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美國銀行業前景如何

2009年6月 • Lowell Bryan and Toos Daruvala 麥肯錫
兩種不同類型的會計制——“公平價值”和“持有至到期”——已經造成了兩種不同的危機。其中一種危機已經接近尾聲,而另一種危機才剛剛開始。
隨著美國政府完成了對銀行業的“壓力測試”、2009年第一季度銀行利潤的回升,以及最近美國股市出現上漲,有理由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現在是否已能看到走出信貸危機的清晰路徑?我們目前距離銀行和證券行業恢復到資力雄厚、具有盈利能力、能為美國經濟提供增長所需信貸資金的狀態還有多遠?
好消息是,我們或許已經走過了信用證券危機的拐點,去年秋天爆發的這次危機迫使一些大型金融機構或破產倒閉、國有化,或採取極端的生存策略。然而,對於如何更廣泛地化解這次危機,在今後一段時期內仍將是霧裏看花、撲朔迷離。這是因為,許多人認為這只是一次單純的信貸危機,而實際上,這是兩種密切相關但卻迥然不同的危機,其中每一種危機都有自己的蔓延速度和持續時間,並要求銀行在一種嚴酷的經濟和監管環境中重新發現運營規律和方法。
孿生危機
第一種信貸危機主要集中在證券市場,而且最初發生在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市場。由於證券公司和投資公司都是採用“公平價值”會計制來為資產的當前市場期望值標價,因此,這些公司在大量貸款開始被拖欠之前很久,就已開始在抵押證券上蒙受巨大的虧損。這種信貸危機開始於2007年年中,並在2008年達到頂峰,導致了貝爾斯登、雷曼兄弟和美林證券的轉讓,並迫使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公司為了生存而轉型為銀行控股企業。信貸危機還使一些主要美國銀行的證券子公司損失慘重,並迫使美國政府接管或並購了美國國際集團(AIG)、房利美、房地美、國民城市銀行、美聯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以及其他一些金融機構。
好消息是,我們似乎看到,這種信用證券危機正趨於結束。這部分歸功於對銀行的壓力測試所提供的透明度,以及政府方面一再承諾不會對大規模的銀行破產放任不管。另一種信貸危機是商業銀行的貸款危機。雖然這種危機也源于不健康的住宅抵押貸款,但它包含了範圍更廣的貸款類型,包括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信用卡貸款、汽車貸款,以及杠杆化/高收益貸款,由於經濟低迷,現在所有這些貸款都在走壞。這些貸款大部分都採用“持有至到期”會計制,與“公平價值”會計制不同的是,它通常在貸款到期無法償還之前並不認定虧損。壞消息是,這種危機仍然處於其早期階段,並可能需要兩年或更長的時間才能最後確定這些貸款所造成的信貸虧損。
當然,所有大型金融機構的賬目上都持有這兩種類型的信貸資產。有些屬於規模最大的證券公司持有資產的70%都屬於“公平價值”會計制,而有些地區性銀行在“持有至到期”帳戶中的資產高達90%。對於整個銀行和證券行業,大約有2/3的資產屬於“持有至到期”會計制。
可能令人奇怪的是,會計方法居然能造成如此之大的差異。當每一天結束時,真實價值是每一份資產的現金流淨現值,但在債務被償還之前,這些淨現值是未知的。“公平價值”會計制是基於“按市值計價”的準則,當出現了債務無法按期償還的預期和資產交易能力下降時,資產的價值就會立即被打折低估。因此,“公平價值”會計制會使資產持有者在短期內顯得更糟。“持有至到期”會計制的作用則與此相反,它會使資產持有者在較長一段時期內顯得更好。
2009年第一季度盈利
許多屬於規模最大的銀行報告說,2009年第一季度的盈利能力有所回升。這一消息對市場的安慰未必錯投家門。如果不計入“企業/其他”類賬目(其中包括了許多一次性會計調整),6家最大的銀行2009年第一季度的運營收益為127億美元,與此相比,2008年第一季度則是盈虧平衡。
對這些結果的分析表明,企業銀行和投資銀行業務活動(主要是證券公司的運營)的季度非利息收入比上年同期大幅增加,達到了令人吃驚的263億美元(圖表1)。“公平價值”會計賬目的虧損使2008年的統計結果令人沮喪,而在2009年,“公平價值”會計賬目卻扭虧為盈。通過套利交易,以及隨著市場環境改善而變得可資利用的其他交易機會,使交易利潤
儘管對於證券部門而言,最糟糕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但2009年第一季度的統計結果表明,同樣在這些大銀行中,商業銀行業務活動的情況卻截然不同。2009年第一季度,這些銀行提取的貸款呆賬準備金達到380億美元,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16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120億美元)來自零售銀行業務和信用卡信貸業務。換句話說,在這些信貸業務上,拖欠債務的步伐在不斷加快。
這一指標至關重要,因為“持有至到期”會計制下的貸款呆賬準備金提取額是反映今後貸款虧損的一個滯後指標。在“持有至到期”會計制下,即使貸款虧損的可能性極大,它也不會馬上反映出來,因為貸款呆賬準備金提取要到貸款實際到期而未償還時才會發生。由於許多此類貸款在合同條款和貸款條件中允許借款人支付超出信用額度的利息,所以這種貸款在信用額度用完之前不算拖欠。因此,最終的貸款虧損可能會隨著信用額度的耗盡而增大,而虧損發生的時間則被延後。當貸款呆賬準備金開始迅速增加時,意味著未來可能出現更多的貸款虧損。
貸款虧損即將來臨
儘管2008年是證券公司虧損嚴重的一年,但今年和明年將會是採用“持有至到期”會計制的資產虧損嚴重的年份。這些虧損在對銀行的壓力測試中已見端倪。在壓力測試中,監管機構對今後的經濟表現提出了幾種不同的假設,並對在不同經濟走勢下將會發生的貸款虧損進行了測算。例如,信用卡虧損與失業率密切相關。通過預測失業率會上升到某一水準,壓力測試就可以預測相應的信貸虧損。
麥肯錫的研究估計,鑒於當前經濟衰退的嚴重性,從2007年年中直至2010年年底,源於美國的債務所造成的信貸虧損總額可能將在2.5萬億~3萬億美元之間(圖表2)。在這些信貸虧損中,大約有1萬億美元已經實際發生。由於美國的銀行持有源於美國的債務的大約一半(這些債務包括住房抵押貸款、商業抵押貸款、信用卡虧損,以及高收益/杠杆化的債務),因此,在這些債務剩餘的1.5萬億~2萬億美元的預期虧損中,美國銀行和證券行業將要承受大約0.75萬億~1萬億美元。這些數位與美國政府提供的資料基本吻合,美國政府估計,19個最大金融機構的信貸虧損最高可達6000億美元。
自2007年年中以來,美國的銀行和證券行業已經承受了大約4900億美元的虧損,即每個季度大約虧損800億美元(圖表3)。如果該行業在2009年和2010年再承受1萬億美元的額外虧損,每個季度的虧損額將達到大約1250億美元。不過,如前所述,這些虧損將主要集中在商業銀行貸款上。重要的是,許多此類虧損將集中在那些壓力測試揭示出其資金不足的銀行中。
對於任何採用公認會計準則(GAAP)的特定金融機構而言,其相對資金實力都與其資產組合密切相關,尤其是與屬於“公平價值”會計制或“持有至到期”會計制的資產組合高度相關。因此,毫不奇怪,通過壓力測試確定的大部分資本雄厚的金融機構,或者是擁有大型證券公司的企業(如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銀行),或者是大型託管/資產管理企業(如梅隆銀行),這些企業在2008年都虧損嚴重。同樣不足為奇的是,大部分“資本不足”的銀行都是那些其資產組合主要由“持有至到期”資產構成的金融機構,此類資產在未來還會造成虧損。
對壓力測試的評價
壓力測試可能已經為各個金融機構的恢復健康搭建了一個舞臺,因為它為金融市場提供了每一個金融機構貸款組合的品質資訊。有關貸款組合構成的資訊透明度越高,分析師就越有可能更準確地估計出“持有至到期”貸款的虧損。為了恢復對銀行資產負債表品質的信心,以及制定防止今後輕率冒險的規定,就必須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壓力測試還標誌著一個轉捩點,因為這種測試為瞭解美國政府今後將如何處理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提供了更大的透明度。美國政府已經表明了令金融市場感到滿意的態度:為了確保今後不再有大銀行破產,政府既有所需要的資源,也不乏這樣做的決心。顯然,為了確保今後對任何陷入困境的金融機構都將提供井然有序的解決方案,美國政府隨時準備動用所需要的資金支援、擔保和注資等綜合手段。
恢復盈利能力
儘管壓力測試重點關注金融機構的資金是否充足,但是,一家金融機構要想變得資本雄厚而足以自立,唯一現實的途徑就是通過自身能力盈利。真正具有盈利能力的銀行和證券公司能夠通過保持利潤和發行新的證券來籌集資金。
許多資本化程度高的銀行面臨的挑戰是,它們將會發現,要創造足夠的收入以負擔未來兩年的貸款呆賬準備金的難度很大。此外,淨息差還能維持多久也不清楚。自2006年以來,那些通過了壓力測試的銀行的淨息差實際上有所增長,儘管非應計收支額也在不斷上升(即當一筆貸款違約拖欠和貸款準備金形成時,它就不再產生利息)。對於這些銀行而言,淨息差實際上已從2.1%增加到3.0%,相當於每年增加700億美元的收入(圖表4)。淨息差的這種增長主要是由於資金成本的快速下降,而這是因為美聯儲降低銀行應付利率的速度要快於銀行貸款利率和證券帳面利率的降低。隨著更多的貸款成為非應計專案以及貸款的延期償還,即使美聯儲繼續保持低利率,淨息差仍然可能面臨壓力。
為了應對這種盈利挑戰,資金充足和資本化程度高的銀行必須完成防禦和進攻兩方面的任務。在防禦方面,有必要投資培養催收貸款和甄別客戶的技能。根據我們的經驗,業績一般與業績卓越的金融機構在貸款虧損率上的差距很容易就能達到5%~15%(取決於金融機構的起點)。
銀行和證券公司還有必要開始更有計劃性地降低運營費用。雖然人們可能會設想,為了適應艱難時期,銀行和證券公司一直在降低運營成本,但實際上,自2006年以來,19家經過壓力測試的金融機構每年的運營費用增加了32%(每年900億美元,從占資產的2.8%增加到3.3%)。許多銀行需要制定目標,將非利息支出在2008年的水準上降低20%或更多。
隨著資本市場的繼續解凍,旗下有證券公司的銀行應該擁有更加充分的機會。在信用證券的發行、收購和讓產易股等方面,被壓抑的需求都相當巨大。此外,與強有力的對手進行交易的機會應該也會很多。
未來的挑戰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即使是美國大銀行中的佼佼者,也面臨著極具挑戰性的環境。不僅經濟衝擊使金融市場和行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遷,而且拯救銀行和證券行業的過程已經改變了國家與這一行業的社會契約。現在,整個銀行和證券行業都依賴於政府各種形式的支援,從低成本的資金(拜美聯儲所賜),到債務擔保、資產擔保和注入資金。
還沒有一種清晰可見的途徑能將銀行和證券行業恢復到獨立於美國政府的狀態。對監管的重要變革即將出臺,在很長一段時期內,該行業將不得不接受比它所願意的更多的政府干預和監督。在此背景之下,壓力測試已經抹去了用同一支“畫筆”為所有金融機構“描畫”的共同恐懼。它還消除了有關美國政府將如何對待單個金融機構的不確定性。但是,該行業的領軍企業仍然需要繼續提高運營效率和紀律,它們可能會決定信貸危機將在何時——以及如何——最終被化解。
作者簡介:Lowell Bryan和Toos Daruvala是麥肯錫紐約分公司資深董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