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國《金融時報》鄺彥暉(Robin Kwong)臺北報導 2008-12-04
自10月份起,半導體分析師和業內高管就已經開始用一句話來形容市場環境,而這在過去8年的大部分時間幾乎是無法想像的。
他們說:“目前的市場環境可能比互聯網泡沫破裂時還要糟糕。”
過去幾周,消費者信心迅速喪失,這開始對全球技術產業造成打擊。目前,這一點在晶片製造商中體現得最為明顯。
從手機到電腦,再到越來越“智慧的”家用電器,許多產品的生產鏈都是從數碼時代的“積木”——半導體開始的。
過去一個月,全球範圍內壞消息頻傳,晶片製造商及其客戶都趕著向投資者彙報不斷惡化的新形勢。
本周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廠商——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簡稱台積電)7年來首次下調銷售和利潤預期,就更加突顯了這種情況。
台積電表示,今年最後3個月的營收至多可能比10月底預測的低11%。在全球晶片代工市場,台積電佔據逾一半份額。
麥格理(Macquarie)駐香港分析師劉華仁(Warren Lau)表示,台積電是公認的全球經營得最好的半導體製造商之一,它發佈這樣一個修正,“確實證實了該行業形勢是多麼糟糕。”
在科技泡沫破裂後,半導體行業的困境主要歸咎于生產商的過度擴張,但這次的困境則源於數碼產品的終端用戶需求驟降。里昂證券亞太區市場(CLSA Asia Pacific Markets)分析師鄭名凱表示,約有60%的科技產品需求是來自消費者,而“消費者正在縮減開支已經不是秘密”。
需求下滑還加重了半導體行業的另一個問題。
2001年蕭條期間,許多晶片製造商的用戶都有大量存貨;這次,他們吸取了教訓。危機剛開始,他們就已經忙著減少存貨數量,最明顯的就是個人電腦(PC)製造商。
英代爾(Intel)在上個月發佈利潤預警時,將問題歸咎於“PC供應鏈正大力削減電腦組件存貨”的事實,以及不斷惡化的經濟環境。
但據分析師表示,其他用戶,比如手機和消費電子企業用戶,現在才剛剛開始行動。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駐香港分析師呂家璈(Bill Lu)在一份給客戶的報告中也指出,“需求持續惡化,因此,存貨數量的下降速度並不像預計中的那樣快,”這意味著晶片製造商很有可能還將面臨3到6個月的困難時期。
這個消息對於該行業中規模較小的公司來說,尤為糟糕,例如新加坡的特許半導體(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或中國的中芯國際(SMIC)。
特許半導體的工廠利用率已經下降到了45%,而中芯國際則在20%上下。
麥格理的劉華仁表示,“他們不如乾脆關閉工廠,然後放3個月的春節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