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美歐信用卡危機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派翠克•詹金斯(Patrick Jenkins)、 法蘭西斯科•格雷拉( Francesco Guerrera)、 薩斯基爾•朔爾特斯( Saskia Scholtes) 2009-07-28
米克•朗費羅(Mick Longfellow)的經濟狀況頻臨崩潰。他是一位一心撲在工作上的教師,娶了一個同樣努力工作的護士為妻,住在英格蘭東北部的紐卡斯爾。這對夫妻過去10年裏捨得為自己購置一些電器、設備,捨得為自己的家搞些更新換代。
他們安裝新窗戶。他們會購買適合他們家客廳的最大的電視機和音響系統。他們每一兩年就會更換汽車。此外,他們還有兩個需要寵愛的孩子,因此他們要靠賒欠過日子——數目不小。他們有商店賒購卡、汽車貸款、個人貸款以及信用卡。
現在經濟衰退,那些貸款方希望要回他們的錢。“銀行封閉了我們的透支額度。那是致命一擊,”朗費羅先生說。但由於家庭債務達到3萬英鎊(合4.92萬美元,3.46萬歐元),遠遠超過了他們每年的可支配收入,因此還清這些欠款要花很長時間。
對朗費羅一家來說,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將一個家庭的債務乘以全球那些處境更糟糕、並且失去了工作和家庭的數百萬人,問題所波及的範圍就顯而易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美國消費者的債務總額達到1.914萬億美元(合1.166萬億英鎊,1.346萬億歐元),其中有14%將成為壞賬。在歐洲,IMF預計,在2.467萬億美元的消費者債務中,有7%將成為壞賬,而且很多壞賬將出現在英國——歐洲大陸最大的貸款國。
在美國,“流血”正在進行。近兩年來,經濟下滑使得“透支的”消費者無法償還他們的信用卡、汽車貸款、學生貸款以及其他一度盛行的貸款,因此,那些銀行,無論是像花旗銀行那樣的巨頭,還是那些小規模的社區信用社,都在“放血”。
近幾個月來,金融體系最初的崩潰已成為一個噩夢。隨著失業率繼續攀升,房價持續走低,貸款違約率已超過歷史模型的範圍,致使許多美國銀行使用的用以預測損失的電腦模型失效。在危機的這個時期,貸方全無頭緒。
“我們要求金融機構的董事會坐下來,預測一下噩夢合理的走向,然後採取應對它們的措施,”美國抵押貸款機構房利美(Fannie Mae)前執行高管彼得•尼庫雷斯庫(Peter Niculescu)說道。他目前是金融諮詢公司——資本市場風險顧問公司(Capital Market Risk Advisors)的合夥人。
美國的報導令大西洋彼岸的銀行驚慌不安。現在的問題是,歐洲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尤其是歐洲大陸最大的消費借貸市場英國。在英國,巨大壓力的具體跡象目前還未那麼明顯。
“尤其在英國,我們還未看到很多有關這方面(消費債務拖欠)的討論。” RiskMetrics信貸資料集團金融行業研究部負責人南森•鮑威爾(Nathan Powell)說道。“市場關注的是銀行的資本、流動性和抵押貸款風險。”
隨著世界大部分地區進入衰退期,為應對危機,銀行業惜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衰退期,銀行的貸款業務會遭到損失。但一些專家擔心,那些在歐洲活躍的銀行(其中有很多銀行通過上半年在投資銀行業務上的迅速反彈已重現活力)是否還在仔細考慮那些可能會對利潤造成影響的消費者貸款賬目所帶來的破壞。
“失業率上升,不穩定的債務結構加深並延長這次衰退到何種程度程度,支援經濟將呈V字型恢復的人士對此估計不足,”倫敦Panmure Gordon公司銀行分析師桑蒂•陳(Sandy Chen)說道。
歷史模型告訴我們,在經濟衰退期,非保障消費貸款的拖欠率小於5%。儘管信用卡的拖欠率要高一點,在7%到9%之間,但公司可以收取更高的利息以抵消日漸增加的違約風險。
但這次衰退是非常規的——沒有人能說出它將有多糟糕。一些經濟學家辯稱,最糟糕時期可能已經過去了,但很多人相信,這是一次“雙穀”經濟衰退,並認為今年年底可能會出現另一輪需求下降。發生與否,第一個“穀底”的影響仍在整個現實世界蔓延。
在大西洋兩岸,失業率仍在上升——而且很快。有超過9%的、正處於工作年齡段的美國人現處於失業階段,是一年前的兩倍左右,而在英國,失業率為7.6%。普遍的預測是,美國和英國的失業率可能很快會超過10%——無疑,失業將成為消費貸款違約的最大原因。
然而,真正不可預料的是,一次能和上世紀30年代的那次危機相提並論的經濟衰退在創紀錄的消費信貸水準下將糟糕到何種程度。英國消費槓桿——欠款占收入的比例——10年來大幅增加,而這個比例在過去9個月內達到歷史最高,超過了170%——遠遠高於歐洲其他地區。
在美國,這一比例也在增加,徘徊在140%左右。上次衰退時,也就是在上世紀90年代早期,英國的消費槓桿剛剛超過100%,而美國的消費槓桿低於90%。“這次危機的嚴重性讓所有人吃了一驚,”RiskMetrics公司的鮑威爾先生說道。“毀約率和沖賬率(可能無法收回的貸款的比例)正在不斷惡化,其惡化速度超過了一年前人們的預期。”
歐洲的業內主管們開始效仿美國同行,他們對非保障消費貸款所帶來的螺旋式損失發出了警報,並將其視為他們最應當擔憂的領域之一。
“我們認為,總的來說,市場對非保障消費信貸的違約率太過於樂觀了,”西班牙桑坦德銀行英國業務部Abbey銀行的首席執行官安東尼奧•奧爾塔-奧索裏奧(Antonio Horta-Osorio)說。“我們主動減少了消費信貸,現在消費信貸的規模為三年前的一半。”
美國所遭受的一切在為我們指路。“危機始於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然後進入主要貸款市場,接著又影響到了汽車貸款市場,”美國信貸核算集團Fico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克•格林(Mark Greene)說。“現在它在逼近信用卡市場。”
過去18個月來,美國數百萬消費者入不敷出,非保障債務的拖欠比例也在日益上升,美國銀行和髮卡商一直在應付此事。自2007年1月以來,由於失業率激增,房產市場遭遇災難,股市麻煩不斷,致使停止還款的人數不斷增加,信用卡的虧損率幾乎增加了兩倍。
更令人擔憂的或許是,信用卡虧損率和失業率之間的長期關係在遭到破壞。信用卡虧損率過去緊密跟隨著失業率的趨勢波動,很少高於失業率,而高出失業率很多的情況只出現過一次。那是在2005年,當時在一個讓申請破產變得更困難的法律通過之前,很多借方宣佈破產,並對信用卡債務進行了資產減記。
但在這次經濟衰退期,其他領域的災難使得失業現象更為嚴重,從而致使信用卡損失率上升。6月份,穆迪公司的信用卡指數顯示,美國信用卡損失率達到近10.8%,為歷來最高,超過了國家9.5%的失業率。
隨著衰退加深,破產申請數也將再次接近2005年的水準,從而加劇了信用卡大崩盤。
對一些銀行來說,近幾個月來,信用卡損失已經加劇。由已於去年9月被摩根大通收購的問題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推出的信用卡貸款違約率達令人驚訝的24%。美國銀行6月份的沖賬率接近14%,而違約率——沒有償還的貸款——達到1.9%,超過了花旗、摩根大通、美國運通、Capital One和Discover的總和。
在對19家大型放貸商進行了壓力測試後,美聯儲於今年5月表示,如果沖賬率平均達到18%到20%的水準,美國信用卡髮卡商的損失可能會超過820億美元。
這種損失被證明是一大問題,即便是在銀行認為他們已經平攤了風險的情況下。像花旗、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之類的銀行不得不拯救資產負債表外的那些幫助信用卡貸款融資的金融衍生品,因為這些衍生品受到了消費者違約的影響而變得衰弱。在英國,各銀行認為,他們比其他地方的同行們更加謹慎,因為他們擔憂4年前出現的大面積違約會重現,當時正值法令修改後,使得通過個人自願安排申請個人破產變得非常容易。這促使最大的貸款商——巴克萊銀行(Barclays)、英國Lloyds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蘇格蘭哈裏法克斯銀行(現在是Lloyds銀行的一部分)以及滙豐銀行——提高貸款標準:少借,並且只借給那些擁有良好信貸記錄的人士。
但銀行沒有指出的是,在他們之中,有多少銀行會在關鍵時期放鬆他們的標準。就在金融危機之前的2007年,5大銀行(現為4大)開始積極擴張其借貸規模。巴克萊銀行是個典型——如在2006年調整了自己的消費借貸後,在後面兩年將其借貸規模從最初少於380億英鎊擴張至超過530億英鎊。Lloyds銀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所進行的那種擴張惡化了這些集團的資產負債表。
下月初,當英國銀行開始做半年報告時,他們將公佈那些壞賬最終將糟糕到何種地步。他們已做好違約率達到歷史最高水準的準備了。
關於消費信貸違約可能出現的模式,一種最好的見解是信用卡證券化這一利基業務——在這個模式下,銀行信用卡“應收賬款”或曰信用卡還款的二手包裹,其業績資料將每月公佈一次。
所謂的美國信用卡債務統合信託(Master Trusts)顯示,信用卡違約率在9%-18%之間,過去一年裏上升了50%-100%,而這個資料的增長多數是從2009年年初開始的。由於在今後6個月英國的資料趨於跟著美國的資料走,分析人士在緊密觀察英國信用卡證券化開始上升的跡象,英國信用卡違約率相對穩定,保持在7%-14%之間。
對證券化資料的關注也能起到鮮明的警示作用,提醒人們如果這次高槓桿率的衰退最終確實使信貸違約率達到創紀錄的水準,那麼遭殃的不僅僅是銀行了。分析人士估計,英國近1/3以及美國近2/3的消費信貸已被劃時代地證券化了。如果這些“債務包裹”變成壞賬——甚至變得比當前預想的情況更糟——那麼這將深深打擊那些艱難地持有這些債券的投資者。
那些投資者中,有一些是投資銀行——從而加劇了核心貸款損失的影響,而他們的商業銀行業務對手(或者是姊妹業務部)已經受到了這些影響。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Huw an Steenis表示,在其他情況下,人們將更廣泛地感覺到痛苦的存在。他說:“我認為,目前更大規模的債券持有人是保險公司和退休基金。”對於像朗費羅家那樣的家庭來說,他們離退休還有10餘年,恐怕一場悲劇即將上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