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中國銀行業

英國《金融時報》Lex專欄
2008年7月22日
事實證明,中國中型銀行的盈利之道在於簡單。通過發放規定數額的貸款——其中多數貸款的利率與官方基準利率相差無幾,該行業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令人側目的增長。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持有部分股權的華夏銀行(Huaxia Bank)估計,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了90%;北京銀行(Bank of Beijing)估計同期淨利潤增長了120%。
可觀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應歸功於加大了銀行控制權的外資股東,但貨幣政策也幫了大忙。在中國去年的一系列加息中,貸款利率上調幅度大於存款利率,淨利差因此擴大,部分促成了當前的收益。但此後,兩件事情發生了變化。中國今年沒有進一步加息,而是將銀行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到17.5%(這部分存款的利率僅為2%)。新的貸款配額與去年持平,限制了貸款的迅猛增加。從反通脹角度來看,此舉或屬英明,但就銀行盈利能力而言則不然。
此外還存在其它風險。由於去年底股市暴跌,儲蓄者將資金轉移到銀行賬戶;最近,出於對經濟增長放緩和物價上漲的擔憂,儲戶更是將存款期限延長。截至4月末,活期存款占居民存款總額的比例從2007年末的近40%下降到37%。由於活期存款利率遠低於3.3%至5.8%的定期存款利率,因而增加了銀行的總體資金成本。銀行對房地產行業的風險敞口也在擴大。據穆迪(Moody's)估計,相關貸款比例在1998年不足4%,但到2007年已增至近20%。雖然抵押貸款的首付款規定起到了一定緩沖作用,但部分房地產開發商的資產負債狀況變得更為危險,預示了某些脆弱性。無論是哪種產品,抑或是哪個國家,迅猛的增長都無法永遠持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