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創投基金能扶植生技產業?

2009-04-26 工商時報 【杜蕙蓉】
行政院推波生技產業為兆元產業,以國內的製藥、醫療器材廠這幾年的產品研發和技術能力,已經逐步獲得國際藥廠肯定,加上,之前鴻海集團亦跨足生醫業,如果這次政府的政策能明確,並且徹底執行,那麼,是有機會培養國內以中小型的利基型藥廠,躋身國際舞台。
以市場規模來看,全球製藥產業市場在2007年規模約7120億美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也達1940億美元,國內生醫業有科技和機械產業的優勢技術背景支持,很有機會脫穎而出,不過,政府極力要扶持的作法和策略方向相當重要。
興建歐美認證藥廠 爭取行銷國外機會
就我來看,國內目前161家藥廠,未來可能有5-10家專注於學名藥的發展、30-40走特殊型藥劑、2-3家有機會成為新藥公司、30-40家走廣告藥路線、30-40家以保健食品為主,另外的20-30家則面臨關廠。
不過,過去政府在扶持生技產業上,是以打散彈的方式,雨露均霑各家生技公司,另外,則是有大筆是讓工研院和生技中心發展生醫產品。
只是十多年來實際成果有限,因此,這次政府的政策應該要調整,不要再重蹈覆轍,甚至即使有藥廠經營不善,都應該建議藥廠合併或重新調整出發,以因應未來蛋白質藥興起的嚴峻考驗。
另外,也要積極培養深諳國際法規的人才,並鼓勵藥廠興建符合歐盟或美國FDA認證的藥廠,這樣才有機會爭取代工或將藥品行銷至國外。
政策應以產品為導向 積極研發生醫新藥
我認為生醫政策應以產品為導向,而非育成中心。政府應將每年1、2百億元的預算,委由工業局去遴選專案補助已經進入臨床,且有機會成為新藥的公司。
透過醫藥界原本就比較成熟的技術和設備,加上具備市場的敏銳度,不僅可以縮短學習的曲線,也可讓原本在實驗室研究的學生,轉戰至業界。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創造就業機會,也可以扶持台灣成為具競爭實力可以和國際大藥廠抗爭的中小型藥廠。
目前國內藥廠是比較專注於生產化學藥的學名藥研發,由於其製程較容易,因此,在專利期過後,原本一顆藥可能要300元價位,可以降到0.5元,但蛋白質藥的門檻高,即使專利過期,一顆藥也只是從300元降至270元。
在目前國際大藥廠和先進國家都積極推動藥廠投入此領域下,如果國內藥廠不參與,未來子孫可能要用很高的代價才能買到藥,這對整個國家的經濟國本和人民的健康發展影響深遠。
高門檻蛋白質時代到 新藥市場商機大
由於過去藥品研發都是鎖定以化學藥為主,但是,在所有的化學結構都已經被分析完畢之後,現在的化學藥也只能是對結構體稍為修改而已,而無法再研發出更具療效的新藥。
而蛋白質藥和植物用藥,則是近幾年新興的新藥,每年在FDA申請認證的新藥,正在急遽成長當中,因此,高門檻的蛋白質的時代確實已來臨。
另外,國內是屬於淺碟市場,不足以培養經濟規模,因此,國內的藥廠要打進國際舞台,中國是一個很好的市場。
最近,製藥同業積極發聲,希望兩岸能夠共同認證進入臨床的藥品,這對於國內藥廠爭取新藥上市的時間非常重要,政府有關單位應該多花點心思。
(東洋製藥董事長林榮錦口述,記者杜蕙蓉記錄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