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掌握逾億美元個案 投行制勝關鍵

2010-01-23 工商時報
元大證券執行副總李明山接受專訪時表示,去年初,大中華資本市場的板塊開始整合,不論對投資人或有籌資、併購需求的企業,都是機會,大中華資本市場的匯流,不僅帶動更多投資機會,也將轉變國內企業的籌資模式,「過去企業海外發行GDR的募資模式將被取代!」
李明山是目前元大證涵蓋香港、上海、台灣三地的大中華地區投行業務負責人,去年他帶領公司以市佔率逾30%的成長率,拿下投行業龍頭寶座。他分析指出,國內券商發展投資業務,最大利基,就是對中小企業的深入了解與服務,是國外券商難以匹敵的。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兩岸資本市場互相開放,企業的籌資方式會有何轉變?
答:會的。過去1億美元以上的籌資案,常被跨國投行業者帶到國外發行GDR,但實際上,GDR是過去台灣資本市場若干限制下,發展成的特殊產物,發行GDR對跨國券商有好處,一方面整個配售系統在海外母國,另一方面主要法人投資者如政府退休基金等,也在海外。
但發行GDR對有資金需求的企業並不划算。舉例來說,1億美元GDR發行,成本通常要150~200萬美元,但若在台灣募資,幾百萬台幣即可。
兩岸資本市場匯流,情況較先前大不同,更多元的國際法人投資者,不用遠赴歐美也找得到。我們上次作中美晶22.84億元的現增,折價比僅7.93%,比起當時其他太陽能的現金增資案,動輒接近20%的折價幅度,幾乎僅為人家的一半。
我們有半數以上的股票,是賣給穩定的國外法人,即不用花高成本去國外發行GDR,卻能得到好的籌資效果。我認為企業赴海外發行GDR的需求,未來會被國內籌資取代。
問:目前元大證券12%市佔率及香港的大中華平台,對元大證券的投行業務發展,有何助力?
答:12%經紀市佔通路,讓我們有網絡上的優勢,投行業務人力約100多人,但所有國際投行業者在亞洲配置的人力,只有300人,無法顧到台灣產業重要一環─中小企業籌資需求,相對的,爭取投行業務時,中小企業絕對是我們的主力。
香港的大中華平台也是助力,特別是複委託業務這一塊。舉台商回台發行TDR為例,總要有誘因吧?大部分有需求的企業,都是在香港本益比低、交易量少,希望回台發行同時,也能提高港股表現,此時大中華平台就發揮相當的助力。
複委託業務在香港市場市佔率超過40%,能為我們代發行TDR的客戶創造好的價格環境,帶來「水漲船高」效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