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06月 10日 華爾街日報
香港交易所的下一任行政總裁李小加(Charles Li)是來自中國內地的銀行家﹐擁有華爾街任職背景﹐他表示自己具備良好的條件﹐能夠讓中央政府相信香港的成功符合中國經濟的長期利益。
現任摩根大通(J.P. Morgan)中國區主席的李小加還表示﹐他熟悉內地政策﹐這將有利於幫助香港市場。
48歲的李小加出生於北京﹐不會說粵語﹐他的發展道路可謂出人意表﹐從一名油田工人做起﹐直至成為港交所掌門人。港交所是中國企業籌集國際資本的主要地點。
他靠洗盤子攻讀了阿拉巴馬大學新聞碩士和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後來移居香港擔任美林(Merrill Lynch)中國區主席﹐隨後任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
上週﹐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Hong Kong Exchanges & Clearing Ltd.)任命李小加為下一任行政總裁。他將自2010年1月起接替現任行政總裁周文耀(Paul Chow)
近年來﹐香港股市深受大陸政策變化影響。2007年初﹐中國政府開始鼓勵大型國有企業在上海或深圳上市﹐而不是在香港﹐從而令港交所首次公開募股的一個重大來源趨於枯竭。
2007年晚些時候﹐允許內地居民直接投資香港股市的“港股直通車”計劃草案浮出水面﹐推動香港股市飆升﹐但隨後該計劃被擱置﹐香港股市也急劇下跌。
李小加說﹐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在會對香港市場產生影響的大陸政策決策過程中﹐香港的利益需要得到充分的表現。
持有香港護照的李小加說﹐他的目標是讓香港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化市場”﹐外資公司可以在香港上市﹐吸引大陸投資者﹐正如大陸公司現在到香港上市吸引全球投資者一樣。他說﹐港交所最終的成功在於成為一個中外發行股票的公司和投資者都來的地方。
過去一年中﹐港交所與上交所和深交所簽訂了合作協議。持有港交所5.88%股權的香港特區政府通過一項法定安排控制著港交所的董事會﹔一些人說這可能為港交所與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最終合併創造條件。
李小加說﹐港交所希望與上交所和深交所合作﹐不過他沒有就潛在的合併可能發表置評。
對於監管問題﹐李小加承認﹐他還有很多要學習的。不過他說﹐他的法律背景使他對合規問題極其敏感。
在摩根大通﹐李小加因與大陸想進行收購的國營石油公司建立了聯繫而成名。在2005年中海油試圖斥資185億美元收購加州聯合石油公司(UNOCAL Corporation)的未果交易中﹐他是其中一位主要銀行家。中國銀行家說﹐最近李小加已經較少參與摩根大通日常的交易追逐。
李小加在中國西北偏遠省份甘肅長大﹐父母都是石油工程師。他說﹐在到東南部進大學主修英國文學之前﹐他在東北當石油分離工和維修工時﹐通過聽收音機學習英語。
他曾在國營的《中國日報》做過一陣子記者和編輯﹐之後申請去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新聞系讀書。他在短短20分鐘裏就選了這所學校﹐因為在他從北京一個圖書館裏借來的美國大學指南上﹐這所學校按字母順序排在前面。
他回憶道﹐我寄出申請的時候﹐請求阿拉巴馬大學免除我的申請費﹐因為我交不起。
他說﹐他和妻子到美國的時候﹐兩人一共只有50美元﹐不得不去餐館當侍應、洗盤子供自己上完了學。他說﹐畢業後他拒絕了阿拉巴馬一家小報社的工作﹐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同意支付他的學費之後﹐在最後一刻決定上這所學校。
之後﹐他在Davis Polk & Wardwell做了4年律師﹐還在Sidley Austin LLP的前身之一工作過﹐然後被任命為美林(Merrill Lynch)中國業務負責人。九年後﹐也就是2003年﹐他加入了摩根大通。
他說﹐我非常幸運﹐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方﹐這次的工作也是如此。
Jonathan Che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