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tune 2008年05月29日
作者:Adam Lashinsky
但這一次,像吉姆•布瑞爾這樣精明的人看到了厄運的逼近
把它看作矽谷的七年之癢吧。七年,正是這個世界科技業中心通常一輪投資、就業和人氣泡沫由膨脹到最後破滅所需要的時間。已經被永遠打上“網路狂潮”烙印的最近一次泡沫便是始於矽谷,也是終於矽谷。目睹了從令人暈眩的增長到令人痛心的暴跌全過程的那些人都清楚地記得,崩潰是以怎樣一種可想而知的方式開始的:那就是拒絕相信。人們沉浸在快樂中─甚至在好時光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後依然沉浸其中─因而普遍認為 IT 行業不會受到宏觀經濟興衰的影響。但事實並非如此,那時候不是自不必說,如今在這個廣告驅動下的穀歌化科技時代也依然不是。
眼下和那時候的不同之處在於,一些頗具影響力和洞察力的人已經意識到,矽谷那種自認可以躲過經濟衰退而獨善其身的古怪理念已經成了過去。
風險投資家吉姆•布瑞爾(Jim Breyer)就是這些人中的一位。這位元權威觀察家對美國總體和局部形勢都有獨到的見解。作為零售商沃爾瑪(Wal-Mart)的首席獨立董事及 Web 2.0 時代炙手可熱的新興公司 Facebook 的初始投資人,布瑞爾在技術界擁有獨特的至尊地位。儘管他一貫樂觀,但他也認為這次的前景有些不妙。布瑞爾說,經濟的整體衰退在技術界引起的影響是“巨大的”,他進入風險投資行業已有 20 年,對技術投資週期有一定的瞭解。“矽谷經常會讓你產生錯覺。”他說。“所以挑戰之一就是退一步問問自己,`假如出現了經濟衰退,廣告支出怎麼會不大幅縮減?假如廣告支出大幅縮減,那怎麼會不大大影響到面向消費者的互聯網公司?'我向來認為是會有影響的。也許對於穀歌(Google)這類矽谷大公司來說衝擊不會太重,但總體而言影響會很大。”
事實上,人們已經感覺到了不小的影響。穀歌公司自 2004 年首次公開募股之後一直顯得堅不可摧,但自去年年底以來,它便一直處於一種自由落體狀態,至少從其股價走勢來衡量是如此。(本文發表之時,穀歌的股價相對於去年 11 月創下的高點已經下跌了 41%。)
在促使穀歌股價下跌的各種因素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份由調研公司 comScore 撰寫的報告。這份報告顯示,消費者點擊谷歌搜索廣告的增長率出現了罕見的下降。這是個大問題,因為搜索廣告幾乎是該公司所有收入的來源。市場份額主宰者的免費午餐遭遇了問題,人們不禁要想:如果穀歌的盈利能力都受到了威脅,那麼技術行業內還有哪家公司會平安無事。
穀歌迄今仍未準備好防患經濟衰退之策,卻一直在質疑 comScore 的調研方法,認為假日期間的點擊率影響到了總體資料,這種統計模式有失偏頗。然而,穀歌公司並不是唯一一家受到影響的公司。雅虎公司(Yahoo)用“逆風”來形容其 1 月份的業務─一系列事件使形勢發生轉變,沉重打擊了它的股價,結果給了微軟(Microsoft)可趁之機,不請自來提出了收購。
混亂的局面不僅限於對廣告敏感的行業。以世界定級公司為主要產品客戶的思科公司(Cisco)也遇到了麻煩。該公司發佈預警稱,將會連續幾個季度遭受經濟形勢的“打擊”。英代爾公司(Intel)也因記憶體晶片市場價格疲軟而下調了收益預期,令投資者頗感失望。甚至蘋果公司(Apple)的股票最近也開始下跌,市場擔心消費者減少花銷會影響到該公司的增長率。
經濟疲軟產生的影響不僅體現在公司層面。根據加利福尼亞州政府的統計,1 月份灣區五個縣的就業機會減少了 33,000 個。商業地產作為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難得一見的亮點也開始形勢緊張。根據世邦魏理仕公司(CB Richard Ellis)的分析,經過多年的增長之後,矽谷的辦公室佔用面積、研發設施及工業用地租賃面積在第四季度減少了 150 萬平方英尺。同時,風險資本仍在不停注入這個行業。美國風險投資協會(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的報告指出,2007 年的風險資本投資達到了 2001 年以來的最高點─在 3,813 項交易中投入了 294 億美元資金。但是,切莫讓這個數字蒙住了眼睛。正如我們從那些慘遭厄運的 2001 投資專案中得到的教訓一樣,風險投資家的沸騰熱情若不是市場觸頂的明確信號,那便可能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凶兆。
如果說上一次的技術行業低迷影響到了其他經濟領域,那麼這次的情況則剛好相反。美國特定市場中出現的貸款危機演變成了全球範圍的信用危機,而技術行業的規模之大和涉及範圍之廣使它無法不受到牽連。“如果矽谷公司還是像原來那樣主要將產品賣給軍方、工業或是電信行業客戶,那麼它所受的影響可能會小一些。”作家兼投資人安迪•凱斯勒(Andy Kessler)說。“但如今,跟 20 年前甚至 10 年前相比,它的多樣化程度已經高了許多,這樣一來,一旦出現經濟衰退,它必定要受到打擊。”
換言之,矽谷或許很難再繼續抱以前那種“我們和他們不一樣”的心態了。讓我們回過頭來再聽聽風險投資家吉姆•布瑞爾的看法。“我認為,我們將面臨一到兩年非常艱難的時期。”他說。“我們很少碰到信貸市場如此緊張的局面。大宗消費品是怎樣的情形,我們目前還不清楚。但我們看到了汽油價格在不斷上漲。我們也看到了人們對失業的擔憂。”他的話聽上去很憂鬱,但他其實沒有那麼悲觀,至少從長遠看是如此。他說,最優秀的公司,其勇氣能在低迷時期得到檢驗,而身經無數盛衰沉浮的矽谷正是一個終極檢驗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