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金磚變泥磚!印度無視內需之急 股市與經濟一同陪葬

2008 / 07 / 04
曾散發著誘人光環的金磚四國,如今卻已經被打掉兩國。去年曾獲投資者青睞的印度,在短短半年內從天堂掉到地獄,經濟成長卻隨著股市一同跌入萬劫不復的深谷,企業家痛批聯合政府改革無方,選舉卻很有力。
《BusinessWeek》報導,才不過就 6個月前,印度一切看起來是如此的完美,國內龐大的需求帶動總體經濟成長率高達9%,企業獲利暴增20%,股市更上漲50%之多,當地公司又不斷很有野心地進行海外併購,吸引了不少國際投資資金紛紛搶進搭上這班快車,期盼能直衝天際。
然而到了今年,局勢卻出現出乎意料之外的逆轉,在全球經濟低迷、需求放緩之下,從年初至今股市市值蒸發掉了1/3,曾經意氣風發的印度現在卻成了頹敗的傷兵,通貨膨脹更來到13年來高點,外商踉蹌逃離,貨幣匯率急轉直下。撤離的外資資金估計已經有550億美元,去年則是湧入190億美元。
多數經濟學家預估印度今年經濟成長率僅為8%,這個數字對於一個正在成長的國家的確有點嚴重。許多印度人因此擔憂好不容易掙取來的投資評級將會迅速消失,金磚四國的傳奇就此畫下句點。
到底,在這段日子來發生了什麼事,讓印度在一夕之間命運出現如此大的變化?
當然,全球大環境不佳是個重要的因素,油價上漲加上次貸風暴的危機,讓外資紛紛撤離原本的避風港,但輕農的印度聯合政府本身也要負很大的責任。
印度現在面臨的許多問題,如果政府處理得宜的話,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印度為了經濟衍生出的龐大需求,有75%的石油都是進口的,政府還有60%的燃料費補貼。在2007年國內通貨膨脹還低於3%時,標準普爾信評機構就已經呼籲印度政府應該要減少燃料相關的補助。但是印度國會硬是花了250億美元來實行減免農民貸款,以及上增加官員的薪俸。
現在這些支出,加上即將實施的肥料補助金250億美元,將讓印度政府每一年得多花1000億美元,佔印度國民生產總值高達10%!直接忽略了印度需要5000億美元來擴大內需,擴展基礎建設、教育和醫療體系的必要性。
於是,印度政府的外債比例,之前每年還可以壓在 GDP中不到6%的水準,但是今年恐怕會增加到將近10%。標準普爾機構的經濟學家Subir Gokarn就表示,「從去年開始,印度政府就錯估了經濟情勢。甚至可以說在過去 4年來,印度這個國會根本沒有做出什麼重大改革。」
就算是對印度最樂觀的人士,也幾乎想不起來在過去這幾年印度有出現什麼經濟上的改革。之前有說過要成立30個經濟特區現在也宣告暫停,因為現在的印度政府還沒有處理好土地的問題。
而印度的農業發展更不用說,在肥料補助和技術落後的環境下遭到嚴重扭曲,目前簡直毫無生產力可言。連印度政府自己在日前都發佈報告指出,如果印度農業生產狀況無改善,到了2020年印度將成為長期的糧食進口大國。
在 6月16日時,曾喊出金磚四國口號的高盛全球研究主管Jim O'Neill發表一份報告裡,嚴肅地指出,由於政府的惰性,導致印度在金磚四國中的表現吊車尾。明明印度有60%人口均從事農業,但整體農業生產力卻不到1%。印度政府必須做出改革,加強教育、控制通膨等措施,才有可能在2050年前比現有超過40倍的經濟成長力。
比經濟學家更擔心的莫過於印度的商人,他們的投資手法大多偏向跨國發展,獲利也頗為可觀。不過因為印度的港口、道路等基礎建設仍未完善,加上不發達的企業債券場,房地產、商品和人才價格又被吹捧的過高,使印度商人遇到了結構性障礙,遲遲無法突破。
因此,期盼了4年的企業們,苦苦等不到基礎建設的改進,眼見獲利空間逐日縮小,最後很多都選擇轉赴海外發展。相較之下,經濟學家肯定中國政府在過去的領導政策,讓中國的高速經濟成長趨勢一直維持將近10年之久,而印度要維持個3年都很困難。
不過印度政府也為自己辯護,表示「我們已經連續4年都有9%的經濟成長率,這是史無前例的。」,官方認為最近的投資國內的資金比例都有成長,在GDP中從去年的28%提高到今年的35%,和東協(ASEAN)的國家差不多,雖然坦承有多數的投資屬於私人。
信評機構Moody’s則表示,印度現在要做生意的成本越來越高,讓一些原本總部設置在印度的跨國企業例如金融服務業,現在都紛紛遷移到另外一些成本較低又經濟活動頻繁的地區,例如新加坡與香港。甚至警告若印度再持續視若無睹於緩滿的經濟發展,未來可能將會出現一些社會動亂事件。
印度政府在歷經改革後,嚐到了豐厚的財富果實,在大城市中來來往往的豪華轎車和公寓間,透露出社會發展的種種潛力,但是卻沒有人真正去實現這個國家人民的期待。
現在2009年又有全國性大選和年底五個州選舉,許多人料想印度政府到選前將不會有什麼太大膽的改革作為,目前執政黨聲望屢屢下滑,自2007年來在11省份裡的選舉已經輸掉9省。
企業家引頸期盼,印度能夠重回經濟改革一途,正視國家發展所需要的條件,現在他們把希望放在明年的新政府身上。印度未來的命運繫在政治的腳步上,或快或慢,或盛或衰。
「最危險的是印度內政混亂繼續讓下一個5年的決策舉棋不定,印度的經濟成長率可能只剩下6.5%,退回到1991年的原點,陷入國際收支失衡的危機。」標準普爾機構的經濟學家Subir Gokarn提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