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聚焦陶冬:一個明星分析師的15年

(2009-07-27)
對應於經濟環境,分析師成為今日社會最走紅的群體,尤其對其中佼佼者而言,比如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的確,在某些時候,分析師的結論體現了驚人的預見性。
前傳
陶冬回憶:我在3、4歲的時候,晚上父母都在讀書,我也搬個小凳子在那讀書……
“當時考上大學,不過是比別人多讀過幾本書而已。”上世紀80年代,陶冬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學院,專業是日語。北京外國語學院位於北京市海澱區,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國抗日軍政大學三分校俄文大隊,逐步發展為延安外國語學校,1954年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學院,當然現在是北京外國語大學了。援引校方的資料,已培養了7萬餘名高品質的涉外人才。順便一提的是,學校共承辦了11所海外孔子學院。
陶冬的父親1958年畢業於復旦新聞系,陶冬事後調侃說,自己不是很聰明,沒有能夠子承父業,“後來就選了個‘簡單’一點的經濟學。”那麼說,確有其“內容”,80年代中期的時候,留學熱,但是中國的年輕人大多選擇理工科。當時陶冬考入國內一所財經類大學讀研究生,就在這個階段,美國猶他大學表示願意提供獎學金。
事實上,陶冬當時還沒有託福或是GRE成績,學校那麼做,一個理由是當時大學的經濟系甚至於還沒有中國學生。位於鹽湖城的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創建於1850年,是美國頗具聲望的公立大學之一。可惜陶冬去得早了一些,2002年冬奧會的開閉幕式就在猶他大學體育場舉行,奧運村則在新建的學生宿舍。
陶冬在這裏獲得了經濟學碩士學位,之後又獲得了博士學位。不過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陶冬遇到了一個今天年輕人類似的問題,就業環境並不容樂觀。陶冬記起來他的日語專業,於是轉換思維,去了日本。上世紀90年代,以房地產及股市下跌作為引爆點,日本資產泡沫破滅,此前持續增長的經濟陷入長達10多年的徘徊。從事研究工作的陶冬觀察更為細緻,2009年6月,在《理財週報》主辦的一次論壇中,陶冬在演講中表示:日本是80歲的老人,80歲老人摔一跤是什麼情況我就不形容了,日本的人口老化問題極其嚴重,沒有內需。
1994年的時候,陶冬有了一次有趣的經歷。在朋友的婚禮上,他即興談了對H股的看法,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第二天他收到了邀請和免費機票,請他去香港看看。當然,背後的故事是一次人才招募,於是陶冬就進入了香港寶源證券。這個名字是香港叫法,另一個名稱是施羅德(Schroders)集團,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804年,1922第一個信託投資基金成立。1959年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00年時施羅德將其投資銀行業務出售給所羅門美邦。2005年8月與交通銀行聯合成立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公司。
1993年7月15日,第一家H股青島啤酒上市。香港投資者對第一家H股公司的上市反應頗為積極,認購率110倍,凍結資金851.8億港元,上市首日漲幅28.57%。H股也稱國企股,註冊地在內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資股。香港Hongkong,取其字首。陶冬在香港寶源證券成為高級經濟分析師及中國研究部主管。
疲憊的職業
接下來就是亞洲金融危機。2007年9月陶冬在接受《上海證券報》採訪時回顧:在1997年初,我們就指出,一場以貨幣為觸發點的金融危機可能正在泰國產生,並可能對其他東南亞國家造成連鎖反應。1997年7月2日,泰國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此後金融危機席捲東南亞,之後迅速蔓延到了韓國。而到第二年年初,印度尼亞的經濟嚴重衰退。同一時期,東南亞劇烈的變化影響到了聯繫密切的日本經濟。1998年8月,這一幕在香港達到了戲劇性的高潮,國際金融炒家最終被擊退了……
同一年,陶冬加入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之後主管亞洲區經濟研究。介紹中說明:他側重對中國經濟的研究,同時兼顧亞洲區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研究。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縮寫CSFB),是瑞士信貸集團的投資銀行部,瑞士信貸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集團之一。
CSFB的名稱來源於兩次合併,1933年,基於《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分業經營的要求,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的證券業務和大通國民銀行的證券業務合併組成了第一波士頓公司。1978年,瑞士信貸介入,1988年,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公司成立。1993年,該公司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
人力資源的需求對應了經濟環境的變化,“我從不起眼的分析員,做到一個在全球都有一點知名度的中國經濟分析師,離不開中國的崛起。”投資銀行業務對國人而言也是一個新生事物。2005年6月在西南財大面對師生的演講中陶冬如此解釋:經濟分析員是什麼?其實就是賺錢工具。我們分析經濟、作出報告,既幫客戶決策賺錢,也為自己賺錢。“我們機構人數不多,但創造的利潤往往可以達到一些知名企業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
陶冬透露了他的日程:7:00到辦公室,流覽美國、歐洲的最新財經資訊,速度要快,同時要有總結,接下來7:30有早會,需要發言……早會結束後,至少要給10多位元客戶打電話,溝通和提供資訊……12:00要和客戶共進午餐……下午的時候,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留給自己寫報告。接下來便是應付媒體的電話和查詢。晚上7:00香港結束了,紐約開始了,又是一輪早會、與客戶溝通等等。
其實一個細節就可以讓有類似經歷的人瞭解他的疲憊感,同一時期在接受《新聞晨報》的採訪時他說:我每天會收到400-500封電郵,80%不用看直接刪掉,15%需要分配給別人做,最後剩下的5%處理起來起碼花1到1個半小時。如果在辦公室還好,出差在外時晚上回到酒店可能已經近10:00,入房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查電郵。今天你見到的客戶知道你在外面出差,其他99.99%的客戶認為你在辦公室,希望你馬上辦事情。
分析師的挑戰在於,你需要回答客戶所有的問題,這些問題或者的確都有答案,但是在一個迅速演進的世界中,需要不斷更新。當然,理解眾多脈絡相互的影響,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這一職業通常從助理分析師開始做起,陶冬認為最初的過程需要十年。當然,基於特定人群的機會成本,許多人在此之前便放棄了。
陶冬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狀態是“上午9時起床,在晨風和鳥鳴中享受早餐,挽著愛人的手,在義大利的小路上散步”。陶冬表示,他不會永遠這麼工作下去的,這不為健康所許可。“我們這個行業就是一根蠟燭兩頭點,中間還被火烤著,很多分析員都面臨同樣的情況。”陶冬如是說。
過熱
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過熱,但症狀為過度投資,而不是通貨膨脹。我把這種現象叫做‘無通脹的過熱’。” 2003年8月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同媒體分享了他的觀點。這一年春天,“SARS”或者“急性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廣東、北京等地蔓延,這一背景之下,經濟活動無疑是受到了影響。但是陶冬預計包括鋼鐵、汽車、化纖、移動電話等,三年後產能都會翻番。他將國內2003年經濟增長預測由7.1%調高至8%,也就是回到了在SARS爆發前的預測水準。
那麼為什麼這種經濟過熱不體現在物價上?
同期陶冬在《21世紀經濟報導》中發表文章,文中指出:首先,中國的消費物價指數中,食品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占人口2/3的農村人口無需付房租而其他消費有限,這種結構對於反映占經濟80%的城市經濟活動顯得不夠敏感。其次,生產性投資過熱帶來的是產能過剩,之後是價格戰,因此製造業產品的零售價多呈下降趨勢。 陶冬表示,“從經濟週期來看,在2004年下半年採取更積極的調控措施並且開始調高利率之前,經濟增長並不會放緩多少。”當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
當時對於是否過熱,這個話題經濟學家之間頗多爭議。2004年3月《證券時報》刊載《經濟學家“激辯”宏觀經濟》一文,文中援引,林毅夫說:“突然間投資加速的背後原因是什麼?這是我和蕭灼基的分歧所在。”林毅夫進一步指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突然從1998年至2002年間的年均11.8%提高到28.4%,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真實的投資增長率增長最快的一年。
2004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之一是馬雲,他成功創辦了一家面向出口的網站。頒獎解說詞說,“彙聚了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的550萬商人會員,每天向全球提供640萬條商業供求資訊。”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看,也反映了經濟結構性的特徵。
2006年1月國家統計局發佈公告,在根據經濟普查資料對國內生產總值歷史資料進行修訂後,2004年GDP增長率由原來的9.5%修訂為10.1%,前一年則為10.0%。
2001年之後很長時間,A股處於熊市,因此2003年QFII的推出,被認為是一個市場的契機,至少對深陷市場中的投資者而言,這種期待很迫切。QFII是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的簡稱,2003年7月9日QFII第一單的指令發出。
2003年12月,陶冬在接受《文匯報》採訪時表示:靠QFII把內地A股炒上去則不太容易。陶冬舉例說,臺灣在92年開始推行QFII,在推行首一、二年,只是出現“炒作”的作用。
經濟問題的特徵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許多問題回過頭來一看,十分清晰。
2008年7月陶冬在博客中寫道:10年前,如果有個人跟你說,中國的大故事我基本上摸清楚了,中國會有很大的出口熱,中國會成為世界的加工廠。第二個故事,中國會進入一段通縮期,這個人就是天才,如果聽了他的話,你就賺錢了。 這裏有一個問題,作為一個很忙的人,他怎麼會有時間寫博客?
博客
“報刊、網站上的中文稿,幾乎全是在飛機上寫的,暢想於飛機起落架收起和放落之間的頃刻寧靜,馳騁在飛機小桌板上的一片方圓。於是,文章往往只有千把字,題材則五花八門。”這是陶冬在《中國經濟熱點透視》一書前言中的話,該書屬於財經評論文章結集;當然,正好同博客對應起來。
問題在於,這篇文章流量很有限,事實上網站在頁面上做了重點推廣。而第一個網友留言,則希望他介紹一下對沖基金的基本原理。對陶冬來說,寫作的機會成本太高,收益有限:寫作是苦差事,對於像筆者這樣80%的時間在世界各地奔波的人更是如此。經常被編輯追稿,酒店傳真費用也多是天價。於是編輯周年洋回應:雖然編輯要費時把他們列印出來,但陶冬的書法可能會讓編輯們多了一份欣賞的閒適。陶冬成規律性的貼出博客在一年後,每週一CCTV早間時段的《證券時間》,陶冬會對上周的市場有一個匯總點評,2006年8月起,他把《每週全球市場焦點》的文字放在博客上,“本欄星期日晚在此博客登出,周一早於CCTV2中國證券出現。”再加上媒體上作品的匯總。
陶冬的博客分為四個欄目:看中國、看世界、言論集、訪談。他還為博客寫了前言:博客的出現,更將資訊由分眾引向小眾;作者發表言論的門檻更低,時間、手段更自由、更多元化;博客的開放式論壇,也使得作者與讀者之間更易於雙向交流……
“筆者自視為一個觀點製造者,在此博客中,希望將平面媒體在思想上的優勢和網路媒體在傳播交流形式上的優勢作一個結合。”然後,2007年9月的陶冬在接受《上海證券》報採訪時提及:我如果在博客上放一篇關於股市的文章,一天的點擊率能超過10萬。不過,我要是寫一篇關於經濟的並不枯燥的文章,點擊率則只有幾千……“我倒不在意點擊率,畢竟自己不是做媒體的,也不靠這個吃飯。實際上我認為,這幾千次的點擊率遠比那10萬更有‘含金量’。”
陶冬同網友之間還真有互動,網友留言,陶冬則作出答復。
對於寫作,陶冬其實頗有思考:經濟學畢竟不是科學,許多問題的真偽要若干年後才能知分曉,有些也許根本不存在對錯,這就縱容了經濟學家信口開河的壞毛病……筆者從來沒有想過做大經濟學家,也沒有能力發明什麼了不起的經濟學理論,只想認真地做點本份的事,多走,多看,勤思考,勤動筆,對得起讀者。
陶冬的博客內容的確是“五花八門”2006年8月的《大企業領袖:請拜德魯克為師》,文中指出:時下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到了非變不可的地步。以筆者觀察,中國白領們的智商不低,生產力卻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管理不善則是突出的、共同的弱點。
結論則是,德魯克筆下的高效率企業和“知識工人”,對今天的中國很有參考價值。
彼得-德魯克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致力於,透過組織這種工具,發揮人類創造力。或者這一階段陶冬的再研究有其內涵,德魯克預見到了1987年10月19日美股崩盤,“不是因為經濟上的原因,而是基於審美和道德”。“國內熱錢的跨境流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縮小A股與H股之間的價格偏差。不過,除非國內資金百分之百地擁有H股,資金和機制決定了兩者之間不可能有完全的套戥。”
聲音
實際上,可能有所滯後,但是模型很符合2009年上半年的市場狀況。陶冬的理由是,“通覽世界現代經濟史,持續的負實際利率,無一例外地帶來房地產牛市;本國貨市匯率嚴重低估而升值已經開始,無一例外地帶來房地產牛市。”
2008年上半年,廣東出口產業狀況被關注。2008年8月《新財富》刊載陶冬的《廣東須防產業空心化》一文。文中稱,筆者預言,廣東1/3的出口企業會在今後三年內倒閉或轉型,而廣東省出口占全國總出口近30%,廣東出口產業的萎縮,無論對華南經濟還是全國出口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陶冬認為,“內地人士對產業空心化體會不深。”
每年出口都會增長兩三成,很多年以來都是如此,雖然去年上半年,人們感受到了出口的壓力,但是類似結論仍然會被認為是輕率的;現在看來,經濟的變化,根本就不顧及人們對此一貫的認識。他預計“會採取一些措施,保住經濟增長”,但是“靠基礎建設投入所拉動的增長,所能帶來的盈利效果,一定不同於在消費主導或者出口主導經濟下的盈利增長。”
2008年9月《新財富》刊載陶冬的《全球通脹見頂》一文。文中指出:金融市場和衍生產品助孽是此輪通脹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投機資金拉動商品期貨價格飆升,由此改變價格預期,再撬動現貨價格激漲。這種期貨推動型通貨膨脹,在經濟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除去對這一市場的總結之外,陶冬在最後指出:但是商品需求增長超過供應的這個大格局沒有變,太多流動性追逐越來越少的可投資資產這個趨勢沒有變。
11月,陶冬總結了經濟環境變化對國內經濟的影響:經濟本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再有連續5年的高速增長,中國加入WTO和房地產熱乃是本輪經濟增長的新超級因素。每次經濟高速增長之後,中國經濟往往有3-5年的偏低增長,伴之以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模式調整、經濟體制調整。
“如果這個判斷是正確的,相信房市、股市都難見可持續的資產價格反彈。”
他進一步提出:危機後,開始落伍的歐洲、日本和新興市場國家中的精英(如中國、巴西、印度、韓國)將組成世界上的中產國家。過去曾受追捧的另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則可能被打回原型。6月末陶冬在接受《證券時報》採訪時表示,中國內地經濟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經見底,他不認為中國需要推出新一輪的刺激經濟方案。陶冬預計,今年下半年會要求銀行控制貸款,而到明年貨幣政策將正常化,他預期明年將會最少上調利率200個基點。
果然如此的話,很多方面都將發生變化。
結語
市場中的參與者是順勢操作的,雖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最終都是順勢操作的。然而市場撲朔迷離,需要有分析師,不斷總結,複雜模糊的各種趨勢。7月19日陶冬就當前市場總結:兩頭牛,架著一隻熊前行。美國銀行的盈利和中國的GDP,為疲軟的市場情緒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