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國《金融時報》 保琳•斯基帕拉 2009-12-02
在考慮本期專欄該寫些什麼的時候,我把過去一周可能讓人感興趣的新聞和事件拉了一份清單。這份清單相當長,包括沃克評估報告(Walker Review)的發佈、英國Personal Accounts Delivery Authority進行的投資諮詢調查結果、迪拜危機,還包括歐洲另類投資基金監管提案的進展。
但最重大的事件可能要算下面這則令人矚目的新聞:安東尼•波頓(Anthony Bolton)將重歸資金管理行業,但他將移師香港,重點關注中國。
在為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旗下特殊情況基金(Special Situations Fund)效力28年之後,波頓於2007年12月辭去該基金經理職務。但中國的投資機遇令他非常激動,他決定取消退休計畫,重返戰場。
他頗受投資者推崇,今年3月發表了信貸危機已經觸底(至少就股市而言)的著名論斷——不過,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前一年的10月,他也曾做出同樣的判斷。他的長期業績紀錄,令他躋身超級基金經理行列。在他的28年任期內,該基金年增長率高達19.5%,遠遠領先于富時全類股指數(FTSE All-Share index)同期13.5%的年度增幅。
當然,作為一名價值型基金經理,他也經歷過低谷。不過,那些在網路沫狂熱時期堅持追隨他、而沒有轉至90年代末大量湧現的速利科技基金的投資者,最終都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他們能夠期待波頓將于明年3月推出的新中國基金再創輝煌嗎?有這種可能——如果他們有勇氣承受可能面對的波動。
但富達有可能決定不向普通投資者開放這只基金,或者為其設定一個相對較高的最低投資限額。畢竟,一隻專門投資中國的基金仍很不尋常。
就我而言,我更希望波頓當初斷定氣候變化是一個重大機遇,並將他的專長用在這個領域。
或許他是一名氣候變化懷疑論者——我也不清楚。也許中國將是未來幾年賺錢的最佳地點,甚至有可能是從氣候變化機遇中賺錢的最佳地點。
對他來說,氣候變化基金領域也可能太過時髦了。他畢竟素有逆市投資之名,儘管中國很難稱得上是一個不時髦的投資重點。
從波頓這種作出重大資產配置決策的人那裏,我們需要的是比多數人更為長遠的眼光,以及對在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過程中所涉及的風險與機遇的合理考量。
滙豐董事長葛霖(Stephen Green)表示:“抗擊氣候變化的鬥爭,將是市場證明其自身價值唯一的最佳機會。”
大部分努力必須由資產所有者來承擔。因為資金在他們手上。其中有些人已經活躍了多年,但是和相關的企業治理領域一樣,付出努力的人很少,而收穫好處的人很多。
在上周智囊機構Tomorrow's Company就資產所有者進行有效監管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提出的問題之一,與讓初創企業喪失發展資金的市場失靈有關。全球可持續挑戰組織(Global Sustainability Challenge)創始人史蒂夫•波德莫爾(Steve Podmore)稱,全球資金池中有千分之一投入到初始資金。他表示,這會影響投資收益和緊急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我們需要重新考慮應如何利用資金來刺激和驅動創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