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9日 星期二

憤怒的大豆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記者聯合報導
2008年1月21日 星期一
早在中國古代的周朝,大豆就是神聖的五穀之一。
幾千年後,對於中國和其他多數亞洲國家而言,大豆依然重要。但在最近,大豆引發了更為現實的關注。
上週一,萬名印尼民眾走上街頭,在雅加達的總統府外抗議大豆漲價。過去一個月,印尼的大豆價格飆升逾50%,過去一年的漲幅高達125%,導致市場供應極度短缺。儘管這種社會動盪尚未波及到其他亞洲國家,但消費者的失望情緒正在加重。
無論是中國豆腐,還是日本豆醬,豆製品是亞洲飲食中的基本食材,也是該地區貧困人口的主要食物。
對於許多印尼人而言,印尼豆豉(發酵的大豆糕餅)通常是唯一的蛋白質來源。政府資料顯示,除大米之外,印尼人去年的蛋白質攝入量中,22%來自豆製品。
農業分析師哈伯林德吉特•狄龍(Harbrinderjit Dillon)表示:“對於窮人而言,這個比例可能兩倍於此,因為大豆是最廉價的蛋白質來源,而窮人幾乎占印尼總人口的一半。”
“這場危機表明政府(的治理)已經落到何種程度。公眾的態度是,如果政府連(豆製品)都管不了,那麼他們還能做什麼呢?”
全球大豆價格上周攀升至創紀錄高位,部分原因是美國和亞洲農民轉種玉米、棕櫚油和其他農作物,以供應生物燃料行業。拉美收成欠佳和不斷增長的中國需求也進一步增加了大豆價格面臨的壓力。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主管阿肖克•古拉蒂(Ashok Gulati)表示:“這最終是一場填飽肚子還是填滿汽車油箱之間的較量。”
印尼政府現正採取暫時舉措,解決大豆價格飆升問題,但其作用可能很有限。印尼政府後勤供應部門主管慕斯達華•阿布巴卡(Mustafa Abubakar)上週四表示,政府將從美國進口品質低於以前的大豆,以控制大豆價格飆升。
其他國家有關部門也開始採取相關行動。在韓國,負責進口的國營機構——韓國農水產物流通公社(Korea Agro-Fisheries Trade Corporation)已準備增加大豆進口,以控制國內市場價格,而韓國農業部成立了一個特別小組,解決人們對大豆價格的擔憂。
同時,食品生產商迅速將價格上漲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在日本,味噌公司最近宣佈漲價10%至15%。
在韓國,單在去年12月,大豆價格就上漲10.7%,導致豆奶、小吃和一些其他豆製品零售價格本月最高上漲30%。
在香港,嘉鹹街(Graham Street)市場豆腐銷售商提高了豆腐價格——至少10年來,這還是首次。73歲的Ng Chou表示:“成本上升了,自去年10月以來,豆腐加工廠兩次漲價。”他家的To Kei豆腐店自1949年就開業了。
在他的豆腐店,一塊豆腐去年10月售價是4港元(0.5美元),現在賣到5港元。
對於亞洲而言,一個關鍵問題是對進口的依賴。
在日本每年大約400萬噸大豆消費量中,95%依靠進口,其中四分之三來自美國。而對全球價格影響力越來越大的是中國——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進口國。
中國的需求一直在大幅上升,尤其是對飼料用大豆的需求,隨著中國人越來越富裕,肉食消費也隨之增長。過去一年,中國豬肉價格累計上漲80%左右——這也是一個更大的公眾失望情緒源。
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稱,未來10年,中國的進口需求將讓“其他所有國家相形見拙”。到2017財年,在全球大豆貿易的預期增幅中,四分之三以上將來自中國。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駐香港經濟學家陶冬表示:“對大豆市場而言,中國是最大的波動因素。”
“中國大豆進口量波動非常大,因為進口只是國內產量的補充。這種波動很難解釋。”
英國《金融時報》拉斐爾•曼代(Raphael Minder)香港、約翰•阿格里昂比(John Aglionby)雅加達、宋京雅(Song Jung-a)首爾報導。鄺彥暉(Robin Kwong)香港、喬納森•索布林(Jonathan Soble)東京、傑夫•代爾(Geoff Dyer)上海、托范•黑達雅(Taufan Hidayat)雅加達補充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