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

社論-資金行情是一把兩刃劍

2009-05-10 工商時報
五月的第一週股市異常熱絡,單週5個營業日的成交金額破兆而達1兆614億元,這5個營業日股價指數大漲591.30點;若加上4月30日的漲幅378.51點,則6個營業日大漲將近1000點達969.81點。許多投資人甚至分析師都為此歡欣鼓舞,認為一個新的牛市已經啟動。當然,也有許多學者、專家認為這一波的行情只是熊市反彈。
這一波的行情有許多值得進一步觀察之處。首先,我們觀察今年以來股價的變化:元月份裡15個營業日中僅8個營業日上漲,股價較去年12月底跌了343.25點;從二月開始,20個營業日裡已經有14個營業日股價上漲,二月底的指數4557.15較元月底的指數4247.97上漲三百餘點;從三月開始22個營業日裡有16個營業日股價上漲,三月底的指數5210.84則較2月底的指數大漲600餘點;四月份也是22個營業日裡有16個營業日股價上漲,但四月底的指數5992.574則較三月底的指數大漲700餘點;五月迄今只有5個營業日,股價每日都漲,五個營業日就漲了591.30點。從上述股價的變動我們可以看出,股市真正好轉是從三月份開始。
對於這樣的變化,我們要探討其中的原因與影響。首先,我們觀察外資淨匯入的概況。根據金管會證期局的統計,外資自3月起由淨匯出轉為淨匯入14.49億美元(約新台幣497.6億元),4月份淨匯入則更大幅倍增至28.7億美元(約新台幣967億元),五月份迄今的淨匯入情況雖然尚未獲悉,但從外資在股市的動向,應可推斷仍是大舉匯入。關於外資在股市的動向,可以說是與外資淨匯入的走勢同步:從三月份開始外資在股市就翻空為多,由二月份賣超149.7億元轉為三月份買超133.7億元,四月份的買超更大舉破1000億而達1037.4億元,到了五月更是瘋狂,才5個營業日的買超就高達758.3億元。這種加速買超的氣勢,自然帶動股市行情的上揚。所以說,這一波的股市飆漲是資金行情應不為過。
股價飆漲使股市投資人財富增加。根據經濟學有關消費理論的「財富效果」,投資人的財富增加後,會提高其消費,而使社會之總需求增加,從而促使廠商增加生產也增加勞力雇用,降低失業率,並進而因更多人得到工作,使社會之總所得提高,促使社會之總需求再增加。如此產生良性循環,將使經濟景氣復甦及早來臨。以上這段敘述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理論,也使許多人認為目前股市即使只是資金行情,也有其值得擁抱之處。
然而我們認為資金行情即使能發揮上述功能,也是一把兩刃之劍。首先,我們認為此波資金行情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全球利率水準普遍偏低,遊資過剩所致。今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市漲多跌少,是因為全球景氣仍然低迷,資金擁有者不敢從事長期實質性直接投資,從而進行財務性投機操作,導致股價易漲難跌。台灣股票市場更因投資標的相對較少,易於炒作,加上各種炒作題材豐富,如兩岸關係增溫、陸客來台觀光、中國大陸家電下鄉、山寨經濟、兩岸金融MOU、開放陸資來台等,不勝枚舉,因而飆漲幅度居全球之冠。前述題材,有些已經實際發生,但對總體經濟貢獻有限(例如陸客來台觀光);有些則根本尚未發生,想像空間大於未來實質可能效益(例如兩岸金融MOU)。根據證交所發佈資料,四月份全體上市公司股價之本益比高達41.81倍,相較於三月底的13.89倍,飆升幅度幾乎達200%。因此,我們要提醒股市投資人,經過此波資金行情的洗禮,台股股價不但不再偏低,而是偏高,尤其短短一個月內這樣狂飆,更值得投資人警惕。許多類股的本益比已經超過70倍,其中金融保險類的本益比更高達367.51倍,雖然部分原因是由於該產業去年受到金融海嘯衝擊最大,以致獲利偏低,然而超過300倍的本益比,再怎麼說也難免泡沫化之憂。
另外,我們看到主計處發佈的各項經濟實質面統計數據,包括三月份失業率達5.81%、第一季工業生產年增率為負32.5%、外銷訂單年增率為負29.7%、第一季出口總值減幅達36.6%、進口總值減幅達47.2%,即使是四月份的出口總值減幅也仍達34.3%、進口總值減幅還高達41.2%。在整個實質面尚未明顯改善之際,我們更加憂慮由於熱錢的大舉匯入,使新台幣對美元的匯價,自3月初將近35元台幣對1美元,升至將近33元台幣對1美元,一個多月內新台幣漲幅約達5.7%。以台灣經濟實質面的成長而言,若新台幣幣值偏高,勢將使前述外銷訂單、工業生產、出口總值、就業機會等各層面都更加惡化。股市資金行情的「財富效果」能扭轉乾坤嗎?我們深感懷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