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奇伯
出處:2009年6月號 / 2020關鍵報告
2020,是中國變身強國的「魔術數字」。若現行經濟結構不變,並保持每年GDP有8%~10%的速度成長,2020年中國出口總額將達到5兆美元,占全球出口量的一半。
2020,是中國變身強國的「魔術數字」。
若現行經濟結構不變,並保持每年GDP有8%~10%的速度成長,2020年中國出口總額將達到5兆美元,占全球出口量的一半。
Max註:若歐美失業率持續不振,儲蓄率上升、消費力下降;加之各國保護主義力道逐漸增強;敢問中國5兆美元出口總額的去向在哪?
2020年,也是中國國家「硬建設」和「軟思惟」的戰略規劃年。屆時,中國要完成「八大交通網建設規劃」,全國高速公路將達338萬公里以上,鐵路上衝12萬公里,機場建成244個,有19個城市共69條城市軌道運行。
2020年,也將檢驗現任國家總書記胡錦濤推動「和諧社會」的成績。城市與農村人口比例翻轉,內需市場可望持續擴充。
2020年,五四運動剛過100週年,民主與科學談了100年,正可檢視中國是否落實。
遠見》採訪超過百餘位專家學者、彙整報告,綜合出2020中國發展的十大趨勢。
地位 與美並列世界唯二,領跑兩個世界
據聯合國預估,2020年全球達70億人口。中國人口14.5億人,美國人口3.3億,兩國人口比例4:1。
中國和美國代表兩個世界。中國代表5000年古文明開發中國家,美國是代表250年歷史的西方已開發國家,東西方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思惟和立場,左右世界局勢。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教授威爾.賀頓(Will Hutton)是持「中國威脅論」的代表性人物,但他在《惡兆》(The Writing on the Wall)書中也不諱言,中美兩國,不管是國土面積、甚至城市分布都相類似。今天中國的成長速度也堪與南北戰爭到一次世界大戰間的美國比擬。
對台灣而言,由大陸扮演帶頭角色的「東協加三」,影響尤其重要。「東協加三」將在10年內完成簽署運作,這個總人口占全球三成以上,貿易量占全球11.1%的龐大經濟體,足以和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歐盟(EU)相比,亞洲的台灣、澳洲、紐西蘭都得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
能源 解決麻六甲壓力,是綠能發展關鍵
2008年中國石油消耗量占全球10%以上,搶占世界油源是中國過去10年的大戰略。而且,中國進口石油有八成須經東南亞的麻六甲海峽,這裡又是美國海軍艦隊的勢力範圍,「麻六甲困境」一直是中國經濟的隱憂。
但現在世界能源情勢已在轉變。根據匯豐(HSBC)證券今年4月發布的報告預估,這波全球刺激景氣方案中,共有4360億美元將投入綠能產業,中國和美國的投資額最大,分別為2210億美元及1120億美元,兩國加起來就超過七成五。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分析,中國可望透過「能源轉軌」,降低麻六甲困境壓力,2020年前,中國將大興太陽能、風力、水力、核能發電,預計未來15億千瓦的發電量中,煤、油發電比率將下降到五成五。
韓曉平最看好大陸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因為比起其他發電產業,太陽能最適合民間企業介入。能源轉軌也將帶動交通工具、產業能源使用的轉變,後續商機無限。
環保 境內汙染嚴重,改用「綠貓」抓老鼠
湯瑪斯.佛里曼在《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一書中將世界綠色新未來指向中國,認為中國在繼黑貓、白貓(鄧小平對改革開放的詮釋)後,還要有一隻「綠貓」抓老鼠。目前中國七大河川有一半嚴重污染;且國土沙漠化嚴重,飽受沙塵暴威脅,造林、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率將是2020年最大的考驗。
據今年初瑞士信貸發布的報告,中國660多個城市中,有1∕3的城市不具備污水處理廠,廠利用率也只有60%,中國水市場到明年將達3000億歐元。
水資源產業已和鐵路投資、城市軌道並列中國未來10年最迫在眉睫、最有潛力的產業。威立雅(Veolia)、蘇伊士(Suez)等國際水務集團皆已進入中國。
城市化 三農問題可望突破,並構建四種城市
交通建設加速中國城市化,2020年中國城市化將上看70%,並因交通「大通道」的連結區分出世界級城市、區域中心超大型城市、區域國際型城市、個性化城市四種。
未來世界特大型城市有1∕3到1∕2在中國。上海、北京、廣州、武漢、成都等區域中心,因為區域交通改善,規模和東京看齊。
人口往城市位移的結果,占全世界面積8.6%的18億畝農地、耕作人口可望大幅降低。
農業企業化可望改革大陸近百年來的「三農問題」(農村、農業、農民),也大大緩解中國城鄉失衡的壓力。
金融 三流暢通,上海恐威脅東京、香港
中國緊密結合成一日生活圈,還會形成物流、金流、人流「三流」暢通的情況。大陸中央已將上海定調為2020年的「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將改變目前中國企業總部分布全國各地的態勢,深圳B股地位可能邊緣化,上海是「總部經濟」的大熱門。
2020年,京流、漢流(武漢)、粵流可能會匯聚到「滬流」。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可能變成世界強勢貨幣,上海也將威脅東京、香港、新加坡的金融中心地位。
內需 中國企業正颳起自創品牌風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代工體質讓中國只有聯想、海爾幾個少數品牌夠格稱上國際品牌。中國正積極改變現有外向出口、投資拉動、內需產業「三架馬車」的結構,做大內需市場。專為中國市場量身訂做的商品將如雨後春筍出現,並有機會在國際引領風騷。目前最被看好的比亞迪電動車,不只在中國暢銷,技術也領先。
不過,各國對於「中國黑心產品」普遍有疑慮,2020年也是中國加強產品檢驗的年度,若商品品質無法取得公信力,將是中國自有品牌的最大阻力。
財經 迫切議題:國企轉型與金融革新
連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都坦承,中國的改革開放有別於蘇聯與東歐「一次到位」式的「休克療法」,雖然出現了少數成功的私有企業,但國有企業仍占舉足輕重的份量。
這4000~5000家國有企業太過龐大,四大專業銀行有80%以上的貸款都給國有企業。改革普遍存在著「一放就活,一活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輪迴。如果國企改革問題無法解決,中國金融改革勢必無法進行。另外,金融體系放款保守,民間企業融資困難,尤其對中小企業來說,沒有資金就很難「轉大人」。
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指出,在金融海嘯洗牌下,中國工商銀行已躍升世界第一大銀行,但就體質仍和國際水平有相當落差。未來10年將是中國金融體系改革的年代。
人口 一胎化世代當家,老化問題浮現
2020年,中國一胎化人口將屆滿40歲,這些從小就被細心呵護,在台港、西方流行文化薰陶下長大的人,將徹底改變中國的思考、消費、管理結構。
但是,一胎化後遺症也正式攤上檯面,如人口老化、性別失衡、階級差距等。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2.5億,占總人口近兩成。不過,老人商機、醫療商機也隨之興起。目前已有不少台灣的老人保健專家,被大陸招聘。
政治 擴大公眾參與聲浪沸騰
2020年,胡錦濤下一個接班梯次已走進第二屆任期。先前江澤民任滿兩屆就交班,為中國中央權力結構立下世代交替的規則。
然而中國中產階級興起,社會邁向小康,社會對法治的渴望達到頂點。2008年中國的吉尼係數(貧富差距指標)已達0.47,距離國家暴動的0.5不遠。擴大公眾參與、落實法治正義的聲浪與日劇增。
經濟學家茅于軾預測,2020年中國經濟局勢應該已經底定,接下來就是政治改革。中國最好的政治人才都在共產黨內是無庸置疑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改革也可望是從黨內展開,因此,改革最好為漸進,社會風險也會降到最低。
文創 不只文化復興,創意產業無限商機
中國的文化復興運動方興未艾,且是由文化界、商業界共同領軍。根據官方統計,包括電影、媒體、動漫在內的文創產業年產值已超過人民幣5400億元。在2020年這些都將呈倍數成長。
2020年,中國會不會變得又富、又綠、又均,也開始重視文化等精神生活,不只台灣人關心,世界也等著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