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4日 星期五

信貸危機引發大量訴訟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漢妮•桑德爾(Henny Sender)紐約報道
2008年7月4日 星期五
瑞銀(UBS)同一家向其出售復雜抵押貸款證券保護的對沖基金之間的爭執,突顯了為什麼各銀行仍難以確定此類債務的減記總額。
瑞銀向Paramax Capital International提出要求,將某債務抵押債券(CDO)中13億美元評級最高部分的保護出售給瑞銀,該CDO由瑞銀承銷的次級住宅抵押貸款組成。一般而言,通過在信用衍生品市場上充分對沖風險,銀行可以將此風險敞口從資產負債表上抹去,而不必撥備資金。
隨著此類證券價值不斷縮水,在總價值高達63萬億美元的信用違約互換(CDS)市場上,不同利益方之間的訴訟大量湧現。瑞銀與Paramax之間的爭執不過是不斷增多的此類法律糾紛中的一起。
這些訴訟加劇了人們的擔憂:由於任何一起糾紛都能引發眾多連鎖效應,這個龐大但仍不透明的市場可能引發沖擊。
紐約Reed Smith律師事務所專長於此類糾紛的律師安德烈亞•平卡斯(Andrea Pincus)談道:「發生了很多事情,而且發生的很快。銷售商從沒料到CDO市場會跌到地板之下。他們低估了自己的債務和風險敞口。現在,他們正努力擺脫債務,購買者則在盡力鞏固自己的權力。」
Paramax聲稱,從一開始,瑞銀對沖就是在擺樣子。2007年5月,在簽訂原始協議時,條款遠低於市場比率。而且,Paramax管理的資產僅有2億美元,而它與自己投資者簽訂的協議限定了它每單交易不能超過400萬美元。因此,它宣稱,自己永遠不可能全部賠償瑞銀試圖提供保險的13億美元CDO的實際減值。
Paramax還宣稱,瑞銀曾告訴它,該行會采取「主觀評估方法」,意味著瑞銀不會計入任何可能引發Paramax追加更多保證金的虧損。(由於信用衍生品合同為量身定制的協議,而非標准化文件,因此事實上,公司在評估此類交易時有一定的自主決定權。)Paramax還表示,瑞銀向它保證過,如果需要「真正的」對沖,它可以撕毀協議。
然而,包括瑞銀在內,所有擁有大量次級抵押貸款風險敞口的銀行都被迫調降了同次貸相綁定的CDO的價值,並開始要求提供信用保護的對手公布更多的擔保物。
現在,瑞銀正以違反合同為理由將Paramax送上法庭,試圖強制使其全額支證券價值下跌帶來的損失。反過來,Paramax也在起訴瑞銀存在不如實敘述的過失。
瑞銀表示,該行對該案有信心。Paramax的一位律師則稱,自己的指控有書面及口頭聲明支持。
主觀評估與可能不真實的對沖(因對方不能或不願付款)相結合,導致事態超出了瑞銀和Paramax的控制范圍。
例如,在一個案例中,信用保護的銷售商最近發現,為一個CDO組合提供保險的最終協議從未簽署——無論是它自己還是本案中購買保護的那家法國銀行。現在,隨著市場不斷縮水,這位銷售商已將所有的溢價支付退還給購買者,並撕毀了合同,聲稱由於從沒簽署過協議,它沒有承擔損失的法律義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