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

壽險業全叫苦 泥菩薩護盤 誰敢豪賭

【聯合報】2008.06.30
全球股災加上匯兌損失,台灣全體壽險業,今年前四月大虧三百多億元。但現在保險資金因為現金部位龐大,被政府點名為救股市靈藥,問題是,股市無法立即反彈,是全球性的因素,保險業的資金來源卻每一分都是保戶的委託,憑哪一點鼓勵保險業者比照政府基金進場護盤愛台灣?
行政院景氣因應小組的八項救台股政策,讓保險業的地位突然變得重要,但仔細檢驗,保險公司也身陷全球景氣低迷風暴,自己都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那還有「救大盤」的本領。
首先,全球股災加上匯兌損失,讓資產部位最大的台灣壽險業,前四月共大虧三百四十四億多元,被視為「模範生」的國泰及新光人壽,為因應金管會的資本適足法定要求,還大規模增資兩百五十億元。
連國泰、新光這種一線的保險公司,都得面對增資和虧損的雙重壓力,更不要提一些中小型及外商保險公司,對投資政策的態度更保守;而且股市波動比匯市還大,政府叫保險資金進股市,投資損失難道由政府來擔?
還有人認為,保險資金有長期穩定特色,比屬於短期性質的投信業或銀行資金,更適合投入股市,有穩定大盤力量。
此話聽起來好像沒錯,但是保險資金的長期性特色是來自保戶長期繳交保費,保單滿期時,保險業依約要給付理賠金或滿期金,這種「長期承諾」讓金管會嚴管保險資金投資領域,現在為了護盤又成了救星,業者到底該聽哪邊的話?
景氣因應小組剛聽取中外資業者意見,與會代表希望政府「不要為救股市提出躁進政策」,言猶在耳,救台股政策還是躁進推出,小百姓聽聽就好,畢竟全球經濟基本面還沒恢復,真正的「牛市」可不是靠政府亂砸錢就出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