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

臺灣晶片製造商面臨考驗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鄺彥暉(Robin Kwong)臺北、 羅賓•哈丁( Robin Harding) 東京報導 2009-07-24
一般來說,對於臺灣晶片製造商而言,科技行業的變革是好消息。
自從上世紀80年代,臺灣政府成立台積電(TSMC)和聯華電子(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mpany)以來,臺灣半導體行業已發展成為世界晶片工廠。
英代爾(Intel)亞太區總裁孫納頤(Navin Shenoy)表示,這基本上是通過“贏在轉型”而實現的。
在從臺式電腦向筆記本電腦的轉型過程中,臺灣半導體集團和電腦製造商“非常明智地提前參與了進來”。
通過持續投資,它們一直保持著領先地位,甚至在困難時期也是如此,例如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科技泡沫破裂時期。
但過去半年,臺灣的出口和經濟表現遭遇了最嚴重滑坡,此次經濟危機正在考驗臺灣晶片製造商的適應能力。
Gartner的資料顯示,去年,臺灣半導體公司的收入減少8.7%,至148.9億美元,較5.4%的全球平均水準有大幅下跌。
其中受打擊最嚴重的是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晶片企業集團,它們已經在應對行業產能過剩問題。
臺灣的D-Ram企業正拼命融資,與此同時,臺灣政府成立了臺灣記憶體公司(Taiwan Memory Company),以改革D-Ram晶片行業。
臺灣記憶體公司已選擇日本的爾必達(Elpida)作為合作夥伴,該公司表示,希望研製定制化程度更高、利潤率更高的存儲晶片,但該公司沒有詳細透露計畫如何做到這點。
7月21日,臺灣政府表示,只要本地D-Ram晶片製造商能夠證明其有計劃與外國企業合作開發技術,並提出重組選擇,例如將令行業廣泛受益的並購方案,那麼政府將向這些公司提供政府資金。
在存儲晶片行業以外,臺灣最大晶片製造商正忙於適應行業變革,以期在此次危機結束之後以更為強大的姿態崛起。
台積電設法維持了盈利能力,但今年第一季度其收入出現歷史最大降幅,該公司正考慮從晶片領域轉移,推行業務多元化,這是該公司22年歷史上的首次。
台積電前首席執行官蔡力行(Rick Tsai)被任命為一個新部門的主管,該部門負責探索綠色能源和發光二極體(LED)照明行業的選擇。
台積電是全球最大代工晶片製造商。該公司呼籲客戶在研發工作中展開合作。
台積電將把部分研發工作向客戶公開,希望這種合作將有利於控制因設計和生產更為複雜的晶片而不斷上升的成本。
台積電是恢復投資計畫的首批大型晶片製造商之一,這些計畫由於經濟低迷遭到縮減,此外該公司正擴充研發團隊。
里昂證券(CLSA)分析師巴夫托什•瓦傑帕伊(Bhavtosh Vajpayee)表示,集成設計製造商擴大外包的做法也可能令台積電受益。
包括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和英代爾等公司在內的這類公司目前外包的生產業務比例不到10%,但由於成本不斷上升且製造高級晶片相當複雜,預計它們將把越來越多的生產業務外包出去。
瓦傑帕伊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稱:“自2001年以來,台積電在技術方面的巨大領先地位以及在行業內部不斷上升的競爭性領導地位,幫助該公司斬獲了集成器件製造商(IDM) 至少56%的外包業務,而且這一比例將繼續上升。”
台積電已與日本富士通(Fujitsu)簽訂外包協定,以後富士通的晶片將由其製造,這令富士通得以逐步關閉其國內工廠,並放棄無法贏利的部分半導體業務。
富士通的半導體部門去年虧損達719億日元。
其他臺灣公司都迅速針對這場危機做出了調整。
臺灣最大晶片設計公司聯發科技(MediaTek)是中國大陸手機晶片的最大供應商,該公司正協助將中國大陸的手機行業打造為面向俄羅斯、印度和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出口基地。
中國大陸吸引臺灣晶片製造商在大陸建廠並提供重要市場
中國大陸是晶片製造業一支日益強大的力量。
英代爾在華首家半導體工廠預計于明年投產。
全球第二大代工晶片製造商臺灣聯華電子計畫收購和艦科技(Hejian Technology)剩餘股權。聯華電子原本持有和艦科技15%的股權。
聯華電子的Richard Yu表示:“我們認為,在中國大陸建立生產基地至關重要。”
“中國大陸市場相對強勁,甚至在(此次全球經濟危機)期間也是如此,這吸引了很多青睞本地化生產選擇的客戶。”
但要向臺灣晶片製造商發起有力挑戰,中國大陸的同行還需要數年時間,部分原因在於美國和臺灣政府針對技術轉讓的限制。
幾乎所有中國大陸的晶片製造商都難以保持盈利能力。
Richard Yu表示,身在臺灣的一個優勢是,“臺灣半導體公司的臨界規模確實有利於我們優化我們的運營效率。”
“在臺灣新竹和台南的專業科技園裏,有些公司合在一起能夠覆蓋半導體的整個供應鏈,足以滿足行業需求。”
但中國大陸正成為臺灣半導體集團的關鍵市場。
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呂東風(Donald Lu)估計,中國大陸占代工晶片製造商需求的13%,這意味著“中國大陸和其他新興市場的需求可能會變得與發達國家一樣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