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 Kum 2008-07-02 morningstar
在過去十年,全球一體化使成熟的經濟體系受惠於新興市場低廉的生產成本,但是這使人們生活在一個幻象中:即使過去多年來多個地區的貨幣政策寬鬆,通脹問題卻未對經濟造成威脅。但現在的問題是,當全球經濟放緩及新興市場的生產成本不斷上升時,幻象開始消散,高通脹漸漸蠶食資本的購買力。投資者亦意識到通脹的威力,紛紛尋找不同的方法去「抗通脹」,市面上的抗通脹債券基金,又是否幫一把忙?
在通脹的壓力下,「抗通脹」似乎是每個人的首要任務,但真正的「抗通脹」又是甚麼一回事?抗通脹投資工具主要的投資目的,是在通脹背景下保護資金的購買力,減低通脹風險。通脹掛鉤證券是不俗的抗通脹工具,如美國國庫抗通脹債券 (TIPS),其本金會定期隨消費物價指數 (CPI) 調整,因此其通脹風險接近零。雖然抗通脹已成為投資熱話,但通脹掛鉤債券在香港卻不流行。其中一個原因是這類投資工具抗的是美國或歐洲的通脹,而非香港的通脹。再者,它們收取平均每年0.8%的管理費亦使不少投資者望而卻步。
目前在香港只有九隻主要投資於通脹掛鉤的互惠基金供投資者選擇,不過這些基金並非為香港的投資者度身而設的,因為它們主要是對抗環球通脹。雖然這些抗通脹投資工具主要是以保本為目的,但它們的長線表現並不遜色。到5月底為止,Morningstar 通脹掛鉤債券基金組別三年年度化的平均回報為9.06%,比Morningstar 歐元環球債券基金組別高出4.14%。不過,無論這些通脹掛鉤基金的表現如何,這樣的回報是滿足不了一些進取的投資者,所以這類的投資者會轉向尋找其他「抗通脹」的投資工具。
在弱美元及高通脹的情況下,傳統的投資智慧促使投資者轉向另類投資,包括被認為具備「抗通脹」特質的原油和黃金,而一些分析亦指能源和貴金屬基金即使在通脹的環境下亦會有不俗的表現,孰真孰假?答案並不是絕對的。因為這些商品的價格是有機會受通脹和通脹預期所影響,但影響商品的價格絕不只這通脹這個因素,還包括美元強弱、個別商品的供求情況及個人消費力等。所以,這類商品不一定能在高通脹的環境下有可觀回報,投資者亦應慎重考慮影響商品價格的其他因素。
在可見的將來,通脹仍會是環球投資者的重大憂慮,因此「抗通脹」這樣的字眼可能會在不同的基金銷售單張出現,不過投資者該審慎分析這些基金是否確實具有抗通脹的能力。一些投資者會認為亞洲債券基金具有抵禦通脹的特質,因為一些亞洲國家,如中國和新加坡,可能會加快貨幣的升值速度以打擊通脹,亞幣升值的幅度料可跑贏通脹,亞洲債券基金會成為當中的受益者。不過投資者需留意不是所有亞洲國家也會透過貨幣升值去紓緩通脹的壓力,而即使他們採取以上政策,速度也不一,對基金表現也不一。不單是亞洲債券基金,其他被稱為具有抗通脹能力的基金如房地產基金也一樣,投資者在作投資決定前除了要先分析概念本是否「抗通脹」,也要分析基金的布局策略。
總括而言,如果投資者想保存被高通脹蠶食的購買力,通脹掛鉤債券會是其中一個不俗的選擇。而投資者在作投資決定前該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是否真的想對甲通脹風險?在過往的歷史,高通脹多出現於經濟高速增長、股票市場牛市的時間,投資者的投資回報普遍能足夠補償因通脹而削弱的購買力,因此投資者過去一直對高通脹問題視而不見,直至近期環球股市因次按危機而大幅調整,經濟方面也受信貨危機而陷入滯脹的邊緣,如何抵抗通脹才成為投資者逼切的議題。基金是一項長線投資,投資者並不應該視通脹掛鉤基金為短期的避難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