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Lex專欄:高盛惹誰了

英國《金融時報》 Lex專欄 2009-11-19
高盛(Goldman Sachs)最寶貴的資產——其令人敬畏的聲譽——正變得像一堆正在貶值的債務抵押債券一樣“有毒”。自今年夏季以來,它先後被指責為一個“吸血烏賊”、搶先獲得豬流感疫苗、殘忍對待總部大樓裏發現的小貓、乃至濫用上帝的名義。(公司首席執行官勞埃德•布蘭克費恩(Lloyd Blankfein)開玩笑說,高盛“在做上帝的工作”,但批評者看不出其中的諷刺意味。)現在,高盛在今年前9個月賺得84億美元利潤、並撥出令人瞠目結舌的167億美元薪酬之後,又被指責為試圖向美國小企業提供數億美元資金,以這種惡劣而且不成功的手法企圖重建自己的公共形象。
姑且不論高盛擁有良好慈善記錄這一事實(既包括鼓勵高薪的資深員工捐贈,也包括彙集公司的資金投向有意義的事業)。同時也姑且不論企業不會(也不應該)僅出於愛心就奉送股東的資金。高盛的問題是,它主要面向批發客戶,這意味著它很少與憤怒的公眾直接打交道,它在零售層面的外交工作做的不好。其結果是,它的好意的慈善計畫有可能不受歡迎。從根本上講,高盛已失去了“中和”自己一舉一動所遭遇的尖酸言論的能力。
不喜歡在媒體抛頭露面的布蘭克費恩,出色地帶領一家投資銀行度過金融危機,但事實證明,他不善於引導公眾情緒。高盛比其他銀行更善於看出,投行業務正迅速恢復“正常狀態”,這一事實只是進一步激怒了它的批評者。銀行再次以老方式賺錢,儘管它們得益于資金成本降低,競爭程度下降。但是,這個時代的“時代精神”(zeitgeist)還沒有恢復正常。現在,小小的姿態——甚至是大方的姿態——不會管用。布蘭克費恩聽不出主流音調的回應,有可能讓局面變得更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