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06 工商時報
景氣低迷不可能在短期內結束,中華信評昨(5)日警告,企業仰賴可轉債進行籌資、融資的傳統作法,在如今經濟衰退與股市不振同時發作下,市面上的可轉債,已陷入轉不成股票、又難以再融資的困境,很快今年底就會爆發違約潮,風暴預估會衝擊資本市場至少3年。
中華信評昨天公佈台灣前100大企業風險度,預計該些企業在今、明兩年當中,將面臨諸如商品價格持續攀升,全球經濟景氣下挫等的挑戰,企業保有適當的流動性,實踐「現金為王」的重要性,是渡過景氣寒冬的上上之策。
依據OTC的統計資料,企業透過可轉債/可交換債的金融工具進行籌資或融資,自2004年開始明顯增多,2005年間在市面上流通的金額達新台幣1,549億元,每年的新發行量也有6、7百億元,規模成長相當快速,及至2007年底,市場流通量已擴增到2,108億元,年成長率在15%至18%,明顯超過其他籌資工具。
中華信評企業暨基金評等部副總裁蕭黎明指出,近3年可轉債的發行量持續攀高,多數業者與投資人,均以為可轉債具有到期可以轉為公司股票的選擇機會,或是展期再融資即可,當初發行或投資過程都沒有思考太多,特別是沒有想到如今股市走進熊市、景氣持續不佳,整個情況都在可處理範圍之外。
就慣例,可轉債雖多設定5年到期,但發行機構往往附帶可贖回或可回售條款,這期間多為3年。據此,2005年發行的可轉債,今年就可執行附條款,偏偏股市不佳,投資者寧可選擇回售,讓發行企業馬上面臨現金需求的壓力。
據信評業追蹤,台灣的可轉債市場由於缺乏信用評等,也沒有真正的監督體系,沒有違約紀錄可以遵循,過去以來唯有博達的違約案例發生,更讓市場人士心存僥倖,偏偏今年以來許多可轉債的市價已腰斬,日前發生跳票的歌林,去年才發行一檔可轉債,加上突然申請重整的科技業,已使得可轉債市場岌岌可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