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印度巨人的泥足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李若瑟(Joe Leahy)2008年7月11日
凌晨一點,阿肖克•阿蘭格(Ashok Alange)正在為印度象頭神甘奈施(Ganesh)上香,他把神像的小雕像固定在卡車儀表盤上,祈禱著旅途平安。
他的副駕駛漢姆特•薩格(Hanmunt Sagar)登上了這輛國產Eicher 9噸載重貨車,車上載滿了一罐罐的油漆和化學品。他倆將一起開始這段旅程,從位於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孟買附近塔納(Thane)的Patel Integrated Logistics公司的堆場出發,前往毗鄰的古傑拉特邦(Gujarat)的首府阿美達巴德(Ahmedabad)。
就距離而言,540公裡的路程對印度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來說並不算長。但是,這個國家公路年久失修,官方手續繁冗,將使行程成為一場對印度基礎建設的長途探索。即使馬不停蹄,車子也得跑上將近24個小時。
印度公路大堵塞
上路剛一分鍾,卡車就駛入了第一個收費站。一路上,此類政府收費站不計其數。在第一個收費站,僅僅是為了獲得進出塔納地區的權利,就要交納100盧比(合2.35美元)。付完這筆錢,又駛過了一段崎嶇不平的州際公路之後,卡車開進了「黃金四邊形」——印度的國家高速公路網絡。幾乎同時,卡車也加入了一場交通堵塞,其規模如此龐大,以至於可能從月球上都能看得到。
車內沒有空調,印度雨季的濕氣使車裡的人很倒胃口。阿蘭格的卡車現在和成千上萬的卡車擠在一起,爭相通過高速公路上的一個收費廣場。車內,充滿了柴油機的尾氣。即便這個時間是印度卡車的貨運高峰,收費廣場仍然只開了兩三個窗口。
司機們似乎見怪不怪,「又堵車,」阿蘭格嘀咕道。結果是他等待了令人窒息的三個小時。這倆人也許還不知道,其實他們正處於一項挑戰的前線——如何升級這個國家效率低下、頻臨崩潰的基礎設施,而這可能是印度發展道路上最大的挑戰。這個問題不但可能導致給印度近年高速增長的經濟踩下剎車,同時還可能加劇日益嚴重的通脹問題。
在印度1947年獨立以後開展社會主義運動的幾十年間,經濟發展緩慢,沒有資金可以用來升級這個國家的海港、空港、公路、鐵路和發電廠。但在1991年經濟自由化之後,經濟增長加速,最終在過去四年到達頂點,期間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率達到了9%。
印度進入大規模工業化
印度政府意識到基礎設施正逐漸成為印度的泥足之後,在去年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意圖在今後五年把用於基建的投資接近翻番,未來五年的計劃投資額將占全年GDP的9%,總計5000億美元。投資涵蓋諸多項目,從對35座二級機場進行現代化改造,到增加7.8萬兆瓦發電裝機容量(包括9座所謂的超大型發電廠,每家發電裝機容量可達4000兆瓦),以及387個與港口有關的開發項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