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Lex專欄:新興市場風景獨好

英國《金融時報》Lex專欄(Lex) 2009-04-09
現在隨便去拜訪哪位西方世界的首席投資官:他們雖然口音不同,但都唱著同一個曲調。一個正在進行中的根本性轉變令基金經理們興奮不已:權力從發達經濟體向新興經濟體的轉移。
投資者們似乎也很買賬。根據新興投資組合基金研究公司(EPFR)的資料,第一季度,以新興市場為投資重點的基金淨流入資金32億美元,而發達市場基金淨流出590億美元。EDFR跟蹤的資產總額約為11萬億美元。富時環球新興市場股票指數(FTSE All-World Emerging Equity index)今年上漲了8%,而發達市場指數下跌7%。
簡言之,“脫鉤論”已捲土重來。然而這種地域多樣化作為一種投資策略能否奏效?從歷史經驗來看,答案是否定的。從90年代初以來,新興市場和發達市場指數之間的聯繫一直在穩步增強。
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的5年裏,兩者之間的平均相關性大致為0.4。從2004年4月以來,相關性為0.85。若按照這個軌道繼續下去,兩類市場將在明年底前達到完全同步。
因此,談論新紀元的到來,就是假定投資者將要拋棄一些根深蒂固的習慣。考慮到過去兩年遭受的創傷,這是可能的。地基已被耐心地打好:根據美國諮詢機構Greenwich Associates的調查,養老金基金僅投資於國內市場的要求已呈長期結構性下滑,而自10年前開始,投資於全球股票基金的初始承諾則出現了迅猛增長。
但更上層樓的成本是昂貴的,需要一個能夠綜合行業、國家和個股分析的研究平臺。並且,正如價值投資者賽思•卡拉曼(Seth Klarman)所指出的,在因短期表現不佳而面臨懲罰之際,因為存在未來失業的可能性,投資者很難把眼光放長遠。
今年流入新興市場基金的資金大約是去年同期流出額的六分之一。雖然以滙豐金融Clog指數衡量,在美國這個世界最重要的金融系統內,壓力水準仍是雷曼(Lehman)破產前的兩倍,但投資者擁抱熟悉的地方基準指數的願望卻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