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2【貝萊德╱提供】
鐵礦石2009年度合約價的談判結果,對礦業類股的影響為何?
延宕已久的鐵礦石年度合約價,經過6-9個月漫長又缺乏共識的談判,最後在中國同意接受較2008年下調33%的合約價而底定。與過去經驗不同的是,中國今年度的合約價將改為半年制,甫完成的合約議定價只適用2009年4月至10月。事實上,中國會在近期內同意與日本新日鐵相同的降幅,主要是中國在形勢所逼之下的決定,當初中國鋼協所堅持40%以上的降幅,至少在上半年無法如願。而另一方面,全球主要的鐵礦石生產商如淡水河谷(Vale)、力拓(Rio Tinto)與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將受惠於較預期高的中國鐵礦石年度合約價,對股價有正面的助益。
中國鋼協在2009年接替寶鋼,首次身負重任為中國的主要鋼鐵廠,進行年度鐵礦石談判。但可惜的是,除了取得合約價改為半年談一次,以時間換取空間,期待下半年重拾主控權外,今年上半年的談判結果對中國而言可謂大失所望,僅能取得與日本及歐洲鋼鐵廠的相同的降幅。事實上,中國即使是全球最大鐵礦石消費國,卻無法在談判桌上取得優勢,主要有以下三個重要因素,迫使中國在短時間內,接受全球最大鐵礦石生產商的定價:
1. 現貨市場上漲
先前年度的合約遲遲未定,中國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就是現貨市場鐵礦石的價格低於合約價,中國鋼鐵廠持續在現貨市場買進鐵礦石下,進口鐵礦石的數量屢創新高。但也同時因為中國持續性的需求,進而推升鐵礦石的現貨價,中國鐵礦石進口價格較4月份的低點上漲約12%,甚至比其它已取得長期合約價都要高。顯然地,如果這樣的情況若持續,對中國鋼鐵廠相當不利,因為中國鐵礦石的需求仍相當殷切,使得中國在談判桌上不佔優勢,迫使中國不得不考慮接受三大鐵礦石生產商所開出的降價幅度。
2. 現貨市場斷貨的威脅
由於中國鋼鐵廠持續在現貨市場買進鐵礦石,現貨市場海運鐵礦石的交易量由原先10%推升至約50%。全球鐵礦石生產商為避免中國下半年需求減緩時,仍能以合約價賣出確保獲利,威脅可能停止在現貨市場供應鐵礦石的買賣,要求中國能早日簽定年度合約價,此舉使得中國可能面臨斷貨的風險下,必須同意賣方所開出的條件。(資料來源: Merrill Lynch,2009年7月8日)
3. 中國鐵鐵廠整合性不足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簡稱:中鋼協)所代表的是代替鋼鐵廠談判價格,但是談判結果遲遲未定,很多較小的中國鋼鐵廠忽視中鋼協,已經達成獨立的協議。事實上,中國鋼鐵廠很難整合統一陣線,無法口徑一致的取得談判優勢,因為一方面要與鐵礦石生產商協商,另一方面由於鋼鐵行業集中度過低,對工信部的”限產令”充耳不聞,持續擴張產能,增加鐵礦石現貨的交易。演變到後來,沒有幾家中國鋼鐵廠願意留在中鋼協的架構下購買鐵礦石,因為苦等了許久,卻未必能夠盼到具優勢的定價。於是中國鋼鐵廠不依賴中鋼協之下,為維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便逐漸分別與主要鐵礦石生產商達成價格協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