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4 工商時報
經兩岸銀監高層達成默契,在大陸設立辦事處逾6年的7家台資銀行終於「媳婦熬成婆」,即將升格為分行。銀監會刻正緊急會商,著手修改外銀管理辦法,協助台資銀行跳脫3年等待門檻,直接經營人民幣業務。
自2006年中國給予外資銀行國民待遇,取消外銀經營人民幣業務地及客戶限制之後,大陸此時全力協助台資銀行切入,對台資銀行有意義有挑戰,意義在於,登陸多年的台資銀行終於得以操作實質業務,在版圖上插旗,但隨之而來的挑戰是,台資銀行要面對的,將是中資銀行的巨大競爭性。
從意義方面解讀,中國政府同意直接從法源上為台資銀行直接經營人民幣業務解套,算是對台灣釋出的重大善意,明年起,兩岸在金融合作上緊密互動,將一路完成包含金融監管單位的窗口談判;協商並完成簽署MOU;兩方各自受理銀行申請,根據修訂後的外銀管理條例,協助台資銀行展開對台資企業等人民幣市場爭奪戰。
而北京之所以如此,除卻兩岸關係走向和緩的政治性因素,還在於兩岸開放銀行業設點,最大的利基在於台商市場,特別是台資企業正面臨經營發展的關鍵時刻。
一位北京金融界人士分析,台資企業過去與大陸中、外資銀行打交道,除了知名的大企業外,融資貸款經常碰壁,尤其近期經濟局勢惡化,台商更是求貸無門。而台資企業無法提供明確的擔保品,以及銀行無法掌握其母公司的訊息,正是中資及外資銀行對台資企業放貸的最大障礙。
台資銀行得以切入,主要是其對台商的需求、企業背景、經營模式甚至溝通方式最為熟悉,因此,即便日資及美資的銀行多年來視台資企業為經營目標之一,仍無法取代台資銀行的地位。
不過需要面對的挑戰是,兩岸在金融協商過程中,可想而知台灣方面仍要面對不少籌碼的交換。在第二次「江陳會談」期間,大陸主要金融機構行長即明確表達,也要與台商做生意的意願,可以說中資銀行來台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取得聯徵中心的資料。
因此,未來一旦中資銀行展現在台設點的企圖,並取得台商在台母公司的資料,這將為中資銀行搶攻台資市場提供最佳的起點。也就是兩岸銀行業搶攻台資企業大戰,將在明年全面展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