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鎖定3種股票,每年參與除權除息

撰文者:林淑玲
「除權除息不一定穩賺。」比起開心、愉悅的談論投資新股,蘇松泙在聊到除權除息股投資時,語氣開始謹慎起來。
名詞解釋 除權除息
當上市櫃公司發放現金股利時,叫做除息;發放股票股利時,叫做除權。若不想參加公司股票除權除息的話,必須在除權日或除息日前賣出。除權除息當日買的股票,則不計入除權除息範圍。
「參加除權除息,不但可能『貼權』,還會『貼息』,一定要精挑細選,不能像新股一樣每檔都參加,會自討苦吃。」蘇松泙說。
名詞解釋 填權填息、貼權貼息
如果股價在除權後上漲到除權前的價錢,稱作填權,反之則為貼權。如果股價在除息後上漲到除息前的價錢,稱作填息,反之則為貼息。
因此,儘管每年不論大盤好壞,蘇松泙一定參加除權除息行情,但他會從上千家除權除息公司中,只挑出100多檔參與,參與率減至1/10,所以很少失手。
例如,今年最得意的戰績,就是搶進高價股洋華,單是參與除息,短短兩個交易日賺進7萬元,投資報酬率近5%。
論投資股市資金報酬率,蘇松泙說,除權除息不是投入資金最多、賺最多的一塊,但是參與除權除息行情,可以測試市場水溫,而且因為經過研究才投入,再爛的行情都能賺錢。更何況,報酬率就算比較低,「每檔只要能賺1,000元,100多檔至少也能賺10幾萬元。」積小勝為大勝的操作風格,再次展現。
整體看,每年除權除息行情,蘇松泙必定鎖定大型股、權值股、強勢股等3大族群操作,每檔股票獲利從4%至30%不等,是每年財富穩健增值的利器。
出手前,他一定遵循以下3個選股原則,在除權除息行情啟動前就做好準備。
原則1》觀察除權除息前一週股價
市場上,一般討論除權息行情,都會參考現金股息殖利率、法人進出張數等,但蘇松泙說自己學歷低,不懂也沒興趣搞懂,他只關心股價,因為「股價會告訴你強勢股在哪裡」。
名詞解釋 現金股息殖利率
就是股息殖利率(Dividend Yield),計算公式為每股現金股利÷每股市價,可以計算單位成本的產出,知道每投資1元所能獲得的附加價值,數值愈高代表愈具有投資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