僅是賺取固定的利息收入。
彭博資訊引述匿名人士說法報導,Fed已開始與債券交易商討論,將透過所謂附賣回協議(reverse repurchase agreement),收回聯準會挹注經濟體系的部份資金。根據附賣回協議,Fed將在特定期間內向18家主要交易商(primary dealer)出售證券,暫時減少銀行體系內的資金。
聯準會訂臺北時間24日清晨公佈最新利率政策,外界一致預期Fed將維持基準利率在零到0.25%不變。
消息人士表示,決策官員不至於太快收回游資,其挑戰在於是否能趕在通膨重燃前,收回市場上泛濫的資金,同時不會打亂經濟復甦的腳步。
聯準會主席柏南克7月投書華爾街日報時即表示,附賣回協議是在不升息的情況下達成此目標的一種工具。Fed上個月的決策會議紀錄也顯示,官員提出最新規劃的金融市場刺激措施退場機制,其中包括使用附賣回協議,另外還有設立定存機制,減少銀行超額準備金供應量。
紐約巴克萊(Barclays)貨幣市場策略分析師阿貝特指出,透過附賣回協議措施若要產生效果,聯準會必須透過這些附賣回協議,收回約4,000億至6,000億美元資金。
另外,英國最大商業遊說團體英國工業總會(CBI)認為,由於英國經濟逐漸脫離衰退穀底,儘管央行8月時意外宣佈加碼500億英鎊收購債券,但應該不會再擴大。據23日公佈的央行9月會議記錄,債券收購規模維持1,750億英鎊(2,860億美元)不變,是官員一致的決定。
CBI首席經濟顧問麥考菲堤表示,此階段看不出需要繼續擴大量化寬鬆政策,而且顯然量化寬鬆政策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並不大。預測英國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可能成長0.3%,明年全年成長率可能達0.9%。英國央行明年第二季可能升息,從目前的0.5%歷史低點升至1%,基準利率到明年底前可能站上2%。

可哥減產 飆上20年高價

【經濟日報】2009.09.24
市場預期世界最大可哥生產國象牙海岸減產、世界巧克力需求卻會因經濟復甦而增加,可哥供需勢將失衡,可哥豆價格23日漲到至少20年來最高峰。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交易所(LIFFE)可哥豆12月期貨上漲28英鎊,漲為每噸2,063英鎊(3,391美元),漲幅1.4%,至少是1989年1月以來的盤中最高價。今年以來,可哥豆已經上漲16%,去年上漲71%。
在紐約ICE期貨交易所,可哥豆12月期貨上漲36美元,漲為每噸3,206美元,是22日躍漲3.1%後再度上漲1.1%。
國際可哥組織上月表示,今年象牙海岸可哥產量會降為120萬噸,是十季以來最低產量。象牙海岸可哥產業管理委員會主委恩古尚說:「下季產量可能跌破100萬噸。」本季產量原先估計可達到140萬噸。
業界人士也呼應上述預測。象牙海岸最大出口商SAF-Cocoa 董事拉基夫說:「可可品質一年比一年差,隨著種植園日益老化,產量只有下滑。」他警告,「如果什麼都不做,三年內產量就會掉到100萬噸以下」。
據官方統計,由於部分可哥豆收成品質不佳,無法出口,象牙海岸每年損失1,500億西非法郎(3.3億美元)。
雨量不足也是本季減產原因,另外就是一直沒有改善的交通問題,因為過去的叛亂分子仍控制主要的北部產區。專家說,象牙海岸產量減少造成的供給不足,將很快被鄰近的布吉納法索與幾內亞填補。
去年6月,象牙海岸主管機關高級官員因涉嫌盜用公款,幾乎全數被捕或是已經入獄,政府臨時成立的管委會將代行職權,直到該部門改革完成。
管委會官員奧得霍瑞稱讚迦納的可哥主管機關,認為迦納或許可作為改革藍本參考。迦納政府負責可哥的銷售。迦納是全球第二大可哥生產國,隨時可能取代象牙海岸,成為第一大。
可哥專家迪哥波說:「這令人想到回歸以往的穩定與價格支撐基金(CAISTAB)的做法。」在象牙海岸的可哥黃金年代,CAISTAB直接向農夫收購可哥,再賣給出口商。但在投資人覬覦的壓力下,於1990年解散。
世界銀行駐象牙海岸代表托爾說,他希望象牙海岸的改革不是蜻蜓點水式的表面功夫,應該「將農人的權益擺第一,可哥的獲利最終應回歸農夫口袋,然後才是政府與其他中間商」。國際機構批評,象牙海岸對可哥課稅過高。
他呼籲象牙海岸將可哥豆處理後再輸出,這樣可增加工作機會,也提高可哥豆的附加價值。象牙海岸的可哥產業改革迫在眉睫,因為許多農夫已轉而種植橡膠與棕櫚油等獲利較佳的作物。

PIMCO:前景顛簸 安全至上

2009-09-24 工商時報
金融海嘯讓不少投資人財富縮水,但一年後,投資人風險承擔度卻大幅提高,彷彿忘了金融钜子索羅斯「此生最大經濟危機」警告!全球最大債券基金公司PIMCO亞洲區總裁貝克斌(Brian Baker)籲投資人,應善用債券安全性資產,進行防禦性佈局。
貝克斌是來台參加「新經濟.新常態.新財富-2009 PIMCO投資論壇」時,做上述表示。
PIMCO在此波金融海嘯中異軍突起,資產規模一路逆勢成長,截至今年第二季底已突破8400億美元,PIMCO提出新常態(New Normal) 觀點,強調世界將進入一段顛簸旅途,未來全球市場波動度仍高,投資人須調整投資組合預期報酬率,並加碼債券高防禦性投資標的。
貝克斌指出,在政策支撐、回補庫存兩大動能下,全球股市有了過去半年榮景,但政府政策手段力道正逐漸減弱,未來要追加預算、通過新刺激方案可能性越來越低;在需求面上,消費者在風暴中受傷太重,將進入一個「重建存款」低度消費時期,未來消費需求面上並不樂觀。
投資人該如何迎戰充滿不確定性未來?貝克斌強調,以「投資組合式(portfolio)」資產配置方法,是適應「新常態」最佳投資策略,包括投資等級公司債等債券、能夠提供穩定股利股票,及受政府政策支持投資標的等收益相對穩健安全性資產,是最具價值投資工具。

穆迪升巴西評等 股匯債齊漲

2009-09-24 工商時報
信評機構穆迪週二將拉丁美洲最大經濟體巴西的債信評等調升投資等級,主要考量到其外匯存底創新高紀錄,以及該國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之下,衰退期並未持續。市場法人認為,巴西有原物料和龐大內需為支撐,加上巴西政府刺激經濟措施鼓勵之下,投資人將大筆資金投入巴西股市及債市,與巴西相關的金磚四國和巴西基金受青睞。
國際信評公司─穆迪(Moody's)決定,將巴西主權信用評等調升至投資等級的Baa3,並給予「正向」的債信展望,並暗示未來有機會再度調高評等。受此激勵,巴西股匯債市出現齊漲走勢,巴西股市並站上了近14個月新高,國內核備的巴西基金今年以來投資報酬率也翻了一倍。
匯豐巴西基金經理人荷西.卡沃(Jose Cuervo)表示,穆迪的動作可望引爆另一波機構法人的資金潮,巴西股匯債市後勢看好。由於許多機構法人在進行全球佈局時,都會參考各國的債信評等,因此評等的升降往往也牽動國際資金的流動,而按照過去經驗,在外資流入巴西期間,股匯市也會同步走升,未來投資人可望見到巴西股、債、匯三市齊漲的榮景。
富蘭克林坦伯頓拉丁美洲基金經理人馬克.墨比爾斯表示,新興市場的兩大投資主軸分別為商品及內需消費,巴西具備多元的金屬蘊藏及農產出口眾所皆知,但巴西同樣具備不可輕忽的消費實力,該國平均所得提高配合約兩億人口的消費腹地,衍生出龐大消費商機,拉美股市具備長線投資價值。
巴西除了股匯兩市大漲之外,債市也相當看俏。據瞭解,今年3月以來,市場風險意識逐漸下降,巴西的主權債券信用利差也從去年10月份的668個基本點,持續收斂至目前的242個基本點,儘管收斂幅度相當大,不過距離金融海嘯以前、2007年5月的142個基本點,仍有至少100個基本點的收斂空間,「利差收斂」行情值得期待。
市場法人指出,巴西主權信用評等調升可使其債券殖利率利差進一步縮減,而里拉匯價也可受惠商品及總體面改善的題材而升值,投資巴西的新興市場債券相當值得留意。

股市優於現金、債券

2009-09-24 工商時報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國際投資大師麥嘉華(Marc Faber)認為,美國聯準會為了支撐美國經濟而引發的通膨,將會讓股市的表現比持有現金或投資債券來得更好。
投資刊物《The Gloom Boom & Doom》負責人麥嘉華,週二接受彭博社訪問時指出,在各國央行對經濟體系挹注資金的情況下,標準普爾500指數將在一年內上看1,250點。對於美國政府和聯準會透過支出、貸款或擔保等方式,花了逾12兆美元去讓經濟和信貸市場復甦,他在2月時預測長期來看會帶來「可怕的後果」。
他認為,資金供應和信貸都出現增長,會讓經濟體系出現通膨,在這種情況下,股市很容易就會往上走。只要繼續印鈔票,股市就能繼續漲。
他在去年10月曾建議持續買進美股,雖然後來標普500指數一路跌至今年3月初,共大跌31%,但隨後展開逾70年來最大的漲勢,週二收在1,071點,上漲0.7%。與他去年建議買進的時間點相比,標普500指數還是有8.8%升幅;與3月9日低點相比,漲幅更高達58%。
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在7月時沒有變動,8月僅小幅上升0.4%,強化了聯準會維持基準利率在0~0.25%區間以調控通膨的說法。彭博社調查預估,在週三結束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維持目前利率目標區間不變。
麥嘉華認為,美國前所未見地大印鈔票將讓外國投資人卻步,並造成美元持續疲弱。追蹤美元兌六大主要國際貨幣匯率變動的美元指數,今年以來已下跌6.5%,一改去年升值6%的走勢。
他建議,買進嬌生等醫藥類股,認為人口老化會增加醫療藥支出;並建議買進低價的石油類股,因為標普500指數裡的石油與天然氣類股指數今年以來已下跌12%。

穆迪信評 還在灌水

2009-09-24 工商時報
自去年爆發金融危機後,重量級信評機構飽受其評等過於樂觀造成投資人損失慘重的指責,不但引發主管機關欲加強監管,信評機構本身也進行內部改革。不過,華爾街日報週三報導,信評機構穆迪一名前任分析師指責穆迪仍繼續發布「膨風」的信評,並已向國會調查人員表達他的憂心。
該名分析師為柯欽斯基((Eric Kolchinsky)。他表示,穆迪於今年1月給予一項複雜的債務證券高評等,但當時該公司已有調降此類證券評等的打算。幾個月後,該證券就被列入調降評等的檢討名單。
柯欽斯基在今年7月寫給穆迪法規長的一封信中指出,穆迪當時發布了一項它明知是錯誤的意見。華爾街日報取得了這封信的影本。在信裡,柯欽斯基還舉出他認為是膨風信評的其他例子。
一位穆迪的發言人說,該公司「認真看待有關不當行為的所有申訴」。但該名發言人表示,柯欽斯基拒絕配合有關他所提出問題的調查。
這位發言人不願對柯欽斯基質疑的1月信評發表評論,因為一項針對此事所做的複查「正在進行中」。柯欽斯基在辭職前,是穆迪旗下一個非評等單位的總監,與他所點名的膨風信評毫無關係。之前他在穆迪有過擔任評等分析師6年的經驗。
柯欽斯基預定在本週四前往美國眾議院監管與政府改革委員會,針對評等機構改革做證,現場將有代表另一評等機構標準普爾公司的律師在場。在遭穆迪停職後,曾與國會調查人員談話的柯欽斯基說,是國會調查人員邀請他出面做證的。

匯豐預言 外資Q4將大舉進場

2009-09-24 中國時報
外資九月初以來大幅買超台股,迄昨於集中市場買超1188億元,創今年單月最大量;從未露臉的「外資大管家」、匯豐銀行證券保管部負責人翟金虎說:「外資今年全年買賣金額會跟去年差不多」,第四季外資日交易量將重返670億元。
由此推估,以外資約占台股的3成比重來看,台股日均量將上探1500億到1800億元。
外資遠在天涯海角,不可能親自到每個國家處理交割、匯款、股東會紀念品、現金管理等事宜,這些事誰來做呢?通常是銀行的證券保管部門,國內目前外資前五大保管銀行為:匯豐、花旗、渣打、摩根大通與台銀。
日交易量將重返670億元
說翟金虎是「台灣外資大管家」,一點也不為過,據集保中心資料,外資目前在台灣,每買進或賣出100筆台股,其中40筆是匯豐銀負責,市占率高達四成,遠高於花旗等其他玩家。
在這行做了十八年的翟金虎,堅守管家本色,從不公開談論老闆行蹤。昨日一場課程上,他私下指出,去年前九月,台股交投活絡,外資比重達31%,去年上半年,甚至因外資匯入太踴躍,央行短短半年內,就找保管行來喝三、五次咖啡,以前是一年才找個一兩次。
去年下半年金融風暴之後,外資就大幅殺出,占台股比重從31%下降到28%左右,今年第三季以來才又慢慢回升至3成水準。據統計,外資去年在集中市場交易金額(買進加賣出)12.96兆元,創歷史罕見大量。
研判今年量與去年一樣多
翟金虎說,今年前九月,外資交易金額不如去年同期,但看好第四季台股表現,研判今年全年,外資交易金額會跟去年差不多,就算少個15%,也比2007年多。
據統計,外資前九月在集中市場交易金額近7兆元,比去年同期少了37%,按翟金虎估算,這37%的衰退缺口,在第四季外資可望持續大幅匯入下,有機會讓全年外資金額,只比去年全年少15%。
若翟金虎沒看錯,外資第四季每日交易量將放大到670億元,而從外資佔台股約3成比重推估,大盤日均量有機會上探1500到1800億元。

過山車般的一年

2009-09-23陶冬
雷曼兄弟倒閉至今已經有一年。在這一年中,全球金融市場像坐過山車一樣起伏跌宕、震撼人心。不過一年之後,過山車又回到了出發點,除了心有餘悸、腿在發軟外,其他好像什麼都沒有變。
各國股市紛紛回到雷曼倒閉時的水準,報紙財經版開始統計哪些藍籌還沒有回到家鄉。資金的風險意識已有大幅改善,恐懼指數iTraxx也逼近去年九月的水準。投資銀行的借貸槓桿又重新回到雷曼之前的水準,花紅估計今年也差不多會恢復過去的盛景。對於市場,一切好像都只是做了一個夢,不過卻留下了一個仍待復蘇的經濟,幾千萬的失業人口和天文數字的財政赤字。
接下來的經濟復蘇到底是V型、U型、W型還是L型?以字母來形容經濟復蘇的軌跡,缺乏起碼的想像力,二十六個英文字母怎麼能涵蓋千變萬化的經濟現象?倒是已經去世的經濟學家弗裏德曼在三十年前,給出了這輪經濟復蘇的描述,叫作擺動模式(plucking model)。弗裏德曼用鐘擺來比喻復蘇的力度——鐘擺被扯得越遠,反彈便越強勁。
雷曼破產,對全世界都是一個震撼,最高信用評級的債券,竟然一夜間違約,投資者可能顆粒無收。震驚帶來市場的極度恐慌和混亂,整個資金市場停止了運作,金融體系面臨癱瘓。於是企業暫停所有投資、訂單,導致庫存暴增,工業生產與貿易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這些是非常時期的極端行為,然而末日並沒有來臨,人們仍需要吃飯、穿衣。當政府與央行超進取的救市措施穩定住了市場情緒,當流動性通過資本市場重新流入實體經濟時,人們的行為模式變得理性一點。
行為正常化,帶來了庫存重建。政府的消費補貼,令零售活動稍趨活躍。超低利率的債券市場,讓有條件的企業部分恢復金融運作。由於庫存、消費和投資均處在極端低速的水準,行為正常化可以帶來相當強勁的經濟活動上的反彈(至少在環比數字上會如此)。
筆者認為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會出乎意料的好。如果將環比GDP增長折合成年增長率的話,這很可能是戰後最強勁的一次GDP反彈(超低的起點帶來超人般的彈跳成績)。全球經濟在第三季度擺脫衰退的大局已定。
然而,GDP的復蘇難掩兩大尷尬。
首先,銀行的金融仲介功能尚未恢復,信貸並沒有實質性的擴張。目前的資金流動性,主要來自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通過資本市場將資金直接注向實體經濟。不過,這種做法對具有發債能力的大企業有幫助,但對多數中小企業並無幫助,這也就決定了就業的恢復比較遲緩。另外,央行不可能永遠越俎代庖,在第一線進行商業借貸。銀行信貸功能的恢復,是經濟持續復蘇的一個重要條件。
其次,民間經濟活動出現了“生命跡象”,但是投資、消費依然低迷。目前的GDP復蘇,基本上靠政府的財政支持。美歐政府補貼換車計畫,觸發了火爆的汽車銷售;華盛頓對購屋人士的8000美元補助,帶起了投資者入市興趣。然而這些仍非自發的、可持續的正常消費行為。
政府的救市措施,早晚會結束;天文數目的財政赤字和央行膨脹的資產負債表,均需要消腫。當貨幣擴張政策、財政擴張政策進入退出程式後,全球的GDP增長勢必出現回抽,這就是許多人擔心的W型衰退。
筆者不很認同W型觀點。增長出現回調,是正常復蘇的一部分,是由人造增長切換到自主增長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由此產生的GDP回調,與之前的衰退不可同日而語。
這裏沒有金融海嘯,沒有資金斷流,沒有極端行為。導致上一輪金融災難的超高借貸槓桿以及多如牛毛的衍生產品已經得到處理,所以再度火燒連營的動能似乎已經不復存在。換言之,如果真有W型增長,第二個V的底部應遠高過第一個V的底部,筆者更願意稱其為復蘇過程中的曲折。目前筆者對經濟資料的解讀是,doing better but not doing well,即有改善但仍問題多多。資料以年比增長看正在製造一個V型反彈,但是絕對數字則僅僅從超低的水準上緩慢地改善著。
這輪復蘇的最大變數是通貨膨脹,尤其是資產價格通貨膨脹。由於失業率依然高企,傳統的CPI通脹一時間未必會大升,不過資產通脹的影子已經隨處可見,其背後是過度的流動性和超低的資金成本。央行退出量化寬鬆和加息的時機,取決於對通脹前景的判斷,而這又直接影響到經濟增長的前景。
過山車還沒有停,不要鬆開安全帶。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LED大戰 一觸即發

【聯合報】2009.09.22
LED(發光二極體)應用日漸廣泛,在環保、節能成為新一代科技趨勢下,包括三星、華碩、明基本周都將推出超薄LED液晶螢幕,與傳統液晶螢幕價差將明顯拉近。
另外,日商Panasonic將在10月推出家庭用LED燈泡,宣告LED新應用時代終於來臨。
日商Panasonic新推出家庭用LED燈泡,店面售價約為4000日圓左右。Panasonic在日本照明市場具有市占率龍頭角色,一般預料,最大廠宣示跨入LED燈泡,將帶動LED照明更普及。
據指出,Panasonic新的LED燈泡壽命4萬小時,等於一天若用5.5小時,可使用19年,是一般白熱燈泡40倍,但耗電量僅是相同亮度白熱燈泡8分之1,被大和國泰證券形容「LED大戰一觸即發」。
其實,不等LED燈泡引爆大戰,LED液晶電視早就聞到煙硝味。目前韓廠三星推動LED液晶電視最為積極,國內業者也不甘示弱,將陸續發表LED液晶螢幕新產品。由於價格打破過去的高貴印象,LED液晶螢幕進入戰國時代。
明基(BENQ)本周將推出新款LED液晶螢幕,新產品價格與傳統液晶螢幕價差明顯拉近,其中最小的價差拉近至1000元以內,華碩也將推出相關產品應戰。

高盛:兩韓統一 40年內超德趕日

聯合報2009.09.22
美國投資銀行高盛公司21日表示,如果亞洲第4大經濟體南韓與最貧窮的北韓統一,其經濟力可望未來30年至40年超越德國及日本。
雖然北韓的中央規畫經濟體系似已瀕臨瓦解,它卻提供大量的廉價勞力,並擁有有充裕的礦藏,可供資源匱乏的南韓使用,而且一旦實施經濟改革,其生產力與幣值都可能提升。
高盛駐首爾經濟專家權克憲(譯音)在一項報告中指出:「我們認為,統一後的韓國在以美元計價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方面,未來30年至40年可能趕上法國與德國,甚至可能超越日本。」
咸認代價奇高無比是兩韓統一的最大障礙之一,許多分析師指出,南北韓統一將使南韓負擔增加,使其無法成為區域經濟強國。南韓估計,如果兩韓統一,南韓必須承擔至少一兆美元的高昂代價。
北韓人均所得約僅南韓的5%,去年北韓GDP約170億美元,僅及南韓的2%。此外,兩韓現階段幾乎沒有經濟或文化接觸,有異於東西德統一前的狀態,如果貿然統一,衝擊難以預料。
不過高盛認為,只要擬訂適當政策,並依循中國與香港統一模式,使兩種政治及經濟體系並存,同時限制兩韓間移民,就可減低衝擊。
報告指出,雖然立場保守的南韓李明博政府對北韓態度強硬,南北韓人民仍然普遍懷有尋求和解的心態,平壤當局最近並擺出願意再次與外界接觸的姿態。北韓的社會與經濟發展已遠落後於俄羅斯、中國大陸及越南,不斷擴大的落差最後可能在北韓內部觸發強有力的政經變革。
權克憲表示,北韓的優勢包括,人口相對年輕,勞工普遍受過良好教育,擁有豐富的礦藏資源,南韓可能挹注資金,生產力可能大幅提高,以及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可能來自匯差的巨大利益。

AH股價倒掛 A股投資機會大 龔方雄:陸股6-12個月內,至少漲20%

2009-09-22 旺報
根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周五收盤,58只AH股中已經有10只股票A股價格低於H股,AH股溢價縮小及價格倒掛的公司擴大,這可能意味著A股的投資機會來臨。
大陸《證券日報》引述摩根大通中國投資銀行副主席龔方雄昨日表示,「滬深股市近期回調後不存在泡沫。未來6到18個月,經濟會繼續好轉,如果盈利有20%的成長,按照明年的本益比來看,只有20到25倍;中國股市歷史上的估值都是25倍到30倍左右。假設明年宏觀政策不出現大變化,這個估值可以維持。未來6到12個月,至少有20%的升幅。」
A股反彈機會來臨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9月以來陸股反彈到60日線下方又出現阻力,但恆生指數上週卻創反彈以來新高,使得兩地AH股公司股價價差縮小,甚至出現股價「倒掛」(A股價格低於H股)。
上海一位私募人士表示,股價倒掛的個股大多數屬於「常客」,如招行和海螺是在大批AH股巨無霸上市前,最早出現AH股股價倒掛的個股,而平安和國壽則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以相當高的折價率而聞名。
不過,從歷史上來看,假如這些個股AH股股價都出現倒掛,往往預示著一些投資機會,如去年8月AH股股價大面積倒掛後,A股便從去年10月開始就出現了一波反彈行情。
AH股價逐步接軌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表示,AH股股價的「倒掛」以及AH股溢價的縮小意味著AH股的逐步接軌,同時也顯示A股可能出現了一些套利機會,因為對於A股投資者而言,在比價效應之下,當H股股價高了可以買入A股;不過A股與H股之間並未開通港股直通車,當H股股價低於A股時,普通投資者並不能夠買入H股。
業內人士指出,從估值角度看,更加國際化的香港市場較滬深兩市更為成熟,其估值水準也相對合理;而A股市場平均估值的高企,使得在通常情況下A股股價定位總要比H股高,但未來AH股股價的逐步接軌應是大趨勢。
資料顯示,上一輪大面積AH股股價「倒掛」現象出現在2008年8月,當時55檔AH股中有10檔個股股價倒掛,占比達到18.18%。目前上市交易的58家AH股中則有10檔,占比17.24%。從歷史情況看,雖然2006年曾經多次出現A股總體價格低於H股的情況,但伴隨著07年A股進入牛市及大批藍籌股回歸A股,A股股價就始終較H股出現大幅溢價。伴隨08年的熊市,A股的溢價水準大幅縮小,大體在20%~60%區間內徘徊,目前14.28%的溢價率處於較低的水準。

海外所得課稅 財部安撫台商

【經濟日報】2009.09.23
個人海外所得明(99)年起,將納入最低稅負課徵20%的所得稅,海外台商群起反彈,財政部政務次長張盛和提出六大誤解,指出若非中華民國居住者,海外所得並不課稅,即使具備居住者身分,資金匯回不等於所得,也沒有查稅的問題。
張盛和強調,最低稅負與一般所得稅不同,會繳納最低稅負者,首先必須要擁有很多免稅所得,海外所得明年納入最低稅負制課稅時,在國外的所得需超過100萬元以上,且併入國內所得合計逾600萬元時,才有申報的義務。
張盛和也說,申報最低稅負不代表一定需要繳稅,最低稅負的稅率為20%,以海外所得為例,在國外繳納的稅負如果已經超過20%的稅率,也不需再繳最低稅負。
由立法委員羅明才、周守訓舉辦的「排除海外所得納入最低稅負制」公聽會,昨(22)日在立法院舉行,來自加拿大、智利、南非等台商與會,歐洲商會、壽險公會、證券投顧公會等均派員參加。
海外台商對於政府明年將開徵海外所得最低稅負所得稅十分不諒解,部分台商並情緒性反映將會放棄國籍。歐洲商會則提出,在台居留逾183天的外籍人士,會被當成是境內居住者,不但在台所得要繳稅,在海外的財產也要向台灣申報,對外籍人士並不公平。
張盛和聽取台商意見後表示,最低稅負只是就個人所得的一部分課稅,稅率亦只有20%,目前申報繳納最低稅負者全台只有2,000多個家庭,並非人人都要繳最低稅負。海外所得納入最低稅負課稅,也非所有台商都會被課稅。
台商憂慮過去海外的獲利,因為最低稅負開徵海外所得稅後會被追繳,張盛和也強調,只要是98年12月31日以前的所得,即使達到課稅門檻,也不必向我國政府繳稅。即使開徵之後,自海外匯回台灣投資的資金,因為還沒有產生所得,也不會被課稅。
張盛和也說,最低稅負課稅對象是居住者,在台有戶籍者,即使只住一天,其海外所得也要申報;在台無戶籍但有住所的外籍人士,符合居留滿183天也必須申報。不過,最低稅負申報有其特定條件,即海外所得逾100萬元,且合計台灣的課稅與免稅所得超過600萬元,不是人人都要申報。

張盛和:海外資金不是所得

2009-09-23 工商時報
海外所得明年日出納入最低稅負課稅,世界台商協會聯合總會多位代表昨天在立法院公聽會表示,海外僑台商很難了解明年要如何課稅,很害怕資金匯回就會被課到稅,感到很恐慌,紛紛表示要放棄國籍,如此將很不利吸引台商資金回流。
財政部次長張盛和表示,台商誤解太多,才以為要課很多稅,有國籍、中華民國護照,其實尚未構成台灣稅務居民。
立委羅明才昨日舉辦「排除海外所得納入最低稅負」公聽會,羅明才在會議結束後說,日出課稅時間,最好能再延1年。
台商幾乎一面倒地拋出大問號?對財政部要如何課稅的規定不太了解,感到茫然、惶恐。世界台商協會聯合總會會長劉雙全表示,政府之前號召鮭魚返鄉,他們響應匯回資金置產,政府如今卻要對海外所得課稅,二個政策之間相衝突、矛盾。
南非台商溫玉霞表示,為何大陸台商的所得,不必納入最低稅負的海外所得之內課稅?獨厚大陸台商?如果政府要實施海外所得課稅,台商只好選邊站,未來只當觀光客,把錢匯到沒有租稅協定的國家。溫的先生為僑委會高級顧問吳松柏,吳也是前立委。
此外,歐洲商會也指出,外國人如果在台灣住滿183天以上,要申報海外所得,感到很困擾,且不公平,將影響外商高階管理人才來台工作的意願。
僑委會三處科長張永剛指出,99年海外所得如果課稅,如何課稅的宣導不及於僑台商,將迫使僑台商放棄國籍,僑委會今年多次建議財政部,請多考量。
財政部代表次長張盛和回應表示,大家誤會了,1、誤把資金當成所得;2、誤把國籍、護照,當成稅務居民的居住者;3、誤把公司的營利所得,當成個人所得;4、誤把最低稅負當成個人綜合所得稅。因為誤解,才以為要繳很多稅,其實不然。資金回來不是所得,不會課稅;今年底以前的海外投資收益,免稅。台商回台上市是公司,和個人無關,不會影響台商回台上市。外國人在台灣住滿183天以上,只要拿在外國繳稅的資料,來台申報即何,非常簡單,如果已繳20%以上,也可免稅。
張盛和強調,最低稅負是「誠實申報制」,「資金」匯回是不是所得,唯有台商本人最了解,如果「不是所得,當然不用申報」;如果是所得,在國外已繳的稅,可以拿回台灣抵稅;如果在國外賺很多錢,繳稅又很少,則至少要求對國家貢獻20%,也是合理的要求。

認定贈與 國稅局需舉證

2009-09-23 工商時報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昨天判決指出,有關贈與事實的成立及生效,國稅局負有舉證責任,這種舉證責任,並不以證明財產權變動就認為已經足夠,而是應該進一步就當事人間係有贈與的合意,也屬於國稅局應舉證證明的要件事實。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受理調查局移送台北縣板橋市一名鍾姓女子,將她所有1,400萬元現金匯給孫姓男子購買基金,認定涉有逃漏贈與稅情事,因此開單命令鍾女連補帶罰458萬元稅款。
但是,這件贈與稅事件,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北區國稅局原處分及財政部的訴願決定均撤銷。
北區國稅局與鍾女間的贈與稅爭訟,之所以慘敗。法院判決理由指出,最主要就是國稅局沒有能夠充分舉證鍾女匯錢給孫某是「贈與行為」,僅依據調查局的移送內容,未經查證,就將鍾女逕予核定有贈與情事;鍾女在國稅局調查時始終堅稱是「借貸關係」。
鍾女是在民國94年3月間,自銀行帳戶提領現金1,454萬元,並在94年5月間將其中1,400萬元,存入孫姓男銀行帳戶。法務部調查局查獲認為,鍾女未依規定辦理贈與稅申報,移由北區國稅局審理。該局在94年12月間通知鍾女說明,鍾女說是「朋友借貸」。

商品基金超夯

2009-09-22 工商時報
商品產業基金從年初以來就強力吸金,上周更是創下單周最高淨流入!據EPFR統計,商品產業基金(Commodity Sector Funds)上周持續大吸金10億美元,這是EPFR追蹤這類基金有史以來第一次單周破10億美元,總計年初迄今累計有90億美元的吸金量!
檢視上周各類產業型共同基金的流向,大多是持續淨流入,只有金融股基金是淨流出。根據EPFR分析,商品基金吸金主要是三大因素導致,這三大因素包括美國復甦的經濟、通膨、美元走貶。而商品ETF再度成為吸引新錢進來的工具。
除了商品基金外,在其他產業基金中,REITs基金則是第二個吸金機,上周共吸收了9.25億美元;而能源基金也有3.77億美元的進帳,科技基金有2.14億美元的淨流入。
就各類產業型基金績效來看,今年以來吸金力一流的基金的確就是表現最好的基金!
據理柏統計至9月18日止,績效前七強的基金分別是天然資源基金、一般工業股票基金、黃金及貴金屬股票基金、其他房產基金、歐洲房產基金、資訊科技基金、銀行金融股票基金,漲幅平均都在4成以上!
摩根富林明投信商品市場產品經理劉念華分析,隨著經濟情況的好轉,一向和景氣榮枯最直接相關的景氣循環股如原物料、金融地產股等,便會率先走強。
以商品市場來說,基礎金屬、能源等價格去年連番重挫,但今年以來反彈皆超過一倍,相關類股當然表現亮眼,畢竟股市是反映對未來景氣的預期,因此儘管相關企業獲利仍待改善,但股價卻持續上揚。特別是原物料類股中股性活潑的中小型股,在經過金融風暴的洗鍊後,反彈幅度更是驚人,一旦景氣步上正軌,股價應還有表現空間。
但就各產業類別來看,企業體質最佳的是科技股。
科技類股的連動性本來就高於傳產股,只要美國科技產品需求一增加,即會加速帶動其他市場科技類股的表現。
而居較後段班的公用事業、生物科技,在遇到市場空頭時,的確具有相當的防禦性功能。只是目前全球股市開始起漲,防禦型類股的表現就恐不如其他類股,投資人可以持有,但比重可以逐步減低。

年輕人不愛 百年老店一路關

2009-09-22 工商時報
別以為冠上「老字號」頭銜就是盈利的保證。大陸有關部門在1992年選出的276家上海老字號中,已有三分之一不敵市場競爭而消失,另有三分之一舉步維艱,只有三分之一經營狀況良好。
相較於大陸諸多的歷史古城,上海雖然是一個年輕的城市,但由於是近代中國商業發祥地,一些兼具中西特色的商店在此崛起,上海的老字號稱得上在大陸占有「半壁江山」,外灘、南京路「十里洋場」一帶,更是知名商店群集。
如今在南京路步行街上,仍四處可見「中華老字號」招牌的商店,如品嘗大閘蟹、醉蟹不可錯過的「邵萬生」、以糕團點心聞名中外的「沈大成」、製造刀剪的「張小泉」等,都已有百年以上歷史。當然,還有耳熟能詳的王開照相、朵雲軒、亨得利、老鳳祥等。逛此一遭,猶如讀了一部中國近代商業史。
然而,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這些承襲傳統經營手法的老字號,也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上海市商務委巡視員胡文君表示,許多老字號消失是因為市場原因,例如「補襪子」行業,但也有些是因為城市建設而失去原有的特定環境。
例如十多年前上海南京路改造時,很多老字號只能遷走,像做帽子的盛錫福,現在商店在哪裡都不知道。創始於130年前、中華老字號之一的「王星記扇莊」,現在也只能隱身在漢口路的一家禮品公司的大招牌下。
根據上海老字號協會稍早的統計,在上海的老字號中,目前已有90多家處於不經營的歇業狀態,如中華皮鞋、小呂宋、新建酒店、第四百貨等婦孺皆知的老字號,如今已難覓蹤影。
除了上海,其實大陸各地的老字號也都遭遇類似缺乏競爭力的問題。中國商務部就曾指出,在大陸1.6萬家老字號企業中,有70%經營十分困難,20%能夠勉強維持;蓬勃發展的僅10%。整體情況似乎比上海好不到哪裡。
專家分析,老字號不敵市場洪流,主要的原因包括:沉重的歷史包袱,特別是國營老字號,冗員多、退休工人多,龐大的工資、補貼、醫療費等,對企業是很大的成本。
其次是僵硬的產品,過度追求傳統,因循舊法,使產品無法現代技術銜接。此外,有限的消費族群,雖客層穩定但消費面過於集中和狹小。
胡文君說,中國政府對老字號企業一直持保護態度,商務部等中國14個政府部委還專門就此聯合發文,要求扶持、發展老字號。
但她也坦承,對老字號情有獨鍾的多為中老年顧客。「老字號」的產品開發應既保持傳統元素,又有創新概念,如此才能吸引年輕人。例如上海著名內衣品牌「古今」,其專門針對花季少女開發的新產品,今年有希望創下5,000萬元人民幣的銷量。

中國出重拳 水泥業大減產

2009-09-22 工商時報
針對水泥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中國政府決定採行「硬指標」,打算以3年時間淘汰6億噸的落後產能。影響所及,將有約3,000家中小型業者要被迫「出局」,而對於江蘇、安徽、浙江、山東等水泥大省的業內生態,也會帶來改變。不過,台泥、亞泥及大陸大型水泥廠卻可在此過程中,發揮資本與規模優勢,大肆兼併。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中國發改委和工信部有意通過產業指導意見,將中國目前的6億噸小立窯所產出的落後水泥產能,從明年到2012年3年的時間,將其自市場淘汰,估計此舉將涉及到3,000多家企業。目前官方正加快制定行業標準,對於行業准入、兼併重組和淘汰落後產能等,都會有具體的指導意見,並將在近期陸續推出。
這次的重拳出擊是繼發改委在2007年發佈淘汰計畫後,再次加大了淘汰落後產能的力度。稍早之前,工信部總工程師兼新聞發言人朱宏任曾經表示,目前中國水泥產量在增加,但利潤卻在不斷下降,一些重點水泥生產大省如浙江、江蘇、安徽、山東等,都存在水泥產能過剩的問題。
對於中國政府3年淘汰6億噸水泥產能的做法,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表示,這數字已經遠遠高於發改委過去的計畫安排,「此次政策是歷次控制產能中力度最大的一次」。
宋志平指出,加快淘汰小立窯水泥廠(指10萬噸上下規模)的步伐,意味著今後3年內水泥行業的兼併重組機會將更多,一方面可改變市場的無序競爭局面,另一方面也能讓行業龍頭企業有做大做強的可能性。
他表示,中國水泥和平面玻璃產量在今年已經達到了驚人數字,有些完全是出於從國家4兆投資中「分一杯羹」的考慮,實際上只是重複建設。
根據統計,今年前7個月,全中國的水泥產業投資高達880億元人民幣(下同),投資規模比去年同期淨增加350億元,同比成長了66%,這幾乎是2003年全年的投資總和。
不過,對於3年淘汰6億噸產能的做法,有業者認為任務艱鉅,恐怕不易在時限內完成。
中國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莊春來表示,難度比較大的主因,在於各地實際情況不一,難以用統一標準硬性執行。

中冶A股漲很少

2009-09-22 工商時報
今年全球股市第二大IPO(首度公開募股)的中冶科工集團A股,昨(21)日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與第一大的中國建築相較,中冶對中國股市的衝擊,相對小得多。
中治公司IPO,上市安排是先A股,後H股,中冶此次共發行35億股A股,是今年僅次於中國建築的全球規模第二大IPO,發行價為每股5.42元人民幣(下同),A股共募集189.7億元;而在香港掛牌的H股,將發行28.71億股H股,預計資最多195.5億港元,並將於9月24日上市。
中治A股與H股,合計的籌募金額,仍低於中國建築IPO的501.6億元。
中冶昨日以7.33元開盤,隨後呈現震盪,終場以6.94元收市,漲幅28.04%,成交金額104.79億元;中冶上市首日輪盤漲幅35.24%,對照IPO重啟後的幾檔大型股的首日開盤漲幅,如四川成渝漲111%、中國建築漲60.29%、光大證券漲42%,中冶首日開盤漲幅創新低。
而在中冶上市之前,市場投資人擔心重演中國建築首日上市,造成股市重挫5%的慘況,多數於上周五拔檔離市,導致上周五滬深股市大跌,跌幅逾3%。
不過昨日上海證券綜合指數開低走跌,最深跌破2,900點,惟下午盤多頭反撲,尾盤拉升至平盤之上,上海證券指數終場小漲4點,漲幅0.15%,收盤指數為2,967點。
中冶科工是全球最大的工程建設綜合企業集團之一,在美國 「財富」雜誌2009年公佈的「世界500強」企業中,排名第380位;2008年,該公司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32位。
中冶也是中國專業設計及施工能力最強的冶金工程承包商,其有色金屬業務,涵蓋礦產資源的采選冶一體化產業鏈。目前擁有鐵、銅、鎳、鋅、鉛、鈷、金等多種黑色及有色金屬礦產資源。

美年終假期銷售持平

2009-09-22 工商時報
市場調查與產業研究業者德勤(Deloitte)發表美國今年年終假期銷售季(11月至明年1月)零售業績的預測報告,指出今年難有突出表現,只會跟去年同期業績相當,原因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者支出意願仍然保守。
德勤預估美國今年年終假期銷售額,不計汽車和汽油零售,總計為8,10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當。儘管相較於去年年終假期銷售額年減2.4%,今年零成長也算是一種進步,然而這對零售業者和投資人來說卻不是什麼好消息。
德勤研究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司岱特曼表示,儘管有跡象顯示,美國景氣已走出最黑暗時期,但是許多消費者依舊背負著信用不易取得、高失業率和法拍屋的壓力。司岱特曼指出,美國人在還債的同時,也努力儲蓄,使得儲蓄率處於歷史高點,這些因素意味著,美國零售業者將遭遇另一個冷清的假期銷售季。
儘管有數據資料顯示,美國景氣復甦提早發生,但許多專家認為,美國消費者的信心仍然低迷。美國失業率於8月達到9.7%,並且在今年之內很有可能觸及10%,這是許多經濟學家所稱的失業型景氣復甦。
投資大師巴菲特表示,金融體系於去年瀕臨崩潰而來的「驚駭」已經消散,但他不相信美國已開始走出這波自經濟大蕭條之後最嚴重一次景氣衰退。
德勤副董暨美國零售事業體主管潔妮亞克表示,美國消費者在這1年學會了善用每一塊錢,因此預期今年假期銷售季的消費者支出會是十分節制與理性的。

過去十年股市投資的七點教訓

2009年 09月 22日
本月的大部分財經新聞都圍繞著2008年“大恐慌”的一週年紀念──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崩潰、美林(Merrill Lynch)被收購、政府對華爾街的救助。
不過對於投資者來說﹐還有一個紀念日:上週末是《道指36,000點:如何在即將到來的股市上漲中獲利的新戰略》(Dow 36,000: The New Strategy for Profiting From the Coming Rise in the Stock Market)出版10週年。這本暢銷書成了90年代股市盛況的典範。
該書作者格拉斯曼(James K. Glassman)和哈塞特(Kevin A. Hassett)並非他們那個時代的丹•布朗(Dan Brown﹐《達•芬奇密碼》作者)﹐不過他們還是在書中宣稱發現了暗藏在股市中的實際密碼。
簡而言之﹐他們認為﹐就算是在那個瘋狂的“非理性繁榮”時期﹐股票也被嚴重低估了。他們對歷史的解讀揭示出﹐長期來看﹐股票的風險遠沒有普遍估計的那麼大。所以﹐他們得出結論:當時位於10,300點左右的道指實際上價值還要高兩倍以上。
現在﹐對這樣沖動的預測大加嘲諷是很容易的事。不過當時很少有人笑話他們。相反﹐儘管只有一些華爾街人士會把這種觀點發揮到如此可笑的“極至”﹐很多人卻認同他們的基本看法。
當時﹐華爾街上唯一一直受到嘲諷的正是那些不同意這種看法的人。任何警告說股市可能會下挫的人都被忽視了。預測股市會崩盤的人(更不要說是兩次崩盤)很少﹐而且還被視為另類。(現在的實際情況是:目前仍在享受崩盤後大幅上漲的道指上週再漲2.2%﹐自3月份以來已經上漲了50%。不過仍低於1999年9月的水平。)
除了對過去10年的痛苦反思外﹐這次的紀念日又為投資者帶來了什麼呢?我們從過去的10年中汲取了什麼教訓呢?今後又該如何做呢?
過去十年給了我們以下七個教訓。
1. 不要忘記派息。在90年代的泡沫中﹐投資者發現他們會在資本收益上大賺一筆。這正是他們願意買進低派息或無派息股票的原因之一。
事實是:派息一直是投資者的救生艇。自《道指36,000點》出版以來﹐道指已經跌了約7%。不過當你把投入股市的派息計算在內的話﹐股市投資者在這個時期大體上不賠不賺。
2. 當心通貨膨脹。過去10年來﹐物價的上漲一直較溫和﹐不過在這個時期﹐美元的購買力仍減少了約23%。
因此﹐投資者實際上是倒退了。如今很多人把錢存在低息或無息銀行帳戶里﹐這種忽視通貨膨脹的做法仍是很多人犯的錯誤。重要的並不只是你的名義回報或宣傳的回報﹐而是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回報。
3. 不要高估長期股市回報。重復你到處聽到的有關股市的愚蠢而過於樂觀的說法應該引起注意──華爾街1年里漲了約8%-10%﹔長期來看﹐股票經通貨膨脹調整後將有7%以上的收益﹐等等。
真相是什麼呢?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幾年前進行的一項全球研究顯示﹐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平均長期回報可能只有約5%﹐而不是7%甚至更多。
這聽起來可能差得不大﹐不過長時間來看有很大的不同。10年就會使你的可能收益減少三分之一。這意味著長期來看﹐你遭受損失的風險更大。
4. 波動很重要。坦白講:3月份道指跌至7,000點以下時﹐你有沒有縮減投資?2002年股市暴跌時呢?很多人都減持了。不﹐這種做法不只是愚蠢。在3月份和2002年﹐股價都較見頂時跌了約一半。很多人只是無法承受股價可能會再跌一半的風險。投資者感覺他們是在玩俄羅斯輪盤賭。
5. 價格很重要。1999年的最大問題只是﹐在之前的17年中﹐股市已經漲了10倍﹐從1982年的約1,000點漲到了1999年的10,000點。股票估值普遍嚴重過高。難怪此後投資股市一直是糟糕的投資。
6. 不要著急。10年前有太多的投資者急匆匆地入了市﹐他們因此付出了代價。華爾街鼓勵這樣一種習慣:正因為如此﹐基金經理們和經紀商們喜歡用光鮮亮麗的話“讓我們使你的錢生錢”誤導人﹐就算1999年時任何“讓錢生錢”的人都賠錢了。給潛在投資者的忠告是:不要著急﹐沒有任何理由讓你倉促行事。
7. 不要忘記你的救生艇!泰坦尼克號悲劇的最大問題並不是船長在啟航時就預期一帆風順。而是管理層在訂購了那麼少的救生艇的情況下還預期航行順利。滿懷希望﹐但要對最壞的情況有所準備。正因為如此﹐要把非股票投資包括在投資組合中﹐包括通貨膨脹保值國債和其他資產。
我們現在的情況怎麼樣?我們能對未來有怎樣的預期?
好消息是﹐市場不像10年(或兩年)前那樣估值過高了。2000年初﹐全球市場預期本益比觸及約25倍﹐如今降到了更為合理的16倍。全球股息率漲了一倍﹐至2.5%。壞消息是股票也不便宜。持懷疑態度的價值投資經理們(這類人很少﹐但彌足珍貴)認為股價可能比合理價值高10%或20%。
這是持有大量股票的一個理由﹐也是持有很多現金的理由。
Brett Arends
(編者按:本文作者Brett Arends是《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專欄作家﹐他的專欄《投資回報》幫助投資者分析最新時事並做出相應投資決定。)

國台辦:MOU先簽 ECFA慢點

陳冲:時程不該設限 經部澄清ECFA下月即協商
2009年09月22日蘋果日報
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昨日表示,MOU(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將照既定行程簽定,而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則要等到兩岸都準備好,「才能談起來,會慢一點簽訂」。金管會主委陳冲則表示,「依照正常程序,MOU今年底前會簽。」但不論是MOU或ECFA,都不應談論時程表。
備受關注
對於台灣關心的MOU及ECFA問題,王毅表示,MOU由兩岸商定的行程來進行,但ECFA要等兩岸都準備好,才能進快談起來,暗指ECFA的時程會比較慢。
對於中國在MOU議題釋出的善意,陳冲昨天回應,不太清楚王毅的談話內容是什麼,但他認為,如果是正常程序之下,MOU會在今年簽。陳冲強調,政府官員此時此刻都不應談論有關MOU或ECFA的時程表,包含是否隨時可簽,或者是已進入最後階段。
不過,金管會官員表示,金管會設定簽訂MOU時程是在年底之前,目前為止,台灣與中國方面都還是在正常的軌道上,並未發生延遲狀況,惟正式簽訂的確還是有許多政治性考量,包含在哪裡簽、簽屬單位的名稱,這些問題比較敏感,是MOU至今尚未簽訂的重要因素。
金管會官員表示,確實有些議題希望可在ECFA簽定時談論,可跨越中國對其他外資、或者對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貿易組織)承諾限制,像是保險業與當地企業合資,其他外資金融業同樣受到持股50%的限制,要跨越50%就要洽簽ECFA。
經部:兩岸持續溝通
經濟部官員則強調,兩岸持續溝通中,10月進入協商的目標也維持不變,但官員私下坦承,中國方面有這樣聲音出來,可能與「達賴事件」有關。經濟部國貿局長黃志鵬說,ECFA簽約前,相關溝通都還進行中,沒有停滯。
黃志鵬說:「日前赴中國出席台灣精品展時,還曾與商務部台港澳司司長唐煒見面,曾針對ECFA有交換簡單意見。」而目前經濟部仍朝10月進入協商的方向前進,等雙方資料準備齊全後,應會照原進度,明年正式簽署ECFA。
對於MOU會比ECFA早簽訂,中信金(2891)總經理陳佳文昨日指出,受到兩岸政治因素影響,目前中信銀的中國辦事處無法有效運作,簽訂MOU後,台資銀行雖然沒有特殊優惠,但已可遵循中國對外資銀行的規範拓展業務,有助於突破僵局,銀行確實受惠。
金控:ECFA會簽就好
至於ECFA如果能談完,台資銀行投資中國更為寬廣,不必等3年便可擁有人民幣執照、或可參股當地銀行5成以上股權,取得經營主導權,不過ECFA議題廣泛,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以證券業務為主的元大金,對ECFA的期待很高,元大金控副總莊有德指出,雖然金融業西進步伐,仍須視ECFA簽定與否,但MOU簽定後,至少有一些政策可優先制定,讓金控提早準備。元大金對前進中國已經等很久,無論何時簽ECFA,「只要確定會簽,我們就會一直等下去。」
已經登陸的新光金,則對MOU抱持較持平態度,新光金總經理許澎表示,壽險業本來就比其他金融業登陸還要快,所以MOU對壽險業的影響比較小,但是否想要擺脫合資持股50%限制,許澎表示,這是登陸後3~5年一定會面臨的問題,「如果可以解除限制,是再好不過」。

愛鑽石中國銷量快超越日本

2009-09-23 工商時報
國際權威鑽石交易機構「安特衛普全球鑽石中心」(AWDC)指出,由於鑽石對大陸消費者吸引力與日俱增,在大部分已開發國家需求下降之際,中國今年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鑽石銷售的第二大市場。
大陸的消費實力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充分展現,繼成為黃金消費大國之後,中國在鑽石的購買力也已在國際市場上舉足輕重,估算一年可以消費購買鑽石78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AWDC首席執行官哈納德(Freddy Hanard)指出,中國大陸的鑽石銷售在今年上半年增幅達到兩位數,而且在下半年將繼續攀升,並有可能在明年增長1倍。
目前全球鑽石年銷售額為650億美元,其中近半數來自美國。中國(包括香港地區)對鑽石及鑽石首飾需求日益增長,可望在今年成為全球第二大鑽石消費國。哈納德稱,中國和日本的鑽石銷售額分別佔全球的12%和13%。
哈納德說:「中國是全球增長最快的鑽石市場,而且可能以非常快的速度發展。中國仍在逐漸認識鑽石的價值。」
中國今年上半年成品鑽進口額達3億美元,同比成長12.7%,創下歷史新高;進出口交易額達6.9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9%。而根據國際鑽石交易所的數據,日本今年6月鑽石需求總額下降25.6%;美國6月份成品鑽進口進口總額則下降38.7%,上半年降幅更達71.6%。
哈納德表示,過去,一旦美國商業狀況低迷,全球各地都跟著低迷,現在情況變了。「我們看到美國商業有所放緩,但遠東和印度的情況要好得多。」
報導指出,在中國,黃金依然是傳統的財富象徵,但鑽石也開始受到歡迎,特別是在婚禮上。總部位在上海的「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MR)董事總經理雷小山(Shaun Rein)說:「人們結婚時,他們想要一套房子、一輛汽車和一顆鑽石。」
上海鑽石交易聯合管理辦公室日前的報告也指出,受益於國內經濟形勢穩定、珠寶首飾市場特別是婚慶市場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帶動今年上半年成品鑽創下同期歷史新高。
全球最大鑽石生產商戴比爾斯(De Beers)稍早公佈的數據指出,在這次金融危機中,該公司在歐美等主要市場的銷售都遭遇了寒冬,但是在中國的鑽石銷售卻逆勢成長,增幅超過15%。

10年來 台商西進8996億 匯回813億

2009年09月23日蘋果日報
台商赴中國投資,報酬率高於歐美等其他海外國家,惟台商匯回的金額卻僅佔總投資金額不到1成。金管會昨公布上市櫃公司海外及中國投資情形,其中中國投資收益率光今年上半年就達4.1%,比其他海外國家3.33%還高,也是近3年來首見,但台商近10年投資回流金額卻僅813億元,不到1成。
上半年投資收益4.1%
據金管會統計,近3年來,台商赴中國投資收益率,均低於其他海外投資,兩者差距約1%左右,惟從去年爆發金融海嘯後,歐美國家受創嚴重,台商海外投資收益率開始下滑,去年只剩9.05%,較前年腰斬一半多,今年上半年更只剩3.33%。
而中國單一市場卻繳出亮麗成績,據金管會統計,去年台商在中國投資收益率僅8.1%,雖也較前年腰斬,但今年開始強勁復甦,上半年收益率回到4.1%,金管會官員研判,可能是金融海嘯中,中國受創遠比其他歐美國家輕微,復甦程度也較快。
至於台商赴中國投資,從1999年開始統計,近10年來累計赴中國投資達8996億元,但匯回僅813.3億元,匯回比例不到1成,惟金管會證期局主秘吳桂茂說,若與去年底相較,台商投資匯回台灣比率已增加12.27%。
金管會官員說,去年全年台商匯回金額是88億元,光今年上半年就達89億元,顯示台商回流比例確有增加。

監委:原始股東至少淨賺300億

2009/09/23 中國時報【林如昕、曾薏蘋、許俊偉、黃如萍/台北報導】
高鐵財務黑洞深無底,五大股東到底賺了多少?成為各界關切議題。根據公開資訊,五大原始股東投資三百億,承包八百多億工程。但監委葉耀鵬表示,他有另一份資料顯示,金額可能高達兩千億。監委李復甸從高鐵仲裁賠償金額推算,高鐵原始股東淨賺超過三百億。
立委羅淑蕾則表示,高鐵五大原始股東個個都是台灣富豪,承攬高鐵工程一三四六億元,獲利四六六億元,其中大陸工程就有四七八億元(部分工程有聯合承攬)、東元電機一一八億元(部分工程有聯合承攬)、長榮五八一億元、太電一五四億元、富邦十五億元(九銀行聯貸案三千四百億元,利率四%~八%)。
根據監察院調查報告,五大原始股東大陸工程、東元電機、太電集團、長榮集團、富邦集團總共出資三百億,承包高鐵八三三億工程。但葉耀鵬表示,他從交通部取得的資料顯示,總承包金額可能高達兩千億。根據這份資料,大陸工程出資七十五億,包到的工程超過一千億,和高鐵提供的資料二五五億相差甚遠。葉耀鵬分析,可能因計算方式不同導致數字兜不攏,但他絕對相信,五大原始股東承包的工程絕對不只八百億。高鐵案在監察院還沒結案,這部分還會繼續追查下去。
也有監委從國外管道推算原始股東淨利。當初高鐵機電系統從歐規換日規,歐洲高鐵聯盟向新加坡提出仲裁,要求台灣高鐵賠償八億美金。第一次仲裁判賠八千九百萬美金,台灣高鐵不服提出異議,最後雙方和解,賠償金額減低到六千五百萬美金。
李復甸表示,就他了解,這項仲裁是按照「所失利益」計算,和解之前的賠償金額約三十億新台幣。若按照歐鐵宣稱對高鐵工程的貢獻比例回推,估計五大原始股東至少淨賺三百億。
交通部則鄭重澄清,原始股東承包工程總額僅九.四%,非外界所傳承攬巨額工程。
交通部昨日發布新聞稿指出,五大原始股東工程承包的工程加上與其他廠商聯合承攬的工程項目,總金額約一一一八億元,但其中五大原始股東自行承包的額度約四一○億元,占高鐵總工程四三六八億元的九.四%。
交通部強調,原始股東或其他廠商承包工程過程,是否符合公司治理採購程序、關係人交易是否充分揭露,交通部將會同相關單位進一步了解後向外界說明。

日本奢侈品消費變奏曲

日本消費者對奢侈品似乎永遠無法滿足的胃口已經出現疲軟,奢侈品企業必須反思自己的競爭之道。
2009年9月 • Brian S. Salsberg
就奢侈品而言,日本消費者可躋身全球最大的消費群。日本的奢侈品市場價值150億至200億美元,規模僅次於美國。但現在,那裏的“大眾奢侈品”市場正承受著空前的壓力。銷售急劇下滑,奢侈品公司已經發佈預警,稱它們將無法實現目前的增長和盈利目標,一些聳人聽聞的新聞標題也爭相報導該奢侈品市場的風光不再。
不能說這些挑戰僅僅只存在於日本——本次經濟危機打擊了全球消費者的信心,並引發了對於炫耀性消費的衝擊。但日本確有不同之處:當前的危機不僅使消費者減少了自由支出,也加速了消費態度和行為的根本性轉變,這些轉變並不是暫時的。儘管經歷衰退,但奢侈品市場仍將非常巨大且極富吸引力。因此,若想在該市場取得成功,奢侈品企業必須調整戰略。
為幫助奢侈品公司更深入瞭解日本市場的短期和長期前景,麥肯錫在2009年3至4月對1,500多位奢侈品消費者進行了調查。此外,我們還採訪了20多家奢侈品及高檔品牌企業的首席執行官、總裁和其他高管,以及日本三大連鎖百貨公司和多家高檔酒店的首席執行官。
我們發現,日本奢侈品消費者的態度和行為正在發生重大而持久的轉變。奢侈品公司已經不能再依賴“品牌即標誌”的心態。為了從消費者的錢包中分一杯羹,奢侈品公司必須付出更艱辛的努力,與數量更多、類型各異的競爭對手同場競技。即便是對忠誠的買家,奢侈品公司也必須使出更個性化的吸引手段。過去,百貨公司和直營店等奢侈品銷售傳統管道成績斐然,但如果今後仍一味依賴這兩個管道,則肯定會損害奢侈品製造商的長遠健康發展。
一些奢侈品公司已經認識到這些變化,並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但仍有很多公司認為:不管怎樣,衰退結束後,一切都會恢復常態。屆時,後者可能會大吃一驚。
奢侈品之戀
雖然並無實據支持,但大家普遍認為日本對奢侈品的熱衷始於20世紀70年代。那時,日本消費者普遍相信歐洲商品比本土商品品質更好、更加耐用。這種觀念隨後演變為一種在情感上和社會意義上對奢侈品牌的依戀。擁有價格昂貴的歐洲商品,成為了一種經濟成就和社會地位的標誌。
與其他許多市場不同的是,在日本,奢侈品通常代表著一種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而非上流社會生活方式。日本最有影響力的時尚雜誌和百貨公司都不遺餘力地吹捧奢侈品牌,而正是這些雜誌和百貨商場左右著日本龐大的中產階級中的大部分人對時尚的理解。為了能夠買到設計師的品牌手袋和服飾,中產階級消費者節省了其他方面的花銷,例如,放棄旅遊或昂貴的外出用餐。於是,日本奢侈品市場在20世紀80年代得到了繁榮發展,即使在90年代遭遇經濟波動時,也沒有停止增長。少數最流行的品牌獲益頗豐。如今,根據不同的市場定義,在全球奢侈品銷售中,日本占到了10%到20%。如果把來日本的全球遊客也計算在內,那麼,該國就擁有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群。

麥嘉華:新興市場經濟體 將挑戰並超越西方國家經濟體

2009 / 09 / 23
分析師麥嘉華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即在前往下一個國家之前,在目前這個國家不會停留超過十天。除了累積大量的飛行里程外,這還讓他得以第一手見到世界各地的現況。
那麼世界各地的現況如何呢?
比美國要好,麥嘉華說。
在美國,我們有結構性失業問題。我們有債務問題。我們有政府支出撐著經濟的問題。更嚴重的是,儘管富人越富,中產階級卻未見受惠,尤其在2000年代初期的榮景日子裡,亦復如此。
當然,世界其他地方也有自己的問題,但是卻不如美國這般糟。
他指出,亞洲新興市場的業務,較不易受到市場動盪的衝擊,因為他們往往現金較多,因而較少依賴債務與槓桿。
他還說世界其他地區有飢餓與競爭,如在中國與印度,這在美國是沒有的。
已經前往香港的麥嘉華說,就讓一切繼續吧,只要復甦持續下去,準備迎接V型反轉復甦。

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投機客擴大狙擊美元

2009-09-21 工商時報
美元已成為投機客攻擊的最大目標。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資料顯示,迄9月15日止該周,芝加哥國際貨幣市場的美元淨空頭部位達到206.7億美元,創下自去年3月以來最高紀錄,顯示國際匯市的投機客都已擴大做空美元的規模。
根據資料顯示,芝加哥國際貨幣市場的美元淨空頭部位自本月以來即一路增加,而在上周,美元壓力尤其沈重,兌多國貨幣的匯價都跌到一年來的低點。
加拿大斯柯底亞資本公司的匯市分析師泰漢尼表示,毫無疑問,美元還會繼續下跌。而相對於美元疲軟,歐元、澳元與日圓等亞洲貨幣預料也將持續走強。泰漢尼表示,估計在未來12到18個月內,就可以看到澳元兌美元匯價成為平價關係。上周澳元一度達到0.8757美元,是自去年8月以來最高。
也有分析師看好歐元兌美元匯價的上漲潛力。他們指出,如加拿大元與澳元等商品貨幣兌美元匯價的漲幅已大,相較之下,歐元兌美元匯價可能還在上揚的初期。他們表示,歐元區經濟已顯露復甦曙光,這將為歐元繼續帶來支撐。

比亞迪電動車 賣不到100輛

2009/09/21工商時報【林殿唯/綜合報導】
比亞迪在去年12月推出的F3DM電動車,號稱是全球第一款不用依賴專業充電站的電動車。不過根據中國媒體報導,到今年8月底為止,該款電動車的銷售量還不足一百輛,遠低於先前預估的3,000~4,000輛。
根據統計資料,去年中國一共售出938萬輛汽車,但其中僅包含1,265輛的新能源車。而在美國的汽車市場,技術最成熟的油電混合車豐田Prius於今年1~7月已經賣出了7.5萬輛。雖然Prius的售價比同等級的汽車高出30%,但仍名列銷售排行榜第10名,而該款汽車去年在中國只銷售不到千輛,顯示出中國市場普遍對相對高價的電動車接受程度不高。
但另一方面,比亞迪的股價表現卻與電動車銷售剛好相反。根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MSCI亞太指數,若以9月15日的收盤價為基準,比亞迪的股價在一年之內成長了約648%,從每股8.90港元漲到66.60港元,是該指數所包含的978檔股票中,股價上升幅度最高的;第二名則是台灣的網路遊戲商中華網龍,股價成長了563%。
雖然股價表現驚人,但由於電動車銷量實在不如預期,使得大摩也不得不調降比亞迪的投資評等到「減持」。
發展電動車或其他的新能源車,已是各國汽車業的必然趨勢,但能成功將電動車商品化的廠商卻屈指可數,比亞迪雖是汽車業中的新手,但在結合汽車與電池科技方面的確有獨到之處,就連股神巴菲特(Warren Beffett)也對比亞迪的電動車事業青睞有加,他旗下的中美能源(MidAmerican Energy)曾在去年9月加碼2.32億美元買進比亞迪股票。
雖然電動車的短期銷量不佳,但巴菲特主要是看上比亞迪的技術實力與長期發展趨勢,市場上更謠傳巴菲特會在今年繼續買進比亞迪的股票。
比亞迪推出F3DM電動車時,是以政府與企業為主要的銷售對象,而日前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車推廣政策中,F3DM更是唯一入選的轎車型車輛,顯示在中國的新能源車市場上,比亞迪的實力已經獲得政府的肯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有利於比亞迪向大眾市場進行推廣。
但比亞迪所面對的最大問題是中國市場對新能源車的接受程度不高,就算已經獲得政府的背書,也很難在短期內使銷售量獲得大幅成長。
比亞迪的公關部經理徐安表示,目前已經向政府申請新能源車的補貼方案,並努力縮小和傳統汽車在價格上的差距。他強調,新能源車的時代已經來臨,只是發展還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海外課稅 4高危險群照過來

2009-09-21 工商時報
高資產的有錢人、員工分紅高的科技族群、小康雙薪家庭,夫或妻為外派人員與小金額且長期定期定額投資境外基金等四大族群,將成為個人海外所得課稅直接受害者。
海外所得納入最低稅負,將從明年元月一日開始課徵,該項稅制一旦實施,估計在台規模達1.42兆元的境外基金,將成為首當其衝課稅對象。
而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只有金字塔頂端的有錢人會受到波及,至於一般的中產階級民眾應不會面臨到最低稅負,但事實並非如此,且中產階級才是該項稅制中最大的受害者,尤其是員工分紅高的科技族群、小康雙薪家庭,夫或妻為外派人員與小金額且長期定期定額投資境外基金等族群,只要一不小心就可能多繳一筆稅金。
以王先生為一家IC公司上班的科技新貴為例,王先生為了將來結婚購屋需求,開始定期定額投資境外股票型基金,為追求更高的報酬,投資於新興市場國家基金,假定其年化約15%的報酬率,每月投資5萬元,5年後,獲利達148萬,此時王先生若計劃結婚,而當年分得員工分紅配股10張IC設計公司股票,其可處分日次日收盤價為510元,綜合所得淨額為100元。
在未實施最低稅負制時,王先生只要繳交10.31萬的稅,但最低稅負制開徵後,王先生所繳的稅卻是29.6萬元,足足多繳了近20萬元的稅金。
另一族群也將因稅制改變而直接面臨衝擊,就是小康雙薪家庭,夫或妻為外派人員,舉例來說,王太太是一家傳統產業上市公司的會計經理,其夫婿則是長駐海外第三地的金融從業人員,其薪資所得為300萬元,由於之前海外所得不需課稅,因此二人原先一年在台灣申報的所得淨額約100萬元。
但從明年起,王先生薪資不但要報稅,若王先生正好又想將長期投資海外基金1.000萬元,由於獲利已達50%進行贖回置產,卻因最低稅負實施當年度王先生家所得稅卻增加約50萬,因王先生300萬的薪資所得與基金獲利的500萬元都要課稅。

長投境外基金 當心稅上身

2009-09-21 工商時報
仰賴定期定額投資做為退休養老的投資人注意了,若過去每月以2萬元定期定額投資境外基金,而基金的年化報酬率為9%,已投資17年者要特別注意了,由於獲利已達557萬,接近600萬的課稅門檻,銀行主管建議,這類投資人最好在今年前先獲利了結,否則將會成為明年海外所得課稅首批犧牲者。
銀行主管表示,依國稅局資料顯示,即使海外所得需於最低稅負制中課稅,也僅對幾千位的高所得人士有影響,對於中低所得、一般受薪的廣大中產階級幾乎起不了作用,但事實剛好相反,只要平時有進行小金額長期定期定額投資境外基金的民眾,都可能被課到高額的稅金。
舉例來說,若李先生每月以2萬元定期定額投資全球的境外股票型基金,以S&P 500指數過去40年,約年化9%的報酬率來試算,在持續投資20年後,決定將基金贖回,由於獲利達866萬,因海外所得課稅實施,需被課53萬元的稅金,若李先生再延後5年再贖回,那麼獲利則增加到1659萬元,此時被課的稅金則高達212萬元,若投資人平時投資金額更高,那麼要被課的稅自然也就會大幅增加。
由於多數在做定期定額投資者,都是為了日後退休養老的基金做準備,但政府此舉會讓許多人的退休金大幅縮水,為了避免辛苦存下來的錢,最後又白白被刮掉一層皮,投資逾10年者今年要特別留意獲利狀況。
銀行主管說,若投資基金的年化報酬率為9%者,每月定期定額投資2萬或3萬元,其投資年限分別達17年與14.5年者,最好在今年先獲利出場,因為基金的獲利分別來到557萬與 552萬元,即將接近被課稅門檻。至於報酬率若是超過10%以上者,而投資10年以上者,最好留意一下獲利狀況,若已超過600萬或接近者也要先獲利了結,否則一不小心就會成為海外所得課稅首批犧牲者。

穆迪:土耳其因應衝擊能力增強 調升債信評等展望

( 2009/09/18 )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將土耳其的債信評等展望從穩定(stable)調升至正向 (positive),表示過去一年來已經證明瞭這個經濟體增 強了因應衝擊的韌性。
穆迪分析師Kristin Lindow今天在電郵聲明中指出 ,土耳其政府當前必須重建財政紀律,以反轉因遭逢史 上幅度最深的衰退而增加的借貸。她說,支持政府支出 計畫的法律也受到歡迎。
在第1季經濟負成長14.3%、第2季萎縮7%之後,今年 的借貸已大幅揚升。土耳其政府本周公佈三年計畫,逐 步減少預算赤字,並降低債務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
標普(Standard & Poor’s)昨天將展望從負向(negative) 修正至穩定。

貝萊德╱礦業產業趨勢分析

2009/09/17 【貝萊德】
中國銀行七月份放款大幅減少,以降低資金流入股市及房市速度,是否對礦業也會有所影響?
中國銀行七月份新增放款大幅減少75%(MoM)至3559億人民幣,政治有遏止信貸風險,以減緩資金流入股市及房市速率,官方的動作使得股市產生明顯波動,也不禁使得投資人懷疑,是否政府營造貨幣寬鬆環境政策的意願不再,連帶地讓礦產的使用停滯?!這樣的緊張情緒可以從近日野村證券的問卷調查中得知一二。
股市的跌宕,影響了投資人的心情但卻無法改變政府當局的既定目標及方向!對於礦業使用有著高度影響力的振興方案,以中國大陸的四兆方案為例,目前已進行相關運用的狀況如下表:
可以看出在政府強力主導下,仍是朝向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前進,不論在金額或是成長比例上,相較於2008年同期均有明顯增幅,當然新建工程的開工率也是同樣的上揚。而這些工程至少要進行個3-5年才會完工;無獨有偶的,美國由公部門所帶動的建設支出的數字也暗示著這次的原物料的需求並不會立即中斷。
除了政府推動的基礎建設外,不論美中的汽車銷量也開始上升。一部車的金屬使用量,大致分佈如下:鋁35%,鋼22%,不鏽鋼15%及10%的銅。其中鋼鐵使用量約為800公斤左右,佔全部用鋼量的5-8%,對於礦產的需求而言,無疑地是一重大助力。連帶使得許多已停工的煉鋼廠重啓鍋爐,投入生產的行列。
礦產的主力支撐目前仍是來自於公部門進行的公共工程為主,短線上來看:資金供給的情形雖有疑慮,但仍不需過度擔心,因為中長期的政策仍著重在持續擴大內需!再者,來自汽車方面的需求也推升了原物料的使用量,但是除了中國之外,像是美國的庫存量已回到了近年來的低點,在歐巴馬的7870億美元振興方案逐漸釋出的狀況下,佔有全球近二成原物料使用量的美國,可能也會重新回到追逐礦產的行列中,上游礦業公司將可望開始思考在供不應求時的定價策略
Moss註:美林世界礦產將黃金的持有從20%,降到15%

問與答/我有海外所得 要課稅嗎

聯合報2009.09.19
海外所得課稅明年正式上路,以下是財政部提供的問與答摘要。
問:個人海外所得項目和類別有那些?
答:包含:海外的營利所得;執行業務所得;薪資所得;利息所得;租賃所得及權利金所得;自力耕作、漁、牧、林、礦所得;財產交易所得;競技、競賽及機會中獎獎金或給與;退職所得及其他所得。
問:海外所得逾一百萬元,是否即須納入最低稅負、課徵基本稅額?
答:不一定,個人基本所得額要超過六百萬元的基本門檻。基本所得額包括各類人壽保險及年金保費給付及綜合所得淨額等等。基本所得額若未達六百萬元,海外所得不需繳稅,僅需照一般綜所稅率計算稅額。
問:基本所得額在六百萬元以上,就必須繳基本稅額?
答:基本所得額若逾六百萬,先扣除六百萬,再就餘額按百分之廿稅率計算基本稅額。
算出基本稅額後,再跟一般所得稅額作比較,按較高者課稅即可。如基本稅額超過一般所得稅額,但有海外已納稅額,可按比率後扣抵。
問:在今年底以前買境外基金受益憑證,明年開始贖回,如何計算所得?
答:以境外基金受益憑證贖回價格,減除申購成本及手續費後,計算所得。但在九十八年十二月卅一日前申購的境外基金受益憑證,原始取得成本低於九十八年十二月卅一日淨值者,得以該日淨值作為基金的申購成本。
問:申報海外所得如果無法提出成本及必要費用等證明,如何計算所得額?
答:比照同類中華民國來源所得,適用財政部核定的成本及必要費用標準,計算所得額。
問:海外財產交易損失能否從以後三年度的財產交易所得扣除?
答:所得基本稅額條例沒有這項規定。

英鎊續貶 恐淪為融資貨幣

【經濟日報】2009.09.19
英國政府債務加速增加,加上駿懋銀行(Lloyds)資本惡化、英國央行暗示利率可能再降,導致英鎊匯價持續重挫,可能使英鎊淪為融資貨幣,取代日圓過去的地位。
英鎊18日全面走軟,其中以兌澳元、紐元等高收益貨幣跌幅最深,英鎊一度跌至1.8768澳元,自8月初以來已貶幅已逾6%;英鎊兌紐元更跌至11年來僅見的2.2962紐元。
英鎊過去和澳元、紐元一樣,也是高收益貨幣之一,當澳元與紐元上漲時,英鎊也同步上漲,這種穩定關係至少維持了十年以上。但今年澳元與紐元兌美元雙雙創下新高,英鎊卻一路下滑。以往因利差交易成為融資貨幣的日圓大幅走強,與過去英鎊的地位交換,英鎊兌日圓8月初以來已重挫5.6%,18日報148.61日圓兌1英鎊,逼近兩個月低點。
英鎊的難兄難弟美元表現比英鎊略佳,英鎊兌美元18日跌至兩周來穀底,最低報1.6297美元。英鎊兌歐元一度跌至91.11便士兌1歐元,是5月以來首度跌破90便士。
英國央行總裁金恩15日說,調降官定存款利率仍有調降空間,導致英鎊大跌。此外,和過去日本的做法雷同,英國央行至今仍沒有退出公債收購計畫的跡象。另一方面,英國金融管理局(FSA)已設定比預期嚴格的條件,限制駿懋銀行退出政府的資產保護計畫,顯示英國金融業仍相當脆弱。
雪上加霜的是,英國國家統計局(ONS)18日發布,英國政府本會計年度頭五個月的淨新增債務達到653億英鎊,其中,8月份就增加161億英鎊,是史上最高單月增幅。
這些消息都不利英鎊匯價。倫敦紐約美隆銀行分析師美勒說:「我們現在有了新的融資貨幣,就是英鎊。」
和日本不同的是,英國沒有像日本當年那樣高的經常帳順差。此外,由於全球普遍採取低利率政策,融資貨幣的選擇很多,包括美元在內。許多人認為,賣英鎊買美元無利可圖,因為美元本身也問題重重。

吸金1,766億 中冶上市恐衝擊陸股

【經濟日報】2009.09.19
歷經認購熱潮,中國中冶A股、H股在下週一、四分別在上證所與港交所上市,A+H股共計籌資人民幣372億元(約新台幣1,766億元),僅次於中國建設,成為今年全球第二大IPO。
「中冶選擇在國慶前上市,龐大的發行量對市場是個不小的衝擊。」中原證券分析師張剛接受國際金融報採訪時表示,中治的上市對整體盤勢可能不利。
中國中冶昨(18)日公告,21日上市的A股IPO共發行35億股,發行價為每股人民幣5.42元(約新台幣25.7元),預計籌得人民幣189.7億元(約新台幣900.7億元)。
至於H股計劃發行28.71億股,其中95%通過國際配售,5%通過公開發售,全球發售價已定為港幣6.35元(約新台幣26.5元),預計籌資182.2億元(約新台幣762.1億元)。目前包括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信泰富、中國海外金融投資公司與中路工程等五家基礎投資者已同意認購5,970萬股。
中國中冶是大陸最大的冶金工程公司,主要經營工程承包、資源開發、裝備製造與房地產開發等四大業務,是由中冶集團與寶鋼集團共同發起成立的公司。日前預告今年營收超過人民幣1,900億元(約新台幣9,021億元),利潤達人民幣50億元(約新台幣237億元)。
先前中國中冶H股認購時,受到各路機構瘋狂追捧,逾33萬人認購,凍結資金2,000億港元(約新台幣8,366億元)。A股更猛烈,網上凍結資金量超過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4.8兆元),創下新高外;網上網下累計凍結資金逾人民幣1.6兆元,僅次於中國建築,再拿下新股IPO凍結資金的亞軍。
身為全球第二大IPO,可想而知,中國中冶下週一上市後,上證所流通市值瞬間增加的百億資金有多可觀。湘財證券認為,如果中國中冶循中國建築上市開高走低的那一幕,那麼下周將有較大震盪的可能。
中國中冶A股發行價為人民幣5.42元,各家機構觀點不盡相同,包括上海證券、申銀萬國都認為合理估值可達人民幣7元(約新台幣29.2元)以上、甚至8元(約新台幣33.4元);但長江證券、中信建設預估中國中治未來兩年的每股收益不高,保守預估不超過人民幣6元(約新台幣25元)。

財部宣佈海外所得明年起課稅

2009-09-19 中國時報
財政部政務次長張盛和昨日宣佈,99年1月1日起,個人海外所得納入最低稅負制課稅確定上路,預計個人海內外年度總所得額超過600萬元,海外所得才有可能被課到稅。至於境外基金等海外投資所得額,也以明年開始產生的收益為基礎。
也就是說,個人海內外年度總所得逾600萬元,才需要課徵20%最低稅負,在民國100年申報99年海外所得時,才會適用。
由於下周有包括立委及世界台商協會在內單位,將針對最低稅負制中有關個人海外所得課稅規定召開公廳會,因此,為避免明年依法上路時程受阻,財政部趕在昨日搶先公佈實施辦法。
海內外逾600萬 海外才課稅
依照財政部發布的所得基本稅額條例,海外所得不包括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來源所得。課稅條件,個人必須同時符合海外所得超過100萬元、基本所得額(包括海外所得的所有所得)超過600萬元、基本稅額超過一般綜所稅額、海外已繳過稅的稅額小於基本稅額與一般綜所稅額差額。
另外,只有99年1月1日以後給付的海外所得,才要於給付日所屬年度,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
至於境外基金等海外受益憑證或有價證券,投資成本是依98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或淨值,與取得時成本取其高計算。也就是說,明年度開始產生的收益,才會計算所得。
不包括陸港澳 收益明年起算
例如,今年9月以30元購買一張境外有價證券,年底時漲到40元,明年1月2日賣掉時又漲到45元,則所得為5元。如果賣出時跌到39元,就沒有所得的問題。
張盛和表示,海外所得明年度實施後,只要漏報就要依2倍以下金額處罰,沒有輔導期。不過,財政部也承認成本不夠,不可能所有所得都查的到。因為是首年實施,財政部無法估算適用的人數及可能課到的稅額有多少。
對外界質疑個人海外所得課稅後,將造成海外資金不敢回流,張盛和強調,沒有這麼嚴重,因海外所得不是納入綜所稅課稅,且我國仍採屬地主義,個人海外所得課稅後,因為海內外一致,反而可避免資金外流,符合租稅公平與量能課稅原則。
據財政部統計,最低稅負制上路後,95年度個人申報件數2147件、金額40億元;96年度4284件、金額68億元;97年度1616件、金額16億元。以此推估,明年開始將海外所得納入課稅後,適用的戶數相當有限。

免驚 最低稅負課到的人很少

2009-09-19 工商時報
財政部次長張盛和表示,明年海外所得日出是課徵「最低稅負」,不是納入個人綜合所得中申報;訂有600萬元免稅額可以減除,且在海外繳過的稅可以扣抵,所以真正會被課到稅的人少之又少,全台灣絕大多數民眾都課不到稅,不要擔心或過度反應。
由於境外基金明年要課徵「海外證券交易所得稅」,外商公司大為緊張,向財政部說,年底恐將引發境外基金贖回潮。財政部表示,真正會被課到稅的人很少,不要急於贖回。
財政部昨天正式公佈,海外所得納入最低稅負的申報與查核要點,張盛和表示,立法院將在下週舉辦明年海外所得日出課稅公聽會,財政部會出席說明。
大陸台商的所得,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規範是屬於中華民國來源所得,不是海外所得;台灣和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所得,才是海外所得,自99年起實施,100年申報99年所得時適用。
海外所得計入個人最低稅負的基本要件為:一、在中華民國境內有住所,並經常居住中華民國境內;或在中華民國境內無住所,但1年內居留滿183天。二、申報戶全年海外所得達100萬元以上。
在國外繳過的稅可以拿回來扣抵有上限,是「依比例扣抵」,以免抵到其他的最低稅負的基本稅額,計算方式為:(基本稅額-綜合所得稅應納稅額)×海外所得/基本所得額。
個人海外所得計入基本所得額之年度為,99年1月1日以後給付的海外所得,在給付日年度,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如果是股票交易所得,指股票買賣交割日年度;基金受益憑證交易所得,指契約約定核算買回價格之日所屬年度。
凡是持有海外的有價證券(如股票、受益憑證等),不管是「買入」或「技術入股」,都可以用原始取得成本,或98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或淨值,二者中取其高者,認列為成本。
財政部表示,個人申報海外之一時貿易盈餘、執行業務所得、租賃所得、權利金所得、自力耕作、漁、牧、林、礦所得、財產交易所得、競技、競賽及機會中獎之獎金或給與及其他所得時,得以其收入額減除成本及必要費用後之餘額為所得額。
如果不能提出成本及必要費用證明檔者,得比照同類中華民國來源所得,適用財政部核定之成本及必要費用標準,計算所得額。
財政部強調,過去因為海外所得免稅,才鼓勵資金外流,未來課稅,是為了租稅公平,對資金回流不會有影響。

元太彩色電子紙 明年問世

2009年09月19日蘋果日報
產能攀高 劉思誠:美國普及率將率先達10%
電子紙市場快速成長升溫,吸引各廠商積極佈局,最早跨入電子紙的元太科技(8069)董事長劉思誠昨日表示,元太的彩色電子紙已經研發完成,至於可撓式電子紙也將在明年上市,搶先佈局彩色電子紙市場。
劉思誠說,相較於目前的產品,彩色化與可撓式電子紙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最大優勢是比塑膠基板的可撓式電子紙重量較輕、較薄,元太不用再擴大資本投資,初期可撓式電子紙將會在新竹廠生產;至於彩色電子紙,初期將使用彩色濾光片,未來則是以微膠囊注入彩色微粒子進行研發。
兩岸將制定共同標準
由於電子紙需求快速成長,元太新竹廠的產能利用率已達到滿載,韓國Hydis旗下3條生產線的產能利用率,目前平均產能利用率約70%~80%,但隨著電子紙定單數量增加,Hydis的產能利用率也會攀升。
目前多家下游電子紙與電子書閱讀器廠商加入這個產業,市場每年都以2~3倍的速度快速成長中,劉思誠預期,就最早投入的美國市場,未來幾年內很快就能達到每10人中就有1台電子書閱讀器的普及率。
除美國外,為搶進中國及華文電子書市場,台灣與中國將採用共通的數位出版標準達成共識,在明年就「兩岸數位內容搭橋計劃」進行合作事宜。劉思誠說,兩岸未來的合作,除了制定共同標準格式外,政府會就數位內容轉換格式進行補貼政策。
解碼功能成普及關鍵
他說,未來發展數位出版、數位學習甚至數位典藏,創造出來的數位出版產值相當可觀,由於這將影響未來的國力發展,若政府積極介入主導,讓數位內容增加,在兩岸電子書軟硬體供應鏈合作下,市場的成長速度會更加快。
由於台灣在電子紙產業,從上游的製造、專利,延伸至下游的模組,已大致掌握閱讀器的關鍵技術,未來電子書能否普及,和數位出版標準是否能通行於華文世界密切相關。目前美國出版業制定的e- Pub電子出版格式,已在市面上採用,未來包括微軟、Adobe的檔案格式也可能被接受,只要電子書閱讀器具有多種解碼功能,整個市場就會起來。
下游閱讀器也競爭火熱,除亞馬遜(Amazon)、索尼(Sony)外,英華達(3367)、佳世達(2352)、鴻海(2317)、華碩、廣達(2382)等也準備跨入電子書。法人指出,若台灣業者跨入下游,目前售價200美元(6490台幣)左右的電子書閱讀器,將有大幅降價的空間,市場甚至傳出有業者將與政府合作,推出50美元(1622台幣)的超低價電子書。
全球電子閱讀器出貨量預估
註:*為預估值資料來源:拓墣產業研究所
元太明年初量產
元太董事長劉思誠表示,最快明年初元太就會推出可撓式電子紙,由於使用塑膠基材作背板,不僅摔不破,更輕、更薄,以亞馬遜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 DX為例,每台重量將可由原本的500公克,降到300公克,是元太明年的秘密武器。至於眾所矚目的彩色電子紙,也計畫在明年開始量產。
在電子書熱潮之下,各大品牌都計畫在年底推出電子書閱讀器產品,元太下半年也有新客戶與新訂單開始出貨。劉思誠表示,目前仍是以美國市場推廣速度最快,在未來幾年,將達到每十人中就有一人是以電子書閱讀器作為閱讀載具。而近期兩岸搭橋計畫將有助於加速華文電子書市場的普及,目前除將合作統一華文格式外,還提出補助數位出版的具體構想,鼓勵出版社在出版新書時也同時推出電子版,如此一來中文版電子書檔案規格就能統一,可望進一步帶動數位內容快速增加。
今年友達集團大動作宣佈進軍電子紙產業,投資鑼洤(Sipix)掌握上游專利、技術,在導入量產之後更是積極爭取訂單。面對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元太也規劃秘密武器維持市場地位。劉思誠表示,目前已成功開發出可撓式電子紙,最快在明年初就將導入量產。可撓式電子紙就是一個在塑膠基板上鍍膜,相較於使用玻璃作為背板,可撓式電子紙具有摔不破、而且更輕、更薄的好處,以Kindle DX為例,目前產品重量約500公克,改用可撓式電子紙重量可減至300公克,攜帶更加方便。
至於備受期待的彩色電子紙,劉思誠指出,元太也將於明年導入量產,初期的解決方案是利用彩色濾光片,旗下E Ink未來還將開發彩色微粒子,色彩的呈現會更豐富。
由於進入出貨旺季,加上新訂單陸續出貨,元太電子紙訂單能見度直達年底,台灣的2.5代廠以及Hydis旗下3條生產線都已滿載。今年第二季電子紙佔營收比重已經達到50%至60%,下半年電子紙所佔比重還將持續提高。

刷信用卡分期前 看清問題

2009/09/20 【聯合報╱孫中英】
信用卡消費後,若決定採取「分期還款」,消費者要特別注意手續費問題,最好三思,到底要不要使用分期還款。
首先,很多銀行是「每期收取」手續費。但計算方式是以刷卡的本金為總額,乘以手續費率。例如刷一筆10萬元分9期償還、手續費率0.94%,每期的手續費,都固定是「10萬x0.94%=940元」,就算付款到第9期,本金都快還完了,手續費還是940元。
第2、持卡人在分期付款期間,想要「提前清償」,銀行仍然規定持卡人要「繳足全部的手續費」,例如,原先分9期還款,但繳到第5期,持卡人想全數還清,除了本金以外,銀行會要求繳完後續4期的手續費,形同懲罰。
第3、大部分銀行會提供採取分期還款者分期本金可累積紅利點數,但分期手續費不能累積紅利點數,支出一堆手續費用,卻不能累積紅利,也不是很划算。
第4、依金管會規定,銀行提供刷卡分期還款方案,除了提供「手續費率」外,還要幫卡友算出「總費用年百分率」,如果銀行沒有列出年百分率,持卡人可向金管會檢舉。

刷卡分期零利率? 手續費不便宜

2009/09/20 【聯合報】
發卡銀行大打刷卡分期戰,中國信託、台新、國泰世華、富邦、聯邦等5大發卡銀行,統統切入消費分期市場。但要注意,分期付款標榜零利率,但手續費可不便宜,換算成「總費用年百分率」,大多高於10%,有銀行手續費利率甚至逼近20% 。
信用卡刷卡分期目前可分為特定或任意消費分期付款兩種方式。前者是銀行與商店合作,例如消費者到賣場買大型物品如家電或參加促銷時,針對特定商品或促銷季,有刷卡零利率分期還款;後者就是銀行鼓勵消費者任何信用卡消費只要達到門檻,撥個客服電話就可設定為分期還款,且一定會收手續費。
包括中信銀、台新、北富銀、國泰世華、永豐、大眾、聯邦等業者強打任意消費都可分期付款的促銷口號。卡友單筆消費分期付款門檻最低殺到1,000元。銀行標榜此舉給卡友方便,打電話申請即可,不用為分期辦分期卡。
但提醒持卡人注意,選擇這種刷卡分期專案時,除比較各銀行的「手續費率」外,還要特別注意「總費用年百分率」,後者才是持卡人所有費用支出的總和。
目前這種「消費帳款」分期,多分成3、6、9、12期,有些銀行每期都收手續費,有些只在第一期收一筆。銀行透露,不要看每期分期手續費只有0.9%或不到1%,換算成總費用年百分率後,頗為驚人。
以中國信託最新專案為例,單筆刷卡10萬元,向銀行申請約定分期期數9期,每期收0.94%的手續費率、即1期手續費940元,看似很便宜,但9期收下來,換算成總費用年百分率,卻高達19.87%,已逼近20%。
台新銀行每期手續費0.58%,換算成年百分率為10.41%,是市場較低水準。銀行業者指出,大部分銀行的分期手續費,換算成年百分率後,不會超過15%,少數才會到20%左右,但對照現在市場存款利率逼近零的水準,10%以上的手續費頗為驚人。

房地美 財星500大第一飆股

【聯合晚報】2009.09.19
雷曼兄弟公司倒閉一年來,美國「財星」500大企業中股價飆漲最猛的多屬雞蛋水餃股。更諷刺的是,以367%漲幅高居飆股排行榜之冠的,竟然是已被政府接管的房貸金融機構房地美公司 (Freddie Mac)。
美國政府去年9月初接管房地美與其姊妹公司房利美(Fannie Mae)後,金融市場隨即陷入經濟大蕭條以來最慘烈的風暴。不僅「二房」股價像自由落體般直線墜落,幾十家持有二房優先股的銀行與保險公司,都跟著遭殃,蒙受龐大損失。
一周後,雷曼兄弟公司便宣告破產,並帶著AIG、華盛頓互惠等金融巨擘一起墜落深淵。
房利美也回升167%居第三
然而,在2009年9月15日止的近一年來,房地美股價已從當時的穀底攀升367%,房利美也回升167%,分別高居財星500 大企業飆股排行榜的第一與第三名。
事實上,二房的瘋狂漲勢主要出現在今夏雞蛋水餃股的大反彈浪潮。但即使二房已接受聯邦數百億美元的救濟,暴漲後的房地美股價也只有1.87美元,房利美則是1.60美元,而很多分析師都懷疑,這樣的價格恐怕撐不了多久。
美國把股價低於5美元的股票歸類為「水餃股」 (penny stocks),二房可能是最廣為人知的水餃,但絕非財星500大企業中僅有的水餃。例如,以82%漲幅在飆股排行榜上居第八位的藥品連鎖店Rite Aid,股價也只有1.82美元。
軍用品商Oshkosh飆幅達171%
當然,財星500大企業的飆股不會都是水餃股,但一定都有一段雲霄飛車般的顛簸歷程。以171%漲幅在飆股榜排第二位的軍用卡車製造商Oshkosh,2007年的股價曾高達60美元,去年的穀底時只有3.85美元,最近的行情則是31.47美元。
財星十大飆股中,股價一直維持在10美元以上的只有排第六位的世界燃料服務公司,目前的股價是50美元,近一年漲幅101%。

IMF要賣400噸黃金

【經濟日報】2009.09.20
國際貨幣基金(IMF)執行理事會18日同意出售逾403公噸黃金,總價值約130億美元,以增加借款給貧國的能力。市場似乎不為所動,國際金價18日仍穩穩收在1,000美元大關之上。
國際貨幣基金發表聲明,強調黃金銷售量會嚴格限制在403.3公噸,且在不擾亂黃金市場的情況下出售。出售對象為各國中央銀行或其他政府單位,如果官方購買量無法吸收,則將分批在市場出售。
紐約黃金12月期貨18日因投資人獲利了結,收盤時小跌0.32%,成為1,010.30美元。
照各國中央銀行的協議,從27日起,IMF未來五年每年出售的黃金總數量不得超過400公噸。該組織將遵守黃金出售總量管制協議。
國際貨幣基金擁有3,217公噸黃金,持有的黃金數量僅次於美國和德國,這次出售量約八分之一。
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今年平均每日有12.5萬口黃金期貨合約交易,據此推算市場每日交易量約為1,250萬英兩,大致符合IMF的計畫。
全球20個重要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組成的G20,今年4月在倫敦高峰會議已獲得共識,IMF出售黃金所得可拿來提供優惠貸款給最貧窮國家。

巴隆週刊:金價將回檔 長線仍看漲

【經濟日報】2009.09.20
金價過去10年間上漲幅度高達336%,投資報酬率遠高於股票,19日雖然小幅回檔,但上周每英兩仍站穩1,000美元大關。巴隆金融週刊報導,金價短期可能回檔整理,但長期看漲,投資人逢低可以買進。
國際金價兩周前第二度突破每英兩1,000美元大關,讓黃金現貨、期貨與相關證券與基金的投資,再度受到全球矚目。
金價從去年秋天迄今上漲幅度已達41%,近期內可能拉回整理,回檔幅度約10%至20%,但長期來看金價後市仍被看好,原因是各國政府大量增加公共支出造成通膨壓力。
巴隆週刊建議投資人可以在投資組合中配置5%至10%的黃金相關投資,特別是價錢回檔時逢低買進。
黃金是一種受心理因素影響頗大的投資工具。與投資股票不同,黃金沒有所謂的營收獲利,缺乏可供參考的歷史本益比,但黃金被視為對抗通膨的避險工具,以及時局動盪不安的避風港。
諷刺的是,國際金價卻跟不上通膨的腳步。若把通貨膨脹因素計算進去,1980年代黃金每英兩850美元才是真正的歷史高點,因為當時的850美元換算成今日幣值,相當於1,500至2,500美元。
自從去年秋天的波段高點後,美元近來對歐元已經貶值15%,成為國際金價最近漲勢的推手。
Hollow Brook投顧公司經理人諾柏格表示,由於各國政府大型振興經濟措施即將告一段落,明年國際經濟可能冷卻下來,甚至回到衰退。果真如此,美元可能回漲,黃金可能回檔至750美元水準。諾柏格說:「金價最大的風險是通貨緊縮,而不是通膨。」
諾柏格的公司今年春季以前約有三分之一的資產為黃金相關商品投資,隨後他以略低於目前的價位賣出。但他打算黃金回檔後再度進場,原因是他預期聯準會(Feds)為填補預算赤字,將增加美元的發行以買進美國公債。
2004年問市的黃金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讓黃金交易更為便利,需求量顯著提升,為國際金價帶來刺激。金價可能長期走揚的另一個原因,是供給面愈來愈吃緊。國際間的熱錢雖然大量湧入黃金ETF造成需求提升,但新的金礦愈來愈少,現有金礦開採成本愈來愈高,投入金礦產能的資金並未與注入需求面的資金同步增加。

反貪腐 中共領導須公開資產

2009-09-20 中國時報
鑑於中共官員「金彈加肉彈」的貪腐行徑日益嚴重、動搖國本,昨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七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決定,將住房、投資、配偶子女從業等情況,列入領導幹部必須報告的個人事項,並加強對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境外的公職人員管理,希望徹底斬斷從政黨員的裙帶利益輸送關係。
黨的建設是本屆中共四中全會的重點,反腐敗是關鍵,據「中新社」報導,中紀委審議通過的公報強調,要認真解決一批涉及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突出問題,與領導幹部利用職務便利、為本人或特定關係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等問題,在認真貫徹落實好《關於領導幹部報告個人重大事項的規定》的基礎上,把住房、投資、配偶子女從業等情況列入報告內容,並加強對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公職人員管理。
須公佈住房投資、配偶子女從業
為求以儆效尤並堅持反貪腐的長期性,公報中特地強調,要堅決查處「一批大案要案」,嚴肅查辦發生在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中濫用職權、貪汙賄賂、腐化墮落、失職瀆職案件,「嚴肅查辦商業賄賂案件」和嚴重侵害群眾利益案件,嚴肅查辦群體性事件和重大責任事故背後的腐敗案件,「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
中共中央決定嚴打裙帶關係與以權換錢,起於貪腐已動搖中共執政的合法地位,導致「金彈、肉彈、導彈」已成執政「三大法寶」。
以去年珠三角地區公佈的一百多宗官員受賄案(金彈)為例,遭查辦官員「百分之一百」包二奶,而江蘇一位養鰻大戶,除金彈賄賂外,還輔以美色肉彈,短短四年,拿到近六十億台幣貸款,涉案層級直達副廳級。
「導彈」則是海外買單,收賄官員將配偶或子女送往國外生活、讀書,境外開支全部由行賄企業在境外買單、境內難留證據,此外,官員與地方黑勢力合流形成共犯結構,對中共更是執政危機。
希望徹底斬斷裙帶利益輸送關係
以重慶市八月開始的「大掃黑」為例,公安系統出身的司法局局長文強,遭逮捕後赫然發現,其總身價竟高達一億人民幣,家裡滿是美鈔、港幣與金條,擁有八幢房屋、其中四幢是占地至少百畝以上的田園別墅,且跟當地黑社會牽扯甚深。面對省市地方已成黑金政治、儼然小王國,身為執政黨的中共,不嚴懲貪腐、絕對亡黨亡國。

劉明康示警:陸銀風險大增

2009-09-19 工商時報
大陸上半年信貸增速過快,引起市場對金融機構風險大增的擔憂,對此,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昨(18)日罕見地發言警告說,中國過去幾個月來,新增貸款成長速度加快,銀行的風險因而大增,他呼籲銀行及金融機構要做好風險管理工作。
劉明康出席上海「銀行業合規年會」時警告說,今年以來,隨著信貸投放快速增加,銀行業各類風險有所抬頭。中國必須做到要始終做到各種制度規範反復抓加緊,改革必須深入到位且時時「回頭看」。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始終堅守合規經營底線,為「風險管理」打下堅實基礎。
他認為,中國必須落實修訂及完善銀行資本和槓桿比率等標準,亦要定期檢討監管工作,是否有能力應付市場變化。
目前,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8月份單月貨幣供應量(M2)成長幅度創下至少13年來的最高水準,達28.53%,而中資銀行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達4,104億元人民幣(下同),也高過各大機構的預測值。
而就上半年數據來看,中國今年上半年「月均」新增貸款更達1.2兆元,同比成長幅度驚人。M2同比增長28.5%,金融機構人民幣新增貸款增長34.4%,均創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新高。
相比之下,上半年名義GDP同比僅增長3.8%。M2成長速度與GDP成長率的差額超過20個百分點之多。
事實上,目前中國的銀行信貸出現多重風險必須面對,日前,中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吳曉靈就警告說,目前銀行中長期貸款占比達到51%,太多的長期貸款帶來了嚴重問題。
因為銀行如果不繼續增加貸款供應,必然有一批融資項目要斷掉資金鏈,成為爛尾工程。
但是,若繼續按照現在的速度來投放貨幣,就會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對此,吳曉靈指出,中央銀行現在已經處於嚴重兩難的狀態。
另一位人大財經委副主任韓寓群更點出「政府投融資平臺」問題,他表示,現在各級政府的資本金並不充裕,主要依靠銀行貸款。大量的銀行貸款被作為地方項目的資本金,也產生高度的風險,目前各地依靠政府的信譽大量融資,也替銀行經營製造高度的風險。

三星競爭邏輯

2009-09-21 工商時報
三星電子是全球最大的TFT面板廠,現在也成了全球最大液晶電視品牌廠,這個集團橫跨半導體、顯示器、通訊等幾個大的科技領域,所以成就其跨版圖的優異成就,他的競爭邏輯,老實說令人佩服。
以面板顯示器為例,至少可以看到這15年來,三星所展現自信的積極目標、善用委外資源的軟身段,以及長程領先策略的制訂,都是令人驚嘆的幾點。
先說積極目標,十多年前三星也像台灣廠商一樣,從日本取經面板技術,打好基本功後,開始以量大與市佔率為目標,不斷放大自己的產能競爭力,新世代廠毫不手軟地一座一座地蓋,不管如何,就是要做到全球最大。
至於善用委外資源,台灣面板廠大到一定程度,便開始進行上下游垂直整合,把許多東西都納入自己集團生產。雖然三星也會這樣做,但他卻懂得往外頭看,看看外面有沒有更具技術與成本競爭力的資源可用。
例如面板委外,三星比重一直都在五成,但連零組件他都不放過,再如背光模組,台灣瑞儀有很強的競爭力,即使非韓國廠商,三星也願意放下身段、張開雙臂擁抱瑞儀,光是這點就令瑞儀董事長王本然相當欽服。
再說長程策略,舉熱到爆的LED液晶電視為例,三星帶領大家正視LED TV絕非偶然,當吹響號角大舉進攻時,三星已做好上下游供應鏈的完整準備,甚至連行銷費用都是令人咋舌的10億美元天文數字。
當三星已成功教育消費者液晶電視就是要用LED、走薄型化時,其他競爭者自然要跟,一位面板廠高階主管所說,這就像跑馬拉松,三星前半段跑得超快,且用的是不正常的高速在跑,大家自然會一股腦兒地追上去,但每人的資源與體力不同,跑過一半路程,很多人會發現「撞牆期」來得很猛。這樣到了後半段,很多人根本已經跑不動,相對準備妥當、體力、資源充沛的三星,可以慢慢跑回終點,甚至當別人已經停下來,他用走的都會是冠軍。
面對這樣的一個競爭對手,台灣甚至大陸的業者,似乎都該好好想想,別說跟人家去爭冠軍,連要怎麼樣才能平安跑回終點,恐怕都得好好規劃一番才是道理。

淡馬錫老成持重﹐中投披荊斬棘

2009年 09月 18日
年輕人血氣方剛﹐中年人老成持重﹐投資市場上誰佔優勢﹖
新加坡的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可能經驗更為老道﹐而年輕的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 簡稱﹕中投公司)則在投資上更顯大膽。
淡馬錫週四公佈的年度業績少有出奇之處﹕截至3月31日的年度投資組合虧損390億美元﹐而幾乎所有損失都是其重倉持有的新加坡或亞洲其他地區上市股票下滑產生的。
淡馬錫最大的失誤就是在2008年年底和2009年年初全球股市反彈之前賣出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和巴克萊(Barclays)的股票﹐這一點毫無疑問。話說回來﹐該基金在截至7月份的9個月中對星展集團(DBS Group)、渣打集團(Standard Chartered)、海皇輪船有限公司(Neptune Orient Lines)以及嘉德置地(CapitaLand)供股的投資獲得了可觀的回報﹐價值增長了一倍多。
淡馬錫買進這些公司的股票到底是反映了對其價值的深刻認識﹐還是出於支持新加坡支柱企業的目的無關緊要。
不過﹐淡馬錫當前的策略很難令人感到鼓舞。淡馬錫似乎在固守側重亞洲市場以及警惕中期風險、保持謹慎投資的風格。淡馬錫投資西方國家銀行產生的損失招來嚴厲批評﹐而這可能又強化了它的保守作風。
再來看看中投公司﹐資產組合中現金佔了一大部分的中投肯定會在投資上更加激進。中投公司的新投資動輒上億美元﹐大規模投資之頻繁令人驚訝。這家擁有3,000億美元資產的基金巨頭2008年大部分時間都在觀望﹐如今它要大舉投資﹐不想錯過市場大底。
該基金一直對房地產領域情有獨鍾﹕曾參加一個救助倫敦Canary Wharf的財團﹔向一隻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房地產基金投資8億美元﹔入股澳大利亞房地產信託基金﹔並有意涉足美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鑒於今年迄今為止全球房地產價格漲勢仍落後於其他市場﹐中投的這一策略可能是明智之舉。
中投公司還向對沖基金投入了大筆資金﹐總額可能達數十億。這種投資並非零風險(去年許多對沖基金就被市場的同步下滑弄得措手不及)﹐但當前匯率和利率的波動性正是許多全球宏觀基金巨頭得以繁榮的條件。
這兩家主權基金誰會在後雷曼時代最終勝出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中的一個已經在全球舞臺上表現出了無畏的勇氣。
Peter Stein

股債同舞 G20共話

2009-09-19 (9月20日) 陶冬
股債齊升的局面仍在持續中,美元、英鎊齊跌也蔚為壯觀,氾濫的流動性為市場製造出破紀錄的又一個星期,亮麗的經濟資料加深了資金對全球復蘇的信心。
目前的市場故事仍然是:全球復蘇在即,消費信心也逐步回升;央行繼續將流動性的閘口開到最大,並明言在相當時間內不會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前者拉動股市上揚,後者延續著債市的繁榮。不過筆者看來,真正的故事是史無前例的流動性、超低的資金成本、財富進入風險資產以尋求回報。
美元上周跌到一年新低。英格蘭銀行關於減息的言論,更令英鎊急挫,人們開始談論英鎊兌歐元1:1何時出現。不過匯市上周的主角是日元,日本新財長表示,在人口老化時代日元升值有利於退休人口的消費。這可能是日元的一個新時代的啟幕,日本匯率政策的著眼點不再只有出口,消費者購買力也成為重要因素。加上資金回流,日元的長期走勢或許有變。

今年來… ETF賺贏ETF成份股

2009/09/21 【經濟日報】
兩岸三地的股市,今年表現勇猛,以香港恒生、台灣加權、滬深300三大指數來看,今年來分別有五至七成的漲幅,買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的投資人歡天喜地。
但是,如果按照三大市場的ETF成份股來買股,結果可能大失所望。
根據Fund DJ統計,香港恒生指數ETF、台灣寶來卓越50ETF 、標智滬深300ETF,今年以來漲幅分別有53.62%(以港幣計)、62.15%(以新台幣計)、79.31%(以港幣計),漲幅貼近這三大指數表現。
如果不買ETF,改買這三大ETF前五大成份股,根據Bloomberg統計發現,如果台股買到聯發科(2454)、港股買到中國銀行(3988.HK),今年以來可以獲得141%、116%的報酬率,超過指數表現;如果買到的是中華電信(2412)、中移動(941.HK),則今年來只有7.16%及3.52%的報酬率,遠遜於大盤表現。

富人利多 公設地仍可抵遺贈稅

【經濟日報】2009.09.18
財政部賦稅署昨(17)日修正發布「遺產及贈與稅法施行細則」部分條文,今後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更生、清算所免除的債務,不用經過債權人參與,也不會被視為贈與課稅。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財政部打算限縮公共設施保留地抵繳遺贈稅,這次並未出現在修正條文中,公設地仍可全額抵繳遺贈稅,對富人節稅規劃來說是大利多。
財政部指出,配合「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施行,財政部修正「遺產及贈與稅法施行細則」第2條及第9條之1,明訂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更生、清算而免除的債務,或是依該條例導致債權全部或一部不能取償,都不屬於遺贈稅法第5條第1款所規定的贈與,債權人不會因為免除他人債務,而被核課贈與稅。
由於今年1月起遺贈稅率降至10%,財政部也打算修法限縮公共設施保留地抵繳遺產及贈與稅的範圍,納稅人不得再以公設地全額抵繳稅款,需以公設地價值占總財產的比率,作為抵繳稅款的上限。
由於公設地的市價只有公告現值的兩成左右,但卻可以公告現值來計算抵稅價值,一直是富人的節稅利器,雖然財部擬修法限制公設地的抵繳上限,但因行政院的反對,最後定案的版本並未納入此規定。
此外,按稅法規定,繼承人若將遺產捐贈給政府或財團法人,可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不過遺產及贈與稅法施行細則第7條,將繼承人辦理產權移轉登記的期限,由原本的兩年縮短為一年。未來繼承人在取得國稅局核發的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證明後,一年內就要辦理捐贈的不動產移轉,否則還是會被國稅局補課遺產稅。
這次「遺產及贈與稅法施行細則」也修訂生存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相關規定,若生存配偶主張行使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繼承人須在一年內按請求結果,完成遺產交付,否則除會補課遺產稅外,還會有補課利息的新規定。

巴菲特的真本事:史上最強投資家的財報閱讀力

2009-09-16
作者:瑪麗.巴菲特(Mary Buffett)、大衛.克拉克(David Clark)/譯者:胡瑋珊/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推薦序 - 不說謊的魔鏡 王之杰(《今周刊》前總編輯)
「去看看財報吧,你就會了解富國銀行(Wells Fargo)真的跟其他銀行不同!」這是巴菲特在2009年5月2日的年度股東會現場,面對小股東提問「美國大銀行不少,為何波克夏獨鍾富國銀行?甚至在華爾街風雨飄搖時,還願意支持富國以溢價買下傷痕累累的美聯銀行(Wachovia)?」時給的答案。
在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中,數字是最重要的語言,公司的所有樣貌,不管是高矮胖瘦、一草一木,都必須化為數字,呈現在財務報表上。財報更像一本日記,公司所有銷售、資產、負債的往來及進出,就算只有一毛錢,都必須誠實記錄在財報上。身為資本市場的大玩家,巴菲特當然了解財報的重要。還在就學時,財報就是他的隨身課外讀物,而股神穿透數字迷霧的能力,就是在閱讀一本一本的財報中養成,也因為有這個能力,讓他能在美國中部小鎮奧馬哈,千里運籌全球的市場。
阿拉伯數字只有十個,分開來看,三歲小孩就能朗聲數數;但湊在一起,放到報表中,可真需要花功夫才能了解其中堂奧,尤其上市公司的財報雖然經由會計師簽證,但總難免會有人為操作的斧鑿痕跡,要讀懂其中蹊蹺,除了得把時間拉長外,還得下苦心才行。這個知識武器,是散戶晉升達人的一大挑戰,也唯有把這門基本功做足, 才能真正將巴菲特思想落實在投資行為中。本書作者巴菲特的前任媳婦瑪麗.巴菲特,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企圖開一扇窗,讓一般人能跨進財報的領域,了解會計的語言,不過其中難免有些國情不同的地方,讀者在閱讀時務必要了解其中差異。如第48章講到保留盈餘配股的問題,台灣有法令盈餘下限的規定,極少出現書中所說盈餘全部拿來配股(息)的作法;另外,書中所說庫藏股引發「私人持股公司稅」的問題,在台灣因法令不同而有差異。
除了如何看財報之外,本書第57章是我認為最獨特的地方。一般人總是有誤解,以為「只買不賣」是巴菲特唯一的操作法則,其實只要深入研究波克夏歷史,就會發現巴菲特的操作比他口中講的複雜太多,雖然他認為最理想的持股時期是「永遠不要賣」,但在現實的投資世界畢竟難臻完美,現金也非永遠取之不竭,因此股神在「必要時機」還是會出脫持股。
作者細心的整理了幾個「必要時機」:一、需要資金周轉或發現了更好且便宜的投資標的時;二、企業喪失競爭優勢時;三、多頭市場陷入瘋狂時。這三點具體而微地點出了巴菲特近年來的操作邏輯。
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在2007年中期,當港股狂潮將近高點時,巴菲特將持股僅四年的中國石油股票全數賣出 。而在2008年金融風暴最兇猛時,為了籌措現金,他也不惜調整持股多年的嬌生公司股票,將資金轉進其他更便宜的投資標的,投資美商高盛及奇異公司的特別股及認股權證,就是當時的傑作。
不過,股神畢竟只是封號,巴菲特也是凡人,2007年雖成功在高檔出脫中石油,但卻在隔年,看到每桶原油價格好不容易從高點147美元滑落,就耐不住性子,莽撞以高價買進了康菲石油(Conoco Phillips)的股票,結果以虧損15.3億美元出場,與本書164頁描寫的原則有相當的違背。也因此,巴菲特在2009年給股東的一封信中「下昭罪己」,表示自己做了蠢事。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書,要想一口氣唸完,融會貫通,困難度不低,不妨讀一段,闔上書,對照台灣的例子,再回頭細想一段,或許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第4章 - 耐久性是巴菲特開啟財富的門票
巴菲特深知,財富是來自「歷久不衰」的競爭優勢。可口可樂公司在過去一百二十二年來,都是銷售相同的產品,未來的一百二十二年,產品應該還是不會改變。
而可口可樂公司的獲利一直屹立不搖,靠的就是產品的一貫性。如果一家公司用不著持續開發新產品,就無須耗資數百萬美元的資金從事研發,也無須耗資數十億美元為隔年的新產品更換工廠機具。這樣一來,公司才留得住財富,因為它無須負擔高額的貸款,也沒有沉重的利息壓力,反而得以累積大量的資金,用來擴大營運或回購公司股票,而這些都有助於提升盈餘和公司的股價,使股東更加富有。
所以當巴菲特在看一家公司的財務報表時,他注意的是「一貫性」。公司享有高毛利率的現象是否一直如此?公司是否一直以來很少、甚至完全沒有負債?公司是否一直以來都無須耗費鉅資從事研發?公司的盈餘有沒有一貫性?公司的盈餘是否持續在增長?巴菲特就是藉由審視財務報表中數字的「一貫性」,來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具備歷久不衰的競爭優勢。巴菲特發掘一家公司耐久性競爭優勢的地方,就是財務報表。
第5章 - 財務報表就是財富隱藏之處
當巴菲特想知道一家公司是否具備耐久性競爭優勢時,財務報表就是他挖寶的地方。他可以從企業的財務報表中判斷出,這是一家業績永遠沒起色的平庸公司,還是具備歷久不衰的競爭優勢,能使他成為鉅富的寶藏。
財務報表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是「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損益表可以讓我們知道公司在某一段期間內賺了多少錢。會計人員會為股東提供每三個月(季度),以及整個會計年度的損益表。巴菲特就是透過損益表來審視公司的毛利率、股東權益報酬率,以及最重要的,盈餘是否具備一貫性並且持續在增長。要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具備耐久性競爭優勢,這些都是必須注意的項目。
第二是「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資產負債表可以讓我們知道公司在銀行有多少錢,以及欠了多少負債。資產減掉負債,便可算出公司的淨值。資產負債表是用來表示一年當中的某一天,公司有哪些資產、哪些負債,以及在這一天的淨值是多少。依照慣例,企業會在會計年度結束,以及每三個月的月底(也就是每一季),為股東提供資產負債表。巴菲特會從資產負債表中的某些項目(例如公司擁有的現金或長期負債的金額),來判斷該公司是否具備耐久性競爭優勢。
第三是「現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現金流量表追蹤的是一家公司流進流出的現金數量。我們可從中觀察公司為了資產整建花了多少錢。我們也可藉此追蹤一家公司發行債券、股票,以及回購自家股票的情形。企業通常會在發布財報時一併公布現金流量表。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將深入探討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了解巴菲特會藉由報表中的哪些數字和項目,來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具備歷久不衰的競爭優勢,因為那就是長期下來能為他創造驚人財富的關鍵。
第10章 - 營業毛利和毛利率:巴菲特尋覓寶藏的關鍵數字
損益表(單位:百萬美元)→營業收入 $10,000 銷貨成本 3,000→營業毛利 $7,000
營業毛利7,000美元÷營業收入10,000美元=毛利率70%
當我們將公司的營業收入減去銷貨成本,便得出公司的「營業毛利」。例如:一千萬美元的營業收入,減去七百萬美元的銷貨成本,便得出三百萬美元的營業毛利。
毛利是指公司的營業收入減去製造商品所需的原物料和勞工成本之後,還剩下多少錢。不過,管銷費用、折舊和營運的利息成本之類的項目並未計算在內。
從毛利本身可以看出的端倪很有限,但是我們可以用這個數字來計算一家公司的毛利率,這個數字有助於我們了解該公司的經濟基本面。
毛利率的計算公式是:
營業毛利÷營業收入=毛利率
從巴菲特的角度來看,投資人應該尋覓的標的是具備耐久性競爭優勢的企業,也就是長期下來能讓投資人賺錢的公司。巴菲特發現,一家公司若具備有利本身長期發展的卓越經濟面,跟其他不具備這方面優勢的企業相比,通常能夠「持續」創造比較高的毛利率。讓我們看看以下的例子:在巴菲特認定具備耐久性競爭優勢的企業當中,可口可樂的毛利率一貫維持在60%,甚至更高的水準;債券評比機構穆迪的毛利率是73%;柏靈頓北聖塔菲鐵路運輸公司是61%,而耐嚼的箭牌口香糖則有51%。
我們可以拿這些數字來和那些長期經濟表現不佳的公司的毛利率比一比:
數度傳出破產危機的聯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毛利率只有14%;問題纏身的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毛利率只有21%;曾經一度傳出危機,但現在開始有賺錢的美國鋼業公司(U.S. Steel),毛利率也不好,只有17%;固特異輪胎(Goodyear Tire)雖然其產品可以適應任何天候狀況,毛利率卻讓人不敢恭維,只有20%。
在科技產業——巴菲特因為對這個領域並不了解,所以一直敬而遠之——微軟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79%的水準,蘋果公司則為33%。從這些比率顯示,銷售作業系統和軟體的微軟,所創造的經濟績效,比銷售硬體和服務的蘋果公司更為突出。
企業之所以能創造亮麗的毛利率,靠的是耐久性競爭優勢,有這樣的競爭優勢,才有可能把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設定在銷貨成本之上。如果缺乏競爭優勢,企業就只能以降價的方式促銷產品和服務,當然,這樣一來就會壓縮到毛利率,進而打壓獲利能力。
一般來說(當然有例外),毛利率40%或更高的企業通常具備某種耐久性競爭優勢。毛利率如果低於40%,通常代表企業是處於競爭十分激烈的產業,結果導致毛利率受到打壓(也有例外)。毛利率如果低於20%,甚至更低,通常代表這個產業的競爭太過激烈,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創造得以長期維繫的優勢,在競爭之中脫穎而出。在競爭激烈的產業中,企業如果沒有具備某種有利本身發展的競爭優勢,長期下來絕對不可能使我們致富。
雖然毛利率並非絕對的指標,但能讓我們先看出一家公司是否具備某種可以歷久不衰的競爭優勢。巴菲特特別重視「耐久」這個字眼,因此為了保險起見,我們應該追蹤企業過去十年年報的毛利率,以確保毛利率的數字具有「一貫性」。巴菲特深知,在尋覓具備耐久性競爭優勢的企業時,「一貫性」可說是關鍵所在。
就算企業有亮麗的毛利率,也可能因為某些因素而導致喪失長期的競爭優勢,這些因素包括高昂的研究發展費用、高昂的管銷費用,以及高昂的債務利息費用。以上這三種費用的任何一項,都可能令公司的長期經濟績效毀於一旦。這些費用統稱為「營業費用」,所有企業都會對此覺得如同芒刺在背。

PIMCO:明年經濟 恐再一波衰退

【經濟日報】2009.09.18
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PIMCO亞洲區總裁暨執行董事貝克斌(Brian Baker)昨(17)日指出,經濟回穩不等於強勁復甦,明年可能再出現一波經濟衰退,投資人宜選擇可提供穩定股利的股票以及有政府支持的債券。
在投資市場上,中國、印度、巴西則是較佳的選擇。
PIMCO每年9月都會在美國加州Newport Beach總部舉行周期論壇(Cyclical Forum),探討影響近期全球景氣動向的利率、匯率、投資市場與總體經濟趨勢,並訂定PIMCO新一季的投資策略。貝克斌甫參加完這場重要論壇,昨日直接來台,與投資人分享PIMCO最新的市場觀點。
貝克斌表示,在金融海嘯後,各國政府積極以財政支出,取代私人部門活動,藉以支撐金融市場,刺激景氣,但未來政府是否仍有足夠的能力,續推刺激方案;以及官方如何退出,將是兩大不確定因素,也將使市場波動性加劇。
貝克斌表示,因市場資金流入,風險性資產已大幅上揚,但是,各項經濟數據只是觸底回升,例如製造業信心的PMI/ISM指數僅微幅上升,工業生產值也才走出衰退,經濟數據呈現疲弱成長。
貝克斌表示,由於今年景氣直線滑落,在比較基期低的情形下,未來三至四季公布的經濟據數,應該多能符合市場預期,但隨著政府刺激效果逐漸消退,經濟成長也將趨疲軟,有可能再次出現經濟衰退。
PIMCO預期,主要國家央行至2010年,仍會保持趨近零利率政策,但由於企業去槓桿化,不增加資本支出;消費者則增加儲蓄、減少消費,經濟恐將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的低成長,未來三至五年的經濟成長率,將在1%至3%。
貝克斌建議投資人尋找在低成長環境下,仍能提供報酬的資產,可提供穩定股利的股票,如公用事業、電信業、醫療保健、製藥及旗艦級銀行;以及政策支持的債券,目前PIMCO加碼MBS、商業性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CMBS)、抗通膨債券(TIPS)等,並將伺機加碼中期公債。
貝克斌認為,從綜合風險及投資回報來看,投資級別債券提供投資最佳風險報酬,股票溢價與投資級別公司債殖利率相當,但投資級別公司債波動風險,僅為股票的三分之一。
貝克斌較為看好新興市場債的表現,中國與巴西的準主權債及新興市場公司債,可代替一些品質次之的主權債。

搭中印列車 新加坡經濟脫困

2009-09-18 中國時報
一年前,美國次貸風暴引發經濟危機,東南亞受創最重的就是極度仰賴歐、美外銷市場的新加坡。去年下半年最嚴重時,新加坡經濟發展預測指數曾連續下調三次,該國領導人也多次指出,他們面臨的經濟緊縮是自一九六五年建國以來最嚴峻的一次。
靈活應變 第二季強彈二成
今年四月中,新加坡貿工部預測二○○九年將出現創紀錄的九%緊縮,同時緊急成立廿五位成員組成的「經濟策略委員會」研商對策。五個月後,悲觀預測似乎已成過去,新加坡本年第二季的國內生產總值暴升二○.七%。花旗發布新預測,指新加坡今年度的緊縮,最壞也只有二.七%左右。
新加坡經濟能如此迅速反彈,原因有二:一是出口緊急轉向,由中國和印度市場來填補歐、美市場留下的真空;二是急速擴大內需,活絡本國市場。
新加坡的迴旋能如此靈活,是因為當局很早就認知中國遲早成為無可阻擋的經濟力量,事先即做好搭「中國列車」的準備。
例如,早在一九七九年,華人占全國人口八十%的新加坡便積極推動華語(國語),取代當地華人常用的潮洲話、福建話(閩南語)作為通用語言,現今新加坡華人多能說華語。
推行華語 緊緊與中國掛鉤
另一項明顯指標是,當其他東南亞華人社區還在使用繁體字時,新加坡早就通行簡體字。這個國家領導層的遠見,體現在這些細節上。今年年初,新加坡再接再厲推動「說華語運動」,該國資政李光耀在發起大會上說,「不出兩代,華語將會變成我們(新加坡)的母語」。
李光耀的願景是,新加坡將成為中國在區域內發展、擴張的輻射點。過去十多年,新加坡企業在政府鼓勵及協助下進軍中國,紮下厚實的基礎,取得隨時能起跑的優勢。新加坡是個小國,卻是中國境內排名第三的外資來源,二○○八年對中國的直接投資超過四十三億美元,較前一年上升四十%。雙邊貿易從一九九一年到去年,更上升十七倍,達六○九億美元。
李光耀支持的「中國商業」組織也擔負起訓練二至三萬名雙語、雙文化商業人才的任務,目的是「以中國人的觀點來經營中國市場」。李光耀本人自一九七八年以來,每年都到中國訪問。
多角經營 投資印度也加碼
在緊緊和中國掛鉤的同時,新加坡並未忽視亞洲另一崛起的經濟力量—印度。
二○○八年,新、印雙邊貿易達一九○億美元,較前一年增加二十%。更令人驚訝的是,新加坡在同一年是印度排名第二的投資國,總投資額達到卅七億美元。
不少人認為新加坡靈活,是因為它小,但它的「小」,也是它脆弱的原因,換言之,新加坡任何不謹慎的動作,都可能把自己陷入極艱難的境地。這次經濟危機,新加坡成功利用轉回東方以及活絡內需來脫困,對區域內其他國家來說是很好的教材。

金價將挑戰去年高點 黃金基金漲更大

2009-09-18
黃金價格持續走強!已經連續第四天站在千元,影響所及,國內黃金期貨近月合約也突破每台錢四千元,創下了半年來新高!金價這波多頭走勢超強,但黃金基金的漲勢更加兇猛,國內核備的六檔黃金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漲幅超過四成五,遠遠超越國際金價同期間16.14%的漲幅。
黃金價格向前衝,連四天站穩千元大關。從技術理論來看,金價只要連三天都收在千元以上,就等於確立金價欲小不易的多頭行情,因此目前市場上對於黃金後市看法,相當樂觀。
本波金價上漲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各項條件兼具。「天時」是黃金的旺季即將來臨以及國際美元走勢相當疲弱;「地利」則是投資需求強勁搭配黃金產能有限,使得金市供需持續緊俏。而「人和」則是黃金ETF買盤強勁。
新加坡大華銀投顧研究部主管林鴻胤表示,就技術面來看,金價接下來將挑戰去年三月十七號1032美元的高點,林鴻胤說:「千元關卡會成為金價的短期支撐,我們預期金價有可能挑戰去年高點1032的天價」。
黃金的漲幅其實還比不上黃金基金,九月份以來黃金漲幅是6.79%,黃金基金同期漲幅是16.81%;累計今年以來黃金的漲幅是16.14%,黃金基金同期漲幅高達45.47%。本波投資人買進黃金基金,賺得比實體黃金來得大。

境外基金、國內股票 成本認定不同

2009-09-18 工商時報
最低稅負制對有價證券的「認定成本」將有2套不同版本,明年要日出課稅的海外所得,財政部擬允許境外基金投資人可以選擇以今年底的收盤價為成本;而財政部95年時規定,投資國內上市上櫃或非上市櫃股票,一律以「原始取得成本」為成本。不願具名的會計師表示,財政部的前後政策應一致,如今二個政策大不同,應對外說明理由。
最低稅負在民國94年通過立法,當時有許多投資人、公司、基金法人要求財政部,希望以94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或淨值)為成本,不要回溯,但財政部態度堅決,一律回溯到原始取得成本。所以當年造成台積電的大股東台灣菲利浦公司在94年底大轉帳,把股票賣回給荷蘭母公司。
賦稅署在上個月召集美國商會等外商協商,外商公司表示,境外基金在台銷售籌資的存量達1兆多,依金管會證期局規定,最高有「7成」可投資台灣股市,如果明年海外所得要課稅,他們會建議投資人在年底贖回,將造成包括台灣股市在內的大賣壓、重挫,希望不要課稅。
賦稅署擔心如年底發生贖回潮,會影響台股行情,所以在當天會議上做出決定,買境外基金的原始成本「低於」今年底收盤價時,可選擇以今年底較高收盤價為成本,所以投資人從買入境外基金到今年底的的帳面獲利,都不會被課海外所得。

富時批匯市不自由 央行:未設限

2009-09-18 工商時報
英國富時指數(FTSE)昨日發布國家分類評等結果,再度以「台幣匯率政策不夠自由化」,將台灣列為未能升等已開發市場的理由之一。央行外匯局長林孫源出面滅火強調,我國已開放資本帳,外資投資國內證券資金進出完全自由,並無限制。
金管會對此反應則不如央行強硬。主秘盧廷劼昨(17)日表示,只要在國際市場一天,都會持續去爭取!他並指出,市場發展牽涉到交易制度,金管會會根據需求、加以衡量,逐步做必要的調整。
為避免外界將央行匯率政策,視為台股名列已開發市場的絆腳石,林孫源昨日還約見倫敦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駐台人員,解釋富時對台灣外匯市場不符標準項目,始終未提出具體缺失,希望能將央行的解釋,轉達給FTSE。
央行指出,部分外資向FTSE反映,我國外匯市場有3項待改善議題:首先,外資資金匯出入,限在保管銀行結匯,但央行表示,外資投資資金可於任何一家外匯指定銀行結匯,並無任何限制。
另外,外資買進股票前,須備妥資金匯入,但這非央行所規定,而是券商為避免違約交割,要求外資資金提前到位;至於少數外資提議,由國銀海外分行在國外提供新台幣報價及匯兌,但央行認為,實務上不可行,對投資台股也沒有顯著效應。
第三,外資出售股票,需於T+2日交割取得新台幣,始能與外匯銀行結購外匯,林孫源說,外資在T日出售股票後,即可與外匯銀行議定匯率,待交割款項入帳後即可結匯匯出資金,央行並無設限。

外幣保證金交易 醫生、女玩家多

2009-09-16 中國時報
外幣投資不是只有買外幣存款,有一種只要拿出10元本金,可玩到100元或200元的交易。在金融風暴下,因民眾財富縮水、想替自己加薪的人變多而意外竄起。外匯交易室人員說,玩家女生比男生多,主要是財務人員,醫生也是常客。
這種投資叫「外幣保證金交易(外匯保證金交易-Margin Trading)」,具備以小博大特性,國內目前以兆豐銀、第一銀、遠東銀、聯邦銀等承作量最大,其中遠銀為了搶客,只要1萬美元就接受下單,可玩到20倍。
公股銀行人員說,央行規定外幣保證金交易只能作外幣跟外幣,不能作新台幣跟外幣,另為減少糾紛,須自己打電話到銀行的外匯交易室,親自對交易員下指令。
金融風暴下,財富大縮水,具備外匯知識的民眾,利用margin替自己加薪,公股銀行人員說,玩的客人越來越多,除了既有的進出口商老闆等老主力客戶外,今年以來,又新增財務人員與醫生,總地來講,女客比男客多,跟日本前幾年margin受菜籃族歡迎有異曲同工之妙。銀行人員說,醫生部分男生較多,以留學日本者最多,他們喜歡作日幣,跟金融風暴後,一般margin客戶已從過往「賣日圓、買澳幣」轉向「賣美金、買澳幣」操作手法不同。
Margin怎麼玩?銀行人員說,先開保證金戶頭(即外幣活存戶),然後跟銀行簽保證金契約,然後把錢匯入戶頭,只要不是新台幣都行,最低下單門檻與最高槓桿倍數各銀行不一,遠銀為1萬美元、20倍,兆豐銀為2萬5千美元、10倍。
以熱門的賣美元、買澳幣為例,今年七月中,澳幣約0.78美元兌1澳幣,假設有人在這價位買進澳幣,不急著下車,兩個月過去,澳幣昨升抵0.86美元,雖然匯率只漲10%,但因槓桿倍數為10倍,在昨日結算的話,可從銀行那裡拿到2萬5千美元,兩個月投資報酬率100%。

LED液晶監視器 恐曲高和寡

2009-09-16 工商時報
LED作為面板背光源,在液晶電視與NB面板一直受市場所矚目,但數量龐大的液晶監視器市場領域,產業分析師指出,由於成本上並無太大的競爭利基,LED背光源的液晶監視器面板的未來,恐怕仍值得觀察。
DisplaySearch產業分析師李昕霖指出,由於輕薄化要求,NB面板採用LED背光的趨勢不但已經確定,且未來還會加速,從統計數字上來看,去年1.5億片的NB面板中,僅有約16%採用LED背光,但估計今年總量差不多的NB面板中,有52%採用LED。
至於明年,由於小筆電市場需求增溫,NB數量可能攀升至1.94億台,其中就會有82%的比重採用LED背光。
LED液晶電視方面,目前雖有南韓三星在大力主打,不過面板業者指出,這是屬於市場競爭策略裡頭,明星產品與金牛的差異,LED屬於高端市場裡頭用以差異化自家產品,並保持產品平均單價的好方法,卻不見得是人人適用的產品組合,多數的面板廠在液晶電視領域,在一定期間內仍然不會輕言放棄低成本的CCFL(冷陰極燈管)背光產品。
Moss註:金牛產品是公司的核心價值產品而明星商品的成長率會大於金牛商品
但同樣在OA應用領域裡的液晶監視器,狀況可能會有不同,根據產業分析師的成本分析,以18.5吋寬螢幕監視器面板來說,採用直下式LED背光的面板(亮度250 nits,使用84顆LED),背光模組的總成本約17.56美元。但是採用環保形式的冷陰極燈管(CCFL,兩支、亮度300 nits),成本也不過13.69美元。
分析師說,這兩種背光技術間,僅出現大約4美元的成本差距,在液晶監視器已經屬於成熟、大宗產品的狀況下,成本是最大的考量,CCFL的技術相對於LED要單純,反而比較容易受到製造廠商青睞,因此未來LED背光技術在液晶監視器領域應用,恐怕還需要再觀察。

陳嫦芬閃電辭元大金總座

2009年09月16日蘋果日報
元大金(2885)總經理陳嫦芬昨早無預警提出辭呈,元大金立即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並由元大證董事長申鼎籛接任。陳嫦芬從5月8日接任總經理至今滿4個月,對於突然離職,陳嫦芬個人不願多說,僅透過元大金轉述表明是「個人因素」。
元大金副總經理莊有德表示,陳嫦芬同步請辭元大金董事及總經理職務,並由元大金執行副總經理暨元大證董事長申鼎籛接任,在主管機關核准生效前,申鼎籛則以執行副總身分代理總經理職務。
與本土企業水土不服
對於陳嫦芬請辭,外界傳言,是陳嫦芬長年在外資圈服務,講求績效,對於本土金控的企業環境在適應上本來就會比較辛苦,這次請辭有可能是因水土不服,不過,莊有德不願多做揣測,僅強調是個人因素請辭。
元大金私下表示,陳嫦芬平時和高階主管開會互動良好,也沒聽說有倦勤之意,對於突然請辭感到訝異;據了解,陳嫦芬昨並未進公司,利用元大金控董事長顏慶章出差回國上班第一天請人代為傳達書面辭職,由於陳嫦芬辭意甚堅,元大金隨即召開臨時董事會處理相關事宜。
陳嫦芬上任僅4個月,沒說明原因就離辭了,引起金管會關注。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棟樑表示,法律面沒有規定董監事任職的時間,但監理面來說,董事更換太頻繁,對企業的穩定經營不太好,會進一步了解。
元大集團馬家因身陷司法風暴,為避免拖累元大金控,馬維建及馬維辰今年5月8日請辭元大金董事及總經理、營運長職務,元大金董事會也通過改由陳嫦芬接任總經理,馬家完全退出元大金經營階層,只擔任大股東。
陳嫦芬小檔案
【出生年】1959年
【學歷】台大法律系
【主要經歷】
˙英商匯豐銀行詹金寶證券集團總經理
˙美商雷曼兄弟投資(亞洲)集團亞洲區副總裁
˙瑞銀投資銀行亞洲區副董事長兼台灣區董事總經理
˙永豐金獨立董事
˙元大金控總經理
【專長】專研公司治理改革與企業策略行銷等國際趨勢
新聞幕後-因誤會而結合 因了解而分手
2009-09-16 工商時報 【朱漢崙】
陳嫦芬5月上任,在一場與元大金全體員工的見面會上,告訴員工是否長留,以會否通過「試驗期」為前提:「我給自己3個月的試用期,倘若作得不好,或不適合,我就會離開。」
如今她的選擇是離開,知道內情的人士並不意外,因為加入這4個多月,不少蛛絲馬跡可看出,陳嫦芬應留不久,只是,相對於元大金前前後後報到的「外籍兵團」,僅待4個多月就走,的確「與眾不同」。
元大集團高層對此保持緘默,希望好聚好散,相對照下,陳嫦芬卻是有稜有角,除火速周一辭呈提出,人就沒上班,令人側目。
月前陳嫦芬打算北中南三地,對經理人舉辦「公司治理」演講,只舉行北部場次就喊停,已可見端倪。
她出身外資圈,重形象與宣傳、包裝,4個月來,內部對她印象最深刻的,與業務無關,而是「金控大樓的員工餐廳更完善。」這與務實、講求業績衝刺的元大風格,差異非常大。
當初是元大金少東馬維建延攬來,陳嫦芬在馬家面前展現的口才與人脈,是受青睞的主因;她在政治圈的人脈也很特別,儘管一度被貼上「綠色」標誌,藍營的人脈也不少,出身台大法律系的她,包括總統馬英九身邊的智囊團,常上電視叩應節目的名嘴,都是好友,陳文茜還是她的同學。
多年來,元大招兵買馬延攬而來「客卿」,包括待超過8年的前元大證總經理張立秋、待6年的金控董事長顏慶章、來了快滿3年的元大證券總經理李鴻基等。相對於此,陳嫦芬提早「謝幕」,與強勢作風有關。
強勢作風使她力求掌握每塊業務,對細節必須非常清楚,和大股東的互動,與其他人盡量避免分歧的作法,有所不同。
如馬家兩兄弟勤跑大陸,打點關係,元大證券董事長申鼎籛、總經理李鴻基,對元大金大陸布局參與也很深。
而陳嫦芬對此,要求有關人事事報告,想全盤掌握,例如與東吳證券的合作之外,她在想法上,也與先前班底的想法有相當落差。
陳嫦芬雖在投銀圈是一方之霸,但從30、40人的投銀業務,升格到近萬名員工的大型金控,不論大股東或老臣,意見不同時,仍不敢全放給她作;元大證績效歷年來有目共睹,本土老臣管轄的經紀業務表現最好,外來兵團一向敬重三分,如今由長年在元大體系,最了解元大的首席老臣申鼎籛接掌,或許這樣的安排,反而有助於內部的人和。

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市場唯一 淨值120%保本投資型保單上市!

2009/09/08 14:44 記者李道正/台北報導
什麼樣的投資型保單最保險?兼具保險金與投資帳戶價值保本「雙保」的保險最安心。東森保代推出市場第一張,20年期最低淨值120%保本的投資型保單,並透過電視與實體業務員等通路,向消費者推薦這張「期滿穩賺不賠」的保單。
「雄吉利」投資型保單專案是由遠雄人壽與東森保代共同推出,其連結標的為摩根大通銀行所發行的結構型債券,旗下共有四組投資標的,每一組投資標的到期日分成10年與20年兩種、投資風險方面有穩健型與積極型指數兩種;穩健型指數方面,包含法國CAC40、富時100指數、德國法蘭克福指數、那斯達克指100指數等歐美成熟市場;積極型指數方面,則包含韓國KOSPI200指數、摩根史坦利新興市場指數、摩根史坦利台股指數、摩根史坦利世界指數等較具潛力型的指數。
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這張投資型保單共有三項最大特色,一為「期滿淨值保本機制」,10年期淨值保本100%、20年期淨值保本120%;二為,投資標的每日鎖高淨值,當投資期間內淨值高點出現立即鎖住,讓您的期滿時單位淨值只上不下;三為,由於投資的幣值以美元計價,若10年或20年投資期滿欲贖回,但當時美元大貶,不利贖回,這張保單提供瑞士銀行美元貨幣基金,讓資金暫時停泊功能,減少保戶的匯兌風險。
東森保代表示,除了具備保本的投資績效,「雄吉利」投資型保單專案回歸保險的基本面,還是提供保戶完整的保障內容,包括,身故與全殘保險金、110歲滿期保險金等;對於自認壽險保障不足的保戶或是一家之主都可以用較便宜的保費買到不錯的壽險保障,以30歲的女性為例,月繳2500元,約可買到140萬左右的壽險保障,保障兼投資,一舉兩得。
由於投資型保單內容較一般傳統型的保單較複雜,為了顧及消費者的權益,東森保代這次採電視虛擬通路與實體業務員「虛實合一」的方式,為消費者共同解說這張保單。

Resolution買友誠 英保險掀整併風

【經濟日報╱編譯潘淑婷/綜合外電】2009.08.12
英國保險業者友誠集團(Friends Provident Group)已接受英國併購業者Resolution公司的加碼併購提議,交易價值18.6億英鎊(31億美元)。這項併購案可能揭開英國保險業整併的序幕。
Resolution在11日宣布,將以0.9股換1股友誠的價格收購友誠,幾乎比7月Resolution初次出價高出10%。Resolution也將允許友誠股東出售多達5億英鎊的股票以換取現金。據Resolution執行長泰納(John Tiner)指出,收購案將於10月底前完成。
Resolution由創業家考德利(Clive Cowdery)創立。這次收購英國排名第六大的友誠集團是該公司首次收購案,約20%的交易資金來自於去年12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所籌得的6億英鎊。考德利說,預計未來18個月將再收購至少兩家保險公司,而友誠的收購案可能是其中規模最小的。
Panmure Gordon公司分析師柯內斯說:「若Resolution不久後又收購其他保險公司,我不會太意外。我認為它在整併其他公司上不會有問題。」
考德利不願透露欲收購的下一家公司,但ETX資本分析師拉德瓦猜測,包括駿懋銀行集團(Lloyds)旗下的Scottish Widows和Clerical Medical、荷蘭全球集團(AEGON)、AXA、保德信(Prudential)等保險公司,或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都在可能名單中。
MF Global證券公司分析師艾略特在給投資人的報告中指出:「我們預期整併議題將持續在英國市場發酵。」
友誠執行長馬休斯(Trevor Matthews)則表示,公司管理階層「對於併購後的未來很有信心。我們期待能在歷經重整後的保險業扮演主導角色」。
收購消息一出,友誠股價12日盤中上漲1.65便士或2.3%至76.75 便士,使公司資產達17.9億英鎊。Resolution股價則下跌3.4%至86便士。
因金融危機侵蝕投資利潤,加上國內需求衰退,包括標準人壽(Standard life)和Legal & General集團在內的英國壽險業者,上周公布的財報都傳出虧損。

工研院超薄音響喇叭獲科技創新獎

【聯合報】2009.09.14
工研院研發的「超薄音響喇叭」,獲華爾街日報「全球科技創新獎」消費性電子類首獎,是台灣首度在這個競賽中掄元。
超薄音響喇叭其實可稱做「紙音響」,可以用紙或塑膠薄片來生產,成品只有零點一公分厚度,彎曲自如、不佔空間,未來可應用在攜帶式3C產品,或像壁紙一樣,任意貼,潛力無窮。
華爾街日報今天向全球公佈「2009年全球科技創新獎」得獎名單,工研院從全球五百多個世界一流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打敗包括HP、Livescribe、Motorola等國際知名企業。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所長詹益仁說,「超薄音響喇叭」是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突破傳統音響喇叭的限制,用「印」的就能生產,是音響界的大革命。
這項技術主要關鍵是一層特殊設計的絕緣膜,上下包覆著帶電極的紙(或塑膠片),訊號進去,就能產生振動、發出聲音。
它的聲音高頻在20KHz、低頻是200KHz,音場效果適合表現細膩的中高頻音域的變化,像大自然蟲鳴鳥叫,耗電量只需傳統喇叭的十分之一。

商品基金大吸金

2009-09-15 工商時報
美元加速走貶引發的商品行情愈演愈烈!雖然昨日美元略微回升,但美元弱勢的後遺症,近來不只是專家提出警訊,從最新出爐的共同基金資金流向也可明顯看出美國貨幣基金持續大失血、商品原物料基金大吸金的態勢!
就EPFR公布的最新共同基金資金流向來看,美國貨幣型基金上周持續大幅流出121.65億元,統計今年以來美國貨幣型基金已大失血2,624億美元!
而在此同時,最為吸金的產業基金類別就是「商品、原物料基金」,在上週資金流入6.21億美元,是今年單周淨流入第二高金額,也是整體產業基金金額的四倍,總計今年以來商品原物料基金淨流入金額約80億美元。
針對美元指數連創新低,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昨日在其部落格發表最新的看法。他指出,美元弱勢及超低利率,會使得美元成為套利交易的新資金源,一旦風險胃納進一步恢復,目前的聯儲政策隨時可能導致商品價格的暴漲!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走弱除了推升商品市場行情之外,新興市場股市也很受惠。統計美元指數自今年3月5日89.62高點以來,上週五(11)日跌至76.45,創1年來的新低價,而同時期,石油、基本金屬、黃金等商品行情大漲,更帶動MSCI新興市場指數創下894.3點,達1年新高。

遺贈稅調降是否發揮吸收資金回台之效?

2009-09-15 工商時報
今年元月通過的遺產及贈與稅法修正案將過去遺贈稅最高累進稅率50%降為單一稅率10%,且同時提高免稅額為1,200萬元。支持我國遺贈稅調降者,強調過去的高稅率使得大量資金因為避稅而外移,因此降低稅率可以使海外資金回流。新法實施迄今近8個月,實際成效如何,已可加以檢視。
究竟遺贈稅的調降能吸引多少資金回流? 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原因就在於影響國際資金流動的因素實在太多,包含國內外的投資環境、企業經營情況、各項經濟政策等等,而租稅只是因素之一。但是前些日子,若干媒體以「降遺贈稅率磁吸3,000億元回流」、「遺贈稅調降使1.1兆避稅資金回台」為標題,大力吹捧調降遺贈稅的效果。這樣的論述,其實缺乏正確統計數據作為佐證。
若要觀察我國對外資金的流動情況,就需要利用中央銀行所公佈的國際收支金融帳進行推敲。金融帳根據投資的種類分為直接投資、證券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與其他投資四大類,各類投資均區分為資產(居民對非居民之債權)及負債(居民對非居民之債務)兩欄。一般而言,受遺贈稅影響比較大的部分應該是「金融帳」的「資產」項目,也就是我國居民對外的金融交易活動。舉例來說,若本國某甲購買外國的證券100萬美元,則會在「證券投資-資產」項目中流出100萬美元,以負號表示。若某乙將先前放在國外的存款200萬美元匯回台灣,則會在「其他投資-資產(其他部門)」項目中流入200萬美元,以正號表示。
分析我國央行最新公布的國際收支帳,可以發現在遺贈稅調降之後的2009年前兩季,分別呈現淨流出7.68億美元,以及淨流入46.52億美元,數字正負相間,看不出多少名堂。再觀察金融帳分類中的證券投資、衍生性金融商品與其他投資之資產項目的變化,顯示在證券投資-資產的項目中,2009年前兩季分別呈現15.49億與97.85億美元的淨流出,相較於2008年第四季127.15億美元的淨流入出現巨幅的改變;衍生性商品-資產的項目中,2009年前兩季雖然呈現資金的淨流入,但卻比2008年第四季低許多;其他投資-資產的項目中,2009年前兩季分別呈現60.86億與70.29億美元流入,但相較於先前幾季的數據呈現資金流入巨幅增加的情況,實在不算突出。整體而言,遺贈稅實施後的第一季金融帳資產項目雖有61.19億美元的淨流入,但相較於遺贈稅修正前2008年第四季220.88億美元的淨流入卻減少很多,更何況在第二季反而出現10.3億美元的淨流出,呈現遺贈稅調降卻使得我國居民將資金外流更多的反效果。
那麼媒體上所謂吸引資金回流的數據到底怎麼來的?一則報導提出,受遺贈稅率調降影響,今年上半年淨匯入84.3億美元,其所計算的是「其他投資」資產與負債項的合計,把外國居民對國內投資的資金流入也放在一起,在概念上夾雜不清,顯有誤導。另外一則報導提到,遺贈稅調降合計至少帶動逾1.1兆元資金回流,指的是「其他投資-資產(其他部門)」,將2008年第四季至2009年前兩季合計的淨流入349.02億美元換算成台幣。但上述的計算方式會有以下問題:第一,2008年第四季遺贈稅尚未通過,時間效果不對;第二,全數資金流入皆視為遺贈稅的「效果」,完全無視於國外投資環境的不穩定等其它因素;第三,無法解釋遺贈稅調降實施後,「民間部門」資金流入呈現不升反降的情況;第四,2009年上半年資金流入主要的力量來自於銀行部門資金流出的減少,亦無法支持遺贈稅使海外避稅資金回流的論點;第五,比較稅改效果的合理基準點,應該是觀察稅改前後的差異,而非以零為基準,將所有的變動都假設來自遺贈稅。
此外,受到去年第三季所發生的全球金融海嘯影響,讓許多國人對於將資金放在海外感到不安,因此才會出現2008年第三、四季的金融帳呈現大幅的資金淨流入,顯然是遺贈稅實施前影響資金流動的重要因素。因此,以扭曲數字解讀說國人資金流入是受到遺贈稅調降的影響,明顯是欠缺事實根據的講法。
總結而言,由國際收支帳的表現觀察,不但沒有證據顯示降遺贈稅真能吸引資金回台,數據甚至顯示其成效不彰。因此,以訛傳訛、胡亂吹捧的論述,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