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新政府財經政策看不見方向

【聯合報╱劉憶如/大和總研全球首席經濟顧問】2008.08.26
新政府五二○上任以來經濟的表現是令人失望的。失望不僅來自於看到景氣衰退、物價上漲、股價滑落、失業率攀升、所得分配惡化、國家財政困窘;更是來自於因為看不到台灣未來發展的方向。
所謂「經濟發展的藍圖」真的是一個最重要的基礎,但在新政府就任近一百天的現在,我們仍然在等待這個藍圖的出現,或說仍然在疑惑不知究竟是否會有這樣一個藍圖的存在。
過去三個多月來,只要提到新政府的財經政策,幾乎所有人都能聯想到的就是兩岸的開放。兩岸周末包機直航與大陸觀光客來台這兩個政策,尤其受到高度的關注與期待。但在七月四日開始實施後,許多人也頓時從夢中清醒,要問的問題,而新政府也一直尚未著墨的是,觀光與直航,究竟能帶給台灣經濟上什麼效益?而為了落實這些效益,台灣又該有什麼樣的配套措施?
具體來說,雖然過去因為不能直航,台灣參與多國籍企業全球布局的機會受到阻礙,台灣應有的發展也因此受到限制;但這並不代表一旦有了直航,台灣就一定能夠重回國際經濟金融的版圖,或是一定能夠再創經濟佳績。也就是說,兩岸問題一定要解決,台灣的經濟再起才有機會;但即使兩岸問題解決,台灣的經濟也並不保證就此一帆風順。
「直航後的台灣」將是何種嶄新的面貌?因為有了直航,五年後的台灣,十年後的台灣,為什麼能夠脫胎換骨,展現強勁的國際競爭力?競爭的利基又在何處?這些問題政府似乎都並沒有討論也沒有答案。
高估兩岸開放效應之外,馬英九政府對於國際金融環境的險惡與動盪似乎又因低估而尚未有所準備。全球經濟今年以來在通膨與衰退之間擺盪,雖然國際原油及商品價格自七月後大幅滑落,有助於通膨壓力的減緩,但若認知到商品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政府就實在不能掉以輕心。通膨與衰退,馬英九政府可以忍受的目標範圍是什麼?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之總體經濟配套,實取決於通膨與衰退二者間的取捨拿捏;但至目前,這些問題亦沒有看到討論或答案。
另外,雖然全球景氣皆受到美國房貸風暴的傷害,但受到波及的程度之深淺以及時間之長短,將因各國經濟性質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台灣在這差異化的過程中是否有可能脫穎而出,或是將更形落後?基本上,一個國家的經濟愈是直接間接仰賴對美出口,受到的衝擊也愈大,以中國大陸為首的亞洲各國尤其因為垂直整合的供應鏈生產模式,最近已出現出口大幅下滑的警訊。
台灣這十年來經濟結構產生高度扭曲,經濟成長幾乎全數來自於出超,而出超又幾乎全數來自於大陸及香港。總體經濟風險的高度集中,造成台灣經濟體質的相對脆弱。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對大陸的開放政策長期而言是正確的方向,但這三個多月來每一項急急推出的政策之時間點的掌握,又是否曾經過新政府專業的評估與衡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