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增長點轉移與流動性氾濫

(2009-07-29)
如今的中國經濟有四組關鍵字:增長強勁、冷熱不均、增長點轉移、流動性氾濫。
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9%,舉世羡慕。其實這個數字,還是矮化了經濟增長的強勁勢頭。如果將第二季度與第一季度作比較,去除季節因素後環比增長高達3.2%,將此折合成年增長率(annualized quarter on quarter),經濟當時的增長速度居然達到14.9%,為2003年SARS之後最強勁的單季反彈。這個反彈受惠於基數頗低的第一季度,但是將中國稱號世界經濟復蘇的旗手,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同時,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在明顯拓寬。如今已經不再是靠政府財政支持的基礎設施投資一枝獨秀,汽車銷售創出歷史紀錄,房地產業持續火爆,鋼鐵市場需求上升,工業生產重新回到雙位數增長。內需的全面增強,基本上消除了中國經濟出現兩次探底的可能。然而,外需市場面仍然低迷,各國在經濟資料上一度顯現的“春芽”,並未能轉化成出口訂單。由於基數因素,出口在下半年的下降會收窄,不過實質性的改善似乎仍前景不明。就業市場情景仍在惡化,低端勞工和新畢業生就業狀況仍不樂觀。
增長點開始轉移,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看點。6月份所有的經濟資料中,最重要的不是GDP、PMI或發電量,而是房地產投資的強勁反彈。中國的購買力並沒有在這輪金融海嘯中遭到重創,當他們的情緒從海嘯的震撼中復蘇過來時,“現金為王”一變成為“現金恐慌”,銀行儲蓄的回報無法與預期的通貨膨脹相匹配,資金開始流出銀行追逐更高的風險,尋求更高的投資回報。筆者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重點,由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向流動性驅動的房地產轉移。
今天中國經濟的焦點,已經不再是增長何時見底,而是銀根何時被收緊。筆者相信,實質性貨幣緊縮政策遲出臺的可能性大過早出臺,漸進性、有選擇的微調在可預見將來應該是主旋律。這一判斷的根據是經濟復蘇冷熱不勻、根基不穩,儘管內需已見明顯的回暖,資本價格頗有過熱的勢頭,但是出口情況卻很不樂觀,就業壓力十分大。中國經濟的處境好過世界上的多數國家,但是中國沒有適當的社會保障機制,農民工更是失業便意味著沒有飯吃。失業在中國乃社會安定之心腹大患,自然成為北京政策對策的頭等要事。筆者斷言,在就業問題沒有安定下來之前,擴張性政策很難出現根本性的轉向。
但是這不意味著貨幣政策不會出現微調。目前對於第二套房貸的限制、定向發行央行票據和加速推出IPO,都可視為控制熱錢的舉措。相信央行和銀監會還會暗地發功,在下半年放緩新增貸款,降低票據融資等短期貸款,試圖控制流入股市及房市的資金,甚至不排除調高銀行準備金率。不過,如果北京仍認為經濟復蘇的信心比較脆弱,便一定不會貿然提高利率,因為標誌性的政策轉向可能打擊信心,加息和大規模收緊銀根,應該不會在年內出臺。
有選擇的溫和的貨幣政策調整,在筆者看來並不足以改變流動性氾濫的局面。今天中國需要的不是少一點新增貸款,而是貸款的淨減少。這在目前環境下,相信很難出現。央行不多注入基礎貨幣,不代表貨幣供應不再加速,因為民間資金在啟動,貨幣的周轉速度在加快。因為儲蓄利率太低,通膨預期上升,大量企業資金和個人儲蓄在加速流出銀行定期儲蓄,流入風險資產(房市、股市),為資本價格升值火上澆油。
如果說在股市政府還可以加速企業上市來平衡流動性,房市上政府的招數有限。部分地方政府高調抨擊開發商“捂盤”囤積,但是其實住房供應正在面臨瓶頸。整個2008年開發商都遭遇了現金流困難,建房接近停頓。今年前幾個月市況轉好時,開發商拚命賣房套現,直至5月份中之後才意識到此次升市會持續一段時間,不過那時房源庫存已明顯降低。即使開發商星夜趕工,新房供應最早也要等到年底才能到達。供需失衡、通脹預期、熱錢氾濫,房市在下半年一定火爆,而且是以投資性需求為主導。
如果房市火爆,開發商趕工建房,筆者相信建築材料(鋼鐵、水泥)和後續消費(室內裝修、家電),會有亮麗的表現,而此應該會逐步帶動民間投資。
筆者對今後6-12個月的中國經濟十分看好。不過,風險是2010年大規模的宏觀調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