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陳淑泰
「散戶一張賺錢的股票,比大戶千張賠錢的股票棒!」自稱「比散戶還散戶」的蘇松泙認為,散戶只要有方法,照樣能夠打敗外資、大戶。
至於交易方法,除了各種賺錢操作策略外,這位玩過千檔以上股票、平均年交易金額達6億元的大戶,雖然挑股票百無禁忌,隨時追買強勢股,但在下單時,卻有很多絕不做的禁忌,《Smart智富》月刊特別整理蘇松泙的「4不」,提供大家參考。
1. 不融資
蘇松泙剛進股市時,背負龐大負債,因為怕「再輸一次就沒了」,因此不敢融資買股。隨著在股市愈賺愈多,交易經驗更豐富,他體悟:不融資,是新手上路投資人一定要養成的習慣,因為「會漲的股票通常不能融資」。
哪些會漲的股票不能融資?包括4類:
◎IPO掛牌新股:依規定,新上市櫃股票不會馬上開放信用交易,通常要等掛牌交易半年之後,公司獲利、淨值、籌碼分散度達到標準,價格及成交量無異常波動,新股才能取得融資、融券資格。因此,投資人要賺新上市櫃股的蜜月行情,只能靠現金,不可能融資。
◎除權、息個股:個股在除權息之前,會停資3個交易日、停券5個交易日,這時候使用融資者就不能買進。
◎短期內快速飆漲股票:這類強勢股,因為漲幅大,通常也會被證券主管機關宣布調高信用交易自備款成數。
◎每股淨值低於面額10元的股票:這類個股會在財報出爐後遭取消信用交易資格,同樣無法融資。
蘇松泙認為,前述這4類股票波動大、幾乎都可以讓人賺到錢,但都不能融資或是會被限制,因此,習慣用融資買股的人,反而賺不到這些股票的錢。
2. 寧追強勢股、不買跌停股
蘇松泙經常用漲停價去追買強勢股,同時,手中已經握有的股票若是亮燈漲停了,10次有9次不會把這種強勢股賣掉,「因為你可能會錯失最甜美的那一段行情」。會有追買強勢股的體認,緣自民國77年金融股開始的大多頭行情。當時,彰銀從38元漲到100多元,他想買但沒錢,一位長輩卻想在漲停鎖死時一舉出清手中彰銀,蘇松泙力勸長輩不要賣。最後,長輩慨然同意「免成本」每天賣1張給蘇,總共賣了10張股票,兩人議定出清股票後,再結算損益。果然,彰銀連續飆漲,一路飆到300元,長輩才獲利了結。蘇松泙則靠追買強勢股的想法,不花一毛錢,賺進150萬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