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私募基金蠟燭兩頭燒

2009-04-24 工商時報
兩年多前,私募基金儼然成為國銀聯貸圈的「大戶」,包括凱雷、隆力、及新橋、花旗等私募基金,先後因為入主金融機構,或投資房地產等目的,向國內金融業吸金600-700億元,一時之間看似創造「雙贏」,幫金管會解決問題外,還造就國銀的新「商機」。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其後發生全球金融海嘯,不論是對私募基金,或對扮演「金主」角色的國銀而言,均始料未及。萬泰銀行這件可能是聯貸圈,最後一件私募基金入主國銀的個案,尤其如此。
當初在凱雷、隆力、新橋集團,先後向國銀完成募資後,國內金融圈就曾傳出對私募基金是否放款太多的聲音,萬泰銀聯貸案最後之所以完成,最大的原因就在於股價,除了聯貸主辦行台銀當時力守貸款成數,由6成降至5成的底限,另一最重要原因,在於當時萬泰銀股價,跌至每股2元,公股行庫評估「再怎麼跌,也跌不到那裡去!」因此,包括融資擔保維持率,也訂在將近170%的高標準。
只是沒想到,私募基金入主這些中小型國銀,正想好好重整旗鼓,創造投資佳績時,全球金融海嘯就接踵而至,使得私募基金「蠟燭兩頭燒」,除了經營面的問題,還要分身向國銀爭取修改當初的借款條件,聯貸簽約股價已低到不行的萬泰銀,經過一年的努力,也難以反映在股價表現上。
也因此,萬泰銀行不久前才向金管會爭取,裁撤19家分行節約營運成本,現在大股東SAC為了紓緩自身承受的質借壓力,也向聯貸銀行團爭取變更財務約定條件。
此聯貸案主要組成對象,為台銀、土銀、合庫、台企銀等,都是財部為最大股東的公股銀行,基於穩定金融機構及股市的雙重考量,應會朝變更財務條件的方向進行,至於利率加碼、補存相當存款等其他交換條件的折衝,則有待進一步觀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