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鐵礦砂價格談判,截至目前為止,仍未出現鋼鐵廠與鐵礦石生產商雙方同意的價位,即使中國鐵礦石與鋼鐵協會單方面表示,願意接受降低40%的合約價,但此降價並未得到巴西與澳洲的三大鐵礦石生產商的同意。雖然已經過了新的合約年度起始日(4月1日),預計雙方的談判仍會持續進行至5月或6月,市場預估可能的降價空間應介於中國宣稱的降價40%,與媒體報導Rio Tinto願意提供的20%之間。
今年的價格談判與去年有很大的差別,去年中國鋼鐵廠在景氣一片大好時,對鐵礦石龐大的需求,只能任由鐵礦石生產商大幅的漲價;但自2008年中以後,全球景氣衰退,鋼鐵需求及產量減少,對鐵礦石的需求也同步減少,同時油價下跌也帶動鐵礦石運費下跌,自印度進口的鐵礦石價格創2006年中來新低,而目前中國國內生產的鐵礦石,甚至出現少見的比進口的鐵礦石折價23%(如圖一)。因此對中國的鋼鐵廠而言,在談判過程中除了多了印度與國內鐵礦石來源的籌碼外,今年初以來大量建立的鐵礦石庫存水位,已來到距離高點只有10%的6800噸,加上Citi預估全球今年對鋼鐵的需求皆為負成長下,中國會以需求減緩而價格仍有機會修正為由,儘量取得降幅最大的定價。
不過,對鐵礦石生產商而言,卻已掌握中國題材以壓低調降的幅度,因為即使在全球需求減緩的影響下,Macquarie預估今年第一季自澳洲、巴西與印度出口至中國的鐵礦石逆勢年成長32%,這三國第一季出口鐵礦石有80%都賣到中國,3月份中國進口鐵礦石亦創歷史新高,可見中國自去年底的多項公共建設刺激方案已發揮效果,對鐵礦石的需求仍持續看好。此外,即使中國鋼鐵廠可以使用國內生產的鐵礦石,但相較於三大生產商,生產成本較高且品質較差,若未來價格繼續下跌,入不敷出會迫使部份中國鐵礦石生產商停產,供給的缺口仍得仰賴進口,尤其是來自成本低品質佳的三大生產商。因此,三大鐵礦石生產商看好中國政策引導公共建設下,對鐵礦石的進口需求仍殷切下,僅願意提供有限度的降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