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06月 30日 麥樂信
由於投資者認為最困難時刻已經過去﹐樂觀人氣促使亞太股市普遍反彈。但是﹐這些經濟復蘇跡象有多大可靠性﹐又會給我們描繪出怎樣的經濟前景呢?下面我們就進一步分析下亞太地區經濟復蘇的十大跡象。
第十:貿易
亞太地區近期的外貿情況令人振奮。經歷了此前出口同比下滑多達50%之後﹐幾個國家的出口下滑步伐已經放緩。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菲律賓、台灣、新加坡和香港的對外發貨量已經明顯邁出了低谷。
但出口方面並不都是好消息。很多國家仍在承受著美國和歐洲消費需求萎縮帶來的沖擊。在印度、馬來西亞以及(或許最重要的)中國﹐出口同比數據仍在不斷惡化。
第九:消費者信心
亞太地區的消費者信心已經從去年年底的穀底顯著好轉。在2008年6月觸及週期性低谷後﹐印尼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一直在穩步走高。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類似指數也在不斷好轉。
但必須記住的是﹐家庭的信心狀況依然脆弱﹐尤其是在眼下這個失業問題不斷上升的大環境下。如果經濟停止復蘇或是出現負面金融事件﹐積極人氣可能會就很快消散。而且﹐在經濟遭受嚴重下滑之後﹐詢問民眾對未來12個月狀況的看法可能會得到失真的調查結果﹐因為家庭不願去設想未來的狀況只會變得更糟。
第八:工業產值
亞太地區的製造業產值水準似乎正在持穩。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工業產值指標均出現了回升﹐因為此前當地製造商大規模的削減庫存舉動使得現在它們必須加大生產才能滿足新的訂單需求。與此同時﹐日本4月份工業產值較上月增長了5.3%﹐是該指標1953年開始編制以來的最大月度漲幅。領漲該數據的是汽車等行業﹔得益於日本政府推出的“舊車更新提供現金補助”的援助計劃﹐日本汽車銷量得以開始回升。
第七:就業
儘管失業人數仍在不斷增加﹐但亞太地區的失業率一直低於美國和歐洲。香港失業率從1-3月的5.2%上升至2-4月的5.3%﹐但升幅慢於預期。新加坡關鍵的建築業和服務業正在招聘工人。
第六:商業信心
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的恐慌﹐亞太地區的商業信心遭到了動搖。不過﹐近期調查顯示﹐該地區的商業信心已經持穩﹐一些反映商業信心的指標已經轉為正值。澳大利亞5月底的商業信心指數出現了2001年以來的最大升幅﹐而新西蘭的商業信心指數同樣大幅上揚。
不過﹐商業信心的回升可能主要反映的是對全球經濟得以避免蕭條的一種集體性釋然感﹐而不是對經濟增長的普遍看好。與此同時﹐很多信心指標仍然處於負值﹐表明不斷下滑的商業投資會在未來數月施壓於經濟活動。
第五:破產數量
今年5月份﹐日本的破產案數量一年多以來首次出現下滑。這一指標與日本經濟好轉的其他跡象相互呼應:日本消費者信心已經從歷史性低點回升﹐工業產值也正在持穩。香港5月份破產申請較上年同期增加了53%﹐轉移了人們對當月破產申請較上月減少4.9%的關注。韓國5月份破產申請連續第五個月減少﹐降到了20個月來的最低水準﹐較去年12月創下4年高點的情況出現了顯著好轉。
第四:房地產業
與美國和歐洲相比﹐亞太地區的房地產行業顯得更具活力。澳大利亞住房貸款申請數量較去年9月低點回升了25%﹐建築許可過去兩個月增長了超過10%。類似地﹐印尼房地產價格一直保持著強勢﹔香港今年住房銷量回升了15%﹐而新西蘭和新加坡的住房需求也顯現出了令人振奮的跡象。
隨著亞太地區的失業問題上升﹐房地產業可能會面臨壓力。不過﹐地產市場的穩定將對消費者信心產生積極的影響﹐最終將給家庭支出帶來提振。
第三:大宗商品市場
大宗商品價格已經走出了今年早些時候的低點。在去年下半年下滑將近60%之後﹐今年2月中旬以來﹐包括倫敦金屬交易所六大工業金屬的指數上漲了超過40%。銅價今年已經上揚了將近50%。而在中國經濟已經重拾升勢的令人振奮的數據推動下﹐賤金屬價格也不斷走高。不過﹐有報導猜測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一直在儲備資源﹐這可能會擾亂大宗商品需求和價格。
第二:金融市場
隨著穩定金融體系的舉措提振了市場信心﹐金融市場的波動已經顯著平緩。政府擔保緩解了市場對違約風險的擔憂﹐而央行已經竭盡全力地向金融體系注入大量的流動性。隨著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股票市場也在反彈﹐債券價格走低﹐帶動收益率急劇上揚。反映全球信貸市場壓力的關鍵指標已經回落到了接近2007年中的水準﹐這些指標包括紐約的泰德價差(歐洲美元利率與3個月美國國債的利差)、倫敦的倫敦銀行同業拆息和隔夜指數掉期之間的利差以及東京的東京銀行同業拆息與隔夜指數掉期之間的利差。
投資者人氣的轉變是如此顯著﹐以致於金融市場目前已經在專注於貨幣刺激計劃的最終撤出。
第一:中國
強於預期的中國經濟數據一直是經濟復蘇討論的重要推動力。中國龐大的人民幣4萬億元財政刺激支出(佔中國兩年GDP的12%)以及巨額貨幣政策﹐正在支撐著中國國內需求再現活力。中國5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強勢增長8.9%﹐汽車業產值以35%的增幅領漲。中國5月份零售額加速增長﹐而今年前5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同期迅猛增長32.9%。
據穆迪經濟網(Moody's Economy.com)推算﹐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恢復了將近兩位數的增速。這種增勢提振了外界對中國經濟帶動全球經濟走出衰退的觀點。世界銀行(World Bank)近期將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6.5%上調至7.2%﹐這一消息隨即帶動市場走高。
不過﹐談到中國經濟數據﹐我們必須保持謹慎。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部分增幅可能是不真實的﹐這一指標將土地銷售和二手機械價值視同為投資。中國經濟數據可能因為銀行貸款顯著增長而被放大膨脹﹐而近期企業破產潮中的所有權變動也可能擾亂了數據。有跡象顯示﹐固定資產投資未來數月或將放緩﹐這必然會影響到中國對資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可能會打擊到大宗商品市場近期的旺盛人氣。
前景
亞太地區的經濟復蘇跡象值得關注﹐但我們同樣也需要對有可能影響經濟復蘇預期的警告和限定性條件予以重視。鑒於中國經濟影響力不斷壯大﹐亞太地區很有可能會比其他地區更快地走出經濟下滑。不過﹐金融市場反映出來的樂觀情緒似乎和產值增長可能長期低於趨勢的狀況有些不相符合。
(編者按:本文作者麥樂信(Matt Robinson)是穆迪經濟網經濟分析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