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9 工商時報 【梁寶華】
不少市場老手,對台灣股市最近一陣子的飆漲,很有一些不知莫名的感覺。不論從基本面,還是技術面,都有一些難以捉摸的無力感;「明明看這個盤勢該回,怎麼就是不回?」問題到底在哪兒?讓這些投資老手,有些手足無措。
其實,和全球股市一樣,台灣股市的莫名漲幅,都是資金作祟。
簡單看一個數據,2007年,全球GDP約58兆美元,但光一項金融衍生性商品CDS(信用違約交換)所捅出來的窟窿,就高達56兆美元。在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之後,世界各國忙著大量印製鈔票填補這些過度槓桿操作造成的空洞,以致於游資氾濫,各國錢滿為患。
這是當前各國都在思考所謂「退場機制」的主由;簡單說,就是為了救經濟,所以寬鬆貨幣,希望藉由政策的導引,將這些救市資金導入實體經濟,從而力挽狂瀾,讓實體經濟逐步復甦,並帶動景氣的全面翻揚。
但許多形勢,往往事與願違。就和中國今年以來不斷寬鬆的信貸投放一樣,估計起碼有五成以上,約四兆元人民幣的信貸投放,因而轉進股、房兩市,從而造成目前大陸各地地王頻現、股市超漲的泡沫現象。
同樣的情況,世界各國為了救市所超印的貨幣,也就如此一般的四處流竄,終而造成通貨膨脹蠢蠢欲動,各國開始拉出警報,不斷思考該如何設定「退場機制」,避免隨之而來的通貨膨脹難題。
這個普遍的問題當然也出現在台灣。但對台灣而言,面對這種全球性的困境,相對而言比較好處理;因為只要「跟隨」就好。從中央銀行以往的利率政策,我們可以觀察到,基本上和美國約有一季到半年的時間差,依照此一規律,觀察台灣的利率走勢,基本有跡可循。
但困難的是,目前在台灣流竄的熱錢,除了因全球各國救經濟導致氾濫的游資之外,還帶有對陸資來台及MOU簽署、ECFA談判等消息未必切於實際的期待,終而導致台灣股、房兩市如脫韁之野馬,一路狂飆,讓多數小市民引頸卻難望其項背。
凡不合情理事,必定有所修正。因為不合理處,必然潛伏危機。而危機也確實存在,謹慎地看,當前的股市偏離經濟基本面、美國財政赤字創新高,再加上美元劇跌,這三大現象隱約和1986年時期的美國情況類近,任何貿然的孤注一擲,難免會讓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跌跤。
即使當前真已見實體經濟微露曙光,但黎明前的黑暗,往往伸手不見五指,聰明如你的投資人,豈能不平心靜氣穩妥思考下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