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曉玟 天下雜誌 421期 2009/05/07
去年景氣豬羊變色,但台灣兩大明星產業卻仍能逆勢突圍。LED產業成長13%,可望成為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線上遊戲產業,橫掃四百萬人市場,06~08年玩家人口成長17%。
沒有明星公司,也能閃閃發光。台灣的LED產值,已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日本。台灣的螞蟻雄兵,集結完整的產業鏈,要搶奪LED盛世的主導權。
這是一個閃閃發光的產業。這也是一個沒有明星公司的明星產業。
LED(發光二極體),未來的光,也是政府寄予厚望的下一個兆元產業。目前,照明佔全世界二○%的電力,有了LED這目前發光效率最高的光源,西元二○二五年前,照明將只消耗全球電力一○%,光在美國就能省下一百三十座發電廠。三年後,歐盟將淘汰發光效率差的傳統白熾燈泡。五年後,美國也將跟進。
自一八七九年愛迪生發明電燈泡、開創電力產業後,照明史上從來沒有一項發明如LED一般,擁有開創嶄新市場、重塑商業模式、減緩能源問題的巨大潛力。
而台灣,正在這明星產業萌芽期,佔地為王。
根據工研院統計,全球LED市場穩定成長,一般照明、筆記型電腦和電視等產品的背光源總市場規模,二○○八年為七十億美元,二○一二年將達一三七億美元,複合成長率一六%。
台灣的LED產業產值已高居全球第二,僅次於日本。即使去年景氣豬羊變色,台灣LED產業仍逆勢成長一三%,達六○九億台幣。
搶奪LED盛世主導權
白熾燈泡點亮的十九、二十世紀,台灣來不及掌握市場,奇異(GE)、飛利浦(Philips)、歐司朗(Osram)獨領風騷一百年。
而LED粲然發光的二十一世紀,台灣站在半導體、面板產業的厚實基礎上,從上游磊晶、中游晶片製程、封裝、系統整合,一條產業鏈完整無缺,獨欠下游的品牌與通路。這一次,台灣大有機會搶奪LED盛世的主導權。
「LED沒有產業標準。台灣掌握自有技術,不必求人,」奇美集團旗下奇力光電總經理陳錫銘指出。
和個人電腦、通訊、DRAM產業相較,LED產業沒有標準、技術協定,少了國際大廠的技術獨佔、專利緊箍咒,最適合台灣科技業打一場螞蟻雄兵的商戰。
因為照明並非標準化產品,LED市場大餅切碎成許多利基市場,少量多樣、百家爭鳴。
台灣優勢:掌握上游
從光源市場看,前三大奇異、飛利浦、歐司朗加起來,全球市佔率不過二○%。以燈具市場論,全球最大的松下電工更只佔全球三%。照明產業的技術特質、產業結構,讓LED成為沒有明星公司的明星產業。
但是,站在台灣雙兆產業的基礎上,LED大可成為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
半導體、面板製程和LED相近,聯電、友達、奇美、台積電、光寶、鴻海、億光等企業,無不以集團財力投入。一旦台灣掌握上游材料關鍵技術後,唯一能在產能上和台灣一較高下的,放眼全球,只剩韓國三星。
今年,晶電已發表一百流明瓦的單體,發光效率已可和傳統光源分庭抗禮。台灣掌握的上游磊晶養成技術,讓中國大陸欣羨不已,中國官員、學者足跡遍及台灣LED企業。
台灣劣勢:獨缺通路
只不過,目前台灣發展LED產業,仍沿襲半導體、面板的代工思維,缺乏通路,無法掌握終端消費者。
台灣發展LED產業的思維,和照明大廠飛利浦恰恰相反。
飛利浦模式是從下游往上游發展。飛利浦將LED產業視作通路為王的民生、消費者產業。飛利浦佈建綿密通路,先瞭解消費者生活情境,融入設計後,才鎖定特定的LED技術。
台灣模式卻是從上游思考。台灣將LED視為製造業,缺乏消費者洞見,短期內難脫OEM、ODM的營運模式。
「照明這產業要變成全球性品牌不容易,」工研院數位科技領域副總監林志勳分析,「燈具和各地的人喜好有關,龐大的燈具也不易跨國運輸,一定有在地的供應商存在。」
台灣,挑了一條難走的LED之路。但台灣身處亞洲戰略地位、緊鄰全球最大內需市場,不論是品牌或代工,台灣都不容缺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