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6日 星期日

殺價戰微利化 推動轉型

2009/04/23 【經濟日報記者陳雅蘭、費家琪/專題報導】
深圳台商小詹攤開報紙,看到斗大標題「深圳是中國最大手機產地,也是最大的山寨手機根據地」,忍不住笑說,錯了錯了,深圳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機根據地才對!
根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調查報告,大陸去年生產5.6億支手機,占全球47.5%,深圳手機產量就占全大陸三分之一以上,包括為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等品牌代工的手機,每年此地產量至少2億支。
深圳能成為中國、甚至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與集散地,最天然的條件就是靠近香港;根據統計,去年從深圳口岸出口的手機就有1.8億支,價值122.3億美元,平均出口價格每支68.1美元,經香港轉出口比重高達34%,其他還有直接出口到美國、歐盟、非洲、拉丁美洲和南韓等地區。
這還只是檯面上的數字。深圳海關曾在2006年破獲「地道走私」案件,從深圳鹽田區的社區小房間裡,查獲IC晶片12萬片、摩托羅拉和諾基亞手機近千台,房間角落有一條黑漆漆的地道,綿延了20公尺穿過深圳、香港邊線,直接和香港的下水道系統會師、走私。
牌照開放 製造商百家爭鳴
山寨手機尚未風行前,深圳已是「水貨」手機天堂,就著香港地利之便,正港品牌貨走水路進入深圳,規避9%關稅與17%增值稅,開啟深圳成為手機賣場的第一頁歷史,2004年後,手機牌照從嚴格的審批制走向核准制,再加上聯發科晶片方案問世,締造了深圳百花齊放的手機製造業。
小詹、Vita姊都是在2004年前後到深圳發展的台商,小詹說,一開始來這裡,最早是用TI或Agere的模組,仁寶、致福也有很多手機板銷到內地,只要可以找到人打板子、找殼、找方案、找人畫圖外觀等,兜起來就可以賣,再從全國找到各省的負責人,讓他們分享利潤,手機就很好賣。
Vita姊說,那時候大家都沒有手機牌照,就找有牌照的人買標籤,一張人民幣30元、50元,像現在跑路的山寨大王黃朝暉,他的中天通訊品牌就幾乎都是賣標籤給別人,還賣到可以在倫敦掛牌集資,現在牌照已經開放,標籤就不值錢了。
當時品牌機最便宜也要人民幣2,000元,但Vita姊有台灣操盤手機產業的經驗,手機外觀特別花俏、推陳出新又快,價格又只有品牌機的一半,不少經銷通路商都死忠跟著Vita姊的產品藍圖、拚命追單,Vita姊每個月至少要推出三款手機、還是被貨單追著跑。
她說,那時候為了控制產量,還曾提高價碼,例如本來賣人民幣880元的,就提高到人民幣980元,沒想到還是有人買,最高時期也賣過一支手機超過人民幣2,000元的,利潤就超過人民幣1,500元,自己荷包賺飽外,跟著Vita姊的經銷商也感恩地說:「賣你二支機,賺上二棟房!」
早期的優渥利潤,更吸引無數內地朋友前仆後繼而來,例如蒙古的鄉親來深圳探望在這裡打拚手機業的小學同班同學,發現老朋友「活得很滋潤」,心想兩人智商差不多,境遇大不同,於是回村裡募資,再來這裡找朋友商量入股。
競爭者眾 經營漸趨薄利化
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這樣來的人都有賺到錢,整個深圳手機產業更是快速蓬勃起來,據估計,深圳山寨手機產量每天至少30萬支,一個月就有1,000萬支。
深圳市通信聯合會統計,深圳與周邊城市和手機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接近1萬家,能夠整機製造的公司就有100家,擁有手機牌照的也有50家,占全國三分之一,各類手機生產業者約有2,000家,方案設計公司約200家,零配件公司約3,000家,國包、省包通路商約1,000家,集中度非常高。
原本至少也要人民幣30元的利潤來支應管銷費用,但家族親戚幫忙、工資低,新來的人為了進入市場,只要賺個人民幣3、5元就出手,別人就很難做下去。
產品近似,更是現在山寨機的危機,業者說,凡是一款手機在模具廠那裡開了80套模具,你就知道:「完了!誰也賺不到錢。」
面對山寨機業開始走向微利化,深圳手機設計公司隆宇世紀總經理徐溟皓認為,只要想長期經營的企業,就不會去做高仿機,尤其是1:1地全然模仿,那是「飲鴆止渴」而已。
他強調:「不要快錢。」用好的idea去賺錢才能長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