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1月29日
要想知道為何投資者對將資金投向日本公司如此謹慎﹐看看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在重組一家陷入困境的日本電子集團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就清楚了。
在2006年初﹐高盛旗下的私人資本運營公司向日本三洋電機公司(Sanyo Electric Co.)投資了1,250億日圓(11.7億美元)。與兩家日本金融機構聯手進行此項投資的高盛集團認為﹐三洋電機要做的事情一目瞭然:以可充電電池和太陽能板等優勢產品為經營重心﹐賣掉疲軟的子公司和非核心資產。
但重整進程格外緩慢。據知情人士透露﹐三洋電機的創始人井植(Iue)家族和新投資人發生了沖突。井植家族不願出售公司旗下從家電到護理中心等多項業務﹐結果失去了對公司的控制。
上個月﹐三洋電機的情況進一步惡化。在聖誕節當天﹐該公司宣佈將重新發佈此前6個財年的收益。此前﹐日本有關部門曾對三洋電機進行了調查。
修訂後的收益報告顯示﹐三洋電機在2000和2001財年實際並未盈利﹐而是發生了巨額虧損。東京證交所因此對三洋電機繼續上市的資格發起審查﹐不過分析師表示﹐摘牌的可能性不大。自高盛及合作夥伴對三洋投資以來﹐三洋的股價已重挫57%。
三洋電機的發言人表示﹐公司一直致力於重組進程﹐相信會計問題屬於歷史問題。
高盛集團的發言人對此不予置評。
三洋電機的緩慢復蘇和股價的下跌顯示了重振日本公司的難度之大。許多觀察人士曾認為﹐三洋電機進行重組是顯而易見的選擇﹐高盛能夠迅速地推動復蘇進程。重組三洋電機遇到的這些挑戰令整個投資界感到心灰意冷﹐日經225指數跌至兩年多來的最低水準與此不無關係。
投資銀行比聯金融產品(KBC Financial Products)的策略師喬納森•阿倫(Jonathan Allum)說﹐關閉工廠和置換資產等西方式的重組在日本並不常見。企業的確在轉變﹐但速度更慢、而且所需時間也更長。
當然﹐高盛及合作方大和證券SMBC株式會社(Daiwa Securities SMBC Co.)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 Inc.)還不至於因此賠錢。它們持有的優先股最終將以每股70日圓的實際成本轉換為普通股。
按週一122日圓的收盤價計算﹐這幾家投資人的收益約為75%。股票已經可以進行轉換﹐但他們表示目前還不急於出手。
據知情人士透露﹐高盛無意在確定重組已取得成功之前將這部分股份拋出。這家紐約投資銀行巨頭希望這項交易能幫助它吸引其他日本企業客戶。這筆交易也是2003年高盛集團向三井住友金融集團投資13億美元以來的最大一筆投資。
與日本其他電子產品生產商類似﹐三洋電機的問題根源在於涉獵過廣。高盛牽頭的投資者們希望三洋電機賣掉一些業務﹐但該公司的管理層卻拒絕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三洋電機希望在洗衣機等家電領域和強手如林的消費電子領域均保持強大的業務。在家電領域﹐三洋電機必須與亞洲其他成本較低的公司競爭﹔而在消費電子領域﹐三洋電機的銷售額也在逐漸縮水。據知情人士透露﹐雖然三洋電冰箱和空調等產品的品牌認知度在世界大部分地區都較高﹐但在有些國家卻賺不到錢。
不僅如此﹐管理三洋電機也非易事。三洋旗下的很多分公司長期以來都處於幾乎獨立的狀態。原來的管理層希望分公司享有這樣的獨立性﹐以靈活應對經濟和市場上發生的變化。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樣一來﹐就很難追蹤各個分公司的運營情況﹐因而增加了公司的會計核算難度。
儘管如此﹐重組工作還是取得了一些進展。三洋電機已賣掉了一家液晶顯示器合資企業的股份﹐不過放棄了就出售半導體晶片業務進行更深入的談判。上週﹐該公司還與京瓷(Kyocera Corp.)簽訂了出售其手機製造業務的協議。該交易的價格估計約為400億日圓。
去年3月﹐投資者們迫使井植家族退出。原副總裁村上佐野(Seiichiro Sano)接任總裁一職﹐並獲得了投資者的支持。
去年11月﹐三洋電機公佈了一項旨在發展能源、電子產品和家電這三項主要業務的三年計劃。能源業務將包括三洋電機的兩項最有前途的技術──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並預計將對公司的增長起到推動作用。
上週五﹐三洋電機表示將改革匯報路徑﹐使總部的高管們對關鍵業務部門直接負責。
三洋電機的電池業務增長良好﹐預計隨著從MP3生產商到混合動力汽車生產商等各類公司的需求量增大﹐這一業務還將繼續擴大。在上半財年中﹐公司電池銷售收入增長了16%﹐至2,304億日圓﹐佔總銷售額的20%以上。同期﹐三洋電機實現營運利潤240億日圓﹐其中電池業務佔了92%。
不僅如此﹐三洋電機還成功扭虧為盈。三洋電機上半財年合併報表的淨利潤為160億日圓﹐改寫了上年同期虧損36億日圓的局面。同時﹐三洋電機還提高了對全年營業利潤的預期。
三洋電機表示﹐希望在2011年3月前將公司的營業利潤提高一倍﹐至1,000億日圓。分析人士認為這一目標比較現實。
儘管如此﹐分析人士仍然擔心一時的強勁表現並不一定意味著公司將進入持續增長的軌道。
Nikko Citigroup Ltd.的分析師Kota Ezawa最近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三洋電機還要一些時間才能進入增長期。
Andrew Mors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